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习题训练 填空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回。 3.整书开首以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 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 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他不热衷功名,反 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简答: 1.对于《儒林外史》的主题,目前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2.《儒林外史》中,作者写到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是哪几位?奇在何处? 阅读 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 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 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 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 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 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
1 《儒林外史》习题训练 一、填空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 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 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 回。 3.整书开首以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 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 、 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 。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 ,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他不热衷功名,反 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二、简答: 1.对于《儒林外史》的主题,目前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2.《儒林外史》中,作者写到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是哪几位?奇在何处? 三、阅读 (一) 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 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 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 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 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 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
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 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 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 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 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 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 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 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 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 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 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 来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 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 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 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 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 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 门外。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 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 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 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 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 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 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 送了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1.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2 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 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 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 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 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 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 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 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 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 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 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 来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 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 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 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 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 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 门外。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 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 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 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 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 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 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 送了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1.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2.周进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何在?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 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二)范进进学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 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 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 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 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 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 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 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 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 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 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 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 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进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 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范进进学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 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 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 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 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 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 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 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 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 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 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 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 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 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 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 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 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 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 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 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 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1.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为什么还叫“童生”?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 荏苒: 3.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 描写,写出范进 的特点。 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三)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 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
4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 “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 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 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 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 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 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 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 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1.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为什么还叫“童生”?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 荏苒: 3.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范进________的特点。 4.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三)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 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
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 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 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 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银子,每位怀里带著两封;谢了又谢, 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 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 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榣,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 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 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 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 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阅读提示] 《儒林外史》第五回回目为: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严监生的妻子死 后,严监生很是伤心,以致病倒,可是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之类的补品,加上为账目日 夜操劳,所以病情加重,选文就从这里开始。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 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 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 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 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银子,每位怀里带著两封;谢了又谢, 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 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 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 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 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 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 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阅读提示] 《儒林外史》第五回回目为: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严监生的妻子死 后,严监生很是伤心,以致病倒,可是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之类的补品,加上为账目日 夜操劳,所以病情加重,选文就从这里开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