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十二讲新的人民文艺 上一页 教材第29章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下一页 二、民歌体叙事诗 退出三、报告文学 四、戏剧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1 第二十二讲 新的人民文艺 ——教材第29章 一、 解放区文学概述 二、 民歌体叙事诗 三、 报告文学 四、 戏剧
解学 (一)解放区文学的两个阶段 日录1、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文艺现状与革命政治需要之 间的矛盾 上一页 2、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与革命政治需要趋 于一致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页 1、《讲话》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个 生发言:“引言”的发言和“结论”的发言 2、《讲话》是党对文艺的指导思想 A.“文艺为什么人”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首 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2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2 一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解放区文学的两个阶段 1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文艺现状与革命政治需要之 间的矛盾 2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与革命政治需要趋 于一致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 、 《 讲话 》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个 发言:“ 引言 ”的发言和“ 结论 ”的发言 2 、 《讲话》是党对文艺的指导思想 A.“文艺为什么人”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首 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B“如何去服务”问题 (1)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深入工农兵生活, 改造世界观,继承和借鉴古代和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 目录 (2)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向工农兵普及,从工 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上一页 C.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文艺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 下一页 (三)《讲话》后解放区文学的新特点 退出1.文学思潮特点 A.从多元文学思潮趋向一元的现实主义思潮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3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3 B.“如何去服务”问题: (三)《讲话》后解放区文学的新特点 (1)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深入工农兵生活, 改造世界观,继承和借鉴古代和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 (2)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向工农兵普及,从工 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C.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文艺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 1. 文学思潮特点: A.从多元文学思潮趋向一元的现实主义思潮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实学创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目录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上一页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下一页 民歌体叙事诗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退出 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4 2. 文学创作特点: 二.民歌体叙事诗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例口 王贵与李香香(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目录 李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上一页 香香人材长得好。 对大眼水汪汪, 下一页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退出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5 主稼地里硬两大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5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