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干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 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 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空乏其身空乏:②行拂乱其所为拂: ③至于鄙至:④被服以立被 答案】【第1空】①财资缺乏 【第2空】②违背 【第3空】③到达 【第4空】④通“披”,穿着 (2)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答案】①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②朝内朝外都不能 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3)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乙两文,你还明白了哪些道理? 答案】原因:宋昭公不仅无“法家拂士”而且“谄谀者众”,所以,“"离国家失社稷”。 道理:从个人层面或国家层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 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 反国。 (选自《新序》)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空乏其身 空乏: ②行拂乱其所为 拂: ③至于鄙 至: ④被服以立 被: (2)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3) 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乙两文,你还明白了哪些道理?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词等。注息“被服以立”的“被”是诵假字,同“披,穿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 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指在国内:“拂”是通假字,同“弼”,辅佐的意思:“出“指在国外。翻译第②题 内朝外:是以是因此的意思。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第1问分析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题干并未局限于乙文,所以要 结合甲乙两文一起分析,首先,从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可知若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国内需 有“法家挑士,国外需有“敌国外患”,而宋昭君仅有“敌国外惠”,却无“法家拂士”,不仅如此,从乙文“由宋君观 之,人君之所以商国家失社稷者,谄诶者众也”可知未昭君身边泰承拍马屁的人太多,所以总结宋昭公“商国家失社稷”的原 因应该是国内无“法家拂士”而且身边阿澳泰承者太多。第2问结合甲乙两文,阐述道理,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甲文所闸述的道理有“知错改”,要保有“忧患意识”,治理国家要有法家拂士”等:乙文闸述的道理有“字会反 思”“不要被问误奉承所荥蔽”等等 示例(个人方面):从甲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和乙文“故宋昭公亡而能悟,辛得反国”告诉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 误,这样才能更快地弥补损失 示例(国家层面):作为君主,要有忧患意识,亲贤臣,远小人,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不要被阿调秦承蒙蔽了双眼。 故答家为:(1)①财资缺乏;②违背;③到达;④通“披”,穿菩 (2)①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贵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②朝内朝外都不 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原因:宋昭公不仅无“法家拂士而且“谄误者众”,所以,“离国家失社稷 道理:从个人层面或国家层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可 【点评】()本题考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昰常见的文言实词,解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 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墙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道理的把握。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附参考译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俜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高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井受到任 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 先要使他心息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 忍,墙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 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 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未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言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 们君主圣明!·待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因 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君看来,做君王的高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 14.阅读选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 阅读选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 ①善医而箮,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 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 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 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游沙湖》) [注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 家王羲之,字逸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 ③盖竹柏影也 ④溪水西流 ⑤是日剧饮而归 答案】【第1空】考虑 【第2空】共同,一起 【第3空】原来是 【第4空】向西 【第5空】这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记承天寺夜游》)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 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 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 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 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游沙湖》) [注]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 家王羲之,字逸少。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 ③盖竹柏影也 ④溪水西流 ⑤是日剧饮而归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答案】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淸闲的人罢了。②我用手当巴,你用眼 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3)(甲)文中所说的“闲人”有着怎样的含义? 【答案】闲人是清闲的人,有闲情雅致的人,郁郁不得志的人,乐观时达的人,(或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认为只 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月色。其次,“闲人“也表现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 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4)细读选文,说说(甲)(乙)两文中作者心情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乐观旷达,热爱生活,不同点:甲是贬官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乙是开朗诙谐,自信,超脱自然,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概括文章始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考直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苹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 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念:考虑;是:这;盖:大概是;西:名词作 状语,向西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草的文意,奔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商 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健字词,要础译准确,不可遇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 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 可壤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①关键词:“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请气词,罢了。②关键词:“余 我;“以,用:“舞人,奇异的人。 (3)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 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的,有了人的欣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 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效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一贬再贬,流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困人“的自我安 罢了,(4)甲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文章对月夜炅色作了美妙抽绘,真实 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 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篱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芯凉与人生的际慨呀!两人滑步中庭,又 异悠 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通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 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遗的特殊心境。乙文,上片以写实之笔描绘了一场春雨后的景象。素以溪边多兰著称的兰溪,兰 草已经长出短短的芽,浸染溪水两岸。暮雨中杜鹃哀啼。这里作者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故景中寓情,烘托了安凉 悲感心境。词的下片,就流水西流来证明事物终归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可能,它再现了作者受人生重大打 击后不自悲、不气馁、不自暴自弃的进取精神,可见作者是从容自信、旷达乐观,因此两文的相同点: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和乐观旷达、热爱生活的思想。不同点:甲文,除此之外有贬亩的悲凉,月下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乙文“皆时 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从这一句谐滤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该谐、活泼风趣的性情。劝勉人们不要 故簧案为:(1)①考虑;②共同,一起:③原来是;④向西:⑤这 (2)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我用手当嘴巴,你用 眼当目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闲人是清闲的人,有闲情雅致的人,郁郁不得志的人,乐观旷达的人。(或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认为 只有情尚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么美阳的月色,其次,“闲人”也表现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贬调的悲凉、人生的感 慨、赏月的欣客、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4)相同点:乐观达,热爱生活,不同点:甲是贬官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乙是开朗诙谓,自信,超脱自然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文和古今异义:能合具体语墳来准确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电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 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4)本题考查对作者心墳的理解。注意抓住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文章表作者心情的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3) (甲)文中所说的“闲人”有着怎样的含义? (4) 细读选文,说说(甲)(乙)两文中作者心情的异同
【附参考译文】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 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 在庭阬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湳澈透明。水蘰、水草纵橫交镨,大概是庭睆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子,啷一个 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 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 萤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薪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 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在淫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 兩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请你香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 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15.(2020九下涡阳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 箝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 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 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15. (2020 九下·涡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 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 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 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