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 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⑥“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 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 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种美,可以发现 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 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 尚的凄美。 ⑦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 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 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囻明园荷 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 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岀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⑧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 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⑨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 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⑩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去听它的力量。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 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波三折,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B.作者借对残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在构思上本文颇有特色,一是文眼显现,反复照应,二是说理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D.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两者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8本文第③至⑥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的
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 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⑥“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 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 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 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 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 尚的凄美。 ⑦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 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 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 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 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⑧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 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⑨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 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⑩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去听它的力量。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 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波三折,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B.作者借对残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在构思上本文颇有特色,一是文眼显现,反复照应,二是说理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D.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E.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两者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8.本文第③至⑥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回答。(4分) 9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 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 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 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 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 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日:“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土皆 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土不已。道 土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岀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 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土诗?”立恭援笔书 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日:“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土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 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日:“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
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回答。(4 分) 9.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 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游 东 山 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 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 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 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 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 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 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 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 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 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