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闭合导线 丶起讫于同一已 分D 知点的导线, 称为闭合导线 P? 图6-12导线的基本形式
1. 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 知点的导线, 称为闭合导线
2.附合导线支导线 y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y由一己知点和一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又 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 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通常分为一级导线、二 级导线、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等几个等级
2. 附合导线 支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由一己知点和一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又 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 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通常分为一级导线、二 级导线、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等几个等级
62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 标志、测边、测角和连测。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测边 测角 连测
6.2.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 标志、测边、测角和连测。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测边 测角 连测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 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 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和建立标志。如果测区没有地 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 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也不 宜小于50m,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大木桩,其周围浇灌一圈混凝土 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 埋没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导线点应统 编号。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距 离,绘一草图,注明尺寸,称为点之记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 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 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和建立标志。如果测区没有地 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 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也不 宜小于50m, ◼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大木桩,其周围浇灌一圈混凝土, 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 埋没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导线点应统 一编号。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距 离,绘一草图,注明尺寸,称为点之记
测边 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 斜改正之用。 若用钢尺丈量,钢尺必须经过检定 对于一、二、三级导线,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丈量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当尺 长改正数大于1/10000时,应加尺长改正;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 定时温度相差10°C时,应进行温度改正;尺面倾斜大于15%时, 应进行倾斜改正;取其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成果,并要求其相 对误差不大于1/3000
测边 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 斜改正之用。 若用钢尺丈量,钢尺必须经过检定。 对于一、二、三级导线,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丈量。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当尺 长改正数大于1/10000时,应加尺长改正;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 定时温度相差10℃时,应进行温度改正;尺面倾斜大于1.5%时, 应进行倾斜改正;取其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成果,并要求其相 对误差不大于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