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纵纹便渐隐没。酱额略向下凹,似截断状。颊在左右两边呈三角形突起,中 胸气门呈两耳状突起,腹部5~7节,背面近前缘各有一横列齿状小突起,臀刺 明显,背方具4个刺,作半环状排列,腹方2个,短直无毛。 5、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 成虫:体长12~15mm,翅展27~30mm,体淡褐色。前翅近近长形,翅中 部从翅基至外缘有1条暗褐色纵带,纵带上下各2个黑褐色小点:雌蛾体形较大, 触角丝状,前翅纵带较宽,雄蛾触角短栉齿状,纵带较窄。 卵:扁圆球形,顶端稍凹,表面有放射状细隆线。初产乳白,渐变淡黄至褐 色,孵化前淡紫色。卵块呈带状,卵粒成2~3行排列。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4~30mm,粗状。淡黄色,背面带紫红色,头部红褐 色或暗褐色,腹足趾钩一般15个,为单序中列(中带)式排列。 蛹:长15~18mm,较粗大,初时淡黄色,后变黄褐色。头胸带有白色蜡粉。 两翅芽近端部有一小部分接合。后足不伸出翅芽项端,腹部末端有4个约等长的 短齿,腹面2个略大,相距较窄,背面2个略小,相距较宽。 6、列星大螟Sesamia vuteria(Stol) 成虫:体长14mm左右,翅展30mm,头胸灰褐色。体淡褐,前翅中室后缘 灰白色,中室下角外方有一灰黑斑,相当于在内线处中后方有2黑点,外横线为 一列黑点组成的弧形,外缘线由一列极小的黑点组成。 卵:扁圆形,淡白色。 幼虫:体长30~37mm,肉白色,背面粉红色。头部褐色,有呈黄色云状纹。 蛹:头部紫黑,体背松褐,腹面黄褐至棕褐,全体被白蜡粉。雄蛹第八腹节 生殖孔有2个相接的突圆纹,四至七腹节上缘有凹点纹,腹末有锐齿2个。稍后 又有2个。雄蛹第八节正面有“八”字纹,后足与翅芽越等长,达第四腹节。 (二)二、三化螟各龄幼虫特征: 6
6 色,纵纹便渐隐没。酱额略向下凹,似截断状。颊在左右两边呈三角形突起,中 胸气门呈两耳状突起,腹部 5~7 节,背面近前缘各有一横列齿状小突起,臀刺 明显,背方具 4 个刺,作半环状排列,腹方 2 个,短直无毛。 5、 大螟 Sesamia inferens (Walker) 成虫:体长 12~15mm,翅展 27~30mm,体淡褐色。前翅近近长形,翅中 部从翅基至外缘有 1 条暗褐色纵带,纵带上下各 2 个黑褐色小点;雌蛾体形较大, 触角丝状,前翅纵带较宽,雄蛾触角短栉齿状,纵带较窄。 卵:扁圆球形,顶端稍凹,表面有放射状细隆线。初产乳白,渐变淡黄至褐 色,孵化前淡紫色。卵块呈带状,卵粒成 2~3 行排列。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 24~30mm,粗状。淡黄色,背面带紫红色,头部红褐 色或暗褐色,腹足趾钩一般 15 个,为单序中列(中带)式排列。 蛹:长 15~18mm,较粗大,初时淡黄色,后变黄褐色。头胸带有白色蜡粉。 两翅芽近端部有一小部分接合。后足不伸出翅芽顶端,腹部末端有 4 个约等长的 短齿,腹面 2 个略大,相距较窄,背面 2 个略小,相距较宽。 6、 列星大螟 Sesamia vuteria (Stoll) 成虫:体长 14mm 左右,翅展 30mm,头胸灰褐色。体淡褐,前翅中室后缘 灰白色,中室下角外方有一灰黑斑,相当于在内线处中后方有 2 黑点,外横线为 一列黑点组成的弧形,外缘线由一列极小的黑点组成。 卵:扁圆形,淡白色。 幼虫:体长 30~37mm,肉白色,背面粉红色。头部褐色,有呈黄色云状纹。 蛹:头部紫黑,体背松褐,腹面黄褐至棕褐,全体被白蜡粉。雄蛹第八腹节 生殖孔有 2 个相接的突圆纹,四至七腹节上缘有凹点纹,腹末有锐齿 2 个。稍后 又有 2 个。雄蛹第八节正面有“八”字纹,后足与翅芽越等长,达第四腹节。 (二)二、三化螟各龄幼虫特征:
化螟:常为五龄 体长 头 ( 体色 前胸背板 趾沟 其他 别 米) (个) 黑 处孵化时灰 第 腹节具明显 1.5-3 黑,取食后渐 大部分黑褐色 9-10 的白环 褐 灰白 黄 与中阀背板交界处可以 4-5 黄白 看到一对纵列的纹锤形 12-16 白环消失 褐 隐斑 黄 后半部左右两芽各有 7-9 淡黄绿 1/4圆弧形隐斑,左右 16-22 白环消失 靠紧旱半圆形 黄 12-18 淡黄绿 后缘左右各有一个褐色 (淡褐色 白环消失 褐 新月形斑,靠中线排列 21-27 黄 淡黄绿 五 17-21 斑纹同四龄,单色较深 (黑褐色) 白环消失 29-32 化螟常为六龄 体长 头觅 腹足趾钩 别 (毫米) (毫米) 体色 背纵线 个数 排列 1.7-2.8 0.25-0.27 黄白 无 6-7 单序缺环 42.5.9 0.35-047 黄白 很细淡褐色 8-9 同一龄 较细 20 序缺环近内方 7.0-7.8 0.41-0.68 淡黄褐 中间3条明显 部分双序其余 淡褐色 单序 0.65-0.94 5条均明显 四 92.118 淡黄褐 褐色 31-36 同三龄 1.07-136 5条明显 异序全环 16.2-19.3 淡肉褐 棕褐色 40-45 少数异序缺环 背中线较四龄粗 5条线均粗 197.249 1.35-1.58 淡肉褐 棕褐或紫褐色 40-50 同五龄 >
7 1、 三化螟:常为五龄 龄 别 体长 (毫 米) 头 色 体 色 前胸背板 趾沟 (个) 其他 一 1.5-3 黑 褐 处孵化时灰 黑,取食后渐 灰白 大部分黑褐色 9-10 第一腹节具明显 的白环 二 4-5 黄 褐 黄白 与中胸背板交界处可以 看到一对纵列的纹锤形 隐斑 12-16 白环消失 三 7-9 黄 褐 淡黄绿 后半部左右两芽各有 1/4 圆弧形隐斑,左右 靠紧呈半圆形 16-22 白环消失 四 12-18 黄 褐 淡黄绿 后缘左右各有一个褐色 新月形斑,靠中线排列 (淡褐色) 21-27 白环消失 五 17-21 黄 褐 淡黄绿 斑纹同四龄,单色较深 (黑褐色) 29-32 白环消失 2、二化螟 常为六龄 龄 别 体长 (毫米) 头宽 (毫米) 体色 背纵线 腹足趾钩 个数 排列 一 1.7-2.8 0.25-0.27 黄白 无 6-7 单序缺环 二 4.2-5.9 0.35-0.47 黄白 很细 淡褐色 8-9 同一龄 三 7.0-7.8 0.41-0.68 淡黄褐 较细 中间 3 条明显 淡褐色 20 序缺环近内方 部分双序其余 单序 四 9.2-11.8 0.65-0.94 淡黄褐 5 条均明显 褐色 31-36 同三龄 五 16.2-19.3 1.07-1.36 淡肉褐 5 条明显 棕褐色 背中线较四龄粗 40-45 异序全环 少数异序缺环 六 19.7-24.9 1.35-1.58 淡肉褐 5 条线均粗 棕褐或紫褐色 40-50 同五龄
七24.9-27.51.80-2.00淡肉褐 同六龄 51-56 同五龄 (三)三化螟、二化螟各级蛹特征 1、三化螟:一般可根据复眼色泽变化,粗分7个蛹级:一级,复眼同体色: 二级,复眼淡褐色(半边更浅):三级,复眼深褐色:四级:复眼乌黑色:五级: 复眼深灰色(外复一层白膜):六级:复眼灰黄色(翅点黑色明显):七级:复眼 黄金色(翅点黑色明显,鳞粉隐约可见) 2、二化螟:通常粗分6个蛹级。 一级:复眼同体色,体色乳白至淡黄。二级:复眼一半褐,他哦色淡黄色 三级:复眼红棕色,体色转黄褐。四级:复眼全黑色,体变棕褐色。五级:复眼 黑有膜或棕粟色。六级:复眼黄金色,翅上黑点明显。 (四)二化螟与三点草螟、芦苞螟的成虫特征区别。 这三种成虫很相似,主要区别在于: 二化螟前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翅面仅有少数金属光泽鳞片:静止时两前翅 后缘相接呈屋脊状,从后看两前翅外缘为八字形,下端分开:额部只有一个突起, 头顶尖。 三点草螟前翅外缘近后端有三个小黑点,静止时两翅后缘重迭,左翅盖住右 翅,或右翅盖住左翅:从后看两翅外缘上端重迭,下端靠近,头顶圆。 芦苞螟一般体较二化螟大,前翅项角较尖,外缘亦是7个小黑点,翅面有较 多的铅色鳞片,额部有2个突起,头顶突出很长。 (五)三化螟、褐边螟、李荠白螟卵块特征区别: 这三种螟虫卵块很相似,尤其是在赣西北地区,水稻、荸荠混栽的情况下, 在田间往往容易混淆。 三化螟卵块变椭圆形,卵块表面黄褐色茸毛排列疏松而杂化,并夹有杂色茸 毛,茸毛较褐边螟为粗。 褐边螟卵块椭圆形,卵块表面的茸毛淡黄褐色,排列较整齐,茸毛较细,无杂毛。 荸荠白螟卵块半柱形,卵块隆起较前者为高,表面钱黄褐色的茸毛粗,稀少: 杂乱的排列。 (六)作业:
8 七 24.9-27.5 1.80-2.00 淡肉褐 同六龄 51-56 同五龄 (三)三化螟、二化螟各级蛹特征: 1、三化螟:一般可根据复眼色泽变化,粗分 7 个蛹级:一级,复眼同体色; 二级,复眼淡褐色(半边更浅);三级,复眼深褐色;四级:复眼乌黑色;五级: 复眼深灰色(外复一层白膜);六级:复眼灰黄色(翅点黑色明显);七级:复眼 黄金色(翅点黑色明显,鳞粉隐约可见)。 2、二化螟:通常粗分 6 个蛹级。 一级:复眼同体色,体色乳白至淡黄。二级:复眼一半褐,他哦色淡黄色。 三级:复眼红棕色,体色转黄褐。四级:复眼全黑色,体变棕褐色。五级:复眼 黑有膜或棕粟色。六级:复眼黄金色,翅上黑点明显。 (四)二化螟与三点草螟、芦苞螟的成虫特征区别。 这三种成虫很相似,主要区别在于: 二化螟前翅外缘有 7 个小黑点,翅面仅有少数金属光泽鳞片;静止时两前翅 后缘相接呈屋脊状,从后看两前翅外缘为八字形,下端分开;额部只有一个突起, 头顶尖。 三点草螟前翅外缘近后端有三个小黑点,静止时两翅后缘重迭,左翅盖住右 翅,或右翅盖住左翅;从后看两翅外缘上端重迭,下端靠近,头顶圆。 芦苞螟一般体较二化螟大,前翅顶角较尖,外缘亦是 7 个小黑点,翅面有较 多的铅色鳞片,额部有 2 个突起,头顶突出很长。 (五)三化螟、褐边螟、荸荠白螟卵块特征区别: 这三种螟虫卵块很相似,尤其是在赣西北地区,水稻、荸荠混栽的情况下, 在田间往往容易混淆。 三化螟卵块变椭圆形,卵块表面黄褐色茸毛排列疏松而杂化,并夹有杂色茸 毛,茸毛较褐边螟为粗。 褐边螟卵块椭圆形,卵块表面的茸毛淡黄褐色,排列较整齐,茸毛较细,无杂毛。 荸荠白螟卵块半柱形,卵块隆起较前者为高,表面钱黄褐色的茸毛粗,稀少; 杂乱的排列。 (六)作业:
1、绘二、三化螟前翅特征图。 2、鉴别成虫编号标本并写出其重要特征1至2条。 实验二水稻其他鳞翅目害虫 目的要求:识别除稻螟以外的水稻其他常见鳞翅目害虫各虫态:识别掌握稻 纵卷叶螟各龄幼虫形态特征和蛹的分段,为该虫测报奠定基础。 材料用具:稻纵卷叶螟、稻巢螟、稻切页螟、稻三点水螟、粘虫、劳氏粘虫、 白脉粘虫、禾灰翅夜蛾、稻螟蛉、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及其近似种,稻眼蝶、 稻褐眼蝶等各虫态标本,放大镜、解剖镜、镊子等。 内容说明:我省常见水稻鳞翅目害虫,除螟虫外,还有20余种。 (一)螟娥类: 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成虫:体长7~9mm,翅展l6~19mm,乳黄色,前翅三角形,前缘黑褐色, 外缘后黑褐色宽带:内横线和外横线黑褐色;中横线很短不达翅中部。后翅外缘 有暗褐色宽带,展翅时,外横线、内横线与前翅之线相连,雄虫体色较深,前翅 中横线前端有一黑色毛丛围成中间略凹的眼点”前足胫节膨大,着生有一丛褐 毛。 卵:扁平椭圆形,中央稍隆起,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孵化前一段显 黑点(即幼虫头部)。 幼虫:共分五龄,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如下表:
9 1、绘二、三化螟前翅特征图。 2、鉴别成虫编号标本并写出其重要特征 1 至 2 条。 实验二 水稻其他鳞翅目害虫 目的要求:识别除稻螟以外的水稻其他常见鳞翅目害虫各虫态;识别掌握稻 纵卷叶螟各龄幼虫形态特征和蛹的分段,为该虫测报奠定基础。 材料用具:稻纵卷叶螟、稻巢螟、稻切页螟、稻三点水螟、粘虫、劳氏粘虫、 白脉粘虫、禾灰翅夜蛾、稻螟蛉、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及其近似种,稻眼蝶、 稻褐眼蝶等各虫态标本,放大镜、解剖镜、镊子等。 内容说明:我省常见水稻鳞翅目害虫,除螟虫外,还有 20 余种。 (一)螟蛾类: 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成虫:体长 7~9mm,翅展 16~19mm,乳黄色,前翅三角形,前缘黑褐色, 外缘后黑褐色宽带;内横线和外横线黑褐色;中横线很短不达翅中部。后翅外缘 有暗褐色宽带,展翅时,外横线、内横线与前翅之线相连,雄虫体色较深,前翅 中横线前端有一黑色毛丛围成中间略凹的“眼点”前足胫节膨大,着生有一丛褐 毛。 卵:扁平椭圆形,中央稍隆起,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孵化前一段显 黑点(即幼虫头部)。 幼虫:共分五龄,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如下表:
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特征和结苞情况 虫龄体长头色体色 主要特征 结苞取食特征 1-2 黑色 白留 身体细小,前胸背板中央的黑取食后,有针眼大小的 至微 色及中后胸斑块不明显 黄色 一股不结荀 3-4 淡褐色 黄绿 前胸背板中央有淡褐色斑点 前期结包长约半寸 两个两侧各有1个有褐点组成 后期长约11.5寸 的弧形斑中后胸斑纹隐约可见 稻叶可吃白 5-7 淡褐色 草绿 前胸背板中央斑纹较二龄大, 虫苞4-5寸 黑褐色,中后胸斑纹清晰可见 稻叶现白 尤其中胸更为明显 四 10-12 褐色 绿色 前胸背板斑纹黑褐色,成括 食量增大,多数转移缇 状,中后胸斑纹较大。各有横 苞。 列二排黑圈前排6个后排2个 14-19褐色 黄绿 同四龄,但色较淡,中央的小 同上 至橙 斑占中间早空心、 红色 预蛹13-17 淡褐色 同上,但体节膨胀,腹足,尾 足收缩。 蛹:体长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淡黄至黄褐色,第5~7腹节近前 缘有一黑褐色细横隆起线,臀刺明显突出,上有8根钩刺。 稻纵卷叶螟蛹的分级 该级发育所需天数 特征 23-26℃ 36-30℃ 2 1 复眼淡褐色,内下方出现微弱小黑点。 2-3 1-2 复眼一半呈褐色,黑点略加深。 2 1-2 复眼全变褐色。 四 2 1 复眼全乌黑色,蛹体色加深
10 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特征和结苞情况 虫龄 体长 头色 体色 主要特征 结苞取食特征 一 1-2 黑色 白色 至微 黄色 身体细小,前胸背板中央的黑 色及中后胸斑块不明显 取食后,有针眼大小的 白点 一般不结苞 二 3-4 淡褐色 黄绿 前胸背板中央有淡褐色斑点 两个两侧各有 1 个有褐点组成 的弧形斑中后胸斑纹隐约可见 前期结苞长约半寸 后期长约 1-1.5 寸 稻叶可吃白 三 5-7 淡褐色 草绿 前胸背板中央斑纹较二龄大, 黑褐色,中后胸斑纹清晰可见, 尤其中胸更为明显 虫苞 4-5 寸 稻叶现白 四 10-12 褐色 绿色 前胸背板斑纹黑褐色,成括弧 状,中后胸斑纹较大。各有横 列二排黑圈前排 6 个后排 2 个 食量增大,多数转移结 苞。 五 14-19 褐色 黄绿 至橙 红色 同四龄,但色较淡,中央的小 斑点中间呈空心。 同上 预蛹 13-17 淡褐色 同上,但体节膨胀,腹足,尾 足收缩。 蛹:体长 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淡黄至黄褐色,第 5~7 腹节近前 缘有一黑褐色细横隆起线,臀刺明显突出,上有 8 根钩刺。 稻纵卷叶螟蛹的分级 蛹 级 该级发育所需天数 特征 23-26℃ 36-30℃ 一 2 1 复眼淡褐色,内下方出现微弱小黑点。 二 2-3 1-2 复眼一半呈褐色,黑点略加深。 三 2 1-2 复眼全变褐色。 四 2 1 复眼全乌黑色,蛹体色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