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面测帽 2、工作台的选择与校正 作台分平面工作台和槽面工作台,其选择原则与测帽的要求相同。 对于可调整工作台,为保证测杆与工作台面垂直,测量前必须进行校正。先选择一与 被测工件尺寸相同的量块大致放在工作台的中央,光学计管换上最大直径的平面测帽,使测 帽平面的1/4与量块接触。调整仪器至目镜中看到分划板刻度为止。然后旋动工作台调节螺 丝,使其前后移动,并从目镜中观看分划板示值的变化,若在测帽平面的四个位置的读数变 化小于1/5格分度值,则表示工作台的校正已完成。 3、调整反射镜,并缓慢地拨动测帽提升杠杆,从目镜中能看到标尺影象,若此影象不 清楚可调整目镜视度环。 4、松开横臂紧固螺钉,调整手柄,使光管上升至最髙位置后固紧螺钉 5、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所需量块尺寸。一般是从所需尺寸的未位数开始选择, 将选好的量块用汽油棉花擦去表面防锈油,并用绒布擦净.用少许压力将两量块工作面相互 研合。 6、将组合好的块规组放在工作台上,松开横臂紧固螺钉,转动调节螺母,使横臂连同 光管缓慢下降至测头,与量块中心位置极为接近处(约0.lm的间隙)将螺钉拧紧 7、松开光管紧固螺钉,调整手柄,使光管缓馒下降至测头与块规中心位置接触,并从 目镜中看到标尺象,使零刻线外于指标线附近为止。调节目镜视度环,使标尺像完全清晰(可 配合微调反光镜)。锁紧螺钉,调整微调旋钮,使刻度 尺像准确对好零位 8、按压测帽提升杠杆2~3次,检查示值稳定性, 要求零位变化不超过1/10格,如超过过多应寻找原 因,并重新调零(各紧固螺钉应拧紧但不能过紧,以免 仪器变形)。 9、按下测帽提升杠杆,取下规块组,将被测部件 放在工作台上(注意一定要使被测轴的母线与工作台接 触,不得有任何跳动或倾斜)。 10、按压测帽提升杠杆多次,若示值稳定,则记下 标尺读数(注意正负号)。此读数即为该测点轴线的实 际差值。 11、在轴的三个横截面上,相隔90度的径向位置 上共测六个点(如图3-7),并按其的验收极限判断其 合格性 图3-7测量位置 五、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先擦净零件表面及仪器工作台 2、操作要小心,不得有任何碰憧,调整时观察指针位置,不应超出标尺示值范围。 3、使用量块时要正确推合,防止划伤量块测量面。 4、取拿量块时最好用竹摄子夹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量块.以减少手温对测量精度的
32 用平面测帽。 2、工作台的选择与校正: 工作台分平面工作台和槽面工作台,其选择原则与测帽的要求相同。 对于可调整工作台,为保证测杆与工作台面垂直,测量前必须进行校正。先选择一与 被测工件尺寸相同的量块大致放在工作台的中央,光学计管换上最大直径的平面测帽,使测 帽平面的 1/4 与量块接触。调整仪器至目镜中看到分划板刻度为止。然后旋动工作台调节螺 丝,使其前后移动,并从目镜中观看分划板示值的变化,若在测帽平面的四个位置的读数变 化小于 1/5 格分度值,则表示工作台的校正已完成。 3、调整反射镜,并缓慢地拨动测帽提升杠杆,从目镜中能看到标尺影象,若此影象不 清楚可调整目镜视度环。 4、松开横臂紧固螺钉,调整手柄,使光管上升至最高位置后固紧螺钉。 5、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所需量块尺寸。一般是从所需尺寸的未位数开始选择, 将选好的量块用汽油棉花擦去表面防锈油,并用绒布擦净.用少许压力将两量块工作面相互 研合。 6、将组合好的块规组放在工作台上,松开横臂紧固螺钉,转动调节螺母,使横臂连同 光管缓慢下降至测头,与量块中心位置极为接近处(约 0.lmm 的间隙)将螺钉拧紧。 7、松开光管紧固螺钉,调整手柄,使光管缓馒下降至测头与块规中心位置接触,并从 目镜中看到标尺象,使零刻线外于指标线附近为止。调节目镜视度环,使标尺像完全清晰(可 配合微调反光镜)。锁紧螺钉,调整微调旋钮,使刻度 尺像准确对好零位。 8、按压测帽提升杠杆 2~3 次,检查示值稳定性, 要求零位变化不超过 l/10 格,如超过过多应寻找原 因,并重新调零(各紧固螺钉应拧紧但不能过紧,以免 仪器变形)。 9、按下测帽提升杠杆,取下规块组,将被测部件 放在工作台上(注意一定要使被测轴的母线与工作台接 触,不得有任何跳动或倾斜)。 10、按压测帽提升杠杆多次,若示值稳定,则记下 标尺读数(注意正负号)。此读数即为该测点轴线的实 际差值。 11、在轴的三个横截面上,相隔 90 度的径向位置 上共测六个点(如图 3-7),并按其的验收极限判断其 合格性。 图 3-7 测量位置 五、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先擦净零件表面及仪器工作台。 2、操作要小心,不得有任何碰憧,调整时观察指针位置,不应超出标尺示值范围。 3、使用量块时要正确推合,防止划伤量块测量面。 4、取拿量块时最好用竹摄子夹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量块.以减少手温对测量精度的
影响 5、注意保护量块工作面,禁止量块碰撞或掉落地上 6、量块用后,要用航空汽油洗净,用绸布擦干并涂上防锈油 7、测量结束前,不应拆开块规,以便随时校对零位 六、测量数据处理及零件合格性的评定 考虑到测量误差的存在,为保证不误收废品,应先根据被测轴径公差的大小,查表得到 相应的安全裕度A,然后确定其验收极限。若全部实际尺寸都在验收极限范围内,则可判此 轴径合格,即: Es-A≥Ea≥Ei+A 式中:Es一一零件的上偏差Ei—一零件的下偏差 Ea—一局部实际尺寸A—一安全裕度 七、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要求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3)中。 测量报眚单(3) 被测件名称 送检单位 送检数量 测量结果(毫米) 测量部位 实际偏差值 基本尺寸、上下偏差、测量简图 A-A 上剖面 B-B A-A 中剖面 B-B 下剖面 B-B 测量器具 结论 测量日期 年月 日 测量者 33
33 影晌。 5、注意保护量块工作面,禁止量块碰撞或掉落地上。 6、量块用后,要用航空汽油洗净,用绸布擦干并涂上防锈油。 7、测量结束前,不应拆开块规,以便随时校对零位。 六、测量数据处理及零件合格性的评定 考虑到测量误差的存在,为保证不误收废品,应先根据被测轴径公差的大小,查表得到 相应的安全裕度 A,然后确定其验收极限。若全部实际尺寸都在验收极限范围内,则可判此 轴径合格,即: Es-A≥Ea≥Ei+A 式中:Es——零件的上偏差 Ei——零件的下偏差 Ea——局部实际尺寸 A——安全裕度 七、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要求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3)中。 测 量 报 告 单(3) 被测件名称 图 号 送检单位 送检数量 测 量 结 果 (毫米) 测量部位 实际偏差值 基本尺寸、上下偏差、测量简图 上剖面 A-A’ B-B’ 中剖面 A-A’ B-B’ 下剖面 A-A’ B-B’ 测量器具 结论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测量者
八、实验小结 (1)量块在使用前应用 将其表面清洗干净 (2)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圆柱类零件时选用的是 测帽 (3)当被测件尺寸为70mm时,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的最大不确定度为± 2、选择 (1)量块组合使用时最多不得超过 块 A、3 B、4 C (2)仪器在粗调整时,指标线应对在 处 A、零刻线 格;C、负90~100格。 (3)被测轴径的实验偏差全部小于上偏差且全部或部分小于下偏差时,在判断合格性时该 零件孔径为 A、合格品:B、废品;C、返修品 3、判断: (1)量块使用过程中不得用手直接接触。 (2)当无法看清视场中的刻线时,可调整目镜视度环或用手擦拭目镜。 (3)实验过程中测量圆柱零件时,被测件要前后推动找到被测点的最大值。 3.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 由于形位误差的项目多达十四个,加上零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测量形位误差的仪 器较多,方法灵活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标准GB1958-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确定了形位误差的 五条检测原则。检测形位误差时,应根据零件的特点和检测条件,按照这些原则确定出合理 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测量装置。 练习目标: 1、掌握箱体类、支架类等常见零件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 2、掌握内然机的连杆、活塞等常见零件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 3、掌握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形状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 4、掌握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方法。 5、了解合像水平仪、跳动检査仪等一些常有量具、量仪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 使用方法 6、加深对各项形位公差定义的理解 7、掌握测量和检验的一般步骤,能独立完成对常见零件的各种几何量的测量和检验 练习前应掌握的知识: 1、国家标准对形状和位置公差各个项目及其公差的定义 2、形位公差的标注。 3、有关的公差原则 4、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34 八、实验小结 1、填空: ⑴量块在使用前应用 将其表面清洗干净。 ⑵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圆柱类零件时选用的是 测帽。 ⑶当被测件尺寸为 70mm 时,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的最大不确定度为 mm。 2、选择: ⑴量块组合使用时最多不得超过 块。 A、3; B、4; C、5; D、6。 ⑵仪器在粗调整时,指标线应对在 处。 A、零刻线; B、正 90~100 格; C、负 90~100 格。 ⑶被测轴径的实验偏差全部小于上偏差且全部或部分小于下偏差时,在判断合格性时该 零件孔径为 。 A、合格品; B、废品;C、返修品。 3、判断: ⑴量块使用过程中不得用手直接接触。 ( ) ⑵当无法看清视场中的刻线时,可调整目镜视度环或用手擦拭目镜。 ( ) ⑶实验过程中测量圆柱零件时,被测件要前后推动找到被测点的最大值。 ( ) 3.2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 由于形位误差的项目多达十四个,加上零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测量形位误差的仪 器较多,方法灵活。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标准 GB1958—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确定了形位误差的 五条检测原则。检测形位误差时,应根据零件的特点和检测条件,按照这些原则确定出合理 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测量装置。 练习目标: 1、掌握箱体类、支架类等常见零件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 2、掌握内然机的连杆、活塞等常见零件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 3、掌握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形状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 4、掌握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方法。 5、了解合像水平仪、跳动检查仪等一些常有量具、量仪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 使用方法。 6、加深对各项形位公差定义的理解。 7、掌握测量和检验的一般步骤,能独立完成对常见零件的各种几何量的测量和检验。 练习前应掌握的知识: 1、国家标准对形状和位置公差各个项目及其公差的定义。 2、形位公差的标注。 3、有关的公差原则。 4、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5、偏摆检査仪的正确使用 6、合像水平仪的正确使用 7、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形位误差测量数据的处理 练习项目: 1、箱体类零件的位置误差的测量 2、支架类零件的尺寸及位置误差的测量 3、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4、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5、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四箱体类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实验预习测问(实验储览誠下列旅司) 1、填空 (1)形状和位置误差项目较多,共 项 (2)“平台测量法”的主要测量器件是 (3)被测孔和基准孔的轴心线可用 模拟 2、选择 (1)在下列形位误差中,属位置误差的是 误差。 A、直线度:B、圆度;C、平行度。 (2)“平台测量法”适于测量 A、精度较低的零件:B、精度较高的零件:C、精度中等的零件 (3当测量国06A日时得到f、fY,则其实际误差值为 A、f=x+fr2:B、f=(fx+fY)/2C、2f+f 3、判断 (1)位置误差即为位置度误差。 (2)“平台测量法”可对零件进行大批测量和检验 (3)用“平台测量法”只能对圆度误差进行近似测量 二、测量原理与特点 形状和位置误差因测量项目较多,且受零件结构与精度要求的不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其测量方法也千差万别。本次实验的被测件为一箱体类零件,根据其结构及精度要求可选择 “平台测量法”进行测量。 所谓的“平台测量法”是以精密测量平板为基本的测量器件,并辅以百分表、千分表、 高度尺、直角尺等通用量具,通过不同的组合完成测量。该测量方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对测量条件要求不高,容易实现 2、适用面广,一般的中等精度零件均可测量: 3、受测量器具精度限制,该方法不适合测量较高精度的零件:
35 5、 偏摆检查仪的正确使用。 6、 合像水平仪的正确使用。 7、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形位误差测量数据的处理。 练习项目: 1、 箱体类零件的位置误差的测量。 2、 支架类零件的尺寸及位置误差的测量。 3、 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4、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5、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四 箱体类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预习测问(实验前请完成下列练习) 1、填空 ⑴形状和位置误差项目较多,共 项。 ⑵“平台测量法”的主要测量器件是 。 ⑶被测孔和基准孔的轴心线可用 模拟。 2、选择 ⑴在下列形位误差中,属位置误差的是 误差。 A、直线度; B、圆度; C、平行度。 ⑵“平台测量法”适于测量 。 A、精度较低的零件; B、精度较高的零件; C、精度中等的零件。 ⑶当测量 时得到 fX、fY ,则其实际误差值为 。 A、f=fX 2 +fY 2; B、f=(fX +fY )/2 C、孩子 。 3、判断 ⑴位置误差即为位置度误差。 ( ) ⑵“平台测量法”可对零件进行大批测量和检验。 ( ) ⑶用“平台测量法”只能对圆度误差进行近似测量。 ( ) 二、测量原理与特点: 形状和位置误差因测量项目较多,且受零件结构与精度要求的不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其测量方法也千差万别。本次实验的被测件为一箱体类零件,根据其结构及精度要求可选择 “平台测量法”进行测量。 所谓的“平台测量法”是以精密测量平板为基本的测量器件,并辅以百分表、千分表、 高度尺、直角尺等通用量具,通过不同的组合完成测量。该测量方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对测量条件要求不高,容易实现; 2、 适用面广,一般的中等精度零件均可测量; 3、 受测量器具精度限制,该方法不适合测量较高精度的零件;
4、该方法的测量效率不高,一般不适合大批量的检验与测量。 三、器具 、百分表 2、杠杆百分表 3、内径百分表 4、外径千分尺 5、宽坐直角尺 6、游标高度尺” 7、其它辅助检具 四、测量步骤: 1、位置度误差的测量: (1)将被测零件的基面A放在平板上(见 图3-8)。 (2测量孔径:按孔径基本尺寸选好测名 量头,装在内径百分表上,用外径千分尺对 零位,测出孔径D实。 图3-8位置度误差测量 (3)用高度游标尺分别测出孔壁到基准面A的距离La. (4)再将被测件的基准面B放在平板上,用高度游标尺测出孔壁到基准面B的距离Lb。 (5)将La、Lb.分别加上实际孔的半径,求出孔中心到基准面A、B的距离X实、Y实 (6)将实测值与相应的理论正确尺寸比较,得出偏差fx、fY,则孔的位置度误差为 )进行合格性评定。当实测值小于给定的公差值时该项目合格,若被测孔径偏离MMC 状态时则应考虑补偿值 2、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用一长心轴模拟被测孔的公共轴 心线。用一短心轴模拟基准孔的轴心线。 (2)将被测零件的B平面放在三个可调 支承上(见图3-9)。 (3)用宽坐直角尺分别在任意方向上 检查基准孔的心轴与平板的垂直度(用光 隙法),若不垂直可通过调整可调支承使基 准轴心线与平板平行。 (4)用百分表分别在被测孔靠近箱体 壁的左右两侧读取最高点的读数。两读数 之差即为被测孔与基准孔轴线的垂直度误 差 图3-9垂直度误差测量 (5)进行合格性评定。当实测值小于给定的公差值时该项目合格
36 4、 该方法的测量效率不高,一般不适合大批量的检验与测量。 三、器具: 1、百分表 2、杠杆百分表 3、内径百分表 4、外径千分尺 5、宽坐直角尺 6、游标高度尺” 7、其它辅助检具 四、测量步骤: 1、位置度误差的测量: ⑴将被测零件的基面 A 放在平板上(见 图 3 一 8)。 ⑵测量孔径:按孔径基本尺寸选好测 量头,装在内径百分表上,用外径千分尺对 零位,测出孔径 D 实。 图 3-8 位置度误差测量 ⑶用高度游标尺分别测出孔壁到基准面 A 的距离 La. ⑷再将被测件的基准面 B 放在平板上,用高度游标尺测出孔壁到基准面 B 的距离 Lb。 ⑸将 La、Lb.分别加上实际孔的半径,求出孔中心到基准面 A、B 的距离 X 实、Y 实。 ⑹将实测值与相应的理论正确尺寸比较,得出偏差 fX、fY,则孔的位置度误差为: ⑺进行合格性评定。当实测值小于给定的公差值时该项目合格,若被测孔径偏离 MMC 状态时则应考虑补偿值。 2、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⑴用一长心轴模拟被测孔的公共轴 心线。用一短心轴模拟基准孔的轴心线。 ⑵将被测零件的 B 平面放在三个可调 支承上(见图 3-9)。 ⑶用宽坐直角尺分别在任意方向上 检查基准孔的心轴与平板的垂直度(用光 隙法),若不垂直可通过调整可调支承使基 准轴心线与平板平行。 ⑷用百分表分别在被测孔靠近箱体 壁的左右两侧读取最高点的读数。两读数 之差即为被测孔与基准孔轴线的垂直度误 差。 图 3-9 垂直度误差测量 ⑸进行合格性评定。当实测值小于给定的公差值时该项目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