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汉语在句法结构上的相同点。例如1: (1) 妇好 娩 (《明》二三六一)① “1好”,名词充当主语。“娩”,动词充当谓语。主语在 询,谓语在后,凭语序构成主谓句这一基本句型。 (2) 我 伐 马方 (《乙》五四○八) “我”,代词充当主语。“伐马方”,述宾词组充当谓语。 “伐”是述语,“马方”是宾语、 (3) 好姘 受 黍 年 (《萃》八七九甲) “受黍年”是述宾词组充当谓语。“委年”是偏正词组充当 宾语,“黍”是“年”的定语。 16
(4) 吾方亦侵我西鄙田 (《肾》一) “亦侵我西鄙田”是偏正词组究当谓语:“亦”是职涪, “侵我西鄙田”是述宾词组作中心语。“我西嘟田”是个多层次 的偏正词组充当宾语. (5)辛酉主田于 鸡录 (《怀特》B-一九一五 ·五二·四五.) “田于鸡录”是述补词组充当谓语。“于鸡录”,介词词组 充当补语。“辛酉”是时间名词作句首状语,属附加成分。 38
(6) 避留花 (《级》36片之反) “搿图”是主语,“羌戎”是主谓词组充当谓语,这句是主 谓谓语问。按,“狩”是地名。“国”是监狱。“羌”是奴隶, ”戎”是动。这句的意思是:地的监狱羌奴暴动 (7) 王 多 田 (《粹》一二二二) 这是兼语式。“令多羌垦田”是兼语词组作谓语。“多羌” 是兼语,“令”是使令意义的动词,“皇田”是述宾词组充当兼 语的陈述部分,表示相应产生的动作行为. (8) 往 伐 方 (《粹)一○八五) 这是连动式。“往伐皆方”是连动词组充当谓语。"伐言 方”是述宾词组,表示动作“往”的目的。 BI
(9) 翌辛丑 〔出 告 麦 (《前》四、四O、七) “翌”与“辛丑”构成复指词组作句首状语,表时间。出, 副词作状语。按,出释定为“又”。(〔)表示省略。以下 同.) 从上边概括的举例来看,卜辞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没有什么 区别。在卜辞语法中,不仅有一般的词组,同时也有兼语词组、 连动词组、复指词组等。特别是句首状语的使用,如例(5)中 的“辛酉”,更为常见。 卜辞句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比有没有不同点呢?有。例如: 帝不 我 其 受又(佑). A (《乙》三七八七) 这是一个含有双宾语的句何子。近宾语“我”怎样置于动词 受”的前边了昵?原来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便要放置 18
述语动词前边。不过,这些在后世的文言语法中也是这样的。如 彼不我恩也”即“彼不恩我也”。对现代汉语语法来讲,自是 不同点:若对文言语法讲,又不是什么不同点了。 如果说卜辞有些句法结构上的特点,也只不过表现在语序 上,如宾语前置,除上边的举例外,又如: (1)王勿佳盛从?(《乙》二一O九) (2)其电白檗逐。(《粹》九五八) 卜辞中,前置宾语常用“佳”“事”二字作标志。例(1) 即“王勿从盛”例,(2)即“白麋逐”, 卜辞语赏距离今天虽然已经3000多年,可是真正跟今天的语 言完全不同的句法结构特点,认真说起来,实在是并不太多的②。 这使我们不禁要问:卜辞句法结构的研究究竟具有哪些特 点呢?如果没有特点,那末,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没有必要了,我 们认为特点还是有的,这就是: 一、更广泛地使用省略 卜辞语言极为简练。许多句子必须理解到省略才能懂得什么 意总。 什么是省略?人们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严格意义的省略是指 靠语言环境的帮叻,有些词语在表达上是需要的,为了简洁而没 说出来。省去的词语一定是很明显的,需要时就可以补出来,而 且要补什么都补什么。如果有些词语,意思里有而没说出来,那 只能叫“隐含”。我们这里所谓省略是广义的省略。 省略的例子,随便举一条下辞几乎都可以找到。例如: (1)〔)呼)追宰,〔)及〔)·(《铁》一一六四) 前后两个分句。前边分句的主语、兼语都省去了,主语当是“殷 王”,兼语当是殷王手下的人。后一分句省去主语和宾语,而主 语在前边分句里却是兼语。按,“宰”指逃亡的奴隶。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