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 林黛玉进贾府 点滴积累汇成江海 e 晨诵晚读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鉴赏:这首五言绝句,写在《红楼梦》第一回里。这首小诗虽然语言通俗浅近,却感慨 颇深 “满纸荒唐言”首先是指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同时是作者的自嘲之语。从封建阶 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卿卿我我 恩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 是荒唐、没有意义的。“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和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 是作者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体验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荒唐 “辛酸”构成绝妙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社会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感慨。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从读者对小说的评价的角度而言的。作者担心他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希望有人能明白他的苦心 终身误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鉴赏: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截 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误他终身的“金玉良姻”的愤恨。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写 就,“金玉良姻”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 间的爱情,说明宝玉婚后尽管终日面对的是宝钗,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又点明了 薛宝钗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幸福。“晶莹雪”看似形容宝钗的 高洁,实际上是说宝钗内心的冰冷无情。在没有心灵共鸣的情况下,纵然宝钗恪守封建妇德 和宝玉相敬如宾,也抚不平宝玉内心深处的伤口 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 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 平。”终至贾宝玉万念俱灰,弃家为僧;薛宝钗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 实际是“金玉成空”! 最新K12
[k12] 最新 K12 林黛玉进贾府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鉴赏:这首五言绝句,写在《红楼梦》第一回里。这首小诗虽然语言通俗浅近,却感慨 颇深。 “满纸荒唐言”首先是指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同时是作者的自嘲之语。从封建阶 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卿卿我我、 恩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 是荒唐、没有意义的。“一把辛酸泪” 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和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 是作者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体验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荒唐”与 “辛酸”构成绝妙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社会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感慨。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从读者对小说的评价的角度而言的。作者担心他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希望有人能明白他的苦心。 终 身 误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鉴赏: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截 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误他终身的“金玉良姻”的愤恨。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写 就,“金玉良姻”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 间的爱情,说明宝玉婚后尽管终日面对的是宝钗,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又点明了 薛宝钗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幸福。“晶莹雪”看似形容宝钗的 高洁,实际上是说宝钗内心的冰冷无情。在没有心灵共鸣的情况下,纵然宝钗恪守封建妇德, 和宝玉相敬如宾,也抚不平宝玉内心深处的伤口。 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 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 平。”终至贾宝玉万念俱灰,弃家为僧;薛宝钗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 实际是“金玉成空”!
[kl2] 预习检测 1.注音 杜撰( zhuan)敕造(chi)颦颦(pin) 宫绦(tao)瞋视(chen)绾着(wdn) 嫡亲(d1)蹙眉(cu)内帏(wei) 早盛(f0)嬷嬷(m)懵懂(meng) 盥沐(guan)两靥(ye)付度(cn) 钗钏( chuan)轩昂(xudn)紫檀(tdn) 螭龙(ch)錾银(zan)韶光(sho) 殉葬(xun)厢庑(w) 屏气(bing) ∫姓肖(xi0) 屏风(ping) 不肖(xido) 大厦(sh)j鸟笼 厦门(xid)(笼罩(1ng) ∫便宜行事( (bian)遂心省力(sui) 大腹便便(pidn)(半身不遂(su) 「呜咽(ye)「劝解(jie) 押解 吞咽(yan)(解数(xie) 2.写对字形 jfu(阜)盛jnie(孽)根 ba(埠)(萌nie(蘖) 「璎1uo(珞)「dt(嫡)亲 联1uo(络){锋df(镝) ke(恪)守(贬zhe(谪) 触类旁通广泛涉猎 最新K12
[k12] 最新 K12 1.注音 杜撰.(zhuàn) 敕.造(chì) 颦.颦(pín) 宫绦.(tāo) 瞋.视(chēn) 绾.着(wǎn) 嫡.亲(dí) 蹙.眉(cù) 内帏.(wéi) 阜.盛(fù) 嬷.嬷(mó) 懵.懂(měnɡ) 盥.沐(ɡ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钗钏.(chuàn) 轩.昂(xuān) 紫檀.(tán) 螭.龙(chī) 錾.银(zàn) 韶.光(sháo) 殉.葬(xùn) 厢庑.(wǔ) 屏.气(bǐnɡ) 屏.风(pínɡ) 姓肖.(xiāo) 不肖.(xiào) 大厦.(shà) 厦.门(xià) 鸟笼.(lónɡ) 笼.罩(lǒnɡ) 便.宜行事(biàn) 大腹便便.(pián) 遂.心省力(suì) 半身不遂.(suí) 呜咽.(yè) 咽.喉(yān) 吞咽.(yàn) 劝解.(jiě) 押解.(jiè) 解.数(xiè) 2.写对字形 fù(阜)盛 商bù(埠) niè(孽)根 萌niè(蘖) 璎luò(珞) 联luò(络) kè(恪)守 dí(嫡)亲 锋dí(镝) 贬zhé(谪)
k12] 写法领悟 Q写法归纳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此回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 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先去拜见自己的长辈,并与同辈姊妹见面。作者选择这个中 心事件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情节设计独具匠心。 此回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 走到了读者的面前。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 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 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 力之处。 (3)人物肖像描写手法多样。 对重点人物王煕凤、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各有特色:对王熙凤,着重并集中地写 她的穿戴打扮、面容、神态:对贾宝玉的肖像则分先后两处详细描写;而对林黛玉的肖像主 要采用侧面描写,借别人的眼、口来加以称赞 (4)人物出场异彩纷呈。 王熙凤的出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 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凤姐 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 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而宝玉的出场,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 中又有异,且通过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份性格的差异。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 声夺人取胜,那么宝玉的出场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 (5)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呼应第一回神瑛侍者 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 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作铺垫。 6)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以王熙凤为例,她的语言是极富个性的。如“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况且这通 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 不忘。”“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妹妹……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 也只管告诉我。”“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些话充分表现了王 煕凤在贾府中的气派和特殊地位,也写出了她乖巧机敏、八面玲珑、善于逢迎的特点。 ◎写法精讲 人物的出场描写方法例举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记叙文也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写。那么,在这类写人的文 章中,如何让人物走上前场,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正如戏剧中人物出场一样,大有讲 究。出场效果好,可以赢得满堂彩,为全剧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出场效果不好,观众就会失 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写人的文章如果能让人物恰到好处地“走出场”来,整篇文章也就成 功了一半。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 最新K12
[k12] 最新 K12 ◎写法归纳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此回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 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先去拜见自己的长辈,并与同辈姊妹见面。作者选择这个中 心事件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情节设计独具匠心。 此回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 走到了读者的面前。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 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 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 力之处。 (3)人物肖像描写手法多样。 对重点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各有特色:对王熙凤,着重并集中地写 她的穿戴打扮、面容、神态;对贾宝玉的肖像则分先后两处详细描写;而对林黛玉的肖像主 要采用侧面描写,借别人的眼、口来加以称赞。 (4)人物出场异彩纷呈。 王熙凤的出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 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凤姐 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 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而宝玉的出场,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 中又有异,且通过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份性格的差异。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 声夺人取胜,那么宝玉的出场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 (5)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呼应第一回神瑛侍者 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 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作铺垫。 (6)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以王熙凤为例,她的语言是极富个性的。如“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况且这通 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 不忘。”“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妹妹……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 也只管告诉我。”“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些话充分表现了王 熙凤在贾府中的气派和特殊地位,也写出了她乖巧机敏、八面玲珑、善于逢迎的特点。 ◎写法精讲 人物的出场描写方法例举。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记叙文也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写。那么,在这类写人的文 章中,如何让人物走上前场,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正如戏剧中人物出场一样,大有讲 究。出场效果好,可以赢得满堂彩,为全剧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出场效果不好,观众就会失 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写人的文章如果能让人物恰到好处地“走出场”来,整篇文章也就成 功了一半。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
k12] 1.开门见山 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它不拐弯抹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 法质朴、平实,初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优点很多。它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就像- 个忠实老成的人,做事稳重。如《变色龙》中主人公奥楚蔑罗夫的出场:“警官奥楚蔑罗夫 穿着新的军大衣,走过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盘子,里面盛满 了没收来的醋栗。”这种开头法,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最易掌握。初学写作者最好先从 这种写法入手。 2.先声夺人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这是《故乡》 中描写杨二嫂出场时的片断,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的写法。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 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以一种自然之感。写人活动的文章,可用这种写法。特别是一些 性格泼辣、爱说爱笑的人物,这种开头法尤为适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 里,“女强人”王熙凤的出场就是这样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如其人 3.陈述铺垫 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如《故乡》中中年 闰土的出场就是这样的:“母亲对我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是问起你,想见 你一面。’……”经过这些陈述铺垫,后文里中年闰土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悬念设计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注的一种迫切的心 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这种人物出场法,运用得好,会引起读者极 大的兴趣,有时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来。如《驿路梨花》一文,层层设疑、 悬念迭出,是设置悬念的典型范例:深山中的夜行人在急切赶路,又饿又累的情况下意外地 发现了小茅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经过一次次的误会,最终小茅屋的主人一一建造者和 照料者都是主人一一才水落石出。这种人物出场法,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5.金钩倒挂 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 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如《祝福》的开篇写祥林嫂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死去, 再追述其第一次出现在鲁镇的情景及她不幸的一生,揭示她死去的原因。为什么祥林嫂会在 祝福中死去?开篇设疑,再追述往事。这种人物出场法,能避免行文的单调呆板。 6.娓娓道来 娓娓道来的人物出场法,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和人物有关的 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如新凤霞《傻二哥》的开头:“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 的。那时,天津是热闹的工业城市。就是在南市贫民区,也有很多好玩爱唱的人,还有票友 聚会的地方—一票房。每天有人在票房里吹拉弹唱,十分热闹……”开头用了百多字介绍天 津人的习俗,亲切感人,接下来引出助人为乐的文章主人公傻二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用的小说及写人物的记叙文出场法。只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 留心积累、借鉴运用,那么你笔下人物的出场就一定能写活。 ◎微写作训练 本课借助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主要人物的出场,尽管人物很多,处理起来有 一定的难度,但作者曹雪芹却能举重若轻,写得非常精彩。如三姊妹出场是集体介绍,王熙 凤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宝玉的出场是欲扬先抑,极尽渲染。请同学们学习课 文的写法,写一个人物出场的场景 答案:(略) 最新K12
[k12] 最新 K12 1.开门见山 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它不拐弯抺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 法质朴、平实,初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优点很多。它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就像一 个忠实老成的人,做事稳重。如《变色龙》中主人公奥楚蔑罗夫的出场:“警官奥楚蔑罗夫 穿着新的军大衣,走过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盘子,里面盛满 了没收来的醋栗。”这种开头法,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最易掌握。初学写作者最好先从 这种写法入手。 2.先声夺人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这是《故乡》 中描写杨二嫂出场时的片断,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的写法。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 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以一种自然之感。写人活动的文章,可用这种写法。特别是一些 性格泼辣、爱说爱笑的人物,这种开头法尤为适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 里,“女强人”王熙凤的出场就是这样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如其人。 3.陈述铺垫 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如《故乡》中中年 闰土的出场就是这样的:“母亲对我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是问起你,想见 你一面。’……”经过这些陈述铺垫,后文里中年闰土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悬念设计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注的一种迫切的心 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这种人物出场法,运用得好,会引起读者极 大的兴趣,有时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来。如《驿路梨花》一文,层层设疑、 悬念迭出,是设置悬念的典型范例:深山中的夜行人在急切赶路,又饿又累的情况下意外地 发现了小茅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经过一次次的误会,最终小茅屋的主人——建造者和 照料者都是主人——才水落石出。这种人物出场法,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5.金钩倒挂 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 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如《祝福》的开篇写祥林嫂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死去, 再追述其第一次出现在鲁镇的情景及她不幸的一生,揭示她死去的原因。为什么祥林嫂会在 祝福中死去?开篇设疑,再追述往事。这种人物出场法,能避免行文的单调呆板。 6.娓娓道来 娓娓道来的人物出场法,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和人物有关的 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如新凤霞《傻二哥》的开头:“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 的。那时,天津是热闹的工业城市。就是在南市贫民区,也有很多好玩爱唱的人,还有票友 聚会的地方——票房。每天有人在票房里吹拉弹唱,十分热闹……”开头用了百多字介绍天 津人的习俗,亲切感人,接下来引出助人为乐的文章主人公傻二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用的小说及写人物的记叙文出场法。只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 留心积累、借鉴运用,那么你笔下人物的出场就一定能写活。 ◎微写作训练 本课借助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主要人物的出场,尽管人物很多,处理起来有 一定的难度,但作者曹雪芹却能举重若轻,写得非常精彩。如三姊妹出场是集体介绍,王熙 凤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宝玉的出场是欲扬先抑,极尽渲染。请同学们学习课 文的写法,写一个人物出场的场景。 答案:(略)
[kl2] 素友用 ◎课内素材 祖上的富贵给他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困苦,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 程。著书时,他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是他 的不幸。然而,个人的不幸却又成就了中国文学史的大幸,他的《红楼梦》将如此众多的人 物刻画得如此立体,将社会剖析得如此深刻 ◎精彩运用 曹雪芹之死 周汝昌 转眼已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 前年去年,连着是两年雨涝:今年又反过来,春旱异常。虽然皇帝“祷雨”,又“蠲诏 无虚辰,常平百万石,度支千万缗”,开设士厂,表示赈济,那不过是“贪墨臣”们中饱的 好机会到了,小民何尝有多大好处到身?粮米如珠,百物腾贵,穷人更难活了。 当时人记载的情况是:“是时饥民去(离开)乡邑,十室已见八九扃;犁锄抛弃会渚泽 榱栋折辇来神京。”雪芹为了这种日月,也益发烦恼。他的心情,也觉不如往年,精神颇见 委顿。因此,当春暖花开,每年要和朋友们赏花聚饮,图咏纪盛的,今年却一次也没有提起 这种兴致来 三月初一,是敦诚的生辰;今年又恰值是敦诚的三十整寿。于是决定邀几位至交,到期 热闹热闹。本家人不用说,外人中间,先就想到雪芹。敦敏体谅雪芹的处境,他是应酬不起 的;而雪芹虽穷,却也不肯失礼不请(旗人最是不肯使礼数有缺的);若明请他来吃寿面,他 定又得为寿礼作难。于是敦敏就想出一个变通办法,先期数日,派人送给雪芹一纸便柬, 上面只有一首小诗,别无他语。那诗是这样措词的: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平声)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敦敏这里的苦心密意真是不同寻常 敦敏费的苦心自是不小,然而哪里瞒得过聪明绝顶的雪芹的心眼去,他一看就明白了 去年闰了一个五月,今年的节气便都在月份上特别显早。去年祭灶日前夕就立了春,今年二 月二十二已到清明:三月初八就是谷雨,二十四就立夏了;这和去年二月二十五才交春分, 三月十二才到清明相比,简直差了二十天。“现时才当二月杪,去年这时花还没影子,而今 年遍山桃杏,已将开遍了,花期真早,但为什么特要我三月初一必到那里呢?哦,原来是敬 亭的三十整寿啊!” 若在往常,说什么雪芹也兴兴致致地践约而至了。今年,雪芹竟没有到场。因此当敦敏 说“阿弟开家宴,樽喜北海融”时,就只有“会者此七人,恰与竹林同”,这七人就是他的 叔叔额尔赫宜,弟弟宜孙,敦顶叶,朋友朱渊,汪苍霖,加上敦诚和他自己。雪芹之所以竟 不能来,贫病忧煎,一切原因,敦敏、敦诚两人也就洞若观火了。 俗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概真有这种现象吧,不顺心的时候,竟然真是一事 不了一事生。从今年春末夏初起,北京城厢郊区,出了一样百年未有的大事:痘疹成为惨祸。 在当时,出痘是人生一大关,必须过了这一关,生命才算有几分把握,不但小孩,大人也如 最新K12
[k12] 最新 K12 ◎课内素材 祖上的富贵给他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困苦,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 程。著书时,他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是他 的不幸。然而,个人的不幸却又成就了中国文学史的大幸,他的《红楼梦》将如此众多的人 物刻画得如此立体,将社会剖析得如此深刻。 ◎精彩运用 曹雪芹之死 周汝昌 转眼已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 前年去年,连着是两年雨涝;今年又反过来,春旱异常。虽然皇帝“祷雨”,又“蠲诏 无虚辰,常平百万石,度支千万缗”,开设士厂,表示赈济,那不过是“贪墨臣”们中饱的 好机会到了,小民何尝有多大好处到身?粮米如珠,百物腾贵,穷人更难活了。 当时人记载的情况是:“是时饥民去(离开)乡邑,十室已见八九扃;犁锄抛弃会渚泽, 榱栋折辇来神京。”雪芹为了这种日月,也益发烦恼。他的心情,也觉不如往年,精神颇见 委顿。因此,当春暖花开,每年要和朋友们赏花聚饮,图咏纪盛的,今年却一次也没有提起 这种兴致来。 三月初一,是敦诚的生辰;今年又恰值是敦诚的三十整寿。于是决定邀几位至交,到期 热闹热闹。本家人不用说,外人中间,先就想到雪芹。敦敏体谅雪芹的处境,他是应酬不起 的;而雪芹虽穷,却也不肯失礼不请(旗人最是不肯使礼数有缺的);若明请他来吃寿面,他 一定又得为寿礼作难。于是敦敏就想出一个变通办法,先期数日,派人送给雪芹一纸便柬, 上面只有一首小诗,别无他语。那诗是这样措词的: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平声)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敦敏这里的苦心密意真是不同寻常。 敦敏费的苦心自是不小,然而哪里瞒得过聪明绝顶的雪芹的心眼去,他一看就明白了。 去年闰了一个五月,今年的节气便都在月份上特别显早。去年祭灶日前夕就立了春,今年二 月二十二已到清明;三月初八就是谷雨,二十四就立夏了;这和去年二月二十五才交春分, 三月十二才到清明相比,简直差了二十天。“现时才当二月杪,去年这时花还没影子,而今 年遍山桃杏,已将开遍了,花期真早,但为什么特要我三月初一必到那里呢?哦,原来是敬 亭的三十整寿啊!” 若在往常,说什么雪芹也兴兴致致地践约而至了。今年,雪芹竟没有到场。因此当敦敏 说“阿弟开家宴,樽喜北海融”时,就只有“会者此七人,恰与竹林同”,这七人就是他的 叔叔额尔赫宜,弟弟宜孙,敦顶叶,朋友朱渊,汪苍霖,加上敦诚和他自己。雪芹之所以竟 不能来,贫病忧煎,一切原因,敦敏、敦诚两人也就洞若观火了。 俗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概真有这种现象吧,不顺心的时候,竟然真是一事 不了一事生。从今年春末夏初起,北京城厢郊区,出了一样百年未有的大事:痘疹成为惨祸。 在当时,出痘是人生一大关,必须过了这一关,生命才算有几分把握,不但小孩,大人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