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地质学科各专业(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和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地质资渴 与地质 工程、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 包括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部分。常规能源主要讲授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组成、形成演化和聚 集等,新能源主要讲授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型铀矿的特征、形成和分布以及其他主 要新能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能源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当前能源地质学的 科学前沿及其进展 提高在野外调查、实验测试和多学科综合 分析与模拟的 础上对能源地 质研究的能力,为将来开展能源地质研究与相关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包括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分析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形成与聚集 沉积有机质的成因,近现代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沉积有机质的聚集 第三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 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物质组成,煤的物质组成 第四章沉积有机质的性质和利用 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性质和利用,煤的性质和利用 第五章沉积有机质的演化作用 演化的阶段与标志,演化的产物,演化的地质一地球化学机理,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类 第六章油气藏和煤层的形成和变化 成油、气、煤的沉积体系,油气藏的形成、运移和聚集,煤层的形成和变化 第七章能源资源聚集分布及能源盆地 能源资源在盆地中的聚集,能源盆地结构与能源盆地演化,能源盆地构造及其对能 ?产的控削作用 第八章煤层气的形成和高集规律 煤层气成因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煤层气富集规律 第九章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和分布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主要特征,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动力学机制 第十章沉积型轴矿的成矿条件和特征
21 本课程为地质学科各专业(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和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地质资源 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 包括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部分。常规能源主要讲授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组成、形成演化和聚 集等,新能源主要讲授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型铀矿的特征、形成和分布以及其他主 要新能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能源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当前能源地质学的 科学前沿及其进展,提高在野外调查、实验测试和多学科综合分析与模拟的基础上对能源地 质研究的能力,为将来开展能源地质研究与相关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包括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分析 第二章 沉积有机质的形成与聚集 沉积有机质的成因,近现代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沉积有机质的聚集 第三章 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 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物质组成,煤的物质组成 第四章 沉积有机质的性质和利用 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性质和利用,煤的性质和利用 第五章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作用 演化的阶段与标志,演化的产物,演化的地质-地球化学机理,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类 型 第六章 油气藏和煤层的形成和变化 成油、气、煤的沉积体系,油气藏的形成、运移和聚集,煤层的形成和变化 第七章 能源资源聚集分布及能源盆地 能源资源在盆地中的聚集,能源盆地结构与能源盆地演化,能源盆地构造及其对能源 矿产的控制作用 第八章 煤层气的形成和富集规律 煤层气成因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煤层气富集规律 第九章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和分布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主要特征,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动力学机制 第十章 沉积型铀矿的成矿条件和特征
沉积型轴矿成矿条件,沉积型铀矿主要特征,沉积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及成矿远景 第十一章其他主要新能源概述地热能 核能,生物质能,其他新能源概述 教材: 陈家良,邵震杰,秦勇。能源地质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 tary Organic Matter.London:Chapman&Hall,1995 P,WelteD Petroleu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Berli Press,1984 3.Zoback D M.Reservoir Geomechan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王桂梁,琚宜文,郑孟林,曹代勇,秦勇,朱炎铭。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琚宜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大纲编号:S081801TL001
22 沉积型铀矿成矿条件,沉积型铀矿主要特征,沉积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及成矿远景 第十一章其他主要新能源概述地热能 核能,生物质能,其他新能源概述 教材: 陈家良,邵震杰,秦勇.能源地质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 1.Tyson R V.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5 2.Tissot B P, Welte D H.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Berlin: Springer Press, 1984 3.Zoback D M. Reservoir Geomechan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王桂梁,琚宜文,郑孟林,曹代勇,秦勇,朱炎铭.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琚宜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1TL001
成因矿物学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mineralog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课程编号:S081801TL001课程属性:讨论课 学时/学分:20/1 预修课程:成因矿物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讨论班是成因矿物学知识在具体矿产普查与勘探应用中的讨论课,目的是将成因矿 物学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矿产善查与勘探中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应用地质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恩的能力。 首先介绍成因矿物学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中作用,并结合实例加以论述。然 后,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不同成因矿床中的矿物学特性,从而使同学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利 掌握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成因矿物学的知识解决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问题。 内容提要: 第一章矿物物理性质标型特征应用 第二章矿物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应用 第三章矿物同位素标型特征应用 第四章矿物波谱学、包裹体标型特征应用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略) 撰写人:李水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23 成因矿物学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mineralog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课程编号:S081801TL001 课程属性:讨论课 学时/学分:20/1 预修课程:成因矿物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讨论班是成因矿物学知识在具体矿产普查与勘探应用中的讨论课,目的是将成因矿 物学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矿产普查与勘探中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应用地质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介绍成因矿物学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中作用,并结合实例加以论述。然 后,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不同成因矿床中的矿物学特性,从而使同学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和 掌握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成因矿物学的知识解决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问题。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矿物物理性质标型特征应用 第二章 矿物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应用 第三章 矿物同位素标型特征应用 第四章 矿物波谱学、包裹体标型特征应用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略) 撰写人:李永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2TL002 现代物探方法技术 Advances 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课程编号:S081802TL002 课程属性:讨论课 学时/学分:20/1 预修课程:现代应用地球物理学、普通地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讨论班是为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提高班。在 同学们掌握了现代应用地球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物探方法基木原理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物探 新方法、新技术前沿进展的自主讨论学习,使其能够对该学科前沿领域的某些方面有比较深 入地了解和掌握。 内容提要: 第一章常规物探方法基本原理,包括仪器、观测方法、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等。 第二章油气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地震方法技术与非地震物探方法技术。 第三章固体矿产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电磁测量技术、航空物探技术、地下 物探技术。 第四章工程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环境、水文、工程物探,考古与文物保护 物探技术。 第五章遥感找矿技术、深部找矿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 第六章其它物探前沿问题。 教材:(略)
24 大纲编号:S081802TL002 现代物探方法技术 Advances 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课程编号:S081802TL002 课程属性:讨论课 学时/学分:20/1 预修课程:现代应用地球物理学、普通地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讨论班是为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提高班。在 同学们掌握了现代应用地球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物探方法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物探 新方法、新技术前沿进展的自主讨论学习,使其能够对该学科前沿领域的某些方面有比较深 入地了解和掌握。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常规物探方法基本原理,包括仪器、观测方法、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等。 第二章 油气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地震方法技术与非地震物探方法技术。 第三章 固体矿产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电磁测量技术、航空物探技术、地下 物探技术。 第四章 工程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环境、水文、工程物探,考古与文物保护 物探技术。 第五章 遥感找矿技术、深部找矿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 第六章 其它物探前沿问题。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略)】 撰写人:张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大纲编号:S081802TL003 地质数据处理分析与Excel实践 Geological data processing with EXCEL 课程编号:S081802TL003课程属性:讨论课 学时/学分:20/1 预修课程:数学地质基础、Excel操作与实践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数学地质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实验和提高班。在同学们掌握了数学地质相 关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Excl的独特功能,结合具体的数学地质问题,介绍 其Excl算法,从而进行地质数据的处理分析,并通过数据模拟及具体案例的分析实现Excel 与数学地质的有机融合。 内容提要: 第一章地质数据的单因子方差分析、双因子方差分析与Exc®1实践。 第二章地质数据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及其 Excel实践. 第三章地质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的数学模型,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计算步 骤,典型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及其Excel实践, 第四章地质数据的二级判别分析、多级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及其Excl实践, 第五章地质数据的标准化,系统聚类法(逐级归并聚类法),有序地质样品的归类 25
25 主要参考书:(略) 撰写人:张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2TL003 地质数据处理分析与 Excel 实践 Geological data processing with EXCEL 课程编号:S081802TL003 课程属性:讨论课 学时/学分:20/1 预修课程:数学地质基础、Excel 操作与实践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数学地质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实验和提高班。在同学们掌握了数学地质相 关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 Excel 的独特功能,结合具体的数学地质问题,介绍 其 Excel 算法,从而进行地质数据的处理分析,并通过数据模拟及具体案例的分析实现 Excel 与数学地质的有机融合。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地质数据的单因子方差分析、双因子方差分析与 Excel 实践。 第二章 地质数据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及其 Excel 实践。 第三章 地质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的数学模型,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计算步 骤,典型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及其 Excel 实践。 第四章 地质数据的二级判别分析、多级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及其 Excel 实践。 第五章 地质数据的标准化,系统聚类法(逐级归并聚类法),有序地质样品的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