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口铁路 口公路 运输量4 口水运 口管道 航空 100 90 80 70 口铁路 周转量0 口公路 口水运 管道 ■航空 10 我国1950年-2000年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构成比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铁 路 公 路 水 运 管 道 航 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铁 路 公 路 水 运 管 道 航 空 我国1950年-2000年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构成比例(%) 运输量 周转量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以实现“门 到门”运输的方式,即货物和旅客可以在起点(厂门、店门、家门……)装上汽 车后,通过支线迅即进入道路系统,而后直接运送并卸到终点(厂门、店门、家 ),中间不需倒换装卸作业。因而,利用道路系统运输货物和旅客具有很 大的便利性。 道路路线布设的平面曲率半径可比轨道线路小很多,而纵坡可以比它大,因而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受地形限制的程度较轨道交通运输低,易于建成密度 较大的路网,使系统具有很高的通达性。但在地形复杂地区,道路交通运输的通 达性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道路交通运输的平均运行速度为中等(30~120km/h),受交通密度(车辆 拥挤程度)的影响很大。车辆的装载容量较小。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修建和维 护的投资量较轨道交通运输低,而其运营费用(运输成本)则较轨道和水路交通 运输高;能源(燃油)的消耔量较大。道路交通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如其它 运输方式。因而,道路交通运输适宜于短途旅客和货物运输,小批量商品或时间 价值较高的货物的中途运输。表所示为2000年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客货运输平 均运距,可看出,公路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为50km上下,是各种交通运 输方式中最短的 铁路 路 水运 航空管道合计 客货客货客货客货货客货 运距43178149595219391425534083327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以实现“门 到门”运输的方式,即货物和旅客可以在起点(厂门、店门、家门……)装上汽 车后,通过支线迅即进入道路系统,而后直接运送并卸到终点(厂门、店门、家 门……),中间不需倒换装卸作业。因而,利用道路系统运输货物和旅客具有很 大的便利性。 道路路线布设的平面曲率半径可比轨道线路小很多,而纵坡可以比它大,因而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受地形限制的程度较轨道交通运输低,易于建成密度 较大的路网,使系统具有很高的通达性。但在地形复杂地区,道路交通运输的通 达性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道路交通运输的平均运行速度为中等(30~120km/h),受交通密度(车辆 拥挤程度)的影响很大。车辆的装载容量较小。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修建和维 护的投资量较轨道交通运输低,而其运营费用(运输成本)则较轨道和水路交通 运输高;能源(燃油)的消耗量较大。道路交通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如其它 运输方式。因而,道路交通运输适宜于短途旅客和货物运输,小批量商品或时间 价值较高的货物的中途运输。表所示为2000年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客货运输平 均运距,可看出,公路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为50km上下,是各种交通运 输方式中最短的。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合计 客 货 客 货 客 货 客 货 货 客 货 运距 431 781 49 59 52 1939 1444 2555 340 83 327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主要由下列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运载工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用以装载所运送的旅客和货 物 (2)道路——作为地面运输的通道,供运载工具由一个目的地驶行到另 个目的地; (3)枢纽、站场—汽车站、堆场、物流中心等,作为运输的起点、中转 点或终点,供旅客和货物从运载工具上下和装卸 4)交通控制和管理——为保证运载工具在道路和站场上安全、有效率地 云行而设置的各种监视、控制和管理装置和设施,如各种信号、标志、通信 诱导和规则等; 5)设施管理——为保证各项道路设施处于完好或良好的使用或服务状况 而设置的设施状况监测和维护(维修)管理。 道路是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条 件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主要由下列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 运载工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用以装载所运送的旅客和货 物; (2) 道路——作为地面运输的通道,供运载工具由一个目的地驶行到另一 个目的地; (3) 枢纽、站场——汽车站、堆场、物流中心等,作为运输的起点、中转 点或终点,供旅客和货物从运载工具上下和装卸; (4) 交通控制和管理——为保证运载工具在道路和站场上安全、有效率地 运行而设置的各种监视、控制和管理装置和设施,如各种信号、标志、通信 、诱导和规则等; (5) 设施管理——为保证各项道路设施处于完好或良好的使用或服务状况 而设置的设施状况监测和维护(维修)管理。 道路是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条 件
二、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1、道路的分类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达性与道路网的布局和密度密切相关。而道路网由不 同类型和等级的道路所组成,各条道路在道路网中担负不同的使命,具有不同 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行程的性质和类型、 行程的长度以及所承担的交通量,可将公路和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高速道踣—满足车辆长距离、快速行驶要求的主干线道路,进出高速 道路的出入口完全受到控制,同其它道路无平面交叉,对向行车道之间设置分 隔带,在各类道路中具有最高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2)千线道路—承担重要集散中心(各个重要城市或城市内各主要区)之 间大量长途车流的道路,它们组成道路网的主要骨架,应为之提供尽可能高的 服务水平; 3)集散道踣—连接地方道路(或支路)和千线道路的道路,起着将各个 地区的车流汇集和输送到干线道路,或者将干线道路的车流分散到各个地区的 作用 (4)地方道路(或支路)—直接为小区内部居民交通运输需求服务,延伸 到家门口的道路,行程距离较短,交通量较小。 道路的设计标准和服务水平主要按照上述各类道路的功能要求和交通量确
二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1 、道路的分类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达性与道路网的布局和密度密切相关。而道路网由不 同类型和等级的道路所组成,各条道路在道路网中担负不同的使命,具有不同 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行程的性质和类型、 行程的长度以及所承担的交通量,可将公路和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高速道路——满足车辆长距离、快速行驶要求的主干线道路,进出高速 道路的出入口完全受到控制,同其它道路无平面交叉,对向行车道之间设置分 隔带,在各类道路中具有最高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2)干线道路——承担重要集散中心(各个重要城市或城市内各主要区)之 间大量长途车流的道路,它们组成道路网的主要骨架,应为之提供尽可能高的 服务水平; (3)集散道路——连接地方道路(或支路)和干线道路的道路,起着将各个 地区的车流汇集和输送到干线道路,或者将干线道路的车流分散到各个地区的 作用; (4)地方道路(或支路)——直接为小区内部居民交通运输需求服务,延伸 到家门口的道路,行程距离较短,交通量较小。 道路的设计标准和服务水平主要按照上述各类道路的功能要求和交通量确 定
2、道路的分级 以上述道路的功能分类为基础,我国建设部和交通部分别对公路和城市道路进 行道路分级。分级的依据主要考虑道路在设计控制和设计标准方面的差异,如 (1)出入口控制;(2)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3)交通量和服务水 平;(4)设计年限; 我国的公路则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 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其中,又按公路所在地区的地形条 件,分为平原和微丘区及重丘和山岭区,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高速和一级 公路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专用公路,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都为汽车和其 它车辆共用(混合交通)的公路。各级公路所适应的交通量列于表中,其中,高 速和一级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其它等级公路为双向二车道,各级公路的计算行车 速度(设计速度)要求随地形条件而变,列于表中。 我国的城市道路相应地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千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为仅 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对于主干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的形式。而对 后三类道路,又按照城市的规模、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分为Ⅰ,Ⅱ和Ⅲ三级,大 城市采用Ⅰ级、中城市采用Ⅱ级和小城市采用Ⅲ级设计标准
2 、道路的分级 以上述道路的功能分类为基础,我国建设部和交通部分别对公路和城市道路进 行道路分级。分级的依据主要考虑道路在设计控制和设计标准方面的差异,如: (1)出入口控制;(2)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3)交通量和服务水 平;(4)设计年限; 我国的公路则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其中,又按公路所在地区的地形条 件,分为平原和微丘区及重丘和山岭区,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高速和一级 公路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专用公路,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都为汽车和其 它车辆共用(混合交通)的公路。各级公路所适应的交通量列于表中,其中,高 速和一级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其它等级公路为双向二车道,各级公路的计算行车 速度(设计速度)要求随地形条件而变,列于表中。 我国的城市道路相应地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为仅 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对于主干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的形式。而对 后三类道路,又按照城市的规模、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分为Ⅰ,Ⅱ和Ⅲ三级,大 城市采用Ⅰ级、中城市采用Ⅱ级和小城市采用Ⅲ级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