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松吉中学2017—2018(上)第二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 卷 班级 姓名 座号考室 、古诗文名句填写(9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赤壁》一诗中议论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5.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有关节日的连续的两句诗(词):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亼欲断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已讶衾枕冷,复见窗 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5分)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残损(sin)河堤( 匀称( cheng)洨河(xiao) B、镂空(l如u)丘壑(he)堑榭(xuan)池沼(zhao) C、嶙峋(lin)金蜣( qIang)挖掘(je)罅隙(xi) D、注梁(bian)题跋(b)纤细(qian)舳舻(zhu) 7、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湛蓝钟磬博物院春寒料俏 B、映衬斟酌 堆叠 叠障 C、臃肿跳蚤黏液自出新裁 D、徽宗擅长 簇拥 沉檀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D)(2分) A.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妙喻
1 古田县松吉中学 2017—2018(上)第二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 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考室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9 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3.《赤壁》一诗中议论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有关节日的连续的两句诗(词):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已讶衾枕冷,复见窗 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5 分)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残损(sǔn) 河堤(dī) 匀称(chèng) 洨河(xiáo) B、镂空(lóu) 丘壑(hè) 轩榭(xuān) 池沼(zhǎo) C、嶙峋(lín) 金蜣(qiāng) 挖掘(jué) 罅隙(xià) D、 汴梁(biàn) 题跋(bá) 纤细(qiān) 舳舻(zhú) 7、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2 分) A、湛蓝 钟磬 博物院 春寒料俏 B、映衬 斟酌 堆叠 叠障 C、臃肿 跳蚤 黏液 自出新裁 D、 徽宗 擅长 簇拥 沉檀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 ....,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妙喻
B.四百米接力最好一棒,我与李勇摩肩接踵,顺利完成接棒,最终获得冠军。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D.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 语言丰富多彩、结构独具匠心的作品。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完成了这项任务。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 10、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C)(2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列子,本名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愚公移山》选 自《列子》。 C、司马光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D、《梦回繁华》中,《清明上河图》绘画技艺髙超,见证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状况,极具历史价值 11、.名著检测。(5分) (1)“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长着几棵赤杨,我又 在那儿发现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 那蓝色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 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 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把它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这段文字选自法国 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雨果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2分) (2)鲁迅评价该书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评价之高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 B.四百米接力最好一棒,我与李勇摩.肩接踵 ...,顺利完成接棒,最终获得冠军。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 D. 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 语言丰富多彩、结构独具匠心 ....的作品。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完成了这项任务。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 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10、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列子,本名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愚公移山》选 自《列子》。 C、司马光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D、《梦回繁华》中,《清明上河图》绘画技艺高超,见证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状况,极具历史价值。 11、.名著检测。(5 分) (1) “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长着几棵赤杨,我又 在那儿发现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 那蓝色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 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 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把它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这段文字选自法国 作家 法布尔 的《昆虫记》,雨果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2 分) (2)鲁迅评价该书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评价之高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昆虫记》是法布尔多年观察昆虫生活所见所得的结晶,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 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同时,《昆虫记》 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古诗文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 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 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 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 对它作点赏析。(2分) 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 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 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角度三,用词得当。压、摧。。(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 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3 《昆虫记》是法布尔多年观察昆虫生活所见所得的结晶,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 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同时,《昆虫记》 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 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 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 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 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 对它作点赏析。(2 分)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 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 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角度三,用词得当。压、摧。。。(选取角度和赏析各 1 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 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5~18题。(1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 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 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 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 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 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哪一个 (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安定,管理 1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 15~18 题。(14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 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 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 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 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 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哪一个 (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安定,管理 15.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 干。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所以”,译对给1分。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译文: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然” “往”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7.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分) 答: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 于安乐”。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 析。(2分) 答: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 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 结合文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及分析(1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9分) “望梅”能否止渴
5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 干。译出大意给 2 分;关键词“所以”,译对给 1 分。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译文: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译出大意给 1 分;关键词“然” “往”两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17.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1)【甲】文第 2 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 分) 答: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 于安乐”。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 析。(2 分) 答: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 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 1 分; 结合文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及分析(1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9 分) “望梅”能否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