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引雷作用和保护宽度比避雷针要小 当h,≥2时,r=047h-h)p h 当h<2时,方=h-153动,)p P是考虑避雷针高度影响 的校正系数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 ⎭ ⎪ ⎬ ⎫ < = − ≥ = − ( 1.53 ) 2 0.47 ( ) 2 r h h p h h r h h p h h x x x x x x 当 时, 当 时, 引雷作用和保护宽度比避雷针要小 引雷作用和保护宽度比避雷针要小 P是考虑避雷针高度影响 是考虑避雷针高度影响 的校正系数
两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定义线路保护角a 220-330kV:20° 500kV:<159 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苑围与单根避雷线相同 上部边缘最低点0点的高度 有=h-D 4p 在0-0'截面h,高度两侧的水平保护宽度b,=1,5(h。-h,)
两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两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与单根避雷线相同 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与单根避雷线相同 p D h h 4 0 = − 1.5 ( ) b x = h 0 − h x 上部边缘最低点 上部边缘最低点 0点的高度 在 0 - 0′截面 h x高度两侧的水平保护宽度 两侧的水平保护宽度 定义线路保护角 定义线路保护角 α: 220~330kV 220~330kV:20 ° 500kV:<15 °
第15讲 防雷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 避雷器 接地装置
第15讲 防雷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 避雷针、避雷线 避雷器 接地装置
第二节 避雷器 避雷器的发展与类型 避雷器作用与保护原理 保护间隙和管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避雷器的发展与类型 避雷器的发展与类型 避雷器作用与保护原理 避雷器作用与保护原理 保护间隙和 管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第二节 避雷器
避雷器发展经历:从放电间隙到氧化锌避雷器 开发年代 保护装置类型 19世纪70-80年代 棒型放电间隙和熔丝 19世纪末 角形保护间隙,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事故 20世纪20年代 铝避雷器,氧化膜避雷器 20世纪30年代 管式避雷器,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所进线和线路的保护 20世纪40年代 SC避雷器,用于交直流系统发变电设备的保护,40年代至50 年代迅速发展,并一直应用至今 20世纪50年代 SIC磁吹避雷器,复合式避雷器 20世纪60年代 Zmo压敏电阻,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20世纪70年代 ZO避雷器,用于交直流电力系统发、变电设备的保护,正逐 渐取代SiC避雷器 20世纪80年代 合成绝缘ZO避雷器,用于发、变电设备保护外,还包括线路 防雷及深度限制操作过电压等
合成绝缘ZnO避雷器,用于发、变电设备保护外,还包括线路 防雷及深度限制操作过电压等 20世纪80年代 ZnO避雷器,用于交直流电力系统发、变电设备的保护,正逐 渐取代SiC避雷器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ZnO压敏电阻,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20世纪50年代 SIC磁吹避雷器,复合式避雷器 SiC避雷器,用于交直流系统发变电设备的保护,40年代至50 年代迅速发展,并一直应用至今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管式避雷器,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所进线和线路的保护 20世纪20年代 铝避雷器,氧化膜避雷器 19世纪末 角形保护间隙,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事故 19世纪70∼80年代 棒型放电间隙和熔丝 开发年代 保护装置类型 避雷器发展经历:从放电间隙到氧化锌避雷器 避雷器发展经历:从放电间隙到氧化锌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