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书信,严厉批评中央委员会工作所存在的内在缺点。他在7月 11日的信中指出:没有人觉察到中央委员会的存在,看不出它对 党的政治领导。在9月7日的信中他说明是孟什维克的做法造成 了两个中央机关并存的局面。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的恢 复,他在10月3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不应当把统一两个部 分的政策同混淆两个部分的行为混为一谈。统一两个部分,我们 同意。混淆两个部分,永远办不到。”(见本卷第100页)俄国革 命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引导,需要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共同投 入当时的革命运动、共同进行工作是消除分歧的主要办法。他10 月底给格·瓦·普列汉诺夫的一封信强烈地表示了统一的愿望, 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最优秀的力量因为分歧而置身于工作之外 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他把党的统一的事业寄托在普列汉诺夫 身上,希望普列汉诺夫对此发挥自己的强大影响。 1905年列宁在流亡中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以《前进报》和《无 产者报》为依托进行的。这一年的1—5月和5—11月先后在日内 瓦出版的这两种秘密的布尔什维克报纸主要由列宁编辑。本卷中 这一时期的书信大量涉及列宁为报纸的组稿、撰文、出版、建立 通讯员网、筹集印刷经费等所进行的工作。这些书信也说明,列 宁是把这个时期的报纸工作当作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来做 的,他通过报纸联络、争取更多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并对广大 工人群众进行教育。他在提到党的中央机关在当时的俄国革命中 对全党的领导时,认为把重点放在用报刊进行领导上的策略是正 确的。他在10月26只给玛·莫·埃森的信中说:在运动象当时 那样一日千里地异常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报刊领导全党。 前 言
封书信,严厉批评中央委员会工作所存在的内在缺点。他在7月 11日的信中指出:没有人觉察到中央委员会的存在,看不出它对 党的政治领导。在9月7日的信中他说明是孟什维克的做法造成 了两个中央机关并存的局面。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的恢 复,他在10月3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不应当把统一两个部 分的政策同混淆两个部分的行为混为一谈。统一两个部分,我们 同意。混淆两个部分,永远办不到。”(见本卷第100页)俄国革 命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引导,需要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共同投 入当时的革命运动、共同进行工作是消除分歧的主要办法。他10 月底给格·瓦·普列汉诺夫的一封信强烈地表示了统一的愿望, 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最优秀的力量因为分歧而置身于工作之外 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他把党的统一的事业寄托在普列汉诺夫 身上,希望普列汉诺夫对此发挥自己的强大影响。 1905年列宁在流亡中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以《前进报》和《无 产者报》为依托进行的。这一年的1—5月和5—11月先后在日内 瓦出版的这两种秘密的布尔什维克报纸主要由列宁编辑。本卷中 这一时期的书信大量涉及列宁为报纸的组稿、撰文、出版、建立 通讯员网、筹集印刷经费等所进行的工作。这些书信也说明,列 宁是把这个时期的报纸工作当作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来做 的,他通过报纸联络、争取更多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并对广大 工人群众进行教育。他在提到党的中央机关在当时的俄国革命中 对全党的领导时,认为把重点放在用报刊进行领导上的策略是正 确的。他在10月26只给玛·莫·埃森的信中说:在运动象当时 那样一日千里地异常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报刊领导全党。 前 言
在上述10月底给普列汉诺夫的那封信中,列宁提到了当时已在国 内创办的《新生活报》。这是一份实际上由一些著名的布尔什维克 著作家编辑和撰稿的公开日报。列宁殷切希望普列汉诺夫能回国 参加该报编辑部的工作,并希望联合起来把该报办成一个革命的 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报刊。 1905年10月,全俄政治罢工发展成武装起义。列宁在10月 13日给古谢夫的信中说明武装起义是俄国当时政治斗争的最高 方式。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 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在阐述前者同后二者的关系时,他 说:一分钟也不要忘记政治斗争,不忘记用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 教育整个工人阶级,必须力求使工人运动的各个方面紧密地联系 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真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如火如荼的俄国 革命高潮愈来愈吸引着身在异国的列宁。在同月26日给埃森的信 中,列宁是这样表述他当时的心情的:“我们俄国的革命真是好极 了!我们希望赶快回去,看情况很快就可以如愿以偿。”(见本卷 第124页)1905年11月初,列宁回到彼得堡。列宁回国后即全身 心投入紧张的革命斗争。因为忙于实际工作,忙于撰写直接论述 革命的文章,从1905年11月到1907年6月列宁在亲身参加第一 次俄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留下的书信很少,载入本卷的仅有两封。 从1907年“六三”政变到同年年底列宁在革命失败后仍暂滞留于 靠近俄国的芬兰边境地带时写的书信,本卷所载也仅为六件。1908 年,列宁抵达瑞士,步入第二次流亡生活。 革命失败后,俄国开始了史称“斯托雷平反动”的时期。1908— 1910年,列宁先是住在日内瓦,后迁居巴黎。反动年代的俄国政 治形势引起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剧烈震荡和改组,使党内斗争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五 卷
在上述10月底给普列汉诺夫的那封信中,列宁提到了当时已在国 内创办的《新生活报》。这是一份实际上由一些著名的布尔什维克 著作家编辑和撰稿的公开日报。列宁殷切希望普列汉诺夫能回国 参加该报编辑部的工作,并希望联合起来把该报办成一个革命的 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报刊。 1905年10月,全俄政治罢工发展成武装起义。列宁在10月 13日给古谢夫的信中说明武装起义是俄国当时政治斗争的最高 方式。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 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在阐述前者同后二者的关系时,他 说:一分钟也不要忘记政治斗争,不忘记用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 教育整个工人阶级,必须力求使工人运动的各个方面紧密地联系 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真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如火如荼的俄国 革命高潮愈来愈吸引着身在异国的列宁。在同月26日给埃森的信 中,列宁是这样表述他当时的心情的:“我们俄国的革命真是好极 了!我们希望赶快回去,看情况很快就可以如愿以偿。”(见本卷 第124页)1905年11月初,列宁回到彼得堡。列宁回国后即全身 心投入紧张的革命斗争。因为忙于实际工作,忙于撰写直接论述 革命的文章,从1905年11月到1907年6月列宁在亲身参加第一 次俄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留下的书信很少,载入本卷的仅有两封。 从1907年“六三”政变到同年年底列宁在革命失败后仍暂滞留于 靠近俄国的芬兰边境地带时写的书信,本卷所载也仅为六件。1908 年,列宁抵达瑞士,步入第二次流亡生活。 革命失败后,俄国开始了史称“斯托雷平反动”的时期。1908— 1910年,列宁先是住在日内瓦,后迁居巴黎。反动年代的俄国政 治形势引起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剧烈震荡和改组,使党内斗争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五 卷
具有了新的特点。孟什维克中出现了主张放弃革命斗争、取消秘 密党组织的取消派;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中也出现了拒绝利用 合法工作形式并建议从国家杜马中召回社会民主党党团的召回 派。党内的一些知识分子消沉、颓废,对革命的前途悲观失望,有 的甚至脱离了社会民主党的队伍。流亡中的列宁重新出版布尔什 维克的秘密报纸《无产者报》,后来又参加移至国外出版的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的秘密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工作,为未 来的革命积蓄力量,准备斗争武器。列宁此时进行了两条战线的 斗争,既反对取消派,也反对召回派,而他在这一阶段的书信主 要反映了反对召回派的斗争。召回派及其变种最后通牒派、造神 派、“前进”集团的领袖人物及其参加者有亚·亚·波格丹诺夫、 格·阿·阿列克辛斯基、阿·瓦·卢那察尔斯基、米·尼·波克 罗夫斯基等。本卷收载了列宁给他们的书信。 列宁同卢那察尔斯基的书信往来是列宁同众多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著作家联系的表现之一。卢那察尔斯基先后参加《前进报》、 《无产者报》、《新生活报》编辑部的工作,又是党的第三、四、五 次代表大会(1905、1906、1907年)的代表,与列宁过从甚密。本 卷收载列宁在俄国第一次革命走向高潮时期给他的书信五封 (1905年8—10月)以及革命失败后反动时期开始阶段给他的书 信八封(1907年11月—1908年4月),都是在他先后侨居意大利 期间写给他的。列宁重视他的著述活动,无论是在研究俄国第一 次革命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方面,还是在从思想上同孟什维克作斗 争方面,都对他很器重。列宁在1905年10月I1日给他的信中,同 他就议会斗争和革命的关系问题交换意见。列宁指出:当时俄国 还没有议会,应当进行革命斗争来争取强有力的议会,而不是通 前 言
具有了新的特点。孟什维克中出现了主张放弃革命斗争、取消秘 密党组织的取消派;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中也出现了拒绝利用 合法工作形式并建议从国家杜马中召回社会民主党党团的召回 派。党内的一些知识分子消沉、颓废,对革命的前途悲观失望,有 的甚至脱离了社会民主党的队伍。流亡中的列宁重新出版布尔什 维克的秘密报纸《无产者报》,后来又参加移至国外出版的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的秘密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工作,为未 来的革命积蓄力量,准备斗争武器。列宁此时进行了两条战线的 斗争,既反对取消派,也反对召回派,而他在这一阶段的书信主 要反映了反对召回派的斗争。召回派及其变种最后通牒派、造神 派、“前进”集团的领袖人物及其参加者有亚·亚·波格丹诺夫、 格·阿·阿列克辛斯基、阿·瓦·卢那察尔斯基、米·尼·波克 罗夫斯基等。本卷收载了列宁给他们的书信。 列宁同卢那察尔斯基的书信往来是列宁同众多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著作家联系的表现之一。卢那察尔斯基先后参加《前进报》、 《无产者报》、《新生活报》编辑部的工作,又是党的第三、四、五 次代表大会(1905、1906、1907年)的代表,与列宁过从甚密。本 卷收载列宁在俄国第一次革命走向高潮时期给他的书信五封 (1905年8—10月)以及革命失败后反动时期开始阶段给他的书 信八封(1907年11月—1908年4月),都是在他先后侨居意大利 期间写给他的。列宁重视他的著述活动,无论是在研究俄国第一 次革命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方面,还是在从思想上同孟什维克作斗 争方面,都对他很器重。列宁在1905年10月I1日给他的信中,同 他就议会斗争和革命的关系问题交换意见。列宁指出:当时俄国 还没有议会,应当进行革命斗争来争取强有力的议会,而不是通 前 言
过软弱无力的议会 (国家杜马之类)来争取革命;当时的俄国如 果没有革命的胜利,那么议会中的全部胜利都等于零。列宁1907 年11月2日和11日之间给他的信,就他所写论党同工会的关系 的小册子如何修改一事谈到了工会运动中的工团主义问题。列宁 认为,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以革命的观点而不是以普列汉诺夫之 辈的学究立宪民主主义观点来驳倒引起无数混乱思想 (这种混乱 思想对俄国特别危险)的工团主义。在反动时期,卢那察尔斯基 作为召回派的领袖之一进行了非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列宁毫不调 和地与之进行斗争。列宁在给其他一些社会民主党人的书信中严 厉批判他的行为。 革命文豪阿·马·高尔基此时倾向于召回派,并参加召回派 的活动。本卷所载列宁给高尔基的书信数量较大。列宁是在俄国 第一次革命的高潮中结识高尔基的。但同高尔基的书信往来则始 自这次革命失败之后。此时,高尔基侨居于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列 宁曾先后两次(1908年4月和1910年7月)去那里拜访他。高尔 基一直是列宁所主持的布尔什维克报刊的积极撰稿人,写过一些 有影响的出色的政论和杂文。列宁就重新出版《无产者报》的问 题于1908年2月7日写信给他说,党需要一份正常出版并能坚持 不懈地执行同颓废、消沉作斗争的路线的政治性机关报,希望他 定期地经常地写些文章,加入政治报纸的大合奏。列宁给他的书 信,内容丰富,谈论的问题很多,说明了两人之间的私交和革命 情谊的深厚。这些书信既表现出列宁为了革命事业同他进行的工 作联系,更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一个无产阶级文学家所 流行的政治上的帮助。高尔基由于思想上的迷误而陷入召回派的 一些活动,列宁耐心地诚恳地开导他。即使他因接受召回派所宣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五 卷
过软弱无力的议会 (国家杜马之类)来争取革命;当时的俄国如 果没有革命的胜利,那么议会中的全部胜利都等于零。列宁1907 年11月2日和11日之间给他的信,就他所写论党同工会的关系 的小册子如何修改一事谈到了工会运动中的工团主义问题。列宁 认为,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以革命的观点而不是以普列汉诺夫之 辈的学究立宪民主主义观点来驳倒引起无数混乱思想 (这种混乱 思想对俄国特别危险)的工团主义。在反动时期,卢那察尔斯基 作为召回派的领袖之一进行了非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列宁毫不调 和地与之进行斗争。列宁在给其他一些社会民主党人的书信中严 厉批判他的行为。 革命文豪阿·马·高尔基此时倾向于召回派,并参加召回派 的活动。本卷所载列宁给高尔基的书信数量较大。列宁是在俄国 第一次革命的高潮中结识高尔基的。但同高尔基的书信往来则始 自这次革命失败之后。此时,高尔基侨居于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列 宁曾先后两次(1908年4月和1910年7月)去那里拜访他。高尔 基一直是列宁所主持的布尔什维克报刊的积极撰稿人,写过一些 有影响的出色的政论和杂文。列宁就重新出版《无产者报》的问 题于1908年2月7日写信给他说,党需要一份正常出版并能坚持 不懈地执行同颓废、消沉作斗争的路线的政治性机关报,希望他 定期地经常地写些文章,加入政治报纸的大合奏。列宁给他的书 信,内容丰富,谈论的问题很多,说明了两人之间的私交和革命 情谊的深厚。这些书信既表现出列宁为了革命事业同他进行的工 作联系,更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一个无产阶级文学家所 流行的政治上的帮助。高尔基由于思想上的迷误而陷入召回派的 一些活动,列宁耐心地诚恳地开导他。即使他因接受召回派所宣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五 卷
扬的唯心主义哲学而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不良倾向时,列宁仍把 他当作伟大的艺术家而不当作蹩脚的哲学家对待。列宁在同月25 日给他的信中说,他在艺术创作问题上是行家,他从自己的艺术 经验里,从即使是唯心主义的哲学里也能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作出大大有利于工人政党的结论。当高尔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 列宁鼓励他不要悲观失望。列宁在1909年11月16日给他的信中 说:“过去您用自己的艺术天才给俄国(而且不仅仅是俄国)的工 人运动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益处,今后您还将带来同样的益处,无 论如何您绝不要被国外斗争的枝节问题所引起的沉重心情压倒。” (见本卷第286页) 列宁在给高尔基以及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的信中,在 给瓦·瓦·沃罗夫斯基的信中,表明了他对反动时期召回派领袖 人物所宣扬的造神说所持的态度。造神说自称要创造一种新的 “社会主义的”宗教。列宁认为这种同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文学和 宗教哲学思潮对工人为害很大。他在1908年4月16日给卢那察 尔斯基的一封短信中说,他跟那些鼓吹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宗教结 合起来的人走的不是一条路。列宁在这些信件中由造神说谈到了 一般哲学问题。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背离 马克思主义、热中于宣传唯心主义的现象使列宁深感忧虑。造神 派著作家们的文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的出版使布尔 什维克在哲学问题上原来就有的意见分歧更加尖锐化了。列宁在 1908年2月7日给高尔基的信中说,他为了对哲学问题发表意 见,正在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正在认真阅读党的哲学家如 经验一元论者波格丹诺夫和经验批判论者巴扎罗未、卢那察尔斯 基等人的著作。列宁表示他赞成唯物主义,反对经验一元论、经 前 言
扬的唯心主义哲学而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不良倾向时,列宁仍把 他当作伟大的艺术家而不当作蹩脚的哲学家对待。列宁在同月25 日给他的信中说,他在艺术创作问题上是行家,他从自己的艺术 经验里,从即使是唯心主义的哲学里也能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作出大大有利于工人政党的结论。当高尔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 列宁鼓励他不要悲观失望。列宁在1909年11月16日给他的信中 说:“过去您用自己的艺术天才给俄国(而且不仅仅是俄国)的工 人运动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益处,今后您还将带来同样的益处,无 论如何您绝不要被国外斗争的枝节问题所引起的沉重心情压倒。” (见本卷第286页) 列宁在给高尔基以及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的信中,在 给瓦·瓦·沃罗夫斯基的信中,表明了他对反动时期召回派领袖 人物所宣扬的造神说所持的态度。造神说自称要创造一种新的 “社会主义的”宗教。列宁认为这种同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文学和 宗教哲学思潮对工人为害很大。他在1908年4月16日给卢那察 尔斯基的一封短信中说,他跟那些鼓吹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宗教结 合起来的人走的不是一条路。列宁在这些信件中由造神说谈到了 一般哲学问题。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背离 马克思主义、热中于宣传唯心主义的现象使列宁深感忧虑。造神 派著作家们的文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的出版使布尔 什维克在哲学问题上原来就有的意见分歧更加尖锐化了。列宁在 1908年2月7日给高尔基的信中说,他为了对哲学问题发表意 见,正在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正在认真阅读党的哲学家如 经验一元论者波格丹诺夫和经验批判论者巴扎罗未、卢那察尔斯 基等人的著作。列宁表示他赞成唯物主义,反对经验一元论、经 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