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失命通动,涌动新生。涌动的可贵在于其调动着每个分子的肉在动力,【甲】地进行自 我扬弃,让清澈纯正的品质发扬广大,把日积月累的污秽清除殆尽,在自我的辩证否定中获 得升华,从而脱賸换觉,华丽退变。克往令来,多少英雄豪态虽身陷图固却划正不顯,虽陷 淤泥却点滴不染。【乙】他们【丙】的内心一直坚守着那份高尚的品质,保持着那种涌动的 力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刚正不阿(a) 淤泥 B.殆尽(dai) 积月累 C.身陷囹圄(y) 退变 D.污秽(hui) 发扬广大 答案:B 【解析】A项“阿”应读“。”;C项“退变”应是“蜕变”:υ项“发杨广大”应是“发 扬光大” 2.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生命涌动英雄豪杰 B内在动力古往今来 C刚正不阿脱胎换骨 D获得升华点滴不染 答案:C 【解析】C项都是并列短语。A项“生命涌动”是主谓短语,“英雄豪杰”是并列短语;B 项“内在动力”是偏正短语,“古往今来”是并列短语:D项“获得升华”是动宾短语,“点 滴不染”是偏正式短语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顽强因为坚忍强大 B顽强所以坚韧强大 C顽固所以坚忍强大
1 莱芜市 2016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满分:120 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3 题。 生命涌动,涌动新生。涌动的可贵在于其调动着每个分子的内在动力,【甲】地进行自 我扬弃,让清澈纯正的品质发扬广大,把日积月累的污秽.清除殆.尽,在自我的辩证否定中获 得升华,从而脱胎换骨,华丽退变。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虽身陷囹圄.却刚正不阿.,虽陷 淤泥却点滴不染。【乙】他们【丙】的内心一直坚守着那份高尚的品质,保持着那种涌动的 力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正不阿.( ā) 淤泥 B.殆.尽(dài) 日积月累 C.身陷囹圄.(yǔ) 退变 D.污秽.(huì) 发扬广大 答案:B 【解析】A 项“阿”应读“ ē”;C 项“退变”应是“蜕变”;D 项“发扬广大”应是“发 扬光大”。 2.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生命涌动 英雄豪杰 B 内在动力 古往今来 C 刚正不阿 脱胎换骨 D 获得升华 点滴不染 答案:C 【解析】C 项都是并列短语。A 项“生命涌动”是主谓短语,“英雄豪杰”是并列短语;B 项“内在动力”是偏正短语,“古往今来”是并列短语;D 项“获得升华”是动宾短语,“点 滴不染”是偏正式短语。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顽强 因为 坚忍强大 B 顽强 所以 坚韧强大 C 顽固 所以 坚忍强大
D顽固因为坚韧强大 签案:A 【解析】“顽强”的意思是坚强;强硬。“顽固”的意思是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坚忍”的意思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韧”的意思是坚固有韧性。 根据语境,应选择为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新一轮汶河治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序幕的拉开,我市大力推广“河长制”,力争明 年基本上根除河道黑臭现象。 B.日方就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企图公开展开讨论,对历史事实做随意歪曲解读,俄方对 此表示非常遗憾 C.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 主要线索。 D.孙过庭的书法,中锋、偏锋、细笔兼而有之,沉着工稳、放纵任性杂糅相伴,形成全篇 气韵生动,为历来研习草书的范本 答案:C 【解析】A项“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这里应该用“消除”。B项“企图”的意思是图 谋;打算(多含贬义),与后面“对历史事实做随意歪曲解读,俄方对此表示非常遗憾”相 矛盾,应删去。D项中“形成”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词语,应在“生动”后面添加“效果”, 或者删除“形成” 5.对下面这首词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浪淘沙 【宋】李莱老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 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晩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注】押:帘轴,用以镇帘。 A.词的上阙,特别是“柳色春罗裁袖小,双裁桃花”两句,描写女子 的服饰与状扮,展现了一个娇美灵秀的闺中女子的形象 B.“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两句,借景抒情,情境交融,写出了主人公对韶华流逝的感伤
2 D 顽固 因为 坚韧强大 答案:A 【解析】“顽强”的意思是坚强;强硬。“顽固”的意思是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坚忍”的意思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韧”的意思是坚固有韧性。 根据语境,应选择为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新一轮汶河治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序幕的拉开,我市大力推广“河长制”,力争明 年基本上根除河道黑臭现象。 B.日方就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企图公开展开讨论,对历史事实做随意歪曲解读,俄方对 此表示非常遗憾。 C.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 主要线索。 D.孙过庭的书法,中锋、偏锋、细笔兼而有之,沉着工稳、放纵任性杂糅相伴,形成全篇 气韵生动,为历来研习草书的范本。 答案:C 【解析】A 项“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这里应该用“消除”。B 项“企图”的意思是图 谋;打算(多含贬义),与后面“对历史事实做随意歪曲解读,俄方对此表示非常遗憾”相 矛盾,应删去。D 项中“形成”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词语,应在“生动”后面添加“效果”, 或者删除“形成”。 5.对下面这首词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浪淘沙 【宋】李莱老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 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注】押:帘轴,用以镇帘。 A.词的上阙,特别是“柳色春罗裁袖小,双裁桃花”两句,描写女子 的服饰与状扮,展现了一个娇美灵秀的闺中女子的形象。 B.“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两句,借景抒情,情境交融,写出了主人公对韶华流逝的感伤
之情 C.这首词中,“数尽归鸦”一句与温庭筠笔下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D.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对女子日常生活的词作,全词语言绮丽,生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思乡之情 【解析】D项中“思乡”不对,应是“思念爱人”。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 分别为《在人间》和《_ (2)《大学》《 》《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 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 (3)众猎户打起胡哨来,一霎时聚起三五十人,都拿了挠钩枪棒,跟着甲,再上岭来。此 时天大明朗,都到山顶上。远远望见窝边果然杀死两个小虎,一个在窝内,一个在外面:一 只母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选文中横线处人物甲是指 ,他杀死老虎的原因是 答案:(1)我的大学(2)中庸(3)李逵。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棹 【解析】(1)考察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即《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选段出自“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所以“甲”处人 物是“李逵”,杀死老虎的原因是李逵母亲一起走,在沂岭脚下,为娘讨水回来后,娘被老」 虎吃掉,遂杀了子母四虎。 请参加以“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 (1)材料一据了解,为激发更多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2014 年和2015年,山东省成功举办了两届“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读电视大赛。在大赛的带动下, 各地中小学校以本课程为主,国学社团为辅,广泛开展经典朗读活动,掀起了“学国学、诵
3 之情。 C.这首词中,“数尽归鸦”一句与温庭筠笔下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D.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对女子日常生活的词作,全词语言绮丽,生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D 项中“思乡”不对,应是“思念爱人”。 二、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4 分)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 分别为《在人间》和《________》。 (2)《大学》《 _____ 》《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 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 (3)众猎户打起胡哨来,一霎时聚起三五十人,都拿了挠钩枪棒,跟着甲,再上岭来。此 时天大明朗,都到山顶上。远远望见窝边果然杀死两个小虎,一个在窝内,一个在外面;一 只母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选文中横线处人物甲是指_________,他杀死老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的大学(2)中庸 (3)李逵 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 【解析】(1)考察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即《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选段出自“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所以“甲”处人 物是“李逵”,杀死老虎的原因是李逵母亲一起走,在沂岭脚下,为娘讨水回来后,娘被老 虎吃掉,遂杀了子母四虎。 7.请参加以“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5 分) (1)材料一 据了解,为激发更多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2014 年和 2015 年,山东省成功举办了两届“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读电视大赛。在大赛的带动下, 各地中小学校以本课程为主,国学社团为辅,广泛开展经典朗读活动,掀起了“学国学、诵
经典、传美德”的热潮。 为此,学校开展“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一句推荐名著(或推荐名著中的 人物),请仿照示例书写推荐词。(推荐书目:《水浒传》《三国演义》《论语》《孟子》 《诗经》等)(2分) 示例:《西游记》:师徒四人,跋山涉水、斩妖除魔,历尽劫难取真经。(或:孙悟空:齐 天大圣,闹天宫、闯冥界、斗魔王,一番磨难终成正果) 材料二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些年来,一些人打着弘扬传统 文化的幌子,占卜算卦、看风水、求神问药。。。。。。种种消沉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又猖 獗起来。 假如生活中有人正在从事某种封建迷信活动,请你对他(她)进行规劝。(不少于30字) (3分) 答案:示例:(1)《论语》:精湛散文,文化宝库,谆谆教诲,用智慧书写儒家经典。 2)你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光大 但是也不可以否认,有些糟粕需要我们进行筛选提炼,不要歪曲学说搞封建迷信,害人害己。 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8、填空。(6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行者见罗敷, 。(《陌上桑》)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最能表现杜甫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两句,运用典故 写出了作者功业未成,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 (6)古诗中有一些表现“劝学”的句子,请写出完整的两句
4 经典、传美德”的热潮。 为此,学校开展“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一句推荐名著(或推荐名著中的 人物),请仿照示例书写推荐词。(推荐书目:《水浒传》《三国演义》《论语》《孟子》 《诗经》等)(2 分) 示例:《西游记》:师徒四人,跋山涉水、斩妖除魔,历尽劫难取真经。(或:孙悟空:齐 天大圣,闹天宫、闯冥界、斗魔王,一番磨难终成正果) 材料二 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些年来,一些人打着弘扬传统 文化的幌子,占卜算卦、看风水、求神问药。。。。。。种种消沉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又猖 獗起来。 假如生活中有人正在从事某种封建迷信活动,请你对他(她)进行规劝。(不少于 30 字) (3 分) 答案:示例:(1)《论语》:精湛散文,文化宝库,谆谆教诲,用智慧书写儒家经典。 (2)你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光大。 但是也不可以否认,有些糟粕需要我们进行筛选提炼,不要歪曲学说搞封建迷信,害人害己。 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8、填空。(6 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2)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行者见罗敷,____________________。(《陌上桑》)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最能表现杜甫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功业未成,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 (6)古诗中有一些表现“劝学”的句子,请写出完整的两句
答案:①士不可不弘毅 ②山随平野尽 ③下担捋髭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勒石燕然 ⑥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①③属于直接默写,-⑥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平时要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 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地书写,不出现错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4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当余之从师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B、足肤皲裂而不知 杂然而前陈者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恕乎 D、以中有足乐者 扶苏以数谏故 答案:D 解析]A项“之”,第一个意思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意思 是“助词,的”。B项“而”,第一个意思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意思是“连词,表 修饰” C项“其”,第一意思是“代词,指同屋的学生们” 个意思是“难道”。D项“以” 都是“因为”的意思。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腰白玉之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士不可不弘毅 ②山随平野尽 ③下担捋髭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勒石燕然 ⑥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①-③属于直接默写,④-⑥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平时要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 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地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 三、文言文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4 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当余之.从师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B、足肤皲裂而.不知 杂然而.前陈者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恕乎 D、以.中有足乐者 扶苏以.数谏故 答案:D [解析]A 项“之”,第一个意思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意思 是“助词,的”。B 项“而”,第一个意思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意思是“连词,表 修饰”。 C 项“其”,第一意思是“代词,指同屋的学生们”,第二个意思是“难道”。D 项“以” 都是“因为”的意思。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腰.白玉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