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中学2012级高考语文第一轮 夯尖基础题名金榜 四省2014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59篇 7~9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33篇) 1、《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习之,不()()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乐乎?人不 知而不(),不()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为政》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 习乎?《学而》 (6)子曰:“见贤思()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泰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发于()(quan)亩之中,()()举于 )筑之间,()() 举于鱼盐之中,管()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性,()益其所不能 人()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 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者,国(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我。公将战。曹()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焉?”()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未(),民()从也。”公曰 牺牲玉(),()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神()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对曰:“忠之()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曰:“未可。”齐人三鼓。()曰:“可矣。 齐师败()。公将()之。()曰:“未可。”下视其(),登()而望之 曰:“可矣。”()()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三而( 彼 我(),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有伏焉。吾视其()乱,望其旗() 第1页共16页 2021年2月1日
梓潼中学 2012 级高考语文第一轮 夯实基础 题名金榜 Ztzx2015 第1页 共 16页 2021 年 2 月 12 日 四川省 2014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59 篇) 7~9 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33 篇) 1、《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 )习之,不( )(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乐乎?人不 知而不( ),不( )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 ),可以为师矣。” 《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为政》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曾子曰:“吾日三( )吾身;为人(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乎?传不 习乎? 《学而》 (6)子曰:“见贤思(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乎!己所不欲,勿( ) 于人。”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泰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 )发于( )(quǎn)亩之中,( )( )举于( )筑之间,( )( ) 举于鱼盐之中,管( )吾举于士,孙叔( )举于海,百里(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任于(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 )性,( )益其所不能。 人( )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入则无 法家( )士,出则无敌国外( )者,国(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曹( )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 )我。公将战。曹(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 焉?”( )曰:“肉食者(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未( ),民( )从也。”公曰: “牺牲玉( ),( )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神( )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必以情。”对曰:“忠之(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曰:“未可。”齐人三鼓。( )曰:“可矣。” 齐师败( )。公将( )之。( )曰:“未可。”下视其( ),登( )而望之, 曰:“可矣。”( )(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三而( )。彼( ) 我(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有伏焉。吾视其( )乱,望其旗( )
梓潼中学2012级高考语文第一轮夯实基础题名金榜 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修八尺有余,形貌()丽。朝服衣冠,()镜,谓其妻曰:“我()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外来,与()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今天下三分,益州()(),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遇,欲报 之于陛下也。诚()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 (),引()失义,以塞忠()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陛下平明之理,不宜()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以()之,必能使()阵和睦,优 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良死节之臣,愿()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于南阳,()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达于诸侯。先 第2页共16页 2021年2月12日
梓潼中学 2012 级高考语文第一轮 夯实基础 题名金榜 Ztzx2015 第2页 共 16页 2021 年 2 月 12 日 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 )修八尺有余,形貌( )丽。朝服衣冠,( )镜,谓其妻曰:“我( )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外来,与(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视之,自以为不如;(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 )(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 )( ),今天下三分,益州( )( ),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 )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 )遇,欲报 之于陛下也。诚(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 ) ( ),引( )失义,以塞忠( )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罚( )(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 )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 )之、费(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 ( )以( )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 ) ( )(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 )( ),(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 )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以( )之,必能使( )阵和睦,优 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 )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 )良死节之臣,愿(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 )于南阳,( )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达于诸侯。先
梓潼中学2012级高考语文第一轮夯实基础题名金榜 帝不以臣()(),()自()(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后值()(),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损益,进尽忠言,则()之、()、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之、()、允等之慢,以()其()。陛下亦宜自谋,以( )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不知所言。 6、《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然开朗。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并()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 )路,处处志之。及郡下,()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者 7、《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隐天()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月 至于夏水()(),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间。清荣( ),良多趣味 第3页共16页 2021年2月12日
梓潼中学 2012 级高考语文第一轮 夯实基础 题名金榜 Ztzx2015 第3页 共 16页 2021 年 2 月 12 日 帝不以臣( )( ),( )自(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 )。后值( )(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 )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 )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 )( )( ),(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 )损益,进尽忠言,则( )之、( )、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 之、( )、允等之慢,以( )其( )。陛下亦宜自谋,以( )善道,( ),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 )( ),不知所言。 6、《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然开朗。土地平( ),屋舍(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 ),并( )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便( )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者。 7、《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处。重岩( )( ),隐天( )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 )月。 至于夏水( )( ),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 )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其 间。清荣( ),良多趣味
梓潼中学2012级高考语文第一轮夯实基础题名金榜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鸣三声泪沾裳。” 《杂说(四)》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奴隶人之手,()()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也 9、《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吾()()。()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 为岩。青树翠(),()()()(),()()()()。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 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无人,凄神寒骨,()()()()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玄。()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远山,吞长江,浩浩()(),横无际() 朝()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暮(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畏(),满目()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沙鸥( 第4页共16页 2021年2月12日
梓潼中学 2012 级高考语文第一轮 夯实基础 题名金榜 Ztzx2015 第4页 共 16页 2021 年 2 月 12 日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鸣三声泪沾裳。” 8、《杂说(四) 》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于 奴隶人之手,( )( )于( )(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一(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9、《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吾( )( )。( ) (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 )(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 为岩。青树翠( ),( )( )( )( ),( )( )( )(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 逝,往来(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无人,凄神寒骨,( )( )( )(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 )古,余弟宗玄。(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 )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远山,吞长江,浩浩( )( ),横无际( ); 朝(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 )雨( )(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 ),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 )暮(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 )畏( ),满目( )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 )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沙鸥( ),( )
梓潼中学2012级高考语文第一轮夯实基础题名金榜 ()游泳:岸()()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宠辱()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微()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美。望之()然而()秀者,(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而()出于两峰之间者,()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开,云归而岩穴(),()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发而()香,佳木秀而(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者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交错,起坐 而()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欧阳修也 13、《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清()而不(),中通外(),不()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5页共16页 2021年2月1日
梓潼中学 2012 级高考语文第一轮 夯实基础 题名金榜 Ztzx2015 第5页 共 16页 2021 年 2 月 12 日 ( )游泳;岸( )(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宠辱( )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 )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 )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美。望之( )然而( )秀者,( )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而( )出于两峰之间者,( )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 )开,云归而岩穴( ),(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 发而( )香,佳木秀而(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者, (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山肴野( ),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交错,起坐 而( )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欧阳修也。 13、《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 )泥而不染,( )清( )而不( ),中通外( ),不( )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可( )玩焉。 予谓菊,花之(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 ) 交横,(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