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装置》样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5分=1分5) 1.调节阀灵敏度的大小用下列那个参数描述。 A、放大倍数,B、理想可调比,C、流量特性的变化率 D、相对流量的变化率(√), 2.如果阀体部件的压力恢复能力等与0。那么它的压力恢复系数FL等于多 少? A、FL=1(√),B、FLO,C、FL>1,D、FL<1 3.ISB安全保持器会对下列流入危险场所的哪一种大电流进行限制? A、10mA,B、20mA,C、30mA(√),D、40mA 4.下列改变调节阀流量特性的方法,哪一种简单? A、改变阀门定位器反馈凸轮的形状(√),B、改变执行机构的推杆的形 状,C、改变调节阀内部流路的形状,D、改变阀体部件的阀芯形状, 5.在1CE调节器中利用下列那种电路实现软手动操作? A、电容分压比例电路B、积分电路(√)C、电阻分压比例电路D、微分 电路 二. 填空(本题16分=1分*16) 1.在SLPC调节器中控制单元的CSC相当于2台调节器(串联)。 2.△P=2×102kpa,△Pmin=1×102kpa,则R实际=(0.707R)。 3.积分增益的定义是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实际PI调节器输出信号的最终变 化量和初始变化量之比)。 4.CS3000集散控制系统中域的定义是(一条控制总线连接的站)的集合。 5.SLPC调节器的运行方式处于C方式时,表示它是(串级/外给定)状态。 6.输入信号的相对变化量-2,比例带-100%,输出信号的相对变化量=(2)。 7.催化剂加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开)式的气动调节阀。 8.气关式调节阀,没有输入信号时,阀门处于(打开)状态。 9.精馏塔塔釜的排料调节阀,应选(气关)式气动调节阀。 10.安全火花的定义是(其能量不足以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或着火的火 1
1 《自动化装置》样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 5 分=1 分*5) 1.调节阀灵敏度的大小用下列那个参数描述。 A、放大倍数, B、理想可调比, C、流量特性的变化率 D、相对流量的变化率(√), 2.如果阀体部件的压力恢复能力等与 0。那么它的压力恢复系数 FL 等于多 少? A、FL=1(√),B、FL=0,C、FL>1,D、FL<1 3.ISB 安全保持器会对下列流入危险场所的哪一种大电流进行限制? A、10mA,B、20mA,C、30mA(√),D、40mA 4.下列改变调节阀流量特性的方法,哪一种简单? A、改变阀门定位器反馈凸轮的形状(√), B、改变执行机构的推杆的形 状,C、改变调节阀内部流路的形状,D、改变阀体部件的阀芯形状, 5.在 ICE 调节器中利用下列那种电路实现软手动操作? A、电容分压比例电路 B、积分电路(√)C、电阻分压比例电路 D、微分 电路 二. 填空(本题 16 分=1 分*16) 1.在 SLPC 调节器中控制单元的 CSC 相当于 2 台调节器(串联)。 2.△P=2×102kpa,△Pmin=1×102kpa,则 R 实际=( 0.707R )。 3.积分增益的定义是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实际 PI 调节器输出信号的最终变 化量和初始变化量之比 )。 4.CS3000 集散控制系统中域的定义是(一条控制总线连接的站)的集合。 5.SLPC 调节器的运行方式处于 C 方式时,表示它是(串级/外给定 )状态。 6.输入信号的相对变化量=2,比例带=100%,输出信号的相对变化量=(2 )。 7.催化剂加料调节阀,应选用( 气开 )式的气动调节阀。 8.气关式调节阀,没有输入信号时,阀门处于( 打开)状态。 9.精馏塔塔釜的排料调节阀,应选( 气关 )式气动调节阀。 10.安全火花的定义是(其能量不足以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或着火的火
花)。 11.气动调节阀中执行机构的输出力和阀体部件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 12.不需要两个信号有一个相等的过程,在切换一瞬间输出没有变化,称为无平 衡(无扰动)切换。 13.当仪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公用两根导线时,这样的仪表称为两线制仪表。 14.ICE调节器,TD=min,KD=10,表明其微分动作超前比例动作的时间是(0.1 min)。 15.1CE调节器从硬手动到软手动的切换是(无平衡无扰动)切换。 6.理想条件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长期维持不变的特性就叫(保持特性)。 三.根据图1所示偏差信号x的阶跃特性,按所要求的调节规律,在坐标上 画出调节器输出信号y的特性曲线。(本题4分=2分*2) 2.0 0. PB-=200%,T=o∞,TD-1min,KD-5 图1 四.根据图2编写SLPC调节器的有关程序。(本题=6分)
2 花)。 11.气动调节阀中执行机构的输出力和阀体部件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 12.不需要两个信号有一个相等的过程,在切换一瞬间输出没有变化,称为无平 衡(无扰动)切换。 13.当仪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公用两根导线时,这样的仪表称为两线制仪表。 14.ICE 调节器,TD=1min,KD=10,表明其微分动作超前比例动作的时间是(0.1 min)。 15.ICE 调节器从硬手动到软手动的切换是(无平衡无扰动 )切换。 6.理想条件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长期维持不变的特性就叫(保持特性)。 三. 根据图 1 所示偏差信号 x 的阶跃特性,按所要求的调节规律,在坐标上 画出调节器输出信号 y 的特性曲线。(本题 4 分=2 分*2) 1 -1 1 2 3 X t/min 图 1 四.根据图 2 编写 SLPC 调节器的有关程序。(本题=6 分) 4.5 2.0 0.2 0.5 t/min PB=200%,TI=∞,TD=1 min,KD=5 y 2.5
图2 1、LDP3 2、STA9 3、LD DI GIE 9 K16 6 ST FLI山 、STD04 8、G015 16. 、DK15 12、STFL9 13、STFL11 14、STD04 15、 LD XI 16、BSC 17、sTY1 I8、END 五、蒸馏塔温度和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试编制YS1刀调节器的用户程序工 作单、数据单和程序单。 条件:广义对象中的主对象用一阶滞后环节+纯滞后环节仿真。一阶滞后环节的时间常 数=150S存于P1:纯滞后环节的时间常数=50S存于P2。副对象用一阶滞后环节+干扰 环节仿真。一阶滞后环节的时间常数=4OS存于P3:干扰环节的干扰量=10%存于P4。 YS170调节器的控制单元为CSC、CNT1的控制要素为PID、CNT2的控制要素为PI 温度信号=10-178℃,流量信号=0-200LUh (本题16分=6分+4分+6分) 3
3 图 2 1、 LD P3 2、 ST A9 3、 LD DI1 4、 GIF 9 5、 LD K16 6、 ST FL11 7、 ST DO4 8、 GO 15 9、 LD DO4 10、GIF 15 11、LD K15 12、ST FL9 13、ST FL11 14、ST DO4 15、LD X1 16、BSC 17、ST Y1 18、END 五、蒸馏塔温度和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如图 3 所示,试编制 YS170 调节器的用户程序工 作单、数据单和程序单。 条件:广义对象中的主对象用一阶滞后环节+纯滞后环节仿真。一阶滞后环节的时间常 数=150S 存于 P1;纯滞后环节的时间常数=50S 存于 P2。副对象用一阶滞后环节+干扰 环节仿真。一阶滞后环节的时间常数=40S 存于 P3;干扰环节的干扰量=10%存于 P4。 YS170 调节器的控制单元为 CSC、CNT1 的控制要素为 PID、CNT2 的控制要素为 PI、 温度信号=10~1780C,流量信号=0~200L/h。 (本题 16 分=6 分+4 分+6 分) Start X1→PV BSC MV→Y1 End DI1 0→FL11 0→DO4 DO4 1→FL9 1→FL11 1→DO4 P3→A9 1 0 1 0
蒸 & 图3 答:工作单: 岛 DEDI 数据单: 数据名 说明 规格 模拟量输入X1 温度C 10 178 模拟量输入X2 流量Lh 1o 200 模拟量输出Y1 % 4 20 数据名 数值 说明
4 图 3 答:工作单: 数据单: 数据名 说明 规格 模拟量输入 X1 温度 0C 10 178 模拟量输入 X2 流量 L/h 0 200 模拟量输出 Y1 % 4 20 数据名 数值 说明 CNT1 CNT2 1 + LAG2 CNT1 DED1 LAG1 NT1 X1 X2 Y2 Y1 Y3 P1 P2 P3 P4 蒸 馏 塔 TIC FIC X1 Y1 X2
可变参数P1 150S 一阶滞后参数 可变参数P2 50s 纯滞后参数 可变参数P3 40S 一阶滞后参数 可变参数P4 10% 干扰量 程序单: Temperature-Flow Cascade Control LDXI LDX2 SQT CSC STYI END :aa。eeaa。e ;Simulation Program SUB@SIMPR LDYI LDPI LAGI LDP2 DEDI STY2 LDP3 LAG2 LDP4 + STY3 RTN 六.参见图4所示的电路,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2分*5)
5 可变参数 P1 150S 一阶滞后参数 可变参数 P2 50S 纯滞后参数 可变参数 P3 40S 一阶滞后参数 可变参数 P4 10% 干扰量 程序单: ;。。。。。。。。。 ;Temperature-Flow Cascade Control LD X1 LD X2 SQT CSC ST Y1 END ;。。。。。。。。。 ;Simulation Program SUB@SIMPR LD Y1 LD P1 LAG1 LD P2 DED1 ST Y2 LD P3 LAG2 LD P4 + ST Y3 RTN 六.参见图 4 所示的电路,回答下列问题(本题 10 分=2 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