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中考语文貘拟试卷 怀恩中学子去2008、3、19 第一部分听说能力(13分) 、听录音,完成1-6题。 (请注意:1-3题读一遍,4-6题读两遍) 听录音,选出读音有错的一项()(2分) A.校订 B阔绰 C发酵D濒临 2、听录音判断,句中“ shi wi”一词的是( (2分) A.事物 B事务 C饰物 失误 听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1分 4、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中(2分) -十-十-十计十十-十-计+-:- 5、听下面一篇报道,请问报道的目的是什么?(2分) 6、对同学说 对与会者说: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17分) 二、积累与运用。 7.按要求填空。(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 (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赵丽宏《周庄水韵》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第1页共
第 1 页 共 8 页 2007--2008 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怀恩中学 子去 2008、3、19 第一部分 听说能力(13 分) 一、听录音,完成 1—6 题。 (请注意:l—3 题读一遍,4—6 题读两遍) 1、听录音,选出读音有错的一项( )(2 分) A.校订 B 阔绰 C 发酵 D 濒临 2、听录音判断,句中“shì wù”一词的是 ( )(2 分) A.事物 B 事务 C 饰物 D 失误 3、听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1 分) 。 4、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2 分) 5、听下面一篇报道,请问报道的目的是什么?(2 分) 6、对同学说: 。 对与会者说: 。(4 分)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7 分) 二、积累与运用。 7.按要求填空。(以回答正确..的 5 道题计分。) (l)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赵丽宏《周庄水韵》 (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 。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 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消息,也透露 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5)《爱莲说》中表达作者既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赏的句子是 (6)时光飞逝,中考将至,你的好朋友却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请你用借时或劝学的诗 句来劝勉他 (7)锲而不舍 朽木不折 8、名著阅读。(3分) (1)左面的这幅图是根据一部外国名著改变成电影后张贴的海报 请根据图示配写中文介绍。(写出影片名称、主人公和相关的故事 情节。) - Richard Harris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裴 他与大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2分) 9、实践与探究: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和数据,用比较的方法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句子, 与上下文语意保持一致。(2分)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重要 674% 是 22.2% 不重要 8.5% 66.8% 无所谓 24.1% 不回答 1100% 从以上两组数据的对照中我们发现 第2页共8页
第 2 页 共 8 页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消息,也透露 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爱莲说》中表达作者既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赏的句子是: _____ 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 (6)时光飞逝,中考将至,你的好朋友却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请你用惜时或劝学的诗 句来劝勉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7)锲而不舍, ; ,朽木不折。 8、名著阅读。(3 分) (1)左面的这幅图是根据一部外国名著改变成电影后张贴的海报, 请根据图示配写中文介绍。(写出影片名称、主人公和相关的故事 情节。)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大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 ____。(2分) 9、实践与探究: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和数据,用比较的方法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句子, 与上下文语意保持一致。(2 分)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重要 67.4% 是 22.2% 不重要 8.5% 不是 66.8% 无所谓 24.1% 不回答 11.00% 从以上两组数据的对照中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三部分阅读能力(50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 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 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 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 师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宣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而议者谓为非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14、从前后《出师表》中,你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第3页共8页
第 3 页 共 8 页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50 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0—14 题。(16 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 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 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 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 师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3 分) ① ② ③ 14、从前后《出师表》中,你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6分) 留青竹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用竹的民族之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 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竹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期,至清代出现了 翻簧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前者是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黄 经煮、晒、压、胶,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纹饰:后者是留用竹子表 面的一层青筠(青竹皮)作为雕刻图纹,然而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 故名“留青竹刻”,也称“皮雕”。 留青竹刻所用竹材是按特定要求精选的毛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 黄色,洁浄细腻,近似琥珀且比琥珀更雅致。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成赭色,作为 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 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留青竹刻作品大都用宽3寸、长8寸的竹片刻制,称之为 臂搁”(原为习字搁臂之用,后为书案重要装饰),亦有直刻于竹制笔筒、扇骨上的 件上好的留青竹刻,需要精选竹材,竹刻材料选用竹龄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 间以严冬为上。竹材应表面光洁平整,无斑,节疤小,节距长,竹筒圆,一般选阴山背后的 毛竹。毛竹粗大,竹筠厚实,所制器物既牢固又美丽大方。竹材易裂变、形变、霉变,常先 以沸水煮泡,这样处理后的竹材表面青筠洁白如玉、色如凝脂。处理后的竹材应待其慢慢阴 干、性能趋于稳定后方可使用 竹刻艺术是“用刀的艺术”。留青竹刻一般有如下步骤:一是整形。将竹材制成长方形 的臂搁、各种形态的挂件及笔筒等各种形状,再用砂纸将其侧面和内面打磨光滑。二是描图。 在书画稿的反面衬复写纸,用小号圆珠笔或铁笔将书画稿描印竹面。三是修改。揭去描好的 稿纸,然后对照原图将复印稿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书画能力 者可直接在竹上作画。四是切边。切边的角度分垂直、倾斜、弧形切 边等。采用何种切边法要依据书画的力度、气质而定,重则深,轻则 浅,注意笔划的重叠、笔势的断续、笔意的连贯等。五是铲底。书法 作品的铲底是在同一层面的铲刮,要求笔划的边缘流利、挺刮、清爽, 底面留青均匀、平滑如镜,竹筋通直;绘画作品的铲底,则要根据笔 墨的浓淡、深浅、虚实、层次来决定竹青的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 如此,一件竹刻艺术品即顺利完成 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 雅致的艺术特色。“简朴”主要指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 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品高”指竹刻作品 的艺术价值高于一般工艺品。竹刻的品高体现在竹刻技艺高超和创作的难度之高,《古玩指南》 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雅致”则指竹刻艺术品是书画 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深爱文人雅士喜爱。竹刻发展史上常有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家涉足, 第4页共
第 4 页 共 8 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16 分) 留青竹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用竹的民族之一。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 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竹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期,至清代出现了 “翻簧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前者..是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黄, 经煮、晒、压、胶,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纹饰;后者..是留用竹子表 面的一层青筠(青竹皮)作为雕刻图纹,然而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 故名“留青竹刻”,也称“皮雕”。 留青竹刻所用竹材是按特定要求精选的毛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 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且比琥珀更雅致。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成赭色,作为 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 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留青竹刻作品大都用宽 3 寸、长 8 寸的竹片刻制,称之为 “臂搁”(原为习字搁臂之用,后为书案重要装饰),亦有直刻于竹制笔筒、扇骨上的。 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需要精选竹材,竹刻材料选用竹龄 3 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 间以严冬为上。竹材应表面光洁平整,无斑,节疤小,节距长,竹筒圆,一般选阴山背后的 毛竹。毛竹粗大,竹筠厚实,所制器物既牢固又美丽大方。竹材易裂变、形变、霉变,常先 以沸水煮泡,这样处理后的竹材表面青筠洁白如玉、色如凝脂。处理后的竹材应待其慢慢阴 干、性能趋于稳定后方可使用。 竹刻艺术是“用刀的艺术”。留青竹刻一般有如下步骤:一是整形。将竹材制成长方形 的臂搁、各种形态的挂件及笔筒等各种形状,再用砂纸将其侧面和内面打磨光滑。二是描图。 在书画稿的反面衬复写纸,用小号圆珠笔或铁笔将书画稿描印竹面。三是修改。揭去描好的 稿纸,然后对照原图将复印稿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书画能力 者可直接在竹上作画。四是切边。切边的角度分垂直、倾斜、弧形切 边等。采用何种切边法要依据书画的力度、气质而定,重则深,轻则 浅,注意笔划的重叠、笔势的断续、笔意的连贯等。五是铲底。书法 作品的铲底是在同一层面的铲刮,要求笔划的边缘流利、挺刮、清爽, 底面留青均匀、平滑如镜,竹筋通直;绘画作品的铲底,则要根据笔 墨的浓淡、深浅、虚实、层次来决定竹青的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 如此,一件竹刻艺术品即顺利完成。 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 雅致的艺术特色。“简朴”主要指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 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品高”指竹刻作品 的艺术价值高于一般工艺品。竹刻的品高体现在竹刻技艺高超和创作的难度之高,《古玩指南》 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雅致”则指竹刻艺术品是书画 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深爱文人雅士喜爱。竹刻发展史上常有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家涉足
使竹刻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刻制,使竹刻艺术品的题材选择、情趣追求、刻制技法等方面都 发生了质的变化。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15、、就本文来看,中华民族善于用竹创造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6、文中第二自然段加点词“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2分) 17、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要经过哪些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用四字短语补写出来。(3分) )→整形描图→( )→铲底完成。 18、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19、苏州以刺绣闻名,宜兴以紫砂著称。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说说你对常武地区创建 特色文化的设想。(4分) 明末清初,常州府江阴县人张西黄留青竹刻造诣颇深,人称“留青圣手”。至近现代, 留青竹刻群体主要集中在常武地区,人称“延陵派”。 武进以徐素白为代表的徐氏刻竹世家被称为“留青竹刻第一家”。武进鸣凰镇被誉为“竹 刻之乡”。 今日常武地区有留青竹刻群体数十人,徐氏竹刻专著四册已成为竹刻爱好者学习、临摹 的主要蓝本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5题。(18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 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 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 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 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 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 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5页共8页
第 5 页 共 8 页 使竹刻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刻制,使竹刻艺术品的题材选择、情趣追求、刻制技法等方面都 发生了质的变化。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15、、就本文来看,中华民族善于用竹创造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6、文中第二自然段加点词“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2 分) 17、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要经过哪些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用四字短语补写出来。(3 分) ( )→( )→整形描图→( )→铲底完成。 18、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19、苏州以刺绣闻名,宜兴以紫砂著称。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说说你对常武地区创建 特色文化的设想。(4 分) 明末清初,常州府江阴县人张西黄留青竹刻造诣颇深,人称“留青圣手”。至近现代, 留青竹刻群体主要集中在常武地区,人称“延陵派”。 武进以徐素白为代表的徐氏刻竹世家被称为“留青竹刻第一家”。武进鸣凰镇被誉为“竹 刻之乡”。 今日常武地区有留青竹刻群体数十人,徐氏竹刻专著四册已成为竹刻爱好者学习、临摹 的主要蓝本。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5 题。(18 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 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 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 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 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 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 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