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2传记散文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 竟:竟然 B.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 若:似乎,好象 C.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 柄:权柄,权力 D.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恨:遗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谪:贬官 B.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C.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疾:猛烈 D.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走: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固然 B.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夫:男子汉,大丈夫 C.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依赖,寄托 D.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方:当,正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C.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D.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以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B.其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C.属山相属无间断 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竟陵 D.之当二公之初守也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C.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D.方山子傥见之与? 7、与“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的“从”用法相同的是()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B.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C.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D.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8.与“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B.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9、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
高中语文选修 2 传记散文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选择题(20 分,每题 2 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 竟:竟然 B.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 若:似乎,好象 C. 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 柄:权柄,权力 D.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恨:遗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谪:贬官 B.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改换 C.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疾:猛烈 D.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走: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固然 B. 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夫:男子汉,大丈夫 C.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依赖,寄托 D.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方:当,正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B.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C. 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D.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以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B.其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C.属 山相属无间断 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竟陵 D.之 当二公之初守也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C.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D.方山子傥见之与? 7、与“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的“从”用法相同的是( )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B.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C.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D.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8.与“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B.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9、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
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B.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 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C.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宜去三也 D.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传记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具体来说,以记人为主的是传,以叙事为主的是记。 B.传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出现的《左传》、《史记》等历史著作,就开始记 载和描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活动,标志着我国传记的逐步成熟 C.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上力反六 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 D.陆羽,字鸿渐,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著有《茶经》,开拓中国茶学之先河,被誉为“茶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写出一个包含此词的成语。(10分,每题2分) 1、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怒 成语 2、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号 成语: 3、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走 成语 4、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 成语: 5、不听其语,强留之 强 成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0分,每词0.5分)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 3、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4、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 5、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6、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皆弃不取,独来穷 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7、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 于两府间 8、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 9、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0、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11、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12、人或疑之,谓生多嗔 3、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 14、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15、自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16、襄阳太守李澄见遗。/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17、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18、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 19、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20、李公齐物黜守见异,提手抚背,亲授诗集 1、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 四、课内文段阅读(30分)
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B.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 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C.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宜去三也。 D.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传记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具体来说,以记人为主的是传,以叙事为主的是记。 B.传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出现的《左传》、《史记》等历史著作,就开始记 载和描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活动,标志着我国传记的逐步成熟。 C.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上力反六 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 D.陆羽,字鸿渐,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著有《茶经》,开拓中国茶学之先河,被誉为“茶 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写出一个包含此词的成语。(10 分,每题 2 分) 1、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怒: 成语: 2、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 号: 成语: 3、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走: 成语: 4、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 释: 成语: 5、不听其语,强留之 强: 成语: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0 分,每词 0.5 分)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2、稍壮,折节读书 3、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4、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 5、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6、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皆弃不取,独来穷 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7、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 于两府间 8、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 9、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0、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11、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12、人或疑之,谓生多嗔。 13、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14、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15、自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16、襄阳太守李澄见遗。/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17、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18、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 19、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20、李公齐物黜守见异,提手抚背,亲授诗集。 21、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 四、课内文段阅读(30 分)
(一)(16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 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 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 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 “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 1、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 B.霁云慷慨语曰 C.断一指,血淋漓 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2、"愈贞元中过泅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这里描绘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时使用的方法是() 2分 A.细节描写B.侧面烘托 C.插叙 D.他人述评 3、翻译 (1)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2分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2分 4、简答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2分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分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南霁云的形象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 (二)(14分) 六一居士传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 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 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 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 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 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 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 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 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 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薏。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 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 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 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一)(16 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 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 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 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 “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 屈。 1、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 B.霁云慷慨语曰 C.断一指,血淋漓 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2、"愈贞元中过泅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这里描绘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时使用的方法是( ) 2 分 A.细节描写 B.侧面烘托 C.插叙 D.他人述评 3、翻译 (1)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2 分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2 分 4、简答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 分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 分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南霁云的形象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 物?4 分 (二)(14 分)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 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 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 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 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 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 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 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 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 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 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 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 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 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2、本文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它对表达思想感情和提升结构形式方面有什么作 用?4分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谈到了快乐,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 谈到了快乐,本文也极写人生的快乐,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课外阅读(20分) 童寄者,郴州荛(打柴)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 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 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 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奴仆对主人的尊称)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 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 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 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 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 可近耶?” (节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 1、解释多义词 (1)当3分 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台当山西南缺 (2)道3分 人卧,植刃道上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 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2、本文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它对表达思想感情和提升结构形式方面有什么作 用?4 分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谈到了快乐,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 谈到了快乐,本文也极写人生的快乐,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五.课外阅读(20 分) 童寄者,郴州荛(打柴)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 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 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 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奴仆对主人的尊称)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 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 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 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 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 可近耶?” (节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 1、解释多义词 (1)当 3 分 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台当山西南缺 (2)道 3 分 一人卧,植刃道上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
吾之乐可胜道哉! 2、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行牧且荛 ②之墟所卖之 ③而讨杀二豪 ④郎诚见完与恩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②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4.简答 (1)下列语言和行动描写分别表现区寄的什么特点?5分 ①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③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 完与恩,无所不可。” ④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⑤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 (2)第二段采用什么方法进一步突出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选修2传记散文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A2、C3、D4C5、D6、B7、C8、C9、D10、B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写出一个包含此词的成语。(10分) 1、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怒:形容气势旺盛 成语:百花怒放阴风怒号 2、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号:大声哭 成语:号啕大哭阴风怒号 3、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走:跑 成语:走马观花走狗烹 4、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释:放下 成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 5、不听其语,强留之 强:勉强 成语: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0分,每词0.5分) 尊崇,敬仰
吾之乐可胜道哉! 2、解释加点的词 2 分 ①行牧且荛 ②之墟所卖之 ③而讨杀二豪 ④郎诚见完与恩 3.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②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4.简答 (1)下列语言和行动描写分别表现区寄的什么特点? 5 分 ①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③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 完与恩,无所不可。” ④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⑤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 于官。” (2)第二段采用什么方法进一步突出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 分 选修 2 传记散文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 分,每题 2 分) 1、A 2、C 3、D 4C 5、D 6、B 7、C 8、C 9、D 10、B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写出一个包含此词的成语。(10 分) 1、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怒:形容气势旺盛 成语:百花怒放 阴风怒号 2、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 号:大声哭 成语:号啕大哭 阴风怒号 3、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走:跑 成语:走马观花 走狗烹 4、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 释:放下 成语:爱不释手 手不释卷 5、不听其语,强留之 强:勉强 成语:强人所难 强词夺理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0 分,每词 0.5 分) 尊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