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观特征 ·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 命的行为。杀人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本罪的必 要特征。 故意杀人可以用任何方法,法律无限制。只要是 故意采用能够致人死亡的方法,都可以构成故意 杀人罪。但是,因迷信愚味而采用迷信的方法 (如画符、诅咒之类)意图致人死亡的,因其缺 乏现实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一般认为不应以故意 杀人罪论处
• 2.客观特征 • 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 命的行为。杀人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本罪的必 要特征。 • 故意杀人可以用任何方法,法律无限制。只要是 故意采用能够致人死亡的方法,都可以构成故意 杀人罪。但是,因迷信愚昧而采用迷信的方法 (如画符、诅咒之类)意图致人死亡的,因其缺 乏现实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一般认为不应以故意 杀人罪论处
·3.主体特征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已满14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特征 ● 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自 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 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犯罪的动机如 何,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 3 .主体特征 •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已满14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 4 .主观特征 • 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自 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 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犯罪的动机如 何,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二)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认定 ·1.引起他人自杀案件中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 自杀,即自己结果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人之所 以自杀,往往是由于其心胸狭窄或另有其他原因 造成的,一般来说,行为或语言引起其自杀者自 杀的人往往根本就不可能预见到其行为或语言会 造成他人自杀,因此,对方并不应当对死亡负刑 事责任,与故意杀人罪有本质区别
• (二)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认定 • 1 .引起他人自杀案件中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 自杀,即自己结果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人之所 以自杀,往往是由于其心胸狭窄或另有其他原因 造成的,一般来说,行为或语言引起其自杀者自 杀的人往往根本就不可能预见到其行为或语言会 造成他人自杀,因此,对方并不应当对死亡负刑 事责任, 与故意杀人罪有本质区别
● 因其他犯罪行为(强奸、暴力干涉婚姻自 由等),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应当分别以 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定罪处罚,引起被害 人自杀作为量刑情节考虑。但是,在下列 情况下,行为人使他人自杀或者形似自杀 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其一,行为人采用暴力、胁迫方法,故意 置他人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迫使其自杀
• 因其他犯罪行为(强奸、暴力干涉婚姻自 由等),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应当分别以 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定罪处罚,引起被害 人自杀作为量刑情节考虑。但是,在下列 情况下,行为人使他人自杀或者形似自杀 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 其一,行为人采用暴力、胁迫方法,故意 置他人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迫使其自杀
·其二,故意设下圈套或陷阱,或者利用被害人年 幼无知或精神失常,而引导其在无意中走向自杀 性的死亡。 ·其三,故意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 其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 1999年10月所做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 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 及2001年5月所做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 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的规定
• 其二,故意设下圈套或陷阱,或者利用被害人年 幼无知或精神失常,而引导其在无意中走向自杀 性的死亡。 • 其三,故意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 • 其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 1999年10月所做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 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 及2001年5月所做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 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