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2009年初中模拟考试试卷(一) 初三语文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提防(d) 坎坷(ke)颠簸(b6) 高屋建瓴(1ng B.修葺(q1) 懊侮(hu1)参差(cr) 刚正不阿(e) 执拗(ni)避讳(hu)妥帖(tie) 断壁残垣(hudn) D.脊梁()勉强( qiang)联袂(mei) 深恶痛疾(w)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鼎盛炒作布置 明察秋豪 B.竟然隐蔽对决 不懈置辫 C.遗漏焕散姿势 承前起后 D.慨叹干燥双赢 再接再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A.可歌可泣四面楚歌B.依然如故依山傍水 诚心诚意好意难却D.精雕细刻无精打采 4在括号内填入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 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 ②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⑧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左传》 春秋 左丘明 B.《登飞来峰》宋代 王安石 C.《背影》现代朱自清 D.《变色龙》法国 契诃夫 语文试卷第顶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1页(共 8 页) 延庆县 2009 年初中模拟考试试卷(一) 初三语文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提.防(dī) 坎坷.(kē) 颠簸. (bǒ) 高屋建瓴.(líng) B.修葺. (qì) 懊悔. (huǐ) 参差. (cī) 刚正不阿.(ē) C.执拗. (niù) 避讳. (huì) 妥帖. (tiē) 断壁残垣.(huán) D.脊.梁 (jí) 勉强.(qiǎng) 联袂.(mèi) 深恶.痛疾(wù)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鼎盛 炒作 布置 明察秋豪 B. 竟然 隐蔽 对决 不懈置辩 C. 遗漏 焕散 姿势 承前起后 D. 慨叹 干燥 双赢 再接再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 A.可歌.可泣 四面楚歌. B. 依.然如故 依.山傍水 C.诚心诚意. 好意.难却 D. 精.雕细刻 无精.打采 4.在括号内填入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 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 ②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 A. 《左传》 春秋 左丘明 B. 《登飞来峰》 宋代 王安石 C. 《背影》 现代 朱自清 D. 《变色龙》 法国 契诃夫
、填空(7分) 6.名著阅读(2分 请任意写出《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的姓名、绰号并说出他(她)的绰号所反映出 的人物特点 如:人物:张顺绰号:浪里白条物性格特点:人很白、水性好 7.背诵默写(5分,每小题1分) 小桥流水人家。 (2)葭苍苍,白露为箱 在水一方 (3)《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拳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4)《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5)我们写文章,在表达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代誉这个意思时,经常引用M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中 这句诗 三、综合性学习(7分)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委员会)的建 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某中学准备开展“了解土地荒漠化,约束人类自身行为”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完 成三项任务。 8.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激情洋溢的开场白(80-100字),要求用上“心驰神 往”“与日俱增”两个词语。(2分) 9.从下面三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作为演讲稿的论据。(3分) 材料一:1994年的《联合国关于防治荒化的公约》对“荒漢化”的定义是:气候 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材料二: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情况 50-60年代70-80年代 90年代 目前 年增长数额1560平方千米2100平方千米2460平方千米3436平方千米 材料三: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涉及100多个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600 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1/6的人口 受到危害。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2页(共 8 页) 二、填空(7 分) 6.名著阅读(2 分) 请任意写出《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的姓名、绰号并说出他(她)的绰号所反映出 的人物特点: 如:人物:张顺 绰号:浪里白条 人物性格特点:人很白、水性好 7.背诵默写(5 分,每小题 1 分) (1) 小桥流水人家。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3)《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 。 (4)《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5)我们写文章,在表达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代替这个意思时,经常引用《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中 , 这句诗。 三、综合性学习(7 分) 1994 年 12 月,第 49 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委员会)的建 议,决定从 1995 年起把每年的 6 月 17 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某中学准备开展“了解土地荒漠化,约束人类自身行为”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完 成三项任务。 8.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激情洋溢的开场白(80—100 字),要求用上“心驰神 往” “与日俱增”两个词语。(2 分) 9.从下面三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作为演讲稿的论据。(3 分) 材料一:1994 年的《联合国关于防治荒漠化的公约》对“荒漠化”的定义是:气候 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材料二: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情况 50—60 年代 70—80 年代 90 年代 目前 年增长数额 1560 平方千米 2100 平方千米 2460 平方千米 3436 平方千米 材料三: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涉及 100 多个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3600 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 1/6 的人口 受到危害
10.下面这段演讲稿中划线的5处,你觉得哪两句的表达错误或不妥当。(2分)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也是 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B)而且对我们的先人已经产生了影响。据 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C)直接或间接影 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甚至生活。土地荒漠化、沙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D)衰退 士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化地区贫困。2003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 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E)与之相比,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四、阅读《出师表》,回答文后问题(9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以彰其咎 (4)遂许先帝以驱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第②段划线句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4选文中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和“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3分) 语文试卷第顶(共8页)
语文试卷第 3页(共 8 页) 10.下面这段演讲稿中划线的 5 处,你觉得哪两句的表达错误或不妥当。(2 分)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也是 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B)而且对我们的先人已经产生了影响。据 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540 亿元,(C)直接或间接影 响近 4 亿人口的生存、生产甚至生活。土地荒漠化、沙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D)衰退 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化地区贫困。2003 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 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E)与之相比,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四、阅读《出师表》,回答文后问题(9 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以彰.其咎 (4)遂许先帝以驱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划线句中 “大事”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 14.选文中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___ 和“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____ 。(3 分)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猎人与狼 ⑨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灌 木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的陷阱了 ②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 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嗥着,焦躁地团团转 ③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枪瞄准,他只有将尖 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猎手觉得手心有点湿,全神贯注 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 到,他正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的那场大雨。 ④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三米多高垂直光滑的 泥壁。猎手的心中滑过一阵苦笑:这大概就是报应吧,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 手挖掘的陷阱和已捕获的猎物口中 ⑤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这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 光凶狠地瞪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中发岀威慑的低嗥 ⑥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的。凭他多年的持猎的 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狠狠地蹬着公狼不动 ⑦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或是几 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 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 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阱壁。 ⑧雨后的土很松,公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下一大堆士,把阱底垫高了一层。公狼用后 脚跟跳上土墩,竖起前爪,继续往高处抓。猎手很快就明臼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 骂道:狡猾的家伙!旋即便在公狼的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士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⑨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 契和协调 ⑩只用了两个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 语文试卷第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4页(共 8 页) 五、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12 分) 猎人与狼 ①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灌 木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的陷阱了。 ②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 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嗥着,焦躁地团团转。 ③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枪瞄准,他只有将尖 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猎手觉得手心有点湿,全神贯注 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 到,他正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的那场大雨。 ④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三米多高垂直光滑的 泥壁。猎手的心中滑过一阵苦笑:这大概就是报应吧,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 手挖掘的陷阱和已捕获的猎物口中。 ⑤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这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 光凶狠地瞪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中发出威慑的低嗥。 ⑥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的。凭他多年的狩猎的 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 ⑦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或是几 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 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 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阱壁。 ⑧雨后的土很松,公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下一大堆土,把阱底垫高了一层。公狼用后 脚跟跳上土墩,竖起前爪,继续往高处抓。猎手很快就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 骂道:狡猾的家伙!旋即便在公狼的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土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⑨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 契和协调。 ⑩只用了两个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
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猎手最后也很艰难地攀上洞口。他 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①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 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又回身望了望猎人 ⑩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着溮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任由猎 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④从此,猎手不再进山。他告诉别人,他已经失去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 15.阅读全文,补充情节。(3分) 本文的情节由:“ 、紧张对峙 ”四部分组成。 16.第⑩⑩两段对狼的描写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试举例进行分析。(2分) 17文章结尾处猎人说自己已经失去了“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猎手的“狠劲” 是什么?猎手失去了“狠劲”,得到的是什么呢?(2分) 18在本文,猎人与狼由对手变为合作者,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120-160字。(4分) (二)阅读选文,回谷文后问题。(8分) ①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程度,我们 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界 面或地生态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学家认为灾害 是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人们常说“天灾八九是人祸”,这是颇有哲理的 ③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 的原因,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温室效应、太阳黑子爆发期以及热带 风暴等,都可构成持续的梅雨和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 主要是指人不怡当地干预了自然。人“错”了位,水就会来占人的“位”,这是大自然的 报复 ④森林是“没有闸门”的“天然”水库,其涵养水源的功能是极好的。由于盲目砍 伐,森林面积锐减,相应的涵养水源的功能也大大削弱。建国以来,我国国有林区累计 采伐木材10亿立方米,共消耗天然森林资源6300万立方米,其中长江、黄河流坷达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5页(共 8 页) 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猎手最后也很艰难地攀上洞口。他 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⑪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 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又回身望了望猎人。 ⑫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着渐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没有扣下扳机,任由猎 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⑬从此,猎手不再进山。他告诉别人,他已经失去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 15.阅读全文,补充情节。(3 分) 本文的情节由:“ 、紧张对峙、 、 ”四部分组成。 16.第⑩⑪两段对狼的描写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试举例进行分析。(2 分) 17.文章结尾处猎人说自己已经失去了“作为猎手应有的那股狠劲了”。猎手的“狠劲” 是什么?猎手失去了“狠劲”,得到的是什么呢?(2 分) 18.在本文,猎人与狼由对手变为合作者,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120—160 字。(4 分) (二)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8 分) ①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的集中程度,我们 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界 面或地生态。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学家认为灾害 是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人们常说“天灾八九是人祸”,这是颇有哲理的。 ③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 的原因,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温室效应、太阳黑子爆发期以及热带 风暴等,都可构成持续的梅雨和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 主要是指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人“错”了位,水就会来占人的“位”,这是大自然的 报复。 ④森林是“没有闸门”的“天然”水库,其涵养水源的功能是极好的。由于盲目砍 伐,森林面积锐减,相应的涵养水源的功能也大大削弱。建国以来,我国国有林区累计 采伐木材 10 亿立方米,共消耗天然森林资源 6300 万立方米,其中长江、黄河流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