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静态时iB1>l3,则应调节哪个参数可使i1=ig2?如何调节 (4)电路中二极管的个数可以是1、2、3、4吗?你认为哪个最合适? 为什么? 解:(1)T1、T3和Ts管基极的静态电位分别为 0.7Up 17.3V (2)静态时Ts管集电极电流和输入电压分别为 R2 ≈ls=-173V (3)若静态时iB1>iB3,则应增大R3 (4)采用如图所示两只二极管加一个小阻值电阻合适,也可只用三只 二极管。这样一方面可使输出级晶体管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可以消除交越 失真:另一方面在交流通路中,D1和D2管之间的动态电阻又比较小,可忽略 不计,从而减小交流信号的损失 95在图P94所示电路中,已知T2和T4管的饱和管压降|UcEs|=2V 静态时电源电流可忽略不计。试问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P。m和效 率各为多少? 解: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P( 4 2 CES ≈698% 第九章题解-6
( 3) 若 静态时 iB 1> iB 3, 则 应调节哪 个参数可 使 iB 1= iB 2?如何 调 节 ? ( 4)电 路中二极 管的个数 可以是 1、 2、3、4 吗 ?你认为 哪个最合 适 ? 为 什么? 解 :( 1) T1、 T3 和 T5 管 基极的静 态电位分 别 为 UB 1= 1.4V UB 3= - 0.7V UB 5= - 17.3V ( 2) 静 态 时 T5 管 集电极电 流和输入 电压分别 为 17.3V 1.66mA I B5 2 CC B1 CQ ≈ = − = − ≈ u u R V U I ( 3) 若 静态时 iB 1> iB 3, 则 应增大 R3。 ( 4) 采 用如图所 示两只二 极管加一 个小阻值 电阻合适 ,也可只 用 三 只 二极管。这样一方面可使输出级晶体管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可以消除交越 失 真 ;另一方 面在交流 通路中 ,D1 和 D2 管 之 间的动态 电阻又比 较 小 ,可 忽 略 不 计,从而 减小交流 信号的损 失 。 9.5 在 图 P9.4 所 示电路中,已 知 T2 和 T4 管的饱 和管压降 │ UCES│ = 2V, 静 态时电源 电流可忽 略不计。 试问负载 上可能获 得的最大 输出功率 Po m 和 效 率 η 各为多 少 ? 解 : 最 大输出功 率和效率 分别为 69.8% 4 π 4W 2 ( ) CC CC CES L 2 CC CES om ≈ − = ⋅ = − = V V U R V U P η 第九章题解-6
9.6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减小非线性失真,请通过电阻Rt在图P94所 示电路中引入合适的负反馈:并估算在电压放大倍数数值约为10的情况下, RF的取值 解:应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由输出端经反馈电阻Rr接Ts管基极,如 解图P9.6所示 D 解图P9.6 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电压放大倍数 R 10 R1=1k9,所以Rr≈10k9 9.7估算图P9.4所示电路T2和T4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和 集电极最大功耗。 解: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最大功耗分别为 0.5A RL U CEma 34V P1max≈0.2 2R 98在图P98所示电路中,已知c=15V,T1和T2管的饱和管压降 第九章题解一7
9.6 为 了稳定输 出电压, 减小非线 性失真, 请通过电 阻 Rf 在 图 P9.4 所 示 电路中引 入合适的 负反馈; 并估算在 电压放大 倍数数值 约 为 10 的 情 况下, RF 的 取 值 。 解 : 应 引入电压 并联负反 馈,由输 出端经反 馈电阻 Rf 接 T5 管 基 极 , 如 解 图 P9.6 所 示 。 Rf 解 图 P9.6 在深度 负反馈情 况下,电 压放大倍 数 f 10 1 f uf ≈ − Au ≈ R R A& & R1= 1 kΩ , 所 以 Rf ≈ 10 kΩ 。 9.7 估 算 图 P9.4 所示电路 T2 和 T4 管 的最大集 电极电流 、最大管 压 降 和 集 电极最大 功耗。 解 : 功 放管的最 大集电极 电流、最 大管压降 、最大功 耗分别为 1W 2 0.2 2 34V 0.5A L 2 CC Tmax CEmax CC CES L CC CES Cmax ≈ × ≈ = − = = − = R V P V U R V U I U 9.8 在 图 P9.8 所 示电路中 ,已 知 VC C= 15V,T1 和 T2 管 的 饱和管压 降 │ 第九章题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