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 1992年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 类和231个亚类。 ·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 变种共7级分类制。 ·土类以上概括为土纲,亚纲是土纲的辅助单元 ;土类以下续分为亚类,土种以下续分为变种 ,土属为土类与土种间的过渡单元,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
•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 1992 年确立了 12 个土纲、 29 个亚纲、 61 个土 类和 231 个亚类。 • 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 变种共 7 级分类制。 • 土类以上概括为土纲,亚纲是土纲的辅助单元 ;土类以下续分为亚类,土种以下续分为变种 ,土属为土类与土种间的过渡单元,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2年全国土地利用变 更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土地总面积95067.62万 hm2中,耕种的耕地为12593万hm2(13.25%), 园地1079万hm2(1.14%),林地23072万 hm2(24.27%),牧草地26352万hm2(27.72%) ,其他农用地2565万hm2(2.70%),居民点及独 立工矿用地2510万hm2(2.64%),交通运输用地 208万hm2(0.22%),水利设施用地355万 hm2(0.37%),其余为未利用地(27.69%)
•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 2002 年全国土地利用变 更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土地总面积 95067.62 万 hm 2中,耕种的耕地为 12593 万 hm 2( 13.25% ), 园地 1079 万 hm 2( 1.14% ),林地 23072 万 hm 2( 24.27% ),牧草地 26352 万 hm 2( 27.72% ) ,其他农用地 2565 万 hm 2( 2.70% ),居民点及独 立工矿用地 2510 万 hm 2( 2.64% ),交通运输用地 208 万 hm 2( 0.22% ),水利设施用地 355 万 hm 2( 0.37% ),其余为未利用地( 27.69% )
、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1)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分布与热量的纬 度地带性和湿度的经度地带性的关系,包括: 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是指土壤随纬度不同而出现变化。如我国 东部沿海区由北向南土壤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 性分布,依次为黑土一一暗棕壤 一一棕壤 黄棕壤一—红壤一一砖红壤
2 、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 1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分布与热量的纬 度地带性和湿度的经度地带性的关系,包括: 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是指土壤随纬度不同而出现变化。如我国 东部沿海区由北向南土壤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 性分布,依次为黑土——暗棕壤——棕壤—— 黄棕壤——红壤——砖红壤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是指土壤随经度不同而出现的变化。由于 距离海洋的远近及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海洋 性气候、季风气候以及大陆干旱气候等不同的 湿度带,这种湿度带基本平行于经度,而土壤 亦随之发生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分布的经 度地带性。如我国西部的干旱内陆由东向西土 壤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依次为黑钙土 栗钙土一一棕钙土一一灰钙土 一一灰漠土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是指土壤随经度不同而出现的变化。由于 距离海洋的远近及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海洋 性气候、季风气候以及大陆干旱气候等不同的 湿度带,这种湿度带基本平行于经度,而土壤 亦随之发生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分布的经 度地带性。如我国西部的干旱内陆由东向西土 壤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依次为黑钙土 ——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
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 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 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 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 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 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 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 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 、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 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 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 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 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 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