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文两篇 长沙外国语学校凌霄鸿 文题解通 ◎导读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 见解独到。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 诲 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 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 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 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 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一一新工具论》。另外,他 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 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 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 迪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 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 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 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 语音 1、狡黠 “xid”不能读成“jie” 2、咀嚼 “jue”不能读成“ zui jiao” 3、诘难 “nan”不能读成“nan” 4、滞碍 “chi”不能读成“zhi” 5、死抠 kou”不能读成“qu” 6、豁然 “huo”不能读成“huo” 7、相似 “si”不能读成“shi” 8、曲解 “qu”不能读成 9、大而无当 “dang”不能读成“dng” 10、迂腐 yu”不能读成“yu”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15、短文两篇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文题解通] ◎导读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 见解独到。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 诲。 ◎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 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 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 12 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 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 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 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 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 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 迪”。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 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 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 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 152 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 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 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 ◎语音 1、狡黠. “xiá”不能读成“ jié” 2、咀嚼.. “jǔjué”不能读成“ zuǐjiǎo” 3、诘难. “nàn”不能读成“ nán” 4、滞.碍 “chì”不能读成“zhì” 5、死抠. “kōu”不能读成“qū” 6、豁.然 “huò”不能读成“ huo” 7、相似. “sì”不能读成“ shì” 8、曲.解 “qū”不能读成“ qǔ” 9、大而无当. “ dàng”不能读成“dāng” 10、迂.腐 “yū”不能读成“ yú”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5、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用。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妻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 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 会精神实质。 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ll、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 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 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 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 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 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 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 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 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 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辨结构 读书的目的:开头至“全凭观 (第一层)察得之。” 读了碳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第二层)至“始能匹知而显有知” 书 读书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 第三层)至结束 (1)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不求甚解<(5-6)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须反复阅读 ρ探意旨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月市”。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要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 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 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 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 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 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 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 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 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 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 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 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辨结构 ◎探意旨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 谈 读 书 读书的目的:开头至“全凭观 (第一层) 察得之。” 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第二层) 至“始能匹知而显有知”。 读书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 (第三层) 至结束。 不求甚解 (1)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5—6)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须反复阅读
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 舞人们多读书。本文观点丰富,见解独到,但综合全文在倡导读收和从书中获得智慧,并加 以运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从谈读书的目的看,读书只以怡情、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补天生不足,经验又补读 书之不足”,“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面观察事情。”这 些都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强调读书与实际的结合。 从论述读书的作用看,作者谈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 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些论述人性格和才智方面 阐述了读书的巨大作用,旨在鼓励读书。 本文尽管论述到读书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 读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全文的内在逻辑 《不求甚解》通过对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反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 意,进而提出自己的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 忽视精神实质的理解,提倡观其大略地含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才能真正会意。这 对于纠正在读书问题上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均有积极的作用。了解本文意旨的关键是理解作 者提出关于“不求甚解”真正含义。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的。 作者首先全面了解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认为陶渊明是在“好读书”“会意” 的基础上提出“不求甚解”的。“陶渊明主张读书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很不容易,所以只好 说不求甚解了”,这是古人正确的读书态度。进而作者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 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接着作者运用普列汉诺失和诸葛亮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不 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从而阐述在读书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议问题 1、《谈读书》中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 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是用归纳法证明观点的,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 最后加以归纳。 2、《谈读书》中的“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观点的 特色鉴通 1、《谈读书》是一篇随笔。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的影响都很 大。他的随笔,风格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本文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全文好似一 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从写法上看, 有如下特点。 ①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 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是以怡情,是以傅彩,是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短 处幽居之时:其傅朋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 读史使人明智,读讨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 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赫,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 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 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2、《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在论证方法有其特色
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 舞人们多读书。本文观点丰富,见解独到,但综合全文在倡导读收和从书中获得智慧,并加 以运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从谈读书的目的看,读书只以怡情、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补天生不足,经验又补读 书之不足”,“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面观察事情。”这 些都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强调读书与实际的结合。 从论述读书的作用看,作者谈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 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些论述人性格和才智方面 阐述了读书的巨大作用,旨在鼓励读书。 本文尽管论述到读书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 读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全文的内在逻辑。 《不求甚解》通过对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反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 意,进而提出自己的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 忽视精神实质的理解,提倡观其大略地含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才能真正会意。这 对于纠正在读书问题上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均有积极的作用。了解本文意旨的关键是理解作 者提出关于“不求甚解”真正含义。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的。 作者首先全面了解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认为陶渊明是在“好读书”“会意” 的基础上提出“不求甚解”的。“陶渊明主张读书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很不容易,所以只好 说不求甚解了”,这是古人正确的读书态度。进而作者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 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接着作者运用普列汉诺失和诸葛亮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不 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从而阐述在读书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议问题 1、《谈读书》中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 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是用归纳法证明观点的,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 最后加以归纳。 2、《谈读书》中的“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 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观点的。 [特色鉴通] 1、《谈读书》是一篇随笔。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的影响都很 大。他的随笔,风格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本文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全文好似一 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从写法上看, 有如下特点。 ①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 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是以怡情,是以傅彩,是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短 处幽居之时;其傅朋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 “读史使人明智,读讨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 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赫,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 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 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2、《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在论证方法有其特色
①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 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②运用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 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③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④破立结合。本文在批驳其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藻饰z0o狡黠xi 大而无当dng B、诘难nan咀嚼jio味同嚼蜡jue C、滞碍chi劝诫je抠字句ku D、轻鄙bi粗糙co吹毛求疵ci 2、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读书废时纵观统筹 B、孜孜不倦天资聪颖滥加粗暴 C、独到见解咬文爵字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明辨是非高谈阔论 3、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总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深刻精密高尚有道德善辩 B、明智灵秀周密深刻庄重善辩 C、高尚明智聪慧深刻有修养巧辩 D、深刻高尚聪慧明智有修养巧辩 4、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2)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4)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1)并列:(2)因果:(3)转折:(4)递进 B、(1)递进:(2)假设:(3)递进:(4)因果 C、(1)并列:(2)假设:(3)转折:(4)因果 D、(1)递进:(2)因果;(3)递进:(4)转折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 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 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 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
①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 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②运用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 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③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④破立结合。本文在批驳其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jiǎo 味同嚼.蜡 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抠.字句 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o 吹毛求疵.cī 2、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彩藻饰 读书废时 纵观统筹 B、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3、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 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总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4、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2)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4)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1)并列;(2)因果;(3)转折;(4)递进 B、(1)递进;(2)假设;(3)递进;(4)因果 C、(1)并列;(2)假设;(3)转折;(4)因果 D、(1)递进;(2)因果;(3)递进;(4)转折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 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 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 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
6、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 (2)好读书,不求甚解 便欣然忘食。 (3)作者有思路 (4)敏而好学 语段训练 <一>《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2、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分析。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4、本节文字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5、分析下面一个多重复句并指明关系 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 让科学之光酒满成长的心灵 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 较强的能力的宽厚的基础。这就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 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②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从书主编王国忠先 生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读书,我建议不妨学学狗熊。熊猫和狗熊这两种动物 没有人不认识的。前者可爱但娇气十足,挑食,只吃某一类竹子,因而体弱多病。一旦这类 竹子大面积死亡,熊猫也会活活饿死。狗熊不一样,食性杂,上树下水,荤素皆吃,所以能 补充各种营养,体质强壮,力大无究,在森林里称王称霸。初中同学要多阅读科普作品,最 好不要‘偏食’。要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③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科普作家陈钰鹏先生说:“初中是人生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 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 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 贡献。” ④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轮
6、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 (2)好读书,不求甚解, ,便欣然忘食。 (3)作者有思路, 。 (4)敏而好学, 。 二、语段训练 <一>《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分析。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4、本节文字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5、分析下面一个多重复句并指明关系。 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 <二>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 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 较强的能力的宽厚的基础。这就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 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②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主编王国忠先 生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读书,我建议不妨学学狗熊。熊猫和狗熊这两种动物, 没有人不认识的。前者可爱但娇气十足,挑食,只吃某一类竹子,因而体弱多病。一旦这类 竹子大面积死亡,熊猫也会活活饿死。狗熊不一样,食性杂,上树下水,荤素皆吃,所以能 补充各种营养,体质强壮,力大无究,在森林里称王称霸。初中同学要多阅读科普作品,最 好不要‘偏食..’。要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③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科普作家陈钰鹏先生说:“初中是人生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 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 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 贡献。” ④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