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项目主要信息 项目 、项目名称 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创建与实践 二、提名者及提名等级 提名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提名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 产权知识产权国家授权授权日证书 专利 类别具体名称(地区)号 期 编号权利人发明人 有效 状态 刘保延、何丽 云、刘存志、 李瑛、赵宏 标准究管理规范中国|B0-2014--中国针灸中国中医李洪皎,文天 团体|针灸临床研 ZJ/T 014 学会 科学院才、闫世艳、现行 白文静、赵凌 郑晖、刘佳 赵晔、张昕听 邹冲、訾明杰 种临床病 ZL201 发明例报告表识中国|10301201102中国中医云,交天才、有效 别方法 闫世艳 种临床病 ZL201 何丽云、文天 发明|例数据采集中国310302016-5-20775中国中医才,刘保延、有效 专利系统及采集 科学院 方法 白文静 ZL201 中国中医 发明|床数据核对中国30281201-0 科学院中刘保延、何丽 2182医临床基|云、文天才、有效 方法及系统 础医学研雒琳 究所 发明 种治疗偏 ZL20 专利头痛的智能中国210222013-04 循证针灸诊 7536 -10/11068/都中医/梁繁荣、杨洁、 药大学|任玉兰吴曦、有效 郭太品、舒红
1 附件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 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项目主要信息 项目一 一、项目名称 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创建与实践 二、提名者及提名等级 提 名 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提名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 产 权 类别 知识产权 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 号 授权日 期 证书 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专利 有效 状态 团体 标准 针灸临床研 究管理规范 中国 ZJ/T H001- 2014 2014-5- 30 中国针灸 学会 中国中医 科学院 刘保延、何丽 云、刘存志、 李瑛、赵宏、 李洪皎、文天 才、闫世艳、 白文静、赵凌、 郑晖、刘佳、 赵晔、张昕、 邹冲、訾明杰 现行 发 明 专利 一种临床病 例报告表识 别系统及识 别方法 中国 ZL201 31030 1050. 9 2013-10 -30 2324217 中国中医 科学院 刘保延、何丽 云、文天才、 闫世艳 有效 发明 专利 一种临床病 例数据采集 系统及采集 方法 中国 ZL201 31030 0966. 2 2016-5- 18 2077705 中国中医 科学院 何丽云、文天 才、刘保延、 白文静 有效 发明 专利 电子病例临 床数据核对 方法及系统 中国 ZL201 31028 4362. 3 2016-10 -26 2282222 中国中医 科学院中 医临床基 础医学研 究所 刘保延、何丽 云、文天才、 雒琳 有效 发明 专利 一种治疗偏 头痛的智能 循证针灸诊 中国 ZL201 21022 7536. 2013-04 -10 1170968 成都中医 药大学 梁繁荣、杨洁、 任玉兰、吴曦、 郭太品、舒红 有效
疗仪 、李骥、文 立玉 种治疗心 ZL201 梁繁荣、杨洁 发明绞痛的智能中国702.1-6 专利循证针灸诊 210222013-031145744/成都中医任玉兰、吴曦 药大学陈莹、舒红平}有效 疗仪 李骥、文立玉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 国家|针灸技术操 家质量监 武晓冬、岗卫 标准作规范编中国 GB/T32016-12督检验检/中国中医娟、赵京生,现行 科学院针 写通则 2016 中国国家/灸研究所/刘炜宏、董国 -30疫总局 峰、王昕 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 国家质量 针灸技术操 GB/T 监督检验 刘志顺、赵杰、 标准9部分穴中国2170912007检疫总中国中医|王寅、曹于现行 国家作规范第 9-20-01 局,国家|科学院广 位贴敷 标准化管|安门医院|杨光、周炜 理委员会 赵宏、刘志顺、 标准床实践指南中国|E0-2014-12中国针灸/中国中医谢利民、房緊 ZJ/T -腰痛 学会科学院针恭、吴泰相、现行 灸研究所黄石玺、王寅 夏雷祥、朱 病例采集| Zhishun liu 单位:中|Sh 国中医科 Jiani W 学院广安 Liyun He, 门医院 四川大学 Guirong 华西医 院、上海 jianqiao Acupunctur 中医药大Fang fc 学附属岳 Chronic 国内 阳中西医 Lixin Fu, Severe 科学2016 结合医 Jianhua Su, 论文|中国年鉴1650)206年院浙江|ir 有效 Inter761-769 12月6号 Shun 学三附 Randomized 院、广东|Yang Trial Med) 省中医 院、天津| Zhang, 医药大 Jianbi 学一附 院、江苏|zhao,Wei 省中医 院、首都 Zhongyu 医科大 附属北京|Ai,K Zhou, Jia
2 疗仪 8 平、李骥、文 立玉 发明 专利 一种治疗心 绞痛的智能 循证针灸诊 疗仪 中国 ZL201 21022 7620. X 2013-03 -06 1145744 成都中医 药大学 梁繁荣、杨洁、 任玉兰、吴曦、 陈莹、舒红平、 李骥、文立玉 有效 国 家 标准 针灸技术操 作规范 编 写通则 中国 GB/T3 3416- 2016 2016-12 -30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 疫总局、 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 中国中医 科学院针 灸研究所 武晓冬、岗卫 娟、赵京生、 刘炜宏、董国 峰、王昕 现行 国家 标准 针灸技术操 作规范 第 9 部分 穴 位贴敷 中国 GB/T 21709 .9-20 08 2008-07 -01 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 检疫总 局,国家 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 中国中医 科学院广 安门医院 刘志顺、赵杰、 王寅、曹于、 郭义、贾春生、 杨光、周炜 现行 团体 标准 循证针灸临 床实践指南 -腰痛 中国 ZJ/T E008- 2014 2014-12 -1 中国针灸 学会 中国中医 科学院针 灸研究所 赵宏、刘志顺、 谢利民、房繄 恭、吴泰相、 黄石玺、王寅、 夏雷祥、朱远 现行 论文 Acupunctur e for Chronic Severe Functional Constipati on: A Randomized Trial. 中国 美 国内 科学 年鉴 ( Ann Inter n Med) 2016、 165(11) : 761-769 日期: 2016 年 12 月 6 号 病例采集 单位:中 国中医科 学院广安 门医院, 四川大学 华西医 院、上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 阳中西医 结合医 院、浙江 中医药大 学三附 院、广东 省中医 院、天津 中医药大 学一附 院、江苏 省中医 院、首都 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 中医医 Zhishun Liu , Shiyan Yan , Jiani Wu , Liyun He , Ning Li , Guirong Dong , Jianqiao Fang , Wenbin Fu , Lixin Fu , Jianhua Su , Linpeng Wang , Shun Wang , Jun Yang , Hongxing Zhang , JianbinZhang , Jiping Zhao , Wei Zhou , Zhongyu Zhou , Yanke Ai , Kehua Zhou , Jia 有效
院、黑龙|Liu 中医科| wanfang Xu, 学院、安 徽中医药 Baoyan liu 大学一附 中西医结 合医院 南京中医 药大学 北京中医 药大学附 属东直门 医院、北 京中医药 大学附属 护国寺中 北省中医 院、数据 管理与统 计单位: 中国中医 科学院 中国中医 科学院临 床基础医 学研究所 四、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刘保延性别男排名」1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是本项目的负责人,创建针灸临床评价新模式、新策略,决策全链条的针灸 临床评价共性技术平台顶层设计、体系框架构建、主持“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 系列国际和国家标准研制,是临床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创新点1和2有巨大贡献 见附件1、2、3、18-4、21 2、主持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针灸治疗难治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过敏性鼻炎等研究团队组织,组织国内外专家参与方案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等,发 表高水平系列文章,对创新点4有重要贡献,见附件18-7、14 3、发起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硏制及终稿审定,创建临床研究成果囯际推广新模式 影响力遍布35个国家及地区,对创新点6、7有积极贡献,见附件9、21
3 院、黑龙 江中医科 学院、安 徽中医药 大学一附 院、武汉 中西医结 合医院、 南京中医 药大学、 北京中医 药大学附 属东直门 医院、北 京中医药 大学附属 护国寺中 医院、湖 北省中医 院、数据 管理与统 计单位: 中国中医 科学院、 中国中医 科学院临 床基础医 学研究所 Liu , Huanfang Xu , Yuying Cai , Baoyan Liu 四、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 名 刘保延 性别 男 排 名 1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是本项目的负责人,创建针灸临床评价新模式、新策略,决策全链条的针灸 临床评价共性技术平台顶层设计、体系框架构建、主持“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 系列国际和国家标准研制,是临床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创新点 1 和 2 有巨大贡献, 见附件 1、2、3、 18-4、21。 2、主持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针灸治疗难治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过敏性鼻炎等研究团队组织,组织国内外专家参与方案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等,发 表高水平系列文章,对创新点 4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18-7、14。 3、发起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及终稿审定,创建临床研究成果国际推广新模式, 影响力遍布 35 个国家及地区,对创新点 6、7 有积极贡献,见附件 9、21
姓名梁繁荣|性别男排名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所在地四川成都 位性质高等院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1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持制定针灸临床研究中非经非穴选取规范、临床研究者操作规范等,丰富 和完善了适宜针灸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方法学体系,对创新点1有贡献,见附 2、牵头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研发智能化循证针灸诊 仪,并向全国推广应用,对创新点2有贡献,见附件18-2、18-3 3、主持针刺防治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试验,肯定了针刺治疗两种 病的临床疗效,通讯作者发表于JAMA内科学,对创新点4有重要贡献,见附件14 4、牵头制定《贝尔面瘫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和《坐骨神经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由0向全球推广,对创新点5有贡献,见附件21 姓名刘志顺性别男排名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年10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功能性便秘等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负责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及关鍵 影响因素临床试验6个课题医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论文、成果总结,论文发表在JAMA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等杂志,对创新点4有重要贡献,见附件18-7、14 2、制定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规范化诊疗方 案,促进了研究成果在15家临床单位的推广应用,提升了针灸服务能力,对创新点 6有重要贡献,见附件6-1 姓名何丽云性别女排名4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研究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在地 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1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
4 姓 名 梁繁荣 性别 男 排 名 2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教 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所 在 地 四川成都 单位性质 高等院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0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持制定针灸临床研究中非经非穴选取规范、临床研究者操作规范等,丰富 和完善了适宜针灸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方法学体系,对创新点 1 有贡献,见附 件 1。 2、牵头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研发智能化循证针灸诊 疗仪,并向全国推广应用,对创新点 2 有贡献,见附件 18-2、18-3。 3、主持针刺防治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试验,肯定了针刺治疗两种疾 病的临床疗效,通讯作者发表于 JAMA-内科学,对创新点 4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14。 4、牵头制定《贝尔面瘫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和《坐骨神经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由 WHO 向全球推广,对创新点 5 有贡献,见附件 21。 姓 名 刘志顺 性别 男 排 名 3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6 年 10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主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功能性便秘等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负责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及关键 影响因素临床试验 6 个课题医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论文、成果总结,论文发表在 JAMA、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Mayo Clinic Proceedings、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等杂志,对创新点 4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18-7、14。 2、制定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规范化诊疗方 案,促进了研究成果在 15 家临床单位的推广应用,提升了针灸服务能力,对创新点 6 有重要贡献,见附件 6-1。 姓 名 何丽云 性别 女 排 名 4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研究员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是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建设核心人员,负责临床研究的方案科学设计、伦理设计、 临床试验三级质控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现场实施、对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见 1、2、3 2、是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研制的主要实施者、将《针灸GCP》在全国推广宣 活动,受益人100余人,对创新点2有贡献,见附件1 3、全程参与针灸治疗难治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妇女围绝经综合征、过敏 性鼻炎等临床试验假说凝练、过程质量管理、论文撰写等,先后6次组织临床试验方 案现场培训,保障数据质量,对创新点4有贡献,见附件18-7、14 4、支持针灸临床评价技术平台推广应用,负责全国针灸临床试验的技术支35项, 对全国针灸临床研究质量提高做出了贡献,见附件16 姓名周嘉|性别男排名 5 国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本科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所在地上海 单位性质|高等院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应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方法,主导建立了基于针刺麻醉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以往 单纯以针灸医师为中心的针刺麻醉临床管理体系改进为由外科医生牵头发起、针灸师 制定针刺方案和负责实施,麻醉师手术全程监护,针刺麻醉临床研究专职人员采集资 料和协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形成了适宜针刺麻醉临床开展和研究的适宜方法,使得 剌麻醉技术在外科临床广泛应用和发展,同时负责针剌麻醉相关课题的顶层设计与 实施。对创新点1有贡献,见附件6-11 姓名杜宇征性别男排名 6 籍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本科最高学位硕士 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所在地天津市 单位性质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 在针灸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新模式方面,基于30多年的针灸临床和技术推广经 验,探索并形成了“技术-学术”、“三级医院-基层社区”、“国内-国际”特色的独 特推广模式,先后赴内蒙古、新疆等10余家临床分中心进行针刺适宜技术推广 带动了相关地区的针灸整体水平提升。此外,赴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进行交流、推广针刺适宜技术,促进了针灸技术的国际交流。对创新点6有贡献, 见附件6-4
5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是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建设核心人员,负责临床研究的方案科学设计、伦理设计、 临床试验三级质控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现场实施、对创新点 1、3 有重要贡献,见附 件 1、2、3。 2、是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研制的主要实施者、将《针灸 GCP》在全国推广宣讲 活动,受益人 1000 余人,对创新点 2 有贡献,见附件 1。 3、全程参与针灸治疗难治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妇女围绝经综合征、过敏 性鼻炎等临床试验假说凝练、过程质量管理、论文撰写等,先后 6 次组织临床试验方 案现场培训,保障数据质量,对创新点 4 有贡献,见附件 18-7、14。 4、支持针灸临床评价技术平台推广应用, 负责全国针灸临床试验的技术支 35 项, 对全国针灸临床研究质量提高做出了贡献,见附件 16。 姓 名 周嘉 性别 男 排 名 5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本科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所 在 地 上海 单位性质 高等院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9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应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方法,主导建立了基于针刺麻醉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以往 单纯以针灸医师为中心的针刺麻醉临床管理体系改进为由外科医生牵头发起、针灸师 制定针刺方案和负责实施,麻醉师手术全程监护,针刺麻醉临床研究专职人员采集资 料和协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形成了适宜针刺麻醉临床开展和研究的适宜方法,使得 针刺麻醉技术在外科临床广泛应用和发展,同时负责针刺麻醉相关课题的顶层设计与 实施。对创新点 1 有贡献,见附件 6-11。 姓 名 杜宇征 性别 男 排 名 6 国 籍 中国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本科 最高学位 硕士 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所 在 地 天津市 单位性质 医疗机构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9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 在针灸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新模式方面,基于 30 多年的针灸临床和技术推广经 验,探索并形成了“技术-学术”、“三级医院-基层社区”、“国内-国际”特色的独 特推广模式,先后赴内蒙古、新疆等 10 余家临床分中心进行针刺适宜技术推广, 带动了相关地区的针灸整体水平提升。此外,赴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进行交流、推广针刺适宜技术,促进了针灸技术的国际交流。对创新点 6 有贡献, 见附件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