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胜利的危险?)(1月25日〔2月7日〕) …………………… 322—334 彼得堡的选举和机会主义的危机 (1月25日〔2月7日〕) ………………………………………… 335—339 彼得堡工人选民团的选举(1月30日〔2月12日〕)………… 340—347 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在圣彼得堡工人选民团 选举中的斗争(1月30日〔2月12日〕)……………………… 348—353 在彼得堡选举中如何投票?(关于黑帮危险的鬼话 对谁有利?)(2月4日〔17日〕) ………………………………… 354—360 关于莫斯科选举的初步材料(2月4日〔17日〕)…………… 361—363 政治上的利德瓦尔事件(2月4日〔17日〕) ………………… 364—366 彼得堡选举的意义(2月4日〔17日〕)………………………… 367—372 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 (2月5日〔18日〕) ……………………………………………… 373—382 第二届杜马和第二次革命浪潮(2月7日〔20日〕)………… 383—388 彼得堡选举的总结(2月9日〔22日〕)………………………… 389—396 彼得堡工人选民团的选举总结(2月11日〔24日〕) ……… 397—403 谈谈彼得堡市莫斯科区第二届杜马选举的总结 (2月11日〔24日〕)……………………………………………… 404—405 关于南俄工人选民团选举的一些资料 (2月11日〔24日〕)……………………………………………… 406—408 在彼得堡组织代表会议上关于杜马运动和杜马策略 问题的报告(3月4日〔17日〕)简要报道 ……………………… 409—413 结束语 ………………………………………………………………… 413 注释 …………………………………………………… 415—467 目 录 5
黑帮胜利的危险?)(1月25日〔2月7日〕) …………………… 322—334 彼得堡的选举和机会主义的危机 (1月25日〔2月7日〕) ………………………………………… 335—339 彼得堡工人选民团的选举(1月30日〔2月12日〕)………… 340—347 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在圣彼得堡工人选民团 选举中的斗争(1月30日〔2月12日〕)……………………… 348—353 在彼得堡选举中如何投票?(关于黑帮危险的鬼话 对谁有利?)(2月4日〔17日〕) ………………………………… 354—360 关于莫斯科选举的初步材料(2月4日〔17日〕)…………… 361—363 政治上的利德瓦尔事件(2月4日〔17日〕) ………………… 364—366 彼得堡选举的意义(2月4日〔17日〕)………………………… 367—372 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 (2月5日〔18日〕) ……………………………………………… 373—382 第二届杜马和第二次革命浪潮(2月7日〔20日〕)………… 383—388 彼得堡选举的总结(2月9日〔22日〕)………………………… 389—396 彼得堡工人选民团的选举总结(2月11日〔24日〕) ……… 397—403 谈谈彼得堡市莫斯科区第二届杜马选举的总结 (2月11日〔24日〕)……………………………………………… 404—405 关于南俄工人选民团选举的一些资料 (2月11日〔24日〕)……………………………………………… 406—408 在彼得堡组织代表会议上关于杜马运动和杜马策略 问题的报告(3月4日〔17日〕)简要报道 ……………………… 409—413 结束语 ………………………………………………………………… 413 注释 …………………………………………………… 415—467 目 录 5
年表 …………………………………………………… 469—481 插 图 1906年12月24日载有列宁《政治形势和工人阶级的任务》 一文(社论)的《艰苦劳动》周刊第1期第1页 ………………………… 203 1907年1月14日载有列宁《彼得堡工人政党的选举运动》 一文(社论)的《通俗言语周报》第1号第1版 ………………………… 243 1907年1月25日载有列宁《在彼得堡选举中如何投票?》 一文(社论)的《观察周报》第1号第1版 ……………………………… 323 6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四 卷
年表 …………………………………………………… 469—481 插 图 1906年12月24日载有列宁《政治形势和工人阶级的任务》 一文(社论)的《艰苦劳动》周刊第1期第1页 ………………………… 203 1907年1月14日载有列宁《彼得堡工人政党的选举运动》 一文(社论)的《通俗言语周报》第1号第1版 ………………………… 243 1907年1月25日载有列宁《在彼得堡选举中如何投票?》 一文(社论)的《观察周报》第1号第1版 ……………………………… 323 6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四 卷
前 言 本卷收载列宁在1906年9月至1907年2月即俄国第一次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业已过去,革命形势继续低落时期的著作。 1906年7月,沙皇政府解散了第一届国家杜马,镇压了发生 在斯维亚堡、喀琅施塔得和雷瓦尔等地的水兵和士兵的起义。沙 皇政府、地主和资本家向工人和农民发动猖狂进攻。在这一时期 中,尽管革命运动有局部活跃,但总的说来却是走向低潮。在1906 年的第四季度,无论是工人的斗争或农民的斗争,其规模都比以 前小多了。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复杂形势下,在沙皇 政府进行残酷迫害的情况下,继续顽强进行斗争。它总结了抵制 第一届国家杜马的经验,改变自己的策略,决定参加1907年2月 召开的第二届国家杜马。 本卷的第一篇文章《游击战争》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俄国革命 的斗争形式,特别是游击活动的问题。列宁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 者在考虑斗争形式问题时应当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反对一切 抽象公式和学理主义方法,不使革命运动局限于某一种斗争形式, 因为群众斗争随着运动的发展、群众觉悟的提高以及经济危机和 政治危机的加剧,会产生愈来愈多的新的防御和攻击的方式;第 二,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因为在经济演进的各个不 同时期,由于政治、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条件各不相同,会
前 言 本卷收载列宁在1906年9月至1907年2月即俄国第一次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业已过去,革命形势继续低落时期的著作。 1906年7月,沙皇政府解散了第一届国家杜马,镇压了发生 在斯维亚堡、喀琅施塔得和雷瓦尔等地的水兵和士兵的起义。沙 皇政府、地主和资本家向工人和农民发动猖狂进攻。在这一时期 中,尽管革命运动有局部活跃,但总的说来却是走向低潮。在1906 年的第四季度,无论是工人的斗争或农民的斗争,其规模都比以 前小多了。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复杂形势下,在沙皇 政府进行残酷迫害的情况下,继续顽强进行斗争。它总结了抵制 第一届国家杜马的经验,改变自己的策略,决定参加1907年2月 召开的第二届国家杜马。 本卷的第一篇文章《游击战争》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俄国革命 的斗争形式,特别是游击活动的问题。列宁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 者在考虑斗争形式问题时应当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反对一切 抽象公式和学理主义方法,不使革命运动局限于某一种斗争形式, 因为群众斗争随着运动的发展、群众觉悟的提高以及经济危机和 政治危机的加剧,会产生愈来愈多的新的防御和攻击的方式;第 二,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因为在经济演进的各个不 同时期,由于政治、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条件各不相同,会
有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成为主要的斗争形式。孟什维克把游击战 争说成无政府主义、布朗基主义、旧时的恐怖手段、脱离群众的 个人行动,认为这会瓦解运动、危害革命。列宁驳斥这种观点说, 不把游击战争同武装起义的环境联系起来的分析方法,是完全不 正确的。他指出:游击战争这种新的斗争形式是同1905年12月 发生过而且后来又在酝酿的起义有联系的,它在12月以后才开展 起来,这不仅同经济危机尖锐化有联系,而且同政治危机尖锐化 有联系。列宁进一步指出:革命运动受到破坏,并不是由于游击 活动,而是由于党软弱无力,不善于掌握这种活动;使风纪败坏 的,不是游击战争,而是游击行动缺乏组织性,缺乏秩序,缺乏 党性。列宁认为,在阶级斗争已经尖锐到发生国内战争这个时代, 社会民主党不仅应当参加这场国内战争,而且应当在这场国内战 争中起领导作用。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应当尽量帮助大家从理 论上正确估计实际生活所提出的新的斗争形式,应该毫不留情地 反对各种死板公式和偏见。 俄国的许多政党都是在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产生 的,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公开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新的杜 马选举运动中都必须确定自己对不同政党的态度。本卷收载的 《俄国政党分类尝试》一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阐明了 俄国的不同政党的形成过程,并对它们进行阶级分析。列宁把它 们分成五种基本类型:一、社会民主党,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二、 劳动派,它是非常庞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劳动人民社会党、 社会革命党本身以及最高纲领派,它的极右翼 (劳动人民社会 党)同立宪民主党差别很小,它的极左翼 (最高纲领派)同无政 府主义者差别也不多,典型的劳动派是一些有觉悟的农民,他们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四 卷
有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成为主要的斗争形式。孟什维克把游击战 争说成无政府主义、布朗基主义、旧时的恐怖手段、脱离群众的 个人行动,认为这会瓦解运动、危害革命。列宁驳斥这种观点说, 不把游击战争同武装起义的环境联系起来的分析方法,是完全不 正确的。他指出:游击战争这种新的斗争形式是同1905年12月 发生过而且后来又在酝酿的起义有联系的,它在12月以后才开展 起来,这不仅同经济危机尖锐化有联系,而且同政治危机尖锐化 有联系。列宁进一步指出:革命运动受到破坏,并不是由于游击 活动,而是由于党软弱无力,不善于掌握这种活动;使风纪败坏 的,不是游击战争,而是游击行动缺乏组织性,缺乏秩序,缺乏 党性。列宁认为,在阶级斗争已经尖锐到发生国内战争这个时代, 社会民主党不仅应当参加这场国内战争,而且应当在这场国内战 争中起领导作用。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应当尽量帮助大家从理 论上正确估计实际生活所提出的新的斗争形式,应该毫不留情地 反对各种死板公式和偏见。 俄国的许多政党都是在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产生 的,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公开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新的杜 马选举运动中都必须确定自己对不同政党的态度。本卷收载的 《俄国政党分类尝试》一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阐明了 俄国的不同政党的形成过程,并对它们进行阶级分析。列宁把它 们分成五种基本类型:一、社会民主党,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二、 劳动派,它是非常庞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劳动人民社会党、 社会革命党本身以及最高纲领派,它的极右翼 (劳动人民社会 党)同立宪民主党差别很小,它的极左翼 (最高纲领派)同无政 府主义者差别也不多,典型的劳动派是一些有觉悟的农民,他们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四 卷
有同君主制搞交易的愿望,有在资产阶级制度范围内在自己的一 小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的愿望,但是当时他们的主要力量是用来同 地主争土地、同农奴制国家争民主,他们的理想是消灭剥削,但 并不是反对一切剥削,而只是反对地主和大金融资本的剥削;三、 立宪民主党,它的成员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部分甚至 是自由派地主,其右翼为民主改革党,其左翼为自由思想派、激 进派等等,他们的主要愿望是同君主制搞交易、制止革命,他们 的理想是通过有秩序的、文明的、议会的形式使资产阶级的剥削 永世长存;四、十月党,它的成员是大资产者,他们不是资产阶 级社会的思想家,而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主人,他们最关心资 本主义剥削,他们把立宪民主党人对“民主制”的一切要求统统 加以抛弃,想用少数人物或巨头和宫廷恶徒达成协议的办法同君 主制搞交易,以便使昏愦的亚洲式俄国赃官直接服从当权的资产 阶级;五、黑帮,它连沙皇的“10月17日宪法”都不要,而要保 持和正式恢复专制制度。列宁在本文之后写的《告选民书草案》是 把对政党的分类、对政党的阶级分析运用于杜马选举中的宣传鼓 动,而传单《把谁选入国家杜马?》则以简明的表格形式对杜马选 举中互相斗争的各个政党作出评定,说明它们分别维护谁的利益、 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们想要给人民什么样的自由等。 本卷中的大部分文献都是直接有关布尔什维克党在第二届国 家杜马选举运动中的策略的。小册子《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协议》在 说明社会民主党对议会斗争的态度时指出:社会民主党认为议会 制度 (参加代表会议)是启发、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 阶级政党的手段之一,是争取工人解放的政治斗争的手段之一;社 会民主党使自己的全部议会活动服从工人运动的总利益和无产阶 前 言
有同君主制搞交易的愿望,有在资产阶级制度范围内在自己的一 小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的愿望,但是当时他们的主要力量是用来同 地主争土地、同农奴制国家争民主,他们的理想是消灭剥削,但 并不是反对一切剥削,而只是反对地主和大金融资本的剥削;三、 立宪民主党,它的成员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部分甚至 是自由派地主,其右翼为民主改革党,其左翼为自由思想派、激 进派等等,他们的主要愿望是同君主制搞交易、制止革命,他们 的理想是通过有秩序的、文明的、议会的形式使资产阶级的剥削 永世长存;四、十月党,它的成员是大资产者,他们不是资产阶 级社会的思想家,而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主人,他们最关心资 本主义剥削,他们把立宪民主党人对“民主制”的一切要求统统 加以抛弃,想用少数人物或巨头和宫廷恶徒达成协议的办法同君 主制搞交易,以便使昏愦的亚洲式俄国赃官直接服从当权的资产 阶级;五、黑帮,它连沙皇的“10月17日宪法”都不要,而要保 持和正式恢复专制制度。列宁在本文之后写的《告选民书草案》是 把对政党的分类、对政党的阶级分析运用于杜马选举中的宣传鼓 动,而传单《把谁选入国家杜马?》则以简明的表格形式对杜马选 举中互相斗争的各个政党作出评定,说明它们分别维护谁的利益、 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们想要给人民什么样的自由等。 本卷中的大部分文献都是直接有关布尔什维克党在第二届国 家杜马选举运动中的策略的。小册子《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协议》在 说明社会民主党对议会斗争的态度时指出:社会民主党认为议会 制度 (参加代表会议)是启发、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 阶级政党的手段之一,是争取工人解放的政治斗争的手段之一;社 会民主党使自己的全部议会活动服从工人运动的总利益和无产阶 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