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国继续存在的任何借口也将消失”。(见本卷第427页) 在 “对波拿巴的谋杀”、“御用军人的统治”、“波拿巴的目前 状况”、“佩利西埃在英国的使命”、“马志尼和拿破仑” 等文章以 及上面已经提到的几篇关于CréditMobilier的文章中,马克思对 第二帝国的制度进行了毁灭性的批评,揭露了波拿巴主义的特点: 公开的资产阶级专政、军阀的把持、群众性的政治恐怖、普遍的 贪污腐化、盗窃国库、骇人听闻的投机勾当和拿破仑第三政府为 了转移劳动人民对国内政策问题的注意而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的 冒险行径。这些文章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早在 “路易·波拿巴的 雾月十八日” 一书中就已提出的那个经典论点,即波拿巴专政是 靠在各个阶级之间随机应变,同时与法国资产阶级中最凶狠、贪 婪和无耻的成分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指出,投机成了第 二帝国的“根本原则”,而政府在政变以后不久建立的公司Crédit Mobilier是波拿巴制度的支柱。(见《CréditMobilier》、“法国的 CréditMobilier”)CréditMobilier和在法国盛极一时的滥设企业 和投机活动被波拿巴政府广泛利用来满足资产阶级想获得巨额利 润的企图,增加工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他们离开政治斗争,最 后,保证波拿巴集团的个人需要。 马克思指出,法国社会所有各阶层对波拿巴制度的不满情绪 逐渐增长;他得出结论说,“延缓法国革命的唯一指望就是爆发一 场欧洲大战”(见本卷第703页),在这次战争中,受到沙皇俄国 支持的法国和撒丁必然联合起来反对奥地利。马克思的这一预言 在1859年完全得到了证实。 在1848—1849年的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依然认为,欧洲的无 产阶级革命只有在英国无产阶级参加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胜利。马 第 十 二 卷 说 明 25
二帝国继续存在的任何借口也将消失”。(见本卷第427页) 在 “对波拿巴的谋杀”、“御用军人的统治”、“波拿巴的目前 状况”、“佩利西埃在英国的使命”、“马志尼和拿破仑” 等文章以 及上面已经提到的几篇关于CréditMobilier的文章中,马克思对 第二帝国的制度进行了毁灭性的批评,揭露了波拿巴主义的特点: 公开的资产阶级专政、军阀的把持、群众性的政治恐怖、普遍的 贪污腐化、盗窃国库、骇人听闻的投机勾当和拿破仑第三政府为 了转移劳动人民对国内政策问题的注意而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的 冒险行径。这些文章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早在 “路易·波拿巴的 雾月十八日” 一书中就已提出的那个经典论点,即波拿巴专政是 靠在各个阶级之间随机应变,同时与法国资产阶级中最凶狠、贪 婪和无耻的成分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指出,投机成了第 二帝国的“根本原则”,而政府在政变以后不久建立的公司Crédit Mobilier是波拿巴制度的支柱。(见《CréditMobilier》、“法国的 CréditMobilier”)CréditMobilier和在法国盛极一时的滥设企业 和投机活动被波拿巴政府广泛利用来满足资产阶级想获得巨额利 润的企图,增加工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他们离开政治斗争,最 后,保证波拿巴集团的个人需要。 马克思指出,法国社会所有各阶层对波拿巴制度的不满情绪 逐渐增长;他得出结论说,“延缓法国革命的唯一指望就是爆发一 场欧洲大战”(见本卷第703页),在这次战争中,受到沙皇俄国 支持的法国和撒丁必然联合起来反对奥地利。马克思的这一预言 在1859年完全得到了证实。 在1848—1849年的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依然认为,欧洲的无 产阶级革命只有在英国无产阶级参加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胜利。马 第 十 二 卷 说 明 25
克思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本卷所收的一系列文章中仔细研究了英 国国内的状况。 在 “法国财政状况”、“一八四四年的英格兰银行法和英国的 金融危机”、“英国的政党。—— 欧洲状况” 等文章中,马克思表 示深信危机的发展使英国有可能爆发革命。一方面,在英国,对 工人阶级的剥削不断加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 尖锐化,人民群众的贫困状况迅速增长,旧的执政党趋于瓦解。另 一方面,英国在克里木战争以后与拿破仑第三结成联盟,并且它 的军事力量和装备受到印度起义和中国战争的牵制。马克思得出 结论说,在欧洲大陆爆发重大革命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袖手旁 观,它不可能占据 “它在1818年和1849年所占据的那种傲慢的 地位”,也不可能“阻碍显然在日益临近的欧洲革命”。(见本卷第 255、539页) 马克思探讨了五十年代后半期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特点。 在 “帕麦斯顿内阁的失败”、“英国即将来临的选举”、“英国的选 举”、“科布顿、布莱特和基卜生的失败” 等文章中,他一针见血 地评述了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他写道,这种制度就在于 “在某些隆重庄严的时刻,要末是由辉格党把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职 责移交给托利党,要末是由托利党把它移交给辉格党。内阁大臣 的责任在这里就是追逐有利可图的职位,这种追逐已经成为议会 中各党派的主要操劳了”。(见本卷第659页)马克思还指出了英 国两个传统的执政党—— 托利党和辉格党—— 在继续着的瓦解过 程。马克思在着重指出这两个旧政党变成一个贵族政党的趋势时 指出,托利党和辉格党只有在使它们的共同利益服从资产阶级利 益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存在下去。他同时指出了英国资产阶级与贵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克思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本卷所收的一系列文章中仔细研究了英 国国内的状况。 在 “法国财政状况”、“一八四四年的英格兰银行法和英国的 金融危机”、“英国的政党。—— 欧洲状况” 等文章中,马克思表 示深信危机的发展使英国有可能爆发革命。一方面,在英国,对 工人阶级的剥削不断加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 尖锐化,人民群众的贫困状况迅速增长,旧的执政党趋于瓦解。另 一方面,英国在克里木战争以后与拿破仑第三结成联盟,并且它 的军事力量和装备受到印度起义和中国战争的牵制。马克思得出 结论说,在欧洲大陆爆发重大革命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袖手旁 观,它不可能占据 “它在1818年和1849年所占据的那种傲慢的 地位”,也不可能“阻碍显然在日益临近的欧洲革命”。(见本卷第 255、539页) 马克思探讨了五十年代后半期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特点。 在 “帕麦斯顿内阁的失败”、“英国即将来临的选举”、“英国的选 举”、“科布顿、布莱特和基卜生的失败” 等文章中,他一针见血 地评述了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他写道,这种制度就在于 “在某些隆重庄严的时刻,要末是由辉格党把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职 责移交给托利党,要末是由托利党把它移交给辉格党。内阁大臣 的责任在这里就是追逐有利可图的职位,这种追逐已经成为议会 中各党派的主要操劳了”。(见本卷第659页)马克思还指出了英 国两个传统的执政党—— 托利党和辉格党—— 在继续着的瓦解过 程。马克思在着重指出这两个旧政党变成一个贵族政党的趋势时 指出,托利党和辉格党只有在使它们的共同利益服从资产阶级利 益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存在下去。他同时指出了英国资产阶级与贵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族妥协的趋向。马克思以此揭示了英国两党制发展过程的基本特 点,这一发展过程后来使托利和辉格这两个旧贵族政党变成了两 个轮流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马克思指 出,因取得贸易自由和政治权利而感到完全满意的英国资产阶级, 由于害怕工人阶级和为了避免对它的让步,在五十年代公开与贵 族结成联盟。在 “选举的结果” 和 “英国工厂制度” 这两篇文章 中,马克思谈到英国资产阶级放弃为争取对英国国家制度进行民 主改造的斗争。他写道,所谓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在1857年的选 举中的失败,是英国资产阶级放弃它在反谷物法同盟运动中所篡 夺的对国内民主运动的领导的明证。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 到,曼彻斯特工业资产阶级的领袖的失败必然会促使争取英国选 举改革的宣传活跃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这种宣传可能引 起严重的政治危机,这种危机会促进大陆革命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写道,旧贵族政党的瓦解和软弱无力以及资产阶级的 缺少革命力量,为以帕麦斯顿为首的寡头政治集团执掌政权创造 了条件。马克思在一系列文章中说明,这个执政的贵族寡头政治 集团的典型代表是在对内政策方面实行任何改革的敌人,是殖民 扩张的鼓舞者和对外侵略政策的热忱捍卫者,英国资产阶级企图 用这种政策来转移无产阶级对国内问题的注意。马克思在揭示获 得 “真正英国大臣” 荣誉的帕麦斯顿具有广泛的声望和影响的原 因时,指明他的政策是渴望扩大销售市场和加强英国工业和殖民 垄断的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典型表现。 在阐述普鲁士状况的文章中—— “普兽士国王的疯癫症”、 “普鲁士的摄政”、“普鲁士状况”、“新内阁”,马克思揭示了霍亨 索伦王朝统治的反动本质,极其严厉地批评了普鲁士君主专制的 第 十 二 卷 说 明 27
族妥协的趋向。马克思以此揭示了英国两党制发展过程的基本特 点,这一发展过程后来使托利和辉格这两个旧贵族政党变成了两 个轮流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马克思指 出,因取得贸易自由和政治权利而感到完全满意的英国资产阶级, 由于害怕工人阶级和为了避免对它的让步,在五十年代公开与贵 族结成联盟。在 “选举的结果” 和 “英国工厂制度” 这两篇文章 中,马克思谈到英国资产阶级放弃为争取对英国国家制度进行民 主改造的斗争。他写道,所谓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在1857年的选 举中的失败,是英国资产阶级放弃它在反谷物法同盟运动中所篡 夺的对国内民主运动的领导的明证。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 到,曼彻斯特工业资产阶级的领袖的失败必然会促使争取英国选 举改革的宣传活跃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这种宣传可能引 起严重的政治危机,这种危机会促进大陆革命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写道,旧贵族政党的瓦解和软弱无力以及资产阶级的 缺少革命力量,为以帕麦斯顿为首的寡头政治集团执掌政权创造 了条件。马克思在一系列文章中说明,这个执政的贵族寡头政治 集团的典型代表是在对内政策方面实行任何改革的敌人,是殖民 扩张的鼓舞者和对外侵略政策的热忱捍卫者,英国资产阶级企图 用这种政策来转移无产阶级对国内问题的注意。马克思在揭示获 得 “真正英国大臣” 荣誉的帕麦斯顿具有广泛的声望和影响的原 因时,指明他的政策是渴望扩大销售市场和加强英国工业和殖民 垄断的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典型表现。 在阐述普鲁士状况的文章中—— “普兽士国王的疯癫症”、 “普鲁士的摄政”、“普鲁士状况”、“新内阁”,马克思揭示了霍亨 索伦王朝统治的反动本质,极其严厉地批评了普鲁士君主专制的 第 十 二 卷 说 明 27
国家制度的基础,把人民的一切民主权利变成僵死条文的反动的 普鲁士宪法。马克思揭露了官僚制度的专横,这种官僚制度浸透 到普鲁士国家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马克思指出,普鲁士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所以能够保存,是由于普鲁士资产阶级采取 了怯懦的自由主义态度,他们一心所想的只限于拚命追求有利可 图的国家职位。 本卷刊载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关于俄国的文章。如果 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继续把沙皇俄国看做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支 柱,并且始终是沙皇制度的不可调和的敌人,那末,他们对于另 外一个俄国,即非官方的俄国,对于在这个国家中与沙皇专制制 度相对抗的力量,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充分暴露了法皇 军事官僚机器的腐朽性的克里木战争结束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俄国农民骚动急剧增长的影响下,对俄国革命发展的前景表现 了愈益浓厚的兴趣。如果说在克里木战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认为这种前景还相当遥远,那末这时他们得出了俄国革命正日趋 成熟的明确结论。 在 “英国的政党。—— 欧洲状况”、“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 问题”、“一八五八年的欧洲”、“关于俄国的农民解放”等文章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把俄国看做孕育着反农奴制的人民革命的国 家,他们指出,俄国人民群众的运动在获得对专制制度很危险的 性质,农民起义可能成为“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见本卷第725 页)马克思在研究1858年下半年的欧洲国际形势时,认为俄国革 命是西方革命运动的潜在的同盟军。他写道,如果说这个强大的 国家在十年前还“极其有力地抑制了革命的浪潮”,那末“现在它 自己脚下已堆积起易燃的物品,只要从西方刮去一阵大风,就会 2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国家制度的基础,把人民的一切民主权利变成僵死条文的反动的 普鲁士宪法。马克思揭露了官僚制度的专横,这种官僚制度浸透 到普鲁士国家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马克思指出,普鲁士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所以能够保存,是由于普鲁士资产阶级采取 了怯懦的自由主义态度,他们一心所想的只限于拚命追求有利可 图的国家职位。 本卷刊载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关于俄国的文章。如果 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继续把沙皇俄国看做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支 柱,并且始终是沙皇制度的不可调和的敌人,那末,他们对于另 外一个俄国,即非官方的俄国,对于在这个国家中与沙皇专制制 度相对抗的力量,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充分暴露了法皇 军事官僚机器的腐朽性的克里木战争结束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俄国农民骚动急剧增长的影响下,对俄国革命发展的前景表现 了愈益浓厚的兴趣。如果说在克里木战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认为这种前景还相当遥远,那末这时他们得出了俄国革命正日趋 成熟的明确结论。 在 “英国的政党。—— 欧洲状况”、“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 问题”、“一八五八年的欧洲”、“关于俄国的农民解放”等文章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把俄国看做孕育着反农奴制的人民革命的国 家,他们指出,俄国人民群众的运动在获得对专制制度很危险的 性质,农民起义可能成为“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见本卷第725 页)马克思在研究1858年下半年的欧洲国际形势时,认为俄国革 命是西方革命运动的潜在的同盟军。他写道,如果说这个强大的 国家在十年前还“极其有力地抑制了革命的浪潮”,那末“现在它 自己脚下已堆积起易燃的物品,只要从西方刮去一阵大风,就会 2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立刻燃烧起来”。(见本卷第539—540页)在 “一八五八年的欧 洲” 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在指出欧洲各国政治运动重新兴起的征 候时,特别注意到俄国的政治活跃,这就是农民摆脱农奴依附地 位的准备。 马克思在评述1858年末欧洲的国际形势时,得出一个充满深 刻意义的结论: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中只可能有一种抉择,不是 革命就是战争。马克思强调指出,正是在目前,欧洲 “正在这两 个路口上徘徊”。(见本卷第703页) 本卷收入了全集第一版没有收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二十六 篇文章。其中有几篇的俄译文曾在苏联不同杂志上发表过。其余 各篇都是第一次用俄文发表,这在文章后面的编辑说明中都注明 了。 除四篇文章以外,本卷所刊载的全部文章在发表时都没有署 名。但是,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能够通过马克思在1857年和1858 年的笔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以及其他文件来确定。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的,“纽约每日论坛报” 编辑部曾任意处理他们的文章,特别是那些没有署名而以社论形 式发表的文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文章中,编辑部曾经作 了许多增补和整段的补充。本版从正文中删除了这种明显的增补, 而把它们作为对该篇文章有关地方的注释。 “纽约每日论坛报”和其他报纸在刊印专有名词、地名、数字、 日期和引文方面出现的明显错误,已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利用 过的资料作了修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和通讯的标题,是与报纸上发表的标 第 十 二 卷 说 明 29
立刻燃烧起来”。(见本卷第539—540页)在 “一八五八年的欧 洲” 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在指出欧洲各国政治运动重新兴起的征 候时,特别注意到俄国的政治活跃,这就是农民摆脱农奴依附地 位的准备。 马克思在评述1858年末欧洲的国际形势时,得出一个充满深 刻意义的结论: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中只可能有一种抉择,不是 革命就是战争。马克思强调指出,正是在目前,欧洲 “正在这两 个路口上徘徊”。(见本卷第703页) 本卷收入了全集第一版没有收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二十六 篇文章。其中有几篇的俄译文曾在苏联不同杂志上发表过。其余 各篇都是第一次用俄文发表,这在文章后面的编辑说明中都注明 了。 除四篇文章以外,本卷所刊载的全部文章在发表时都没有署 名。但是,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能够通过马克思在1857年和1858 年的笔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以及其他文件来确定。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的,“纽约每日论坛报” 编辑部曾任意处理他们的文章,特别是那些没有署名而以社论形 式发表的文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文章中,编辑部曾经作 了许多增补和整段的补充。本版从正文中删除了这种明显的增补, 而把它们作为对该篇文章有关地方的注释。 “纽约每日论坛报”和其他报纸在刊印专有名词、地名、数字、 日期和引文方面出现的明显错误,已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利用 过的资料作了修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和通讯的标题,是与报纸上发表的标 第 十 二 卷 说 明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