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贞,渲其作兹邑,〔)祸.(《续》四、二八、四) 卜问在洹水边上营建殷都,有没有灾害。“祸”字前有省略述 语。 省略本是正常现象,任何语言里都有的。不过,省略的词语 太多,省去的东西又不明显,就会造成费解。卜辞的难于分析, 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卜辞中的省略大大超过了现代汉语所能许可 的范围。可以这样说,不懂得省略,就无法理解卜辞。 二、句法结构分析与词义、词性的确定密切相关 卜辞句法结构有的极其难解,往往与词义有关。卜辞中保存 了汉语更多的词的本义。这些词语如果照今天的意思去理解,句 子就讲不通,甚至会得出相反的意思。例如: (1)帝受我又(佑)。(《乙》五四○八) 这句话中到底谁是施事?若照现代汉语去理解,就成“上帝 受到了我的护佑”·结构就成: 帝 受 我又(佑). 这是完金错误的, 原来甲骨文中的受,上下是手的象形,中间是盛东西的器 具,表示一只手拿东西交给另一个人。“受”的本义是“交 付”、“交给”。引申作“接受”解。表本义的“受”,后来才 加上了提手旁,成为“授”字,如“传道授业解惑”的“授”。 20
在卜辞中两种意义的“受”都出现过。作“接受”解的例 子,如: 贞帕受年。(《库》三○八) 可是,“帝受我又(佑)的“受”却用的是本义。这个“受”字 的词义确定了,这句话的结构便作完全两样的分析了.如: 帝受 我又(佑)。 M 这样这付使该是双宾语的句子,意思该是:“上帝给我护 .“我”是近宾语,“又(佑)”是远宾语。这个句子当然也 可以图解为: 帝 受 我 又(佑) 也许后一一种图解更有道理些,因为“又(佑)”是动词“受” 直接涉及的对象。 (2)妇好从祉盛伐印方。(《粹》一二三○) 这句话是说“妇好跟从着祉盛征伐印方”呢,还是“祉盛跟 从着妇好征伐印方”呢?大家都知道.·妇好”是武丁之妻,殷 代著名女军事家,“祉盛”是“妇好”下属将领。按情理当然该 是后一意思。可是,句法结构又该怎样分析呢?这里要涉及“从” 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21
关于“从”的用法,《资治通鉴》中有类似的例子: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 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那 也。” "从”当理解为“后边跟随着”,“吏卒”是存在宾语。有 人注解上边的“从”为“带领”,我们认为颇有道理。“从沚 盛”的“从”也该这样理解。那末,这句的结构便该是连动式: 妇好.从祉盛 伐印方. (3)主往田。(《后》上一四·八)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主谓句。可是谓语怎样分析呢?是述宾词 组,还是连动词组?这要取决于“田”字的意义和词性的确定. “田”可以作“田地”解,也可以作“田猎”解。前者是名词, 后者是动词。这里自是后者,当图解为: 王往田 这样便是连动式。 (4)今日雨?(《缀》二四O) 这是一个意思很容易懂的句子,译作现代汉语当是今天下 雨吗?”可是句法结构是怎样的呢?是省略句,还是无主句?这 要取决于对·雨”的意义和词性的确定。“雨”字在卜辞中有两 个意思。…个是“雨”、“雪”的雨,是名词,如“其自东来 22
雨”。另一个是“下雨”的意义,是动词。而后者当是本义。于 是可以作两种图解: 今日〔 雨? 今日 雨? 当然后一图解是正确的。 上边的例子足以说明,卜辞句法结构的研究,必须跟词语意 义与词性的研究相结合。而词义的研究又与甲骨文的释定紧密联 系若。如果撇开这些,仅就句法结构的一般规律讲,那就没有什 么内容了。如果说,写一部现代汉语语法的书,句法结构讲一下 一般规律,便可让人们去“举一反三”了,那末,卜辞句法结构 研究使不能停留在“举一反三”上, 还应该指出,卜辞句法结构的分析不仅要借助于词语意义与 甲骨文字的释定,而且反回来又有助于词语意义与甲骨文字的释 定 董作宾发现“贞人”不就是拿句法结构分析作为重要论据之 一的吗?在董作宾以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把卜辞“贞”字上边 的字,有的怀疑为职官名,有的怀疑为地名,也有的怀疑为贞卜 的事类。董作宾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根据第四块龟甲上 出现的“争贞”、“盟贞”、“串贞”、“晋贞”、“免贞”, 确定贞上边的字应为“贞人”。他论证道:“贞上一字如为地名 则必有在字,如‘在向贞”,‘在潢贞”,只言,某某卜某贞' 者决非地名。”③ 在这里,董作宾实际上已在运用句法结构分析作为释定贞上 边的字为人名的手段了。“在×贞”是个介词词组作处所状语的 框架,“×贞”是个主谓词组的框架。只有人名才能进入后一摇 3
架,而不能进入前一框架。而地名才能进入前一框架,而不能进 入后一框架。董作宾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论的,由此看来,运 用句法结构分析去释定有嶷难的甲骨文,不失为一种极其有用的 方法。 李学勤先生在给王宇信著《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所作 的序中提到甲骨文研究现状时说: “至于词语的解释,文法的研究,更处于非常薄弱的阶 段。” 我们很同意这个看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语法工作者也来研 究一下甲骨文,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甲骨学家也都来研究一下卜 辞语法。 ①本文图解所采用的符号请参看郭青萍主编《现代汉语》语 法部分,1986年6月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②清参看管燮初著 《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198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出版。 ③请参看王字信著《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1981年3月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