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华侨中学中学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 (华侨、聿怀、柏兴、二中、翠英、四中)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 I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考试结束后,超出 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 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 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悲恸悲痛通红捅娄子 B.炫耀眩晕绚丽旋风 C.宿舍住宿一宿星宿 D.朔风溯源塑料簌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眩目信札延口残喘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B、诀别苍桑迷天大罪万变不离其中 C、亵渎深邃玉砌雕栏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D、谛听极致因才施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 提倡。 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 它有点类似我们CDS唱片。 准则限定媒介 准则规定媒介 C.规则限定媒体D.规则规定媒体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 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 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2007-2008 学年度汕头市华侨中学中学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 (华侨、聿怀、柏兴、二中、翠英、四中)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将第 I 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 II 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考试结束后,超出 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 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 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 II 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悲恸 悲痛 通红 捅娄子 B.炫耀 眩晕 绚丽 旋风 C.宿舍 住宿 一宿 星宿 D.朔风 溯源 塑料 簌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眩目 信札 延口残喘 天网灰灰 疏而不漏 B、 诀别 苍桑 迷天大罪 万变不离其中 C、 亵渎 深邃 玉砌雕栏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D、 谛听 极致 因才施教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 ,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 提倡。 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 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 ,它有点类似我们 CDS 唱片。 A.准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 C.规则 限定 媒体 D.规则 规定 媒体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 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 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 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D.日本首枏于4月21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 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全国3824种社科类期刊中遴选出102种被确定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B我们班物理 不及格的现象逐步下降。 C.昔日盐井,今日建成温泉宾馆,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沐浴时对人体有益。 D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杂剧的产生 “杂”与“剧”本为两个独立的字眼,唐人将其捏合为“杂剧”一词来概括某种表演形式时,自 然要受到当时语言环境的影响。换言之,在“杂”与“剧”的诸种义项中,唐人的取义势必要打 上时代的烙印。同时,“杂”与“剧”的组合也势必最能体现它所要概括的表演形式的基本特征 让人观其名而知其实。那么,最初的“杂剧”之名所要表达的特征是什么呢?其一是“杂”,也 就是说,此种伎艺属于娱乐性质的俗乐而非雅乐,同时,该伎艺形式多样,杂七杂八。其次是“剧 也即此伎艺包含了戏谑的科白形式。因其“杂”,所以杂剧最初包含了许多杂戏的内容,这是杂 剧从散乐杂戏是脱胎的痕迹:因其有“剧”,故其表演中又包含了诨科对白的因素,这是杂剧区 别于杂戏的重要标志。在这两个特点中,“杂”为形,“剧”为神,前者使杂剧形式多样化而具 有综合性的优势,后者则使杂剧超越百戏的伎艺表演而升华为戏剧艺术 明乎此,我们就知道最初时杂剧何以和杂戏混称,就能了解杂剧与诸戏的差别,就能明白杂剧之 名,之所以有从诸多的歧称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因为杂剧本身包含杂戏的内容,所以杂剧有时也 被称为“杂戏”、“百戏”、“角抵之戏”、“参军戏”等名(其例证说下节)。这些名称要么 过于宽泛而不能体现杂剧这一表演形式的特点,如杂戏、百戏;要么过于具体而不能概括杂剧的 基本形态,如角抵、参军,从而最终将冠名权拱手让给了“杂剧” 由此,我们还明白了另一个问题:杂剧何以会在唐代产生。虽然与剧谈戏谑相近的俳优滑稽周秦 就有记载,虽然与杂剧同属一路的散乐百戏先秦也已出现,但直到魏晋,二者一直局限在滑稽说 白和伎艺性表演的戏路里,未越雷池一步。这一僵局,直到杂剧的问世才被打破。而杂剧之所以 在唐代出现,是因为有了适宜的土壤,这一土壤就是魏晋以来盛行的剧谈之风。剧谈作为一种 戏谑斗嘴,不仅有诙谐滑稽,而且更强调“斗”即对抗性,其蕴涵的新的戏剧因素一—“剧”, 也即诙谐的话语冲突很容易在这片活土上发育为新戏种。那么,剧谈之风自何而来?我以为来 自魏晋的论难。论难不自魏晋始,但成为社会习尚则在魏晋。当时的士大夫受佛教玄谈的影响, 好斗机锋,论难成风,王衍、王澄、谢鲲之辈皆为论难高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佛 教论议的影响,论难逐渐向伎艺化、通俗化转变,由学术活动转化为民众的娱乐活动。剧谈就是 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戏谑性质的通俗论难。在斗口一义上,二者相通。《钓矾立谈》:“是
C.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 200 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 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D.日本首相于 4 月 21 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 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全国 3824 种社科类期刊中遴选出 102 种被确定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B.我们班物理 不及格的现象逐步下降。 C.昔日盐井,今日建成温泉宾馆,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沐浴时对人体有益。 D.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杂剧的产生 “杂”与“剧”本为两个独立的字眼,唐人将其捏合为“杂剧”一词来概括某种表演形式时,自 然要受到当时语言环境的影响。换言之,在“杂”与“剧”的诸种义项中,唐人的取义势必要打 上时代的烙印。同时,“杂”与“剧”的组合也势必最能体现它所要概括的表演形式的基本特征, 让人观其名而知其实。那么,最初的“杂剧”之名所要表达的特征是什么呢?其一是“杂”,也 就是说,此种伎艺属于娱乐性质的俗乐而非雅乐,同时,该伎艺形式多样,杂七杂八。其次是“剧”, 也即此伎艺包含了戏谑的科白形式。因其“杂”,所以杂剧最初包含了许多杂戏的内容,这是杂 剧从散乐杂戏是脱胎的痕迹;因其有“剧”,故其表演中又包含了诨科对白的因素,这是杂剧区 别于杂戏的重要标志。在这两个特点中,“杂”为形,“剧”为神,前者使杂剧形式多样化而具 有综合性的优势,后者则使杂剧超越百戏的伎艺表演而升华为戏剧艺术。 明乎此,我们就知道最初时杂剧何以和杂戏混称,就能了解杂剧与诸戏的差别,就能明白杂剧之 名,之所以有从诸多的歧称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因为杂剧本身包含杂戏的内容,所以杂剧有时也 被称为“杂戏”、“百戏”、“角抵之戏”、“参军戏”等名(其例证说下节)。这些名称要么 过于宽泛而不能体现杂剧这一表演形式的特点,如杂戏、百戏;要么过于具体而不能概括杂剧的 基本形态,如角抵、参军,从而最终将冠名权拱手让给了“杂剧”。 由此,我们还明白了另一个问题:杂剧何以会在唐代产生。虽然与剧谈戏谑相近的俳优滑稽周秦 就有记载,虽然与杂剧同属一路的散乐百戏先秦也已出现,但直到魏晋,二者一直局限在滑稽说 白和伎艺性表演的戏路里,未越雷池一步。这一僵局,直到杂剧的问世才被打破。而杂剧之所以 在唐代出现,是因为有了适宜的土壤,这一土壤就是魏晋以来盛 行的剧谈之风。剧谈作为一种 戏谑斗嘴,不仅有诙谐滑稽,而且更强调“斗”即对抗性,其蕴涵的新的戏剧因素——“剧”, 也即诙谐的话语冲 突很容易在这片活土上发育为新戏种。那么,剧谈之风自何而来?我以为来 自魏晋的论难。论难不自魏晋始,但成为社会习尚则在魏晋。当时的士大夫受佛教玄谈的影响, 好斗机锋,论难成风,王衍、王澄、谢鲲之辈皆为论难高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佛 教论议的影响,论难逐渐向伎艺化、通俗化转变,由学术活动转化为民众的娱乐活动。剧谈就是 一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戏谑性质的通俗论难。在斗口一义上,二者相通。《钓矾立谈》:“是
以一时豪杰,如萧俨、江文蔚……之徒,举集其门。(韩)熙载又长于剧谈,与相反复论难,多 深切当世之务。”这里,“剧谈”与“论难”并举,可见其意相近。当然,如前所述,剧谈更具 有戏谑诮难之义。事实上,某些带有嘲诨意味的论难,已和后世的戏剧相当接近,如《启颜录》 中有一段北齐弄痴人石动筒与法师的论难即是例子。(节选自刘晓明《杂剧起源新论》 6.“杂剧”之名所要表达的特征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7.“杂剧”与诸戏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8.根据文意作推断,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A.杂剧脱胎于散乐杂戏,插科打诨、念唱做打等戏剧因素是不断增强的。 B.杂剧也称为“杂戏”、“百戏”、“角抵之戏”等,因为它们都属于娱乐性质的杂俗之乐 C.论难剧谈谐趣的话语冲突是杂剧对抗性诨科的诱因,它促使滑稽戏语向具有对立冲突的杂剧 转化 D.论难剧谈的盛行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倾向,使戏剧性的诨难成为一种被人接受的娱乐方式 E.佛教的传播及其教义的影响是杂剧成为剧的重要原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以清德闻。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乃进据险要,开建 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増修德信,以怀 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 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凯等来降,二儿 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 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生缚香,既至,宥(宽恕)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 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 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 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日:“羊祜岂鸩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 戍日:“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 以诘抗。抗日:“ 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 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一时豪杰,如萧俨、江文蔚……之徒,举集其门。(韩)熙载又长于剧谈,与相反复论难,多 深切当世之务。”这里,“剧谈”与“论难”并举,可见其意相近。当然,如前所述,剧谈更具 有戏谑诮难之义。事实上,某些带有嘲诨意味的论难,已和后世的戏剧相当接近,如《启颜录》 中有一段北齐弄痴人石动筒与法师的论难即是例子。(节选自刘晓明《杂剧起源新论》) 6.“杂剧”之名所要表达的特征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7.“杂剧”与诸戏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8.根据文意作推断,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杂剧脱胎于散乐杂戏,插科打诨、念唱做打等戏剧因素是不断增强的。 B.杂剧也称为“杂戏”、“百戏”、“角抵之戏”等,因为它们都属于娱乐性质的杂俗之乐。 C.论难剧谈谐趣的话语冲突是杂剧对抗性诨科的诱因,它促使滑稽戏语向具有对立冲突的杂剧 转化 D.论难剧谈的盛行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倾向,使戏剧性的诨难成为一种被人接受的娱乐方式。 E.佛教的传播及其教义的影响是杂剧成为剧的重要原因。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以清德闻。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乃进据险要,开建 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 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 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凯等来降,二儿 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 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生缚香,既至,宥(宽恕)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 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 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 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日:“羊祜岂鸩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 戍日:“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 以诘抗。抗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 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夺:掠夺 B.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克:约定、预定 C.抗日:“羊祜岂鸩人者!”鸩:毒害 D.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诘:反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 C.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下面六句话郡表示羊祜磊落有德的一项是() ①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③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④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⑤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建立了五座城,收复肥沃的土地,夺取吴国资源,石城以西的地方,都为晋国 所有。 B.羊祜在晋吴边界,采用怀柔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吴国人心悦诚服,对他非常敬重,尊 称他为“羊公”。 C.吴国将领陆抗生病,羊祜赠送他药,以此来考验他,陆抗并不怀疑,认为羊祜不会害他
A.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夺:掠夺 B.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 克:约定、预定 C.抗日:“羊祜岂鸩人者!” 鸩:毒害 D.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 诘:反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 C.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1.下面六句话郡表示羊祜磊落有德的一项是 ( ) ①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③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④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⑤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祜建立了五座城,收复肥沃的土地,夺取吴国资源,石城以西的地方,都为晋国 所有。 B.羊祜在晋吴边界,采用怀柔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吴国人心悦诚服,对他非常敬重,尊 称他为“羊公”。 C.吴国将领陆抗生病,羊祜赠送他药,以此来考验他,陆抗并不怀疑,认为羊祜不会害他
D.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上和敌人互通信息,很是不满,就责怪陆抗,陆抗认为乡邑之间尚且讲 信义,大国之间更应该如此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人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5)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D.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上和敌人互通信息,很是不满,就责怪陆抗,陆抗认为乡邑之间尚且讲 信义,大国之间更应该如此。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 分) 四、(24 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人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5)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