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分级及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km/h)P5表1-1 等级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V12010080100/80/6080604030 Y 20 15 10 E完全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控制 》250001500500500150200002000 s服务水平;v设计车速(Km/h):Y:设计年限年);E:出入口控制方式 Q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PCU标准小客车) 高速:四车道:2500050000;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空制出入。 六车道:4500080000;八车道:60000-100000; 一级:四车道:1500030000;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根据需要控制岀入。 六车道:2500055000 二级: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500015000 三级: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2000-6000 四级: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单车道公路;小于200040
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S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V 120 100 80 100/80/60 80 60 40 30 20 Y 20 15 10 E 完全控制 部分控制 部分控制 Q 》25000 15000-55000 5000-15000 2000-6000 《2000 公路分级及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km/h)P5表1-1 S:服务水平;V:设计车速(Km/h):Y:设计年限(年);E:出入口控制方式 Q: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PCU标准小客车) 高速:四车道:25000-50000;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 六车道:45000-80000; 八车道:60000-100000; 一级:四车道:15000-30000;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根据需要控制出入。 六车道:25000-55000; 二级: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5000-15000 三级: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2000-6000 四级: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单)车道公路;小于2000(400)
城市道路分级及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km/h)P7表12 类别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Y 20 15 10-15 E完全控制 信号灯控制 v80/6060/5050/4040/3050/40/3030/40/30/20 40 203020 V:设计车速(Kmh):Y设计年限年);E:出入口控制方式 1、快速路:P6的具体描述 2、主千路:P6 3、次干路:P6 4、支路:P6 道踣的等级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的功能、使用任务和要求以及远景交通量大 小,综合论证后选定
城市道路分级及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km/h)P7表1-2 类别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Y 20 15 10-15 E 完全控制 信号灯控制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V 80/60 60/50 50/40 40/30 50/ 40 40/30 30/ 20 40/ 30 30/ 20 20 V:设计车速(Km/h):Y:设计年限(年);E:出入口控制方式 1、快速路:P6的具体描述 2、主干路:P6 3、次干路:P6 4、支路:P6 道路的等级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的功能、使用任务和要求以及远景交通量大 小,综合论证后选定
道路的组成及道路工程 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线型工程结构物,由路线、结 构物(构造物)和沿线附属设施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道陷路线是指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三维外貌特征(形状和尺寸)。这些 特征包括:(1)横断面—由车道、中间带、路肩、人行道、自行车道、路 侧坡面、绿化带、设施带、路界(红线)等部分组成;(2)平面—直线 圆曲线、缓和曲线;(3)纵断面—升坡段和长度、降坡段和长度、竖曲线 (4)交叉—道路与其它道路及道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道结控物(或构造物)是道路的实体或主体,它包括:(1)路基—按 路线的外形尺寸,在地面上修筑的土质或石质结构物;(2)路面—在路基 顶面铺设的供车辆快速、舒适、安全行驶的路表结构物;(3)涵洞—跨越 小河、溪流、渠道的小型横向穿越排水构造物;(4)桥梁—跨越江河、湖 泊、海湾的中型和大型横向穿越排水构造物;(5)隧道——穿越山脊、地下 的构造物;(6)排水—为排除路界表面水、地下水、路面结构内部水、构 造物表面及内部水而设置的排水结构物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方便驾驶、提供服务、进行管理,在道路沿线设置眢种 设施,包括:(1)交通安全设施—护栏、防眩栏(板)、反光标志、 防护设施(防积雪、积沙、坠石等);(2)交通管理设施—交通信号、标 志、标线、标记、情报板、紧急电话、通讯和监视系统;(3)停车—停车 站、停车场;(4)照明;(5)防噪声墙;(6)服务区——车辆加油、维修 餐饮,休息等;(7)收费站:(8)养护管理用的房屋和场地;(9)绿化
三、道路的组成及道路工程 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线型工程结构物,由路线、结 构物(构造物)和沿线附属设施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道路路线是指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三维外貌特征(形状和尺寸)。这些 特征包括:(1)横断面——由车道、中间带、路肩、人行道、自行车道、路 侧坡面、绿化带、设施带、路界(红线)等部分组成;(2)平面——直线、 圆曲线、缓和曲线;(3)纵断面——升坡段和长度、降坡段和长度、竖曲线; (4)交叉——道路与其它道路及道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道路结构物(或构造物)是道路的实体或主体,它包括:(1)路基——按 路线的外形尺寸,在地面上修筑的土质或石质结构物;(2)路面——在路基 顶面铺设的供车辆快速、舒适、安全行驶的路表结构物;(3)涵洞——跨越 小河、溪流、渠道的小型横向穿越排水构造物;(4)桥梁——跨越江河、湖 泊、海湾的中型和大型横向穿越排水构造物;(5)隧道——穿越山脊、地下 的构造物;(6)排水——为排除路界表面水、地下水、路面结构内部水、构 造物表面及内部水而设置的排水结构物。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方便驾驶、提供服务、进行管理,在道路沿线设置各种 附属设施,包括:(1)交通安全设施——护栏、防眩栏(板)、反光标志、 防护设施(防积雪、积沙、坠石等);(2)交通管理设施——交通信号、标 志、标线、标记、情报板、紧急电话、通讯和监视系统;(3)停车——停车 站、停车场;(4)照明;(5)防噪声墙;(6)服务区——车辆加油、维修、 餐饮、休息等;(7)收费站;(8)养护管理用的房屋和场地;(9)绿化
道 突 道路工程是探如何为道路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道路设 施。围绕这一目标,道路工程覆盖了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的内容。通常将桥梁、涵洞和隧道构造物分别归属于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的范畴 而将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设施归属于交通工程的范畴。因而,这些构造物和设施 不在道路工程课程内论述。 1.规划方面 道路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道路现状的调查和评价以及对末来运输需求的预测分析 弄清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合理的发展或改善目标 提出适应此发展或改善需求的合理或合适的对策和策略以及实施计划。 调查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的状况(包括设施的物理状况、交通运行状况和经济性等),采集 所服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数据,并对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对现有运输和交通需求的适应程度进行评 价;(2)依据所服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分析,对道路网和道路设施的未来运输和交通需求 进行预测,并对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对未来运输和交通需求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亻 网和道路设施适应未来运输和交通发展需求的发展或改善目标,并提出若千个规划方案;(4)对各 规划方案进行道路网和道路设施的使用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独和综合评价,并对选用方案拟 订实施计划 2.设计方面 道路路线设没计通常称为几何设计,其任务为按照设计速度、交通量和服务水平要 求以及驾驶特点和车辆运行特性设计出安全、舒适、经济的道路。(1)依据道路的 功能和技术等级要求,通过实地政治、经济、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调查,选择路线的走向、控制 (必经地点)、大桥桥位和隧道位置:(2)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按照技术标准 规定的控制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 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
道路工程的内容 道路工程是探讨如何为道路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道路设 施。围绕这一目标,道路工程覆盖了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的内容。通常将桥梁、涵洞和隧道构造物分别归属于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的范畴, 而将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设施归属于交通工程的范畴。因而,这些构造物和设施 不在道路工程课程内论述。 1. 规划方面 道路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道路现状的调查和评价以及对未来运输需求的预测分析, 弄清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合理的发展或改善目标, 提出适应此发展或改善需求的合理或合适的对策和策略以及实施计划。 (1)调查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的状况(包括设施的物理状况、交通运行状况和经济性等),采集 所服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数据,并对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对现有运输和交通需求的适应程度进行评 价;(2)依据所服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分析,对道路网和道路设施的未来运输和交通需求 进行预测,并对现有道路网和道路设施对未来运输和交通需求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价;(3)制定道路 网和道路设施适应未来运输和交通发展需求的发展或改善目标,并提出若干个规划方案;(4)对各 规划方案进行道路网和道路设施的使用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独和综合评价,并对选用方案拟 订实施计划。 2. 设计方面 道路路线设计通常称为几何设计,其任务为按照设计速度、交通量和服务水平要 求以及驾驶特点和车辆运行特性设计出安全、舒适、经济的道路。(1)依据道路的 功能和技术等级要求,通过实地政治、经济、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调查,选择路线的走向、控制 点(必经地点)、大桥桥位和隧道位置;(2)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按照技术标准,在 规定的控制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 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