以后,因为通常所谓“文字学”、“中国文字学”,实际上只是 研究汉族人民的文字—一汉字,并不包括国内其他兄弟民族的文 字,所以一些文字学新究者把专门研究汉字的学问称为“汉宁 学”或“汉文字学”,这是名副其实的。 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 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菜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 的研究,就构成某一一门科学的对象。”①汉字学研究汉字的起源 和特殊历史,它的结构及其形音义之间的特殊关系,它的现状及 其发展前途等等,并从中父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著名文宁学家 周有光的说法,汉字学包括如下3个部分: (一)历史汉字学一研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形、音、义的发 展演变, (二)现代汉字学-一研究现代议语用字的特点和应用方 法, (三)外族汉字学 一研究汉字流传到汉族以外的共他民族 (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中去以后的发展。②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点。现在,大 多数国家或民族都是使用拼音文字的。在这些国家成民族,拼音字 母一般只有二三十个,研究它们的来源及其演变,究竞简单一些。 这些国家也有研究古锲形文、古埃及文、古马雅文等的古文字学, 不过那属于考古学的范围。汉字是世界文字中的重要一支,它是 一种古老的表意文字,字数众多、结构复杂,在漫长的岁月里滋 生繁行、一代又一代,并且至今依然被使用着,它在儿于年中的 演变过程,人们现在大体上还是清楚的,所以文字学在我国特别 发达。我国的文字学著作之多,研究成果之半富多彩,:过去和现 在在世界各国中都居第一位。我们应该继承这个优良传统,继续发 ①见《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4页。 @见周有光《现代汉字学发凡是,《语文现代化》丛刊180年第2期:《文字 改革的新阶段》,《文字改革》杂志1985年第5期。 ◆10*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扬光大,在新的科学的文字学的研究上、在开辟文字学研究的新 领城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为人类的文化率业作出应有的贡锨! 任何一门科学部不是致立的。文字是记录语音的符号系统, 它是语言的书写形式,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文字学作为 语言学的一一个门类,它和语言学中的其他学科,例如语音学(包 括音韵学)和词汇学(包括训诂学)都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我 国的汉字,它和拼音文字的字母不同,字母在没有拼成词语时无 意义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形、膏、义的统一体”,而汉字的每 一个字大都就是一个词(现代只具有词素意义的字在古代也是一 个词),所以字形和语言里词语的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 系的演化,也是文字学(汉字学)所必须注意研究的问题。我国 的传统文字学,广义地说,也就包括了音韵和训诂。虽然后来一 分为三(分为汉字形体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但它们实际上是 很难截然分开的。形、音、义是汉字的三要素,汉字的研究总要 逃及它的读音一字音,而字音正是音韵学和语音学的研究对 象。我国的音韵学,者关于古音、特别是上古音的考定,其主要依 据,一是古代诗文的用韵,一是汉字形声字的声旁。汉字的研究 总也要涉及一定形体所表示的意义一字义,而字义的训泽也离 不开对于汉字形体的分析。训沽学上有“形训”、“声调”、 “义训”①,所谓“形训”就是通过分析字形来说明字(词)的 意义。 文字学和史学、考古学,也有密切联系。研究历史离不开史 料,而一些文献史料上的文字要经过解释,才能读得懂。甲骨卜 辞、青铜餐铭文、古代的石刻等也是史料,而且是第一手的“绝 好史料”〔郭沫若语),那上边的文字经过考释,就成为我们研 ④“形训”是以形索义”。例如《说文·未部》:“杳。具也,从曰在木 下。”“声训是“因声求义”。例如《释名:释形体》:“腕究也, :言可宛翘也。”“义训”是直陈词义。例如《说纹·一部》:“元;婚 拉。” ◆11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例如甲骨文中有“云、黍、米、麦、 粟”诸字,而且使用频繁,说明商代社会的农业已很发达。甲骨文 中有“象”字,一条卜辞还有“获象力的记载,可见那时商代都 城所在的中原地区(股商的蓝土只限黄河中下游及准河流域的 一部分)还有象这类热带大动物,气候和现在大概很不相同。又 如商周青铜器铭文,那时的贵族凡有什么压要文件,或有什么置 大事怡,都要铸造一器,把文件或事情铸刻在:边,以便长期保 存或留作纪念。据《左传》记载,春秋末期的郑国和晋国,都曾 把法律铸在鼎上①。青铜器铭文的内容涉及古代社会兰活的多 重要方面,记录和保存了许多的古代重要文献,对于我们研究当 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制、文化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另外,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本身往往也能反映出造字时代的让会制 度、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等等。例如古姓 氏用字很多从“女”旁,像“姬、姜、赢、就、纳、拟”等,这 是当时以女性为中心的氏族制度在造字上的反映。又如“男”字 从“田”、从“力”,“妇”字从“女”、从“帚”,说明汉族男 耕女织、妇女从事家务劳动的习俗由来已久。再比如,“想、 思、情、念”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字从“心”,这反映了古人误以 心脏为思维器官的认识水平。 文字和语文教学的关系,是人们容易看得到的。例如语文教 学上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字(词)的读 音和意义,分析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组装结构可以帮助学生识字 并把字写好等等。举例说,告诉学生“旦”是“日出地平线”, 表示“早展”,“卡”是“不上不下”,表示“夹在中间,堵塞”, “日、卡”二字的意义就容易掌据了,说明“锦”字从“帛”、 “金”声,闷”字从“心”、“门”声,·“锦、闷”二字的意 义和读音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天”和“天”、“崇”和“祟”、 “侯”和产候”、“抢”和“抢”等等。容易认错、写错、用错,但 @见《左传·昭公六年》、《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来12·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要说明它们的笔画构件,这类错误就可以避免。著名文字学 家唐兰先生密经呼吁:语文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文字学知识①。这 个煮见是很值得重视的。 此外,现在是一个电了计算机被广泛应用的新时代,文字信 息、汉字编码以及文字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其他应用,都沙及到 文字学。在当今世界上,文字学跟统计学、信息论以及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也都发生了密切关系。 这里有必要再说一说“文字学”和“小学”。隋唐以前, “小学”专指宁书。所以《汉书·艺文志》中“小学”一类,北 列10家45篇,例如《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急 就篇》等,全都是童蒙识字课本。《隋书·经籍志》开把“小 学”分为训站、声韵、体势等类,“体势”指文字。清代的《四 库全书总且提要》,分“小学”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之 底。自此以后,“小学”就包括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实很清楚:从范围说,隋唐以前,“小学”略等于后来的“文字 学”,聯唐以后,“文字学”不等于“小学”,它只是“小学” 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对于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有两种极端的意 见,一些学者认为,文字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因而 有所谓《文字学音篇》、《文字学形义篇》的提法,另一些学者 认为,文字学只应该研究文字的形体,例如唐兰的《古文字学导 论》、《中国文字学》等。众所周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 体,每全汉字都有字形、字音和字义3个方面,所以研究汉字学 而不顾汉字的音和义是不对的:但是,由于汉字的普、‘义,都有 专门的学科去研究,所以又不能把音韵学和训诂学都包括到“文 字学”里边来。正确的理解是:文字学〔汉字学)研究汉字的 形、音、义,但以形体为主。《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①见唐兰《语文教师应该有一些文字学的常识》,《文字改革》杂志161年 第12明。 年13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说,“汉语文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形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 的关系的一门学科”,这是很恰当的。 三、文字学史的性质和中国汉字学史的分期 文字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学的发展历更,它是学说史、学 术史,即文字半的研究史。其任务是研究文字科学的发展过程, 系统总结这门学科起落兴衰的规律和经验,明辨和评说历史上各 种文字学说的是非曲直,为这门学科今后的发展指出正确的方 向。 文字学史不同于文字学。文字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字,是作为 “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文字,它研究文字的起源、性质、体系和 发展演变,文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文字的书写和正字法,等 等,文字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字学的发展史,研 究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字学家、文字学著作,各个历史时期 的学术思想及研究状况,等等。撰写文字学著作,重点在于揭 示文字自身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因此对于历史上的一些学说,如 果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或没有什么价值,则可以置而不论 研究文字学史,·其任务在于说明这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对 于历史上出现过的一切有影响的学说都不能忽视,即使是价值不 大乃至荒的东西,如果它在某一时期里确实曾成为一种有影响 的学说,也要加以客观的介绍和评论。 文字学史也不同于某种文字的发展史。章我们的汉字说,它 蹙由表形到装意、到趋向表音,由篆而隶、而潜,这样发展渔变 过来的。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著作还太少,已出版的有张之纯和 庄庆祥的《文字源流》·(上海商务印书馆191d年出版》、吕思勉 的《中国文半变迁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吴贯因 的.《中国文字的起源及变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 高元白的《我国文字形体的源流》(城面文化服务杜1943年出 14◆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