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 课 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开课单位:三系电工教研室 课程编号:2030001 总学时 104 学 分:6.5 适用专业:本科电专业弱电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弱电类各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学习一切 电气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分析方法,并具备必要的实践技能,为学习后续课及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本 课程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研究 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课突出基本能力的 训练。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分析导论 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 的电压-电流关系。 、掌握电路分析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意义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 课 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开课单位:三系电工教研室 课程编号:2030001 总学时: 104 学 分: 6.5 适用专业:本科电专业弱电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弱电类各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学习一切 电气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分析方法,并具备必要的实践技能,为学习后续课及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本 课程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研究 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课突出基本能力的 训练。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 电路分析导论 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 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电路分析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意义
3、掌握功率计算的规范化方法及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 4、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5、掌握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含义。掌握电阻的Y-Δ变换。 2、了解电压源及电流源的串并联。 3、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极其等效变换。 4、理解输入电阻含义及求法。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基础分析法 1、了解KCL及KⅥL的独立方程数 、掌握网孔法与回路法、节点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 1、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理解特勒根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 3、了解对偶原理。 第五章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1、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掌握相量运算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理想元件上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理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概念
3、掌握功率计算的规范化方法及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 4、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5、掌握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含义。掌握电阻的 Y-Δ 变换。 2、了解电压源及电流源的串并联。 3、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极其等效变换。 4、理解输入电阻含义及求法。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基础分析法 1、了解 KCL 及 KVL 的独立方程数。 2、掌握网孔法与回路法、节点法。 第四章 电路定理 1、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2、理解特勒根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 3、了解对偶原理。 第五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1、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2、掌握相量运算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理想元件上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4、理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概念
5、掌握复合参数支路上的正弦稳态响应、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 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 复导纳、电流三角形与导纳三角彤。 6、掌握无源单口网路上的等效阻抗、阻抗与复导纳的等效变换。 7、掌握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关系、功率 因数、功率因数的提高、复功率 8、掌握复杂交流电路的计算、相量图在正弦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章三相电路 1、了解单相制与多相制、三相制的优点。 2、理解三相对称电源、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 3、掌握三相负载的对称运行与不对称运行的电路计算 理解三相功率的两瓦特计测量 第七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理解互感现象、互感系数与耦合系数、同名端。 掌握互感电路的串联、并联和去耦计算。 3、掌握单纯磁耦合电路与理想变压器的计算 第八章电路的频域分析 1、理解正弦传递函数、低通、髙通、带通滤波器、通频带的概念。 、理解电路中的谐振现象、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特性阻抗与Q值。 3、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平均值与有效值 4、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5、了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5、掌握复合参数支路上的正弦稳态响应、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 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 复导纳、电流三角形与导纳三角彤。 6、掌握无源单口网路上的等效阻抗、阻抗与复导纳的等效变换。 7、掌握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关系、功率 因数、功率因数的提高、复功率。 8、掌握复杂交流电路的计算、相量图在正弦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章 三相电路 1、了解单相制与多相制、三相制的优点。 2、理解三相对称电源、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 3、掌握三相负载的对称运行与不对称运行的电路计算。 4、理解三相功率的两瓦特计测量。 第七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理解互感现象、互感系数与耦合系数、同名端。 2、掌握互感电路的串联、并联和去耦计算。 3、掌握单纯磁耦合电路与理想变压器的计算。 第八章 电路的频域分析 1、理解正弦传递函数、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通频带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谐振现象、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特性阻抗与 Q 值。 3、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平均值与有效值。 4、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5、了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第九章非线性电路 1、了解非线性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表示方法及非线性电路计算方法的特 2、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及动态电路的小信号模型。 第十章电路的时域分析 、理解动态电路方程及初始条件。理解关于稳态与暂态的概念 2、掌握换路定律和0+等效电路。 3、理解阶跃函数和冲击函数。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5、理解时间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6、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7、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第十一章复频域分析 1、理解拉氏变换的定义和性质、拉氏反变换。 、掌握利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 3、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及建立网络函数的方法 4、理解复频率平面。零点、极点。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的关系 第十二章图论及电路矩阵分析 、理解网络图论及其回路、树、割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图的矩阵表示及其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基尔霍夫定律 的矩阵形式。 、掌握系统化建立节点方程的方法
第九章 非线性电路 1、了解非线性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表示方法及非线性电路计算方法的特 点。 2、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及动态电路的小信号模型。 第十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 1、理解动态电路方程及初始条件。理解关于稳态与暂态的概念。 2、掌握换路定律和 0+等效电路。 3、理解阶跃函数和冲击函数。 4、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5、理解时间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6、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7、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第十一章 复频域分析 1、理解拉氏变换的定义和性质、拉氏反变换。 2、掌握利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 3、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及建立网络函数的方法。 4、理解复频率平面。零点、极点。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的关系 第十二章 图论及电路矩阵分析 1、理解网络图论及其回路、树、割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图的矩阵表示及其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基尔霍夫定律 的矩阵形式。 3、掌握系统化建立节点方程的方法
理解回路分析法、割集分析法, 第十三章状态变量分析法 1、理解状态、状态变量。 2、掌握状态方程的系统化编写方法。 第十四章二端口网络 了解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的定义 2、掌握二端口Y、Z、A、H参数方程的建立。 、理解利用二端口网络研究网络函数。 4、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特性阻抗、二端口网络的链联、并联和串 联 第十五章现代电路理论中的新器件 1、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节点方程的建立。 2、理解回转器、负阻抗变换器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有源滤波器。 、实验 实验一电工测量仪表误差检定及内阻测量 1、了解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的概念并实地检定之。 了解电工测量仪表内阻的概念并实地测试之。 3、熟悉磁电仪表和普通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叠加原理 1、用实验手段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培养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 力素养
4、理解回路分析法、割集分析法。 第十三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 1、理解状态、状态变量。 2、掌握状态方程的系统化编写方法。 第十四章 二端口网络 1、了解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的定义。 2、掌握二端口 Y、Z、A、H 参数方程的建立。 3、理解利用二端口网络研究网络函数。 4、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特性阻抗、二端口网络的链联、并联和串 联。 第十五章 现代电路理论中的新器件 1、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节点方程的建立。 2、理解回转器、负阻抗变换器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有源滤波器。 三、实验 实验一 电工测量仪表误差检定及内阻测量 1、了解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的概念并实地检定之。 2、了解电工测量仪表内阻的概念并实地测试之。 3、熟悉磁电仪表和普通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 叠加原理 1、用实验手段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培养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 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