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三:走进学校 (8学时 数学内容 一教育内容的认识与反 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 教 内容的表现形 教学要求:了解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学校德育的内涵,理解学校 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基本模式,了解课程的基本类型,掌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的基本取向,掌握新课程改革 拉基不理念: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问题,能正确评价学校课程的实 施效果: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认识和适应性 ,树立正确的课 程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四:走进学校 一教育方式的认识与反思 (12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班级管理 数学要求,理解数学的主要任条,理解数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堂据班级樱买 制的优缺点 王确理解讲授 了解建构式教学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 程序,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能运用教学相关 理解释教学现象和问题,能结合各学科完成教学设计,具备基本的班集体建设能 力和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改革意识。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五:走出学校 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反思 (10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理解教府功能的分类,掌握教育的个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掌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关系,了解教 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能运用教育本质的相关原理 正确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我国的教有目的, 能正确分析教育 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端正对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本质观和目的观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中学教育观察、观看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等录像、一线教师校长讲座 四、考核方式 1平成结 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络教学 参与等平时综合表现占20%,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占40%,教育经典著作阅读 占40% (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闭卷(开卷)笔试。 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2.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21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三:走进学校——教育内容的认识与反思 (8 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学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学校德育的内涵,理解学校 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基本模式,了解课程的基本类型,掌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的基本取向,掌握新课程改革 的基本理念; 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问题,能正确评价学校课程的实 施效果;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增强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性,树立正确的课 程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四:走进学校——教育方式的认识与反思 (12 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理解教学的主要任务,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班级授课 制的优缺点,正确理解讲授法,了解建构式教学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 程序,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能运用教学相关原 理解释教学现象和问题,能结合各学科完成教学设计,具备基本的班集体建设能 力和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改革意识。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五:走出学校——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反思 (10 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理解教育功能的分类,掌握教育的个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掌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关系,了解教 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能运用教育本质的相关原理 正确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能正确分析教育 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端正对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本质观和目的观。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中学教育观察、观看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等录像、一线教师校长讲座。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络教学 参与等平时综合表现占 20%,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占 40%,教育经典著作阅读 占 40%。 (2)期末考核: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60%,闭卷(开卷)笔试。 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2.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 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理程举别.学科堪州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总学时:48学时 进授学时:16学 实训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当代教育学、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全校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程。它既注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制作能力和 教学实践能力, 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性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现代教育技术概 述、教学媒体、数字化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共七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明确现代教育 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特点:理解教育煤体的基本概念,明确教育媒体开 发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解视听教育媒体、计算机媒体的基本结构和网络媒体的基本特点,掌握其操 使用方法:学会教育软件的制作应用技术,进而能够以新的视角理解现代教育技 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较为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一、教学内容及其木要求 第一章: 现代 育技术概述 (2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现代教有技术的功能: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体会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理解教育技术的基 本理论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教学媒体 (32学时)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网络课件的 制作与应用:流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教学应用,熟练掌握文本、图形/图像、 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的获取及课件制作, 了解流媒体课件的应用。 授课方式: 讲授与上机相结合 第三章:数字化学习资源 (4学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学习资源概述;数字化学习资源检索;网上交流与资源共 享: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2学时) 教学内容:数字校园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数字图书馆:教育 博客
22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总学时:48 学时 讲授学时:16 学时 实训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当代教育学、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全校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程。它既注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制作能力和 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性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概 述、教学媒体、数字化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共七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明确现代教育 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特点;理解教育媒体的基本概念,明确教育媒体开 发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了解视听教育媒体、计算机媒体的基本结构和网络媒体的基本特点,掌握其操作 使用方法;学会教育软件的制作应用技术,进而能够以新的视角理解现代教育技 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较为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2 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体会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理解教育技术的基 本理论及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教学媒体 (32 学时)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网络课件的 制作与应用;流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教学应用,熟练掌握文本、图形/图像、 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的获取及课件制作,了解流媒体课件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上机相结合 第三章:数字化学习资源 (4 学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学习资源概述;数字化学习资源检索;网上交流与资源共 享;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2 学时) 教学内容:数字校园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数字图书馆;教育 博客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具备基本使用技能!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五章: 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4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要求: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音,信息技术环培下的课程落合 (2学时) 教学内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整合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七意:现代远程数音 (2学时) 教学内容:远程教育概述: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 有 教学要求: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类型与基本特征,理解网络课程、网络课 程开发平台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32学时 上机 二章教学媒体中主要学习PpT和Flash两种课件制作软件 Authorware制作技术为选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10%, 电子档案袋,占总成绩的10%,作业和出勤,占总成绩的10%。 (2)期末老核 :占总成绩的70%。其中,技能考核占60%,每名学生利用 Flash完成 一个完整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课件;理论考核占40%,开卷笔试。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张平现代教育术 一一理论与应用(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 张剑平,章苏静.现代教育技术一一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主要参考书: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万明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乌美娜.教学设计[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加涅,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M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耀写人,朱输兰 核人:靳涌韬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23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具备基本使用技能。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五章: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4 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要求: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 (2 学时)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整合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2 学时) 教学内容:远程教育概述;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 育 教学要求: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类型与基本特征,理解网络课程、网络课 程开发平台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32 学时上机。第二章教学媒体中主要学习 PPT 和 Flash 两种课件制作软件, Authorware 制作技术为选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其中,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 10%, 电子档案袋,占总成绩的 10%,作业和出勤,占总成绩的 10%。 (2)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 70%。其中,技能考核占 60%,每名学生利用 Flash 完成一个完整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课件;理论考核占 40%,开卷笔试。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 张剑平,章苏静.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主要参考书: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万明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加涅.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撰写人:朱艳兰 审核人:靳涌韬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Teacher Basic Skill and Training 总学时:64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实训学时:32学时 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程。该课程关注中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 本课程遵照《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精神,从书写 规范汉字 、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学校实用美术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等方面入手 着重训练师范生的从教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 从教素质,缩短入职适应周期,实现以技助学的目标。 一教学内容乃其太要 第一 章:规范汉字书写技能训练 (16学时) 教学内容:规范汉字的书写与使用:“三笔字”书写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熟悉汉字的使用 规范: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 授课方式:演示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 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8学时】 教学内容:普通话技能的训练:教师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 测试》二级标准: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 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教师常用文体写作技能训练 (8学时) 教学内容:班主任工作文体:教师教学研究文体;教师常用的其他文体 教学要求:能准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掌握正确的行文行款格式:能按照 相应文体的要求行文。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学校实用美术技能 (16学时) 教学内容:简笔画:板报设计技能 教学要求:能绘制基本的简笔画辅助教育教学;能独立设计板报,并具备指 导学生创作板报的能力。 授课方式:演示、自主练习 第五章: (1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准备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设计教案的能力,掌握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听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解评课的基本标准和程序
24 《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Teacher Basic Skill and Training 总学时:64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实训学时:32 学时 学分:3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程。该课程关注中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 本课程遵照《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精神,从书写 规范汉字、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学校实用美术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等方面入手, 着重训练师范生的从教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 从教素质,缩短入职适应周期,实现以技助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规范汉字书写技能训练 (16 学时) 教学内容:规范汉字的书写与使用;“三笔字”书写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熟悉汉字的使用 规范;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 授课方式:演示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8 学时) 教学内容:普通话技能的训练;教师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 测试》二级标准;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 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教师常用文体写作技能训练 (8 学时) 教学内容:班主任工作文体;教师教学研究文体;教师常用的其他文体 教学要求:能准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掌握正确的行文行款格式;能按照 相应文体的要求行文。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学校实用美术技能 (16 学时) 教学内容:简笔画;板报设计技能 教学要求:能绘制基本的简笔画辅助教育教学;能独立设计板报,并具备指 导学生创作板报的能力。 授课方式:演示、自主练习 第五章: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 (16 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听课、评课与说课技能 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准备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设计教案的能力,掌握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听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解评课的基本标准和程序
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及听、评课工作,熟练掌握说课的基本环节与要求,具备独 立成说里的能力 授课方式, 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性学习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由大连大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负责统筹安排,自主练习环节由各 学院负责,以学生小组互训和教师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务处或学生处委托 师范学院举办各单项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各单项技能的训练 可结合到教见习 等实践教学环节持续进行。教 的研究技能、 作的基本技能将结合《当代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有机进行,不单独列项。教学工 作技能可安排学科教学法教师进行授课。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单项结业的考核方式,每一单项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积极 参加各种竞赛的按其竞赛成绩,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全部合格则获得学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皮修平.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 王桂波,王国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耀写人,断通授 审核人:轩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25 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及听、评课工作,熟练掌握说课的基本环节与要求,具备独 立完成说课的能力。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性学习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由大连大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负责统筹安排,自主练习环节由各 学院负责,以学生小组互训和教师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务处或学生处委托 师范学院举办各单项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各单项技能的训练 可结合到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持续进行。教师的研究技能、班主任工 作的基本技能将结合《当代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有机进行,不单独列项。教学工 作技能可安排学科教学法教师进行授课。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单项结业的考核方式,每一单项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积极 参加各种竞赛的按其竞赛成绩,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全部合格则获得学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皮修平.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 王桂波,王国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 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