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地形的影响 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 2.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 3.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 4.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 显减小 5.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地段选择 选择有利地段; 2.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肘,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 施 3.不在危险地段建设
➢局部地形的影响 1.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 2.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 3.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 4.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 显减小; 5.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地段选择 1.选择有利地段; 2.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 施; 3.不在危险地段建设
2.1.1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 场地土:场地范固内的地基土。 场地土对建筑物的震害,主要与场地土的坚硬程度和 土层的组成有关。 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地面的自 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动持续肘间长,震害也重(地基 的震害)。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震害比坚硬地基上的严重(上部 结构的震害)。 坚硬土层上的刚性建筑、软弱土上的柔性建筑破坏 严重。 2、场地土的类型 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场地土分4类: ■■
2.1.1 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 1、场地土: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 场地土对建筑物的震害,主要与场地土的坚硬程度和 土层的组成有关。 ➢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地面的自 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动持续时间长,震害也重(地基 的震害)。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震害比坚硬地基上的严重(上部 结构的震害)。 ➢坚硬土层上的刚性建筑、软弱土上的柔性建筑破坏 严重。 2、场地土的类型 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场地土分4类:
∑ S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中的小值; ——剪切波在地表与计算深度之间传播的肘间(S); dl1——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vs—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m/s 宜用现场实测数据。 ■口晶 lin
宜用现场实测数据。 —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 层土的剪切波速(m/s), — —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 层土的厚度(m); — — 剪切波在地表与计算深度之间传播的时间(s); — —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中的小值; —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m/s); si i 0 se v i n d i t d v v d t t d v n i s i i s e = = = 1 0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 表2.1 土的类型 岩土名称和性状 土层剪切波速范围(m/s) 坚硬土或岩石 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v2>500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f>2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 中硬土 500≥v>250 硬黄土 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200的粘性土和粉土,f≥130 中软土 250≥v>140 的填土,可塑黄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f<130的填土新近 软弱土 v≤140 堆积黄土和流塑黄土 注:f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静承载力特征值(kPa);v为岩土剪切波速
2.1.2炀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 土层顶面; 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 波速2.5倍的下卧土层,且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 不小于400m/S时, 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 围土层;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 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般震害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
2.1.2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 土层顶面; 2.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 波速2.5倍 的下卧土层,且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 不小于400m/s时, 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 围土层; 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 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一般震害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