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 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卫星网、监测站、接收 机 卫星网共六颗子午卫星分别在六个轨道面上并 都通过地球南北极,卫星平均高度1070KM 定位精度:单点定位几十M,联测定位0.51M。 全天侯观测,事后处理
(4)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 (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卫星网、监测站、接收 机。 卫星网共六颗子午卫星分别在六个轨道面上并 都通过地球南北极,卫星平均高度1070KM。 定位精度:单点定位几十M,联测定位0.5~1M。 全天侯观测,事后处理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限性 (1)卫星少,不能实时定位。子午卫星导线 系统一般采用6颗卫星。两次卫星通过的时间间 隔约为0.81.6小时 (2)轨道低,难以精密定轨。子午卫星飞行高 度平均为1070KM,运动速度快,定轨精度低。 (3)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效应的影响。子 午卫星的射电频率分别为400MHz和150MHz。难以 削弱电离层效应的高阶项影响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限性 (1) 卫星少,不能实时定位 。子午卫星导线 系统一般采用6颗卫星。两次卫星通过的时间间 隔约为0.8~1.6小时。 (2) 轨道低,难以精密定轨。子午卫星飞行高 度平均为1070KM,运动速度快,定轨精度低。 (3) 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效应的影响。子 午卫星的射电频率分别为400MHz和150MHz。难以 削弱电离层效应的高阶项影响
二、GPS技术 1973年批准研制GPS系统;19741993先后经历 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 论证阶段发射了11颗卫星,试验阶段发射了第 三代GPS卫星。 GPS卫星星座2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个数6 卫星高度2020KM,轨道倾角55度,运行 周期11小时58分,载波频率为1575和127MHZ, GPS卫星在轨重量为843.68KG,设计寿命七年 半
二、GPS技术 1973年批准研制GPS系统;1974~1993先后经历 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 论证阶段发射了11颗卫星,试验阶段发射了第 三代GPS卫星。 GPS卫星星座2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个数6 个,卫星高度20200KM,轨道倾角55度,运行 周期11小时58分,载波频率为1575和1227MHZ, GPS卫星在轨重量为843.68KG,设计寿命七年 半
GPS技术的特点 (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测量控 制网的良好结构,这一直是经典测量技术在实践 方面的困难问题之一。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 间相互通视,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觇标,这一优点 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 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 不过为了使接收GPS卫星的信号不受干扰, 必须保持观测站的上空开阔(净空)
GPS技术的特点 (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测量控 制网的良好结构,这一直是经典测量技术在实践 方面的困难问题之一。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 间相互通视,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觇标,这一优点 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 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 不过为了使接收GPS卫星的信号不受干扰, 必须保持观测站的上空开阔(净空)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目前 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1~2×106,而在100km~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 10-7。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 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到或优于10-8 ●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的静态定位方法, 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根 据要求的精度不同,一般约为1~3小时。为了进 步缩短观测时间,提高作业速度,近年来发展 的短基线(例如不超过20km)快速相对定位法, 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目前 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1~2×10-6 ,而在100km~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 ~ 10-7 。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 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到或优于10-8 。 ●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的静态定位方法, 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根 据要求的精度不同,一般约为1~3小时。为了进 一步缩短观测时间,提高作业速度,近年来发展 的短基线(例如不超过20km)快速相对定位法, 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