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屯-东平中学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一个月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又到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当你打开试卷,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会感到 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积累与运用。(3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斯是陋室, (2)、无丝竹之乱耳, (3)、予独爱 (4) ,决眦入归鸟。(5)、国破山河在, (6)、《望岳》表现诗人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7)、《春望》中用“ ”化无情之物为 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用诗句“ 出了于战火中、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8分)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A 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晨曦()中依稀可见,wan()如在欧洲文明的 地平线上pe()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给加点字注音。(2分)惊骇( 晨曦( (2)、依拼音写汉字。(2分)wan( pie (3)、将文中划线的短语用适当的成语替换。(2分)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替换成 (4)、在A、B处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与前文构成排比,语义连贯。(2分) 3、战争一一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九
石屯-东平中学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总分 120 分 时间 120 分钟 亲爱的同学,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一个月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又到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当你打开试卷,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会感到 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古诗文默写:(12 分) (1)、斯是陋室, 。(2)、无丝竹之乱耳, 。 (3)、予独爱 , 。 (4)、 ,决眦入归鸟。(5)、国破山河在, 。 ( 6 ) 、 《 望 岳 》 表 现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绝 顶 、 俯 视 一 切 的 雄 心 和 气 概 的 诗 句 是: , 。 (7)、《春望》中用“________ ,________ ”化无情之物为 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用诗句“________ ,________ ”写 出了于战火中、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4 题(8 分)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 A , B , 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 )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晨曦.( )中依稀可见,wǎn( )如在欧洲文明的 地平线上 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给加点字注音。(2 分) 惊骇.( ) 晨曦.( ) (2)、依拼音写汉字。(2 分) wǎn( ) piē( )见 (3)、将文中划线的短语用适当的成语替换。(2 分)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替换成: (4)、在 A、B 处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与前文构成排比,语义连贯。(2 分) A B 3、战争——惨重的代价,21 世纪的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九
八”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 警醒,为此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新华网9月3日讯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这次阅兵有几个鲜明特点:首次组织纪念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 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2)、下表是部分国家在二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国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00000日本1.850000672,000 苏联 13,70000013000000德国35000001600000 南斯拉夫3000 1200000意大利77.500 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分) (3)、今年全国各地都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假如你也参加了活动,碰 到一位抗战老兵,你最想说的话是(2分) (4)、如果你作为《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这 次活动,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你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自拟一个新颖、 恰当的主题。(4分) 主题 )
一八”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 警醒,为此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 分)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 分) 新华网 9 月 3 日讯 2015 年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 10 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这次阅兵有几个鲜明特点:首次组织纪念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 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2)、下表是部分国家在二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 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 本 1,850,000 672,000 苏 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 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 分) a b (3)、今年全国各地都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活动,假如你也参加了活动,碰 到一位抗战老兵,你最想说的话是(2 分) (4)、如果你作为《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这 次活动,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你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自拟一个新颖、 恰当的主题。(4 分) 主题: (2 分) 过程: (2 分)
二、阅读(40) (一)名著阅读。(5分) 4、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 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 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 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5、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我们曾学过《 其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 而痛苦的感受的散文是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便要还家 (2)后遂无问津者
二、阅读(40) (一)名著阅读。(5 分) 4、 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 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 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 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5、名著阅读(3 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我们曾学过《 》。 其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 而痛苦的感受的散文是《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15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便要.还家 (2)后遂无问津.者
(3)无论魏晋 (4)处处志 7、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停2处)(2分) 此人 为具言所 8、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文中体现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写出桃花源 美好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 们的精神状态是 (3分) 10陶渊明生活在整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之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2分) (三)阅读《芦花荡》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 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囚着,日本人的水式真 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 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 船尾巴上,有—篙没_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 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 叫他过来
(3)无论..魏晋 (4) 处处志.之 7、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停 2 处)(2 分) 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8、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文中体现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写出桃花源 美好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 们的精神状态是 。(3 分) 10 陶渊明生活在整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之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2 分) (三)阅读《芦花荡》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9 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 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 子 在 水 里囚着,日本人的水式真 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 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 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 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 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 慢慢地冲着这里来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岀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 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 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 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 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 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 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 着,想摆脱那毒蛇·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孑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 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 在迎风飘散。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1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1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2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 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 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 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 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 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 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 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 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 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 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 在迎风飘散。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 分) 1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3 分) 1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