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Big Powers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大国关系》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设这门课,目的是以 国际关系的视角了解中国,了解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解读当今国 际问题的 关键, 认清世界形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当今国际问题的兴趣。深刻理解大国博弈平台的新进展 把握时代脉络,抓住时机,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多极格局的主要轮廓(6学时) 教学内容: 新格局的主要轮廓:主要战略力量的力量对比:当今大国关系的 新特 教学要求:了解多级世界格局的形成特点,通过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力量中心 的比较分析,认识大国力量对比关系,把握当今大国关系的新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第二章:和平崛起的中国与大国的关系(6学时) 教学内乳 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解读;中美关系是关键:中俄关系前景看好 中日关系变数诸多:中欧关系相对稳定。 教学要求:了解负中国责任的大国的定位,把握中国责任的大国的实质和中 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的历史发展及新动向。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二音 中美日主导亚太(6学时) 教学内容:主导亚太形势发展的三角关系:国家利益在亚太的交汇;中美俄 旧三角中美日新三角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主导亚太地区形势的大国三角关系,认识新旧三角关系差异, 把握决定亚太格局的战略和利益结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指导阅读、讨论等 第四章:美歌俄辽 洲(4学时 教学内容:争夺欧洲与称霸世界:寻求新的平衡:俄罗斯在欧洲的角色定位 欧盟政治联合的深化与新战略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欧洲争霸的简要历史,认识欧洲战略平衡对这一地区的特殊 意义,把握欧洲联合的新动向。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第五章:美欧日争锋地缘经济(4学时)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美欧日优势地位的维持:谁能赶超美欧日。 教学要求:了解欧洲地缘经济结构,认识美日欧各自的优势,把握美日欧地 16
16 《大国关系》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 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Big Powers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大国关系》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设这门课,目的是以 国际关系的视角了解中国,了解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解读当今国 际问题的关键,认清世界形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当今国际问题的兴趣。深刻理解大国博弈平台的新进展, 把握时代脉络,抓住时机,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多极格局的主要轮廓(6 学时) 教学内容:新格局的主要轮廓;主要战略力量的力量对比;当今大国关系的 新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多级世界格局的形成特点,通过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力量中心 的比较分析,认识大国力量对比关系,把握当今大国关系的新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第二章:和平崛起的中国与大国的关系(6 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解读;中美关系是关键;中俄关系前景看好; 中日关系变数诸多;中欧关系相对稳定。 教学要求:了解负中国责任的大国的定位,把握中国责任的大国的实质和中 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的历史发展及新动向。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第三章: 中美日主导亚太(6 学时) 教学内容:主导亚太形势发展的三角关系;国家利益在亚太的交汇;中美俄 旧三角中美日新三角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主导亚太地区形势的大国三角关系,认识新旧三角关系差异, 把握决定亚太格局的战略和利益结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指导阅读、讨论等。 第四章:美欧俄逐鹿欧洲(4 学时) 教学内容:争夺欧洲与称霸世界;寻求新的平衡;俄罗斯在欧洲的角色定位; 欧盟政治联合的深化与新战略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欧洲争霸的简要历史,认识欧洲战略平衡对这一地区的特殊 意义,把握欧洲联合的新动向。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第五章:美欧日争锋地缘经济(4 学时)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美欧日优势地位的维持;谁能赶超美欧日。 教学要求:了解欧洲地缘经济结构,认识美日欧各自的优势,把握美日欧地
缘经济发展脉络。 樱方式进樱、过论鉴 第六意:大国关系 的走向(6学时) 教学内容:因际环境的变化与新的大国制衡关系:大国战略博弈与因际合作 的新发展:大国博弈平台新进展。 教学要求:全面了解后冷战时期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认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 对大国合作与博弈的最新闸述,把握大国制衡机制的新变化,深刻理解大国博弈 平台的新进展。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等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在国际的视角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推荐学生的网络学习网站如下: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jinrigz http://world.huangiu.co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http://www.zaobao.com/ http://www.time.com/time/ http://www tonpost.com/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40%,出勤20%、作业20% 2.期末考核: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讲义 (2)主要参考书: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金鑫、辛伟主编.世界热点问题报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撰写人:白明春 审核人:王君 课程负责人:杨晓宁
17 缘经济发展脉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第六章:大国关系的走向(6 学时) 教学内容: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新的大国制衡关系;大国战略博弈与国际合作 的新发展;大国博弈平台新进展。 教学要求:全面了解后冷战时期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认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 对大国合作与博弈的最新阐述,把握大国制衡机制的新变化,深刻理解大国博弈 平台的新进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 本课程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在国际的视角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推荐学生的网络学习网站如下: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jinrigz http://world.huanqiu.co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http://www.zaobao.com/ http://www.time.com/tim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40%,出勤 20%、作业 20% 2. 期末考核: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讲义 (2)主要参考书: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金鑫、辛伟主编.世界热点问题报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撰写人:白明春 审核人:王 君 课程负责人:杨晓宁
《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Psychology 总学时:48学时 讲授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为培养合格的未来 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门课程既传授心理 学的一般规律,又涉及心理学应用 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 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现 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常成年人的认识过 程、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发展的基 本规律与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学会科学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等进行心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 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从事师范教有做好职前准备。具体要求:第一,通过学 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 势有所了解。第二,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综合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增强 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6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的 实质: 心理 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现象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 质:了解心理学发展概况: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第二章:认知过程 (14学时) 致学内容: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注意: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 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基本概念:掌握感 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特点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演示实验操作相结合 第三章: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8学时) 教学内容: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教学要求:理解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等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 18
18 《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Psychology 总学时:48 学时 讲授学时:48 学时 学分:3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为培养合格的未来 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门课程既传授心理 学的一般规律,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 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现 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常成年人的认识过 程、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发展的基 本规律与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学会科学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等进行心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 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从事师范教育做好职前准备。具体要求:第一,通过学 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 势有所了解。第二,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综合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增强 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6 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的 实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现象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 质;了解心理学发展概况;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第二章:认知过程 (14 学时) 教学内容: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注意;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 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基本概念;掌握感 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特点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演示实验操作相结合 第三章: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8 学时) 教学内容: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教学要求:理解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等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
次理论、动机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了解青少年的行为调 与控生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12学时) 教学内容: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基本概念:了解能力与知 识技能的关系、新近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结构与特点、人格理论及人格测 验 解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 形成与培养。 授 式: 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8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概述: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 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与实验操作。 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 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 出勤:5分 课堂讨论发言:10分 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分 心理学空哈报告,10分 (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开卷考试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程正方,高玉样,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杨丽珠等.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 刘志宏,张丽华,胡今生.教有心理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邹萍 审核人:高宝梅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19 次理论、动机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了解青少年的行为调 节与控制。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12 学时) 教学内容: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基本概念;了解能力与知 识技能的关系、新近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结构与特点、人格理论及人格测 验;了解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8 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概述;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 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与实验操作。 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 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 出勤:5 分 课堂讨论发言:10 分 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 分 心理学实验报告:10 分 (2)期末考核: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60%。开卷考试。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 王垒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杨丽珠等.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志宏,张丽华,胡今生.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邹 萍 审核人:高宝梅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理程举别.学科堪州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edagogy 总学时:48学时 讲授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心理学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当代教育学》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 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向教育实 际问题的解决,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课程。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 走近 走出”为路径,探讨学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教育本质等五个专题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当代教育问题,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适应新课 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实践问题,养成自主阅读和自主 反思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切实提高对教师 职业的热爱和尊重, 树立教育爱和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念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教育学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学好教育学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教育现象、教有问题、教育规律等 基本概念的内涵与 系;掌握教育学各发展阶段 的主要教育事件: ,尤其是著名教 育家与著作的核心观点:能自主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领会教育思想,掌握阅读文 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颗一:走近学校 一学校的认识与反用 (4学时) 内 学校的职能与设立:中国学校的现状分析: 当代妙的发据挡封 教学要求:理解学校的基本职能, 了解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能全面客观的 分析中国学校的现状,能运用学校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具有 定的学校变革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育主体的认识与反思(10学时) 教学内容:学生 教师 师生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育法律中规定的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教育的 基本模式,掌隆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措施:能运用学生发展的基本规 律解释教育教学现象,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释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 题,能运用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 定的教育反 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 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 养
20 《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edagogy 总学时:48 学时 讲授学时:48 学时 学分:3 学分 先修课程:心理学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当代教育学》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 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向教育实 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课程。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 “走近——走进——走出”为路径,探讨学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教育本质等五个专题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当代教育问题,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适应新课 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实践问题,养成自主阅读和自主 反思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切实提高对教师 职业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教育爱和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念。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教育学的认识与反思 (4 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学好教育学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等 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关系;掌握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教育事件,尤其是著名教 育家与著作的核心观点;能自主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领会教育思想,掌握阅读文 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一:走近学校——学校的认识与反思 (4 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的职能与设立;中国学校的现状分析;当代学校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理解学校的基本职能,了解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能全面客观的 分析中国学校的现状,能运用学校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具有一 定的学校变革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二:走进学校——教育主体的认识与反思 (10 学时) 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育法律中规定的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教育的 基本模式,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措施;能运用学生发展的基本规 律解释教育教学现象,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释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 题,能运用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反 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