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检测练习 检测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其一般步骤为 ①熟悉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②阅读产品图纸,明确检测项目:③确定检测方案 及检测仪器:④对产品进行检测,取得检测数据:⑤进行数据处理,填写检测报告或有关单 据并作出合格性判断:⑥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返修或报废),对合格品作出安排(转下道 工序或入库) 3.1轴径和孔径的测量 就结构持征而言,轴径测量属外尺寸测量,而孔径测量属内尺寸测量。在机械零件几何 尺寸的检测中,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测量方法和器具较多。根据生产批量 多少、被测尺寸的大小、精度高低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测量器具和方法 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一般用光滑极限量规对外圆和内孔进行检测。光滑极限量规是 种无刻度的专用测量工具,用它检测零件时,只能确定零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 不能测量出零件的实际尺寸 般精度的孔、轴,生产数量较少时,可用杠杆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游 标卡尺等进行绝对测量,也可用千分表、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 对于较高精度的孔、轴,应采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仪,万能测长仪,电动测微仪, 气动量仪,接触式干涉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练习目标: 1、加深对测量技术中常用术语及测量误差的认识和理解 2、正确、规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孔、轴尺寸的测量。 3、了解产品检测的基本过程 4、初步掌握用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5、初步掌握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实验前应掌握的知识: 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知识。 2、测量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术语。 3、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4、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5、立式光学比较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6、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练习项目: 1、测量的认识。 2、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3、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22 第三篇 检测练习 检测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其一般步骤为: ①熟悉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②阅读产品图纸,明确检测项目;③确定检测方案 及检测仪器;④对产品进行检测,取得检测数据;⑤进行数据处理,填写检测报告或有关单 据并作出合格性判断;⑥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返修或报废),对合格品作出安排(转下道 工序或入库)。 3.1 轴径和孔径的测量 就结构持征而言,轴径测量属外尺寸测量,而孔径测量属内尺寸测量。在机械零件几何 尺寸的检测中,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测量方法和器具较多。根据生产批量 多少、被测尺寸的大小、精度高低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测量器具和方法. 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一般用光滑极限量规对外圆和内孔进行检测。光滑极限量规是一 种无刻度的专用测量工具,用它检测零件时,只能确定零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 不能测量出零件的实际尺寸。 一般精度的孔、轴,生产数量较少时,可用杠杆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游 标卡尺等进行绝对测量,也可用千分表、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 对于较高精度的孔、轴,应采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仪,万能测长仪,电动测微仪, 气动量仪,接触式干涉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练习目标: 1、 加深对测量技术中常用术语及测量误差的认识和理解。 2、 正确、规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孔、轴尺寸的测量。 3、 了解产品检测的基本过程。 4、 初步掌握用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5、 初步掌握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实验前应掌握的知识: 1、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知识。 2、 测量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术语。 3、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4、 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5、 立式光学比较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6、 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练习项目: 1、 测量的认识。 2、 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3、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实验一测量的认识 、实验预习测问(未完成本部分内容者不得参加实验) 1、填空: (1)产品几何精度主要包括 及其复合量的大小与精确程度 (2)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 (3)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和辅助加工的称为」 互换。 (4)由设计给定的尺寸称为 尺寸 (5)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称为 2、选择: (1)测量时的标准温度为 (2)量块不能用来 A、进行量值传递;B、用作等高块来垫被测件;C、直接用于精密测量 (3)若一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2m,则其游标刻线间距为 主尺刻线间距为。 A、0.02mm;B、0.lmm;C、0.98mm;D、1.0m:E、1.02mm;F、2.0mm (4)中40h8所标注尺寸的上偏差为 毫米,下偏差为 毫米 B、+0.033mm;C、-0.033mm;D、+0.039mm 039mm。 (5)中25H9所标注尺寸的上偏差为 毫米,下偏差为 毫米。 A、0 B、+0.033mm;C、-0.033mm;D、+0.052mm E、-0.052m 判断: (1)因一个封闭的圆周为360°,所以不需要建立自然基准。() (2)游标卡尺和千分尺一样都符合阿贝原则。 (3)仪器的示值误差即为测量误差 (4)为保证测量精度,不论测量什么样的零件,测量器具的精度应越高越好。 (5)外径千分尺使用前必须校对其零位 二、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1、游标卡尺: (1)结构:主尺、游框、游标、外量爪、内量爪、测深尺、锁紧装置、微调装置等。 (2)读数原理:利用主尺刻线间距与游标刻线部距之差,提高人眼对主尺毫米刻线的细分 (3)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应将测量面擦干净,检查两测量爪间不能存在显著的间隙,并校对零位。 ②移动游框时力量要适度,测量力不易过大。 ③注意防止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特别是测量器具与被测件不等温产生的测量误差。 ④读数时其视线要与标尺刻线方向一致,以免造成视差 ⑤尽量减少阿贝误差对测量的影响
23 实验一 测量的认识 一、实验预习测问(未完成本部分内容者不得参加实验) 1、填空: ⑴产品几何精度主要包括 、 及其复合量的大小与精确程度。 ⑵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 。 ⑶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和辅助加工的称为 互换。 ⑷由设计给定的尺寸称为 尺寸。 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称为 尺寸。 2、选择: ⑴测量时的标准温度为 ℃ A 、10 ; B、15 ; C、 20 ; D、 25。 ⑵量块不能用来 。 A、进行量值传递; B、用作等高块来垫被测件; C、直接用于精密测量。 ⑶若一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 0.02mm,则其游标刻线间距为 ,主尺刻线间距为 。 A、0.02mm; B、0.1mm; C、0.98mm; D、1.0mm; E、1.02mm; F、2.0mm。 ⑷φ40h8 所标注尺寸的上偏差为 毫米,下偏差为 毫米。 A、0 ; B、+0.033mm; C、-0.033mm; D、+0.039mm; E、-0.039mm。 ⑸φ25H9 所标注尺寸的上偏差为 毫米,下偏差为 毫米。 A、0 ; B、+0.033mm; C、-0.033mm; D、+0.052mm; E、-0.052mm。 3、判断: ⑴因一个封闭的圆周为 360°,所以不需要建立自然基准。 ( ) ⑵游标卡尺和千分尺一样都符合阿贝原则。 ( ) ⑶仪器的示值误差即为测量误差。 ( ) ⑷为保证测量精度,不论测量什么样的零件,测量器具的精度应越高越好。 ( ) ⑸外径千分尺使用前必须校对其零位。 ( ) 二、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1、游标卡尺: ⑴结构:主尺、游框、游标、外量爪、内量爪、测深尺、锁紧装置、微调装置等。 ⑵读数原理:利用主尺刻线间距与游标刻线部距之差,提高人眼对主尺毫米刻线的细分 能力。 ⑶使用注意事项: ① 使用前应将测量面擦干净,检查两测量爪间不能存在显著的间隙,并校对零位。 ② 移动游框时力量要适度,测量力不易过大。 ③ 注意防止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特别是测量器具与被测件不等温产生的测量误差。 ④ 读数时其视线要与标尺刻线方向一致,以免造成视差。 ⑤ 尽量减少阿贝误差对测量的影响
⑥测量时量爪的位置要正确,避免图3-1所示的错误。 图3-1游标卡尺量爪错误的测量位置 (4)测量练习: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轴套类零件,并在图3-2中标出相应的实际尺寸及游标 卡尺的主要度量指标 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 分度值 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 分度值 图3-2被测零件图 2、外径千分尺 )结构:尺架、测量面、微分筒、固定套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隔热垫等。 (2)工作原理:通过螺旋付传动,将被测尺寸的直线位移(即丝杆的轴向位移),转换成 微分筒的角位移 (3)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必须校对零位 ②手应握在隔热垫处,测量器具与被测件必须等温,以减少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③当测量面与被件表面将接触时,必须使用测量力装置 ④测量读数时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的读取 (4)测量练习:选用适当测量范围的外径千分尺对以上轴套零件的外尺寸进行测量,将实 测值标注在相应尺寸线上(外径千分尺测量的尺寸打上括弧),并注明所用外径千分尺的主 要度量指标。 3、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24 ⑥ 测量时量爪的位置要正确,避免图 3-1 所示的错误。 图 3-1 游标卡尺量爪错误的测量位置 ⑷测量练习: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轴套类零件,并在图 3-2 中标出相应的实际尺寸及游标 卡尺的主要度量指标。 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 mm 分度值 mm 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 mm 分度值 mm 图 3-2 被测零件图 2、外径千分尺: ⑴结构:尺架、测量面、微分筒、固定套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隔热垫等。 ⑵工作原理:通过螺旋付传动,将被测尺寸的直线位移(即丝杆的轴向位移),转换成 微分筒的角位移。 ⑶使用注意事项: ① 使用前必须校对零位。 ② 手应握在隔热垫处,测量器具与被测件必须等温,以减少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③ 当测量面与被件表面将接触时,必须使用测量力装置。 ④ 测量读数时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的读取。 ⑷测量练习:选用适当测量范围的外径千分尺对以上轴套零件的外尺寸进行测量,将实 测值标注在相应尺寸线上(外径千分尺测量的尺寸打上括弧),并注明所用外径千分尺的主 要度量指标。 3、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1)应与腐蚀性物质隔离,防止表面锈蚀。 (2)不得作工具使用。 (3)不能将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锁紧装置锁紧后作卡规使用 (4)不要测量运动着的工件 (5)使用完毕要擦净测量面并涂上专用防锈油后置于盒内保管 6)使用有效期满后,要及时送计量部门检修。 三、测量误差的认识 1、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套外径的同一部位5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下表中,并 完成后面的计算: (1)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2)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平均值 变化量 测量器具 3 4 (毫米)(毫米) 游标卡尺 外径千分尺 2、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套外径的同一部位5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上表中 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1)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2)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3、分析比较: 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器具对同一尺寸的测量后,分析比较测量结果 四、实验小结 、填空: (1)外径千分尺可估计读数到 毫米 (2)温度对测量将产生很大影响。假设用外径千分尺测量一铁制的1米长的工件,若工件 温度从0℃升至30℃,外径千分尺温度保持0℃不变,已知铁的线膨胀系数为0.011m/m℃, 则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为 毫米。 (3)若外径千分尺校对零位时其读数为+0.005mm,测量轴径时的读数为21.003mm,则轴径 的实际尺寸为 2、选择 (1)由实验的测量结果可见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2)测量外尺寸时,为减少阿贝误差被测件在游标卡尺测量面的位置在最佳。 A、刀口部分;B、靠近主尺部分 C、任意位置
25 ⑴应与腐蚀性物质隔离,防止表面锈蚀。 ⑵不得作工具使用。 ⑶不能将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锁紧装置锁紧后作卡规使用。 ⑷不要测量运动着的工件。 ⑸使用完毕要擦净测量面并涂上专用防锈油后置于盒内保管。 ⑹使用有效期满后,要及时送计量部门检修。 三、测量误差的认识 1、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套外径的同一部位 5 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下表中,并 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 5 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 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⑶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测量器具 测 量 值 (毫米) 平均值 变化量 1 2 3 4 5 (毫米) (毫米) 游标卡尺 外径千分尺 2、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套外径的同一部位 5 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上表中, 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 5 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 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⑶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3、分析比较: 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器具对同一尺寸的测量后,分析比较测量结果。 四、实验小结 1、填空: ⑴外径千分尺可估计读数到 毫米。 ⑵温度对测量将产生很大影响。假设用外径千分尺测量一铁制的 1 米长的工件,若工件 温度从 0℃升至 30℃,外径千分尺温度保持 0℃不变,已知铁的线膨胀系数为 0.011mm/m℃, 则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为 毫米。 ⑶若外径千分尺校对零位时其读数为+0.005mm,测量轴径时的读数为 21.003mm,则轴径 的实际尺寸为 。 2、选择: ⑴由实验的测量结果可见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⑵测量外尺寸时,为减少阿贝误差被测件在游标卡尺测量面的位置在 最佳。 A、刀口部分; B、靠近主尺部分; C、任意位置
外径千分尺零位不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A、测量读数时修正零位偏差值:B、自己将差值调整过来:C、送计量部门修理。 (1)当以上被测轴套的全部轴径的基本偏差为h,精度等级为IT8时,其实际尺寸全部符 合要求 (2)你所使用的游标卡尺的零位是正确的 (3)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即测量范围。 实验二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实验预习测问(实验请情宽画下列练日) 1、填空 (1)测量器具的分度值越小,其测量精度越 (2)使用内径百分表时,百分表装入量杆内需预压 毫米左右,以保证测量的稳定性 (3所选的内径千分尺接长杆,应从 依次连接在测微头上。 2、选择 (1)内径百分表校对零位时不能使用的方法是: A、量块及其附件;B、外径千分尺:C、游标卡尺;D、标准环规。 (2)从内径百分表上读出的读数值是 A、极限偏差:B、实际偏差:C、公差 、上偏差 下偏差。 (3)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需在孔内操作,故一般适于测量_的孔径 A、较小; B、较大 C、任何 3、判断 (1)内径千分尺使用前必须用精度与其相适应的其它量具校对零位 (2)验收极限尺寸为图纸给定的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3)为防止人体温度对测量的影响,使用内径百分表时,手应握在隔热垫上 二、测量器具名称 1、内径百分表 2、内径千分尺 量块及其附件 4、外径千分尺 三、测量器具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1、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是用相对法测量孔径的通用量具,适用于测量一般精度的深孔零件,其原理 如图3-3所示
26 ⑶外径千分尺零位不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 A、测量读数时修正零位偏差值; B、自己将差值调整过来;C、送计量部门修理。 3、判断: ⑴当以上被测轴套的全部轴径的基本偏差为 h,精度等级为 IT8 时,其实际尺寸全部符 合要求。 ( ) ⑵你所使用的游标卡尺的零位是正确的。 ( ) ⑶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即测量范围。 ( ) 实验二 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 一、实验预习测问(实验前请完成下列练习) 1、填空 ⑴测量器具的分度值越小,其测量精度越 。 ⑵使用内径百分表时,百分表装入量杆内需预压 毫米左右,以保证测量的稳定性。 ⑶所选的内径千分尺接长杆,应从 到 依次连接在测微头上。 2、选择 ⑴内径百分表校对零位时不能使用的方法是: 。 A、量块及其附件; B、外径千分尺; C、游标卡尺; D、标准环规。 ⑵从内径百分表上读出的读数值是 。 A、极限偏差; B、实际偏差; C、公差; D、上偏差; E、下偏差。 ⑶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需在孔内操作,故一般适于测量 的孔径。 A、较小; B、较大; C、任何。 3、判断 ⑴内径千分尺使用前必须用精度与其相适应的其它量具校对零位。 ( ) ⑵验收极限尺寸为图纸给定的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 ) ⑶为防止人体温度对测量的影响,使用内径百分表时,手应握在隔热垫上。 ( ) 二、测量器具名称 l、内径百分表 2、内径千分尺 3、量块及其附件 4、外径千分尺 三、测量器具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l、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是用相对法测量孔径的通用量具,适用于测量一般精度的深孔零件,其原理 如图 3-3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