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 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毎天晩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晩香 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 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 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 新的。我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 来了!地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 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 亲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走! ③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 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 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 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裝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 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 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 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 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 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第6页
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6页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 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 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 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 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 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 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 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 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③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 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 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 “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 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 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 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 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 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⑤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 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整夭和整晩。没有人说这 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⑥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 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 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 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 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⑦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 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 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 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⑧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 不扣的快乐 14.按顺序概括文中所写的“我”的儿时乐事。(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3分) 15.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分) 16.作者为小说《城南旧事》写序时,特意将本文作为序言的开头部分,下面材料是序言 的结尾部分。结合本文,谈谈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 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第7页
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共 8 页 第7页 ⑤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 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 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⑥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 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 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 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 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⑦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 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 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 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⑧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 不扣的快乐。 14.按顺序概括文中所写的“我”的儿时乐事。(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3 分) 15.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 分) 16.作者为小说《城南旧事》写序时,特意将本文作为序言的开头部分,下面材料是序言 的结尾部分。结合本文,谈谈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 【材料】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 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