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闫世艳性别女排名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是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建设的统计方法负责人,在针灸治疗严重性便秘等研究 中,高水平文章中,负责统计设计及数据分析,构建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和敏感性分 模型,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整个文章的撰写和发表,保障了文章的质量和顺利发表 对创新点1、2有贡献,见附件1、14、18-7 2、负责共性技术平合中临床试验的中央随机方案设计25项,在中医药领域最早 开展动态随机化的理论研究,开发了6种随机化方法,保障了多种随机化的临床设 计需求。对创新点3有贡献,见附件4、14。 姓名赵宏」性别女排名8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104年1月至2019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中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国际多中心临床 究”中国分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该研究结果被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发布的“变应性 鼻炎诊疗指南”作为推荐针灸疗法的支撑证据,对创新点4有贡献,见附件14 2、参与了《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的硏制,对创新点2有贡献,见附件1。 3、作为主要起草人负责行业标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与评估规范》研制 并主持了《抑郁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和《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组织多次 指南宣贯培训班,促进了临床实践指南的推广应用,对创新点6有贡献,见附件21 姓名苏同生性别男排名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陕西省中医医院 所在地陕西西安 单位性质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
6 姓 名 闫世艳 性别 女 排 名 7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是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建设的统计方法负责人,在针灸治疗严重性便秘等研究 中,高水平文章中,负责统计设计及数据分析,构建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和敏感性分析 模型,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整个文章的撰写和发表,保障了文章的质量和顺利发表、 对创新点 1、2 有贡献,见附件 1、14、18-7。 2、负责共性技术平台中临床试验的中央随机方案设计 25 项,在中医药领域最早 开展动态随机化的理论研究,开发了 6 种随机化方法,保障了多种随机化的临床设 计需求。对创新点 3 有贡献,见附件 4、14。 姓 名 赵宏 性别 女 排 名 8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中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 究”中国分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该研究结果被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发布的“变应性 鼻炎诊疗指南”作为推荐针灸疗法的支撑证据,对创新点 4 有贡献,见附件 14。 2、参与了《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的研制,对创新点 2 有贡献,见附件 1。 3、作为主要起草人负责行业标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与评估规范》研制, 并主持了《抑郁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和《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组织多次 指南宣贯培训班,促进了临床实践指南的推广应用,对创新点 6 有贡献,见附件 21、 8。 姓 名 苏同生 性别 男 排 名 9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陕西省中医医院 所 在 地 陕西西安 单位性质 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7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功能性便秘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影响因素临床试验3个课题方案设计、实施和论文、成果总结,论文发表在JAMA 等国际知名医学杂志,对创新点4有重要贡献,见附件18-7、14 2、率领团队起草《循证针灸临床指南一电针疗法》并发布,创建了电针疗法的中 国标准,对创新点5有贡献,见附件21 3、组建陕西大针灸医联体,覆盖陕西省3市、5县、2区中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上下联动,区域协同,是针灸临床规范指南宣贯与应用基地,为针灸服务能力 在西北地区提升做出贡献。对创新点6有贡献,见附件8 4、参与“一带一路”中国针灸风采行活动,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宣传中国针灸好 方案,助力针灸国际化。对创新点7有贡献,见附件9。 姓名孙建华性别男排名 10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江苏省中医院 所在地江苏南京 单位性质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1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功能性便秘、女性尿失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症的RCT试验的分中心实 施工作,完成原始临床数据采集300余例。成果论文发表在JMA、 Annals of interna edicine、 Mayo cl inic proceedings等杂志发表,对创新点4有贡献,见附件18-7、 附件14 2、应用针灸治疗功能型便秘、尿失禁等研究成果,开设盆底病特色门诊,诊治计 p万余人次,并通过专科医联体形式在省内推广,对创新点6有贡献,见附件6-10 3、参与“一带一路”中国针灸风采行活动,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学术交流 和针灸方案推广,对创新点7有贡献,推动了针灸国际化,见附件9 姓名章薇性别女排名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所在地湖南长沙 单位性质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持“十二五”项目子课题针剌治疗绝经烘热RCT研究,参与难治性便秘、功 能性肠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围绝经综合征等课题,相关论文发表在JAMA、Mayo linc proceedings上。对创新点4有贡献,见附件18-7 2、参与毫针、温针灸、拔罐等5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制订,对创新点5有贡献, 见附件21
7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功能性便秘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 及关键影响因素临床试验 3 个课题方案设计、实施和论文、成果总结,论文发表在 JAMA 等国际知名医学杂志,对创新点 4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18-7、14。 2、率领团队起草《循证针灸临床指南-电针疗法》并发布,创建了电针疗法的中 国标准,对创新点 5 有贡献,见附件 21。 3、组建陕西大针灸医联体,覆盖陕西省 3 市、5 县、2 区中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上下联动,区域协同,是针灸临床规范指南宣贯与应用基地,为针灸服务能力 在西北地区提升做出贡献。对创新点 6 有贡献,见附件 8。 4、参与“一带一路”中国针灸风采行活动,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宣传中国针灸好 方案,助力针灸国际化。对创新点 7 有贡献,见附件 9。 姓 名 孙建华 性别 男 排 名 10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江苏省中医院 所 在 地 江苏南京 单位性质 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功能性便秘、女性尿失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症的 RCT 试验的分中心实 施工作,完成原始临床数据采集 300 余例。成果论文发表在 JAMA、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Mayo Clinic Proceedings 等杂志发表,对创新点 4 有贡献,见附件 18-7、 附件 14。 2、应用针灸治疗功能型便秘、尿失禁等研究成果,开设盆底病特色门诊,诊治计 2 万余人次,并通过专科医联体形式在省内推广,对创新点 6 有贡献,见附件 6-10。 3、参与“一带一路”中国针灸风采行活动,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学术交流 和针灸方案推广,对创新点 7 有贡献,推动了针灸国际化,见附件 9。 姓 名 章薇 性别 女 排 名 11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所 在 地 湖南长沙 单位性质 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8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持“十二五”项目子课题针刺治疗绝经烘热 RCT 研究,参与难治性便秘、功 能性肠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围绝经综合征等课题,相关论文发表在 JAMA、Mayo Clinic Proceedings 上。对创新点 4 有贡献,见附件 18-7。 2、参与毫针、温针灸、拔罐等 5 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制订,对创新点 5 有贡献, 见附件 21
「3、为新模式和新策略创立提供实践数据,参与20余项临床研究,创建“大针灸” 理念的“跨专业融合、跨科室协作、跨区域辐射”工作模式,牵头制订全院所有科室 的针灸方案,成果涵盖全院及70余家专联体单位,对创新点6有贡献,见附件6-8 4、对国际针灸学者的10国12班次300多人次授课,参与5次13国“一带一路” 针灸方案囯际交流活动,对创新点7有贡献,见附件9 姓名武晓冬性别女排名 12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所在地 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1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作为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组织制定了31项针灸国家标准,其 中牵头制定了2项针灸国家标准《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编 写通则》、参与制定了首个中医药领域IS0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对创新点 2有贡献,见附件21。 2、组织20项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负责指南制定病种的筛选、项目申请,以 及指南制定共性技术研究,承担指南的统稿、出版、发行、推广、更新等任务。对创 新点5有重要贡献,见附件21 姓名杨宇洋|性别女排名 13 中国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匚所在地中国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标准规范创新研究,参与制定针灸囯际标准,参与科技部课题“关键技 术标准推进工程:国际标准研制,对创新点2有贡献,见附件21。 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国际推广及培训活动20余次,推广针 灸临床评价共性技术平台,并将针灸标准指南规范广泛宣贯。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和中国科协的国际合作专项,探索构建针灸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推广应用的模式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5个国家和地区对本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形成高层互 动、教育为先、学术引领、民心相通的模式。对创新点7有重要贡献,见附件9
8 3、为新模式和新策略创立提供实践数据,参与 20 余项临床研究,创建“大针灸” 理念的“跨专业融合、跨科室协作、跨区域辐射”工作模式,牵头制订全院所有科室 的针灸方案,成果涵盖全院及 70 余家专联体单位,对创新点 6 有贡献,见附件 6-8。 4、对国际针灸学者的 10 国 12 班次 300 多人次授课,参与 5 次 13 国“一带一路” 针灸方案国际交流活动,对创新点 7 有贡献,见附件 9。 姓 名 武晓冬 性别 女 排 名 12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作为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组织制定了 31 项针灸国家标准,其 中牵头制定了 2 项针灸国家标准《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 写通则》、参与制定了首个中医药领域 ISO 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对创新点 2 有贡献,见附件 21。 2、组织 20 项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负责指南制定病种的筛选、项目申请,以 及指南制定共性技术研究,承担指南的统稿、出版、发行、推广、更新等任务。对创 新点 5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21。 姓 名 杨宇洋 性别 女 排 名 13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所 在 地 中国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0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参与标准规范创新研究,参与制定针灸国际标准,参与科技部课题“关键技 术标准推进工程:国际标准研制,对创新点 2 有贡献,见附件 21。 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国际推广及培训活动 20 余次,推广针 灸临床评价共性技术平台,并将针灸标准指南规范广泛宣贯。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和中国科协的国际合作专项,探索构建针灸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推广应用的模式,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35 个国家和地区对本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形成高层互 动、教育为先、学术引领、民心相通的模式。对创新点 7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9
姓名刘佳性别女排名 14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研《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在针灸标准化制定中进行了大量工作,创新 点2有贡献,见附件 2、参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共性技术与数据管理方法研究,在循证医学方法结合针 灸临床研究中,负责了临床研究设计与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对创新点3有贡献, 见附件14 3、负责H0二级注册平台“针灸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试验方案审定320项,见附 件10、在国际首个“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平台”构建中,探索建立病例注册登 记研究的关键技术,术语标准化及系统实现等,对创新点3有贡献,见附件4 姓名周仲瑜性别女排名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硕士 所在地湖北武汉 完成单位 湖北省中医院 单位性质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1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在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难治性功能性便秘、围绝经期综合征等针灸临床研 究的分中心实施工作,为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了原始数据,参与了高水平国际临床研 究的发表,创新点4有贡献,见附件18-7 2、依托项目成果,自2012年以来,建立尿失禁门诊、中风门诊、针灸减肥门诊 等7个针灸专病门诊,其中,尿失禁年门诊量达600余人次/年、在本院应用便秘、偏 头痛、单纯性肥胖等指南及毫针、电针、火针等技术操作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 益,创新点6有贡献,见附件6-5 3、积极参与世界针联国际中医针灸联合传承教育基地建设及“一带一路”中医药 针灸风采行,在希腊、土耳其、阿根廷、古巴等10余国家进行针灸方案传播,推动针 灸国际化,创新点7有贡献,见附件9
9 姓 名 刘佳 性别 女 排 名 14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0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研《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在针灸标准化制定中进行了大量工作,创新 点 2 有贡献,见附件 1。 2、参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共性技术与数据管理方法研究,在循证医学方法结合针 灸临床研究中,负责了临床研究设计与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对创新点 3 有贡献, 见附件 14。 3、负责 WHO 二级注册平台“针灸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试验方案审定 320 项,见附 件 10、在国际首个“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平台”构建中,探索建立病例注册登 记研究的关键技术,术语标准化及系统实现等,对创新点 3 有贡献,见附件 4。 姓 名 周仲瑜 性别 女 排 名 15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湖北省中医院 所 在 地 湖北武汉 单位性质 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在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难治性功能性便秘、围绝经期综合征等针灸临床研 究的分中心实施工作,为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了原始数据,参与了高水平国际临床研 究的发表,创新点 4 有贡献,见附件 18-7。 2、依托项目成果,自 2012 年以来,建立尿失禁门诊、中风门诊、针灸减肥门诊 等 7 个针灸专病门诊,其中,尿失禁年门诊量达 600 余人次/年、在本院应用便秘、偏 头痛、单纯性肥胖等指南及毫针、电针、火针等技术操作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 益,创新点 6 有贡献,见附件 6-5。 3、积极参与世界针联国际中医针灸联合传承教育基地建设及“一带一路”中医药 针灸风采行,在希腊、土耳其、阿根廷、古巴等 10 余国家进行针灸方案传播,推动针 灸国际化,创新点 7 有贡献,见附件 9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 中国中医科学院 排名 法定代表人黄璐琦所在地 北京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 医药研究机构。是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挂靠单位,也是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中医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作为本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我院长期以来对针灸 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给与了人力、物力大力支持,构建了评价的技术平台、建立了中医药 数据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实施了多种疾病的针灸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形成了国际认 可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一系列高影响因子文章,在国内外引起巨 大反响。通过“针灸一带一路风采行活动”在35多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临床研究的成 果,进行了传播和应用,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靓丽名片。 在本项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项目的主要组织及管理单位,严格履行有关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管理规定中项目(课题)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的职责和《项目(课题)任务合同 书》中的约定,为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单位名称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匚排名 2法定代表人余曙光所在地四川成都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四 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经穴效应基础与临床重点研究室、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挂靠单 本单位为国家针灸科研项目的申请、组织实施、经费管理和结题总结等提供了全方位 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障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尤其在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的 监督、考核和协调工作,落实了项目(课题)牵头单位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任务 保障了项目(课题)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此外,牵头组织了项目(课题)的鉴定 验收和成果推广应用等 本单位全力支持项目(课题)组围绕针灸临床评价技术体系创建与实践,参与创建针 灸临床评价的新策略、新模式和新方法,参与制定首个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共同研 制系列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共同参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国际推广,对推动我国针灸学 科发展,扩大中国针灸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单位名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排名 3 法定代表人 王阶 所在地北京
10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 中国中医科学院 排 名 1 法定代表人 黄璐琦 所 在 地 北京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 医药研究机构。是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挂靠单位,也是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中医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作为本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我院长期以来对针灸 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给与了人力、物力大力支持,构建了评价的技术平台、建立了中医药 数据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实施了多种疾病的针灸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形成了国际认 可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一系列高影响因子文章,在国内外引起巨 大反响。通过“针灸一带一路风采行活动”在 35 多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临床研究的成 果,进行了传播和应用,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靓丽名片。 在本项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项目的主要组织及管理单位,严格履行有关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管理规定中项目(课题)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的职责和《项目(课题)任务合同 书》中的约定,为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单位名称 成都中医药大学 排 名 2 法定代表人 余曙光 所 在 地 四川成都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四 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经穴效应基础与临床重点研究室、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挂靠单 位。 本单位为国家针灸科研项目的申请、组织实施、经费管理和结题总结等提供了全方位 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障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尤其在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的 监督、考核和协调工作,落实了项目(课题)牵头单位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任务, 保障了项目(课题)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此外,牵头组织了项目(课题)的鉴定、 验收和成果推广应用等。 本单位全力支持项目(课题)组围绕针灸临床评价技术体系创建与实践,参与创建针 灸临床评价的新策略、新模式和新方法,参与制定首个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共同研 制系列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共同参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国际推广,对推动我国针灸学 科发展,扩大中国针灸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单位名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排 名 3 法定代表人 王阶 所 在 地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