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配人教版 第二个电子比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更多的能量。同理1> 续表 I2、14>l…l+1>In。 元素 I/eV 12/eV I3/ev (2)为什么Na、Mg、AI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分别为十1 价、十2价、十3价? 4.3 31.9 47.8 提示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 5.7 47.4 71.8 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容易失 D 7.7 15.1 80.3 去一个电子形成十1价离子:Mg的11和I2相差不多,而I2 E 21.6 41.1 65.2 比I: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十2价离子: Al的I1、I2、I相差不多,而I3比1,小很多,所以Al容易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是 ,稀有气 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十3价离子。 体元素是 ,最活泼的金属是 ,在化合物中显 十2价的金属是 0 典例剖析 答案BCD E B D 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1。 解析一般来说,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说明该元素原子 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离能越大,说明 元素 Is 该元素原子越不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表中 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小,应该属于金属元 500 4600 6900 9500 素: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应该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元 Y 580 1800 2700 11600 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应该是所列的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十1价 素:D元素第二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很大,说明D元素 B.元素Y是第ⅢA族元素 的原子很容易失去2个电子,应该是在化合物中显十2价的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 金属元素。 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刷烈反应 二电负性的理解与应用 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X为第IA族元素,Y为 重难归纳 第ⅢA族元素: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则Y为A1,AI不与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冷水反应。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 规律总结」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并且会有突 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 (如绪、锑等)元素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 跃,一般第一次突跃前的电离能所对应的电子是最外层 又有非金属性。 电子,对于金属元素来说,该类电子的个数就是该元素的 (2)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 最高正化合价。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学以致用 (1)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 1.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第七电离能(单位:kJ· 力小,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mol-)如下表。该元素最有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 (2)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 12 Is 力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5781817274511575148301837623293 (1)一般来说,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 A.第IA族 B.第ⅡA族 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C.第ⅢA族 D.第NA族 (2)一般来说,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 答案C 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解析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I1、I2、I:数值相对较 ?思考发现 小,I,数值突然增大,说明X元素原子中,有3个电子容易 (1)查阅教材中H,O、C1的电负性数据,分析HCIO中 失去,因此,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十3价,最有可能位于第 各元素的价态。 ⅢA族。 提示H、0、C1的电负性分别为2.1、3.5、3.0,根据电 2.现有5种元素A、B、C、D、E,其中有三种金属元素和 种稀有气体元素,各元素的1,~I,的数据分别如下表。 负性数据并结合HCIO的结构式H一O一CI可知,O对键合 电子的吸引力最大,键合电子偏向O,则HC1O中O为一2 元素 I/eV I,/eV I3/eV 价,H为+1价,C1为+1价。 A 13.0 23.9 40.0 (2)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 向。Ti(BH)a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TiC,和LBH,反应 26
化 学 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配人教版 第二个电子比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更多的能量。同理I3> I2、I4>I3……In+1>In。 (2)为什么 Na、Mg、Al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分别为+1 价、+2价、+3价? 提示 Na的I1 比I2 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 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 Na容易失 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 和I2 相差不多,而I2 比I3 小很多,所以 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离子; Al的I1、I2、I3 相差不多,而I3 比I4 小很多,所以 Al容易 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 典例剖析 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 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元素 I1 I2 I3 I4 X 500 4600 6900 9500 Y 580 1800 2700 11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 Y是第ⅢA族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 D.若元素 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 X为第ⅠA 族元素,Y 为 第ⅢA族元素;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则Y为Al,Al不与 冷水反应。 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并且会有突 跃,一般第一次突跃前的电离能所对应的电子是最外层 电子,对于金属元素来说,该类电子的个数就是该元素的 最高正化合价。 学以致用 1.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第七电离能 (单位:kJ· mol-1)如下表。该元素最有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 I1 I2 I3 I4 I5 I6 I7 578 1817 2745 11575 14830 18376 23293 A.第ⅠA族 B.第ⅡA族 C.第ⅢA族 D.第ⅣA族 答案 C 解析 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I1、I2、I3 数值相对较 小,I4 数值突然增大,说明 X元素原子中,有3个电子容易 失去,因此,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最有可能位于第 ⅢA族。 2.现有5种元素 A、B、C、D、E,其中有三种金属元素和 一种稀有气体元素,各元素的I1~I3 的数据分别如下表。 元素 I1/eV I2/eV I3/eV A 13.0 23.9 40.0 续表 元素 I1/eV I2/eV I3/eV B 4.3 31.9 47.8 C 5.7 47.4 71.8 D 7.7 15.1 80.3 E 21.6 41.1 65.2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是 ,稀有气 体元素是 ,最活泼的金属是 ,在化合物中显 +2价的金属是 。 答案 BCD E B D 解析 一般来说,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说明该元素原子 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离能越大,说明 该元素原子越不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表中 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小,应该属于金属元 素;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应该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元 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应该是所列的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 素;D元素第二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很大,说明 D元素 的原子很容易失去2个电子,应该是在化合物中显+2价的 金属元素。 二 电负性的理解与应用 重难归纳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 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 (如锗、锑等)元素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 又有非金属性。 (2)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1)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 力小,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2)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 力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1)一般来说,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 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2)一般来说,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 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1)查阅教材中 H、O、Cl的电负性数据,分析 HClO 中 各元素的价态。 提示 H、O、Cl的电负性分别为2.1、3.5、3.0,根据电 负性数据并结合 HClO的结构式 H—O—Cl可知,O对键合 电子的吸引力最大,键合电子偏向 O,则 HClO 中 O 为-2 价,H 为+1价,Cl为+1价。 (2)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 向。Ti(BH4)3 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 TiCl4 和LiBH4 反应 26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制得。Li、B、H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怎 样的? 易错警示」根据电负性差值判断化合物类型只是一般 规律,并不是所有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都形成离子化 提示Li,B、H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合物,如H的电负性为2.1,F的电负性为4.0,两者的电 >B>Li。 负性差值为1.9,面HF为共价化合物。 (3)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某储 氢材料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 学以致用 (单位:kJ·moll)如下表所示。 1.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h 738 A.F>N>O B.O>CI>F 12 1451 C.As>P>N D.CIS>As I3 7733 答案D 1, 10540 解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一般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 15 13630 逐渐变小。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N、F>O>Cl、N> 推测M是哪种元素? P>As、C>S>As。 提示M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剧增,可判断M元素属于 2.已知X、Y元素位于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 第ⅡA族元素,为Mg元素。 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典例剖析 BX的第一电离能可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 一般认为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 C.X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对应的 们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1.7,它们通常形成共价键。已知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HX 元素AI B Be C CI F Li MgN Nao P S Si 答案C 电负 解析根据X、Y元素位于同周期,且电负性X>Y可 1.52.01.52.53.04.01.01.23.00.93.52.12.51.8 性 知,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非金属性,X与Y形成化合物 判断下列化合物:①NaF;②A1CL3;③NO:④MgO: 时,X显负价,Y显正价,A项正确。一般来说,同周期主族 ⑤BeCl2:⑥CO2。 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VA族元素的 (1)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第一电离能比第M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所以X的第 (2)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一电离能可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B项正确。根据上述 答案(1)②③⑤⑥(2)①④ 推断,X的非金属性比Y的非金属性强,则X对应的最高价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分析题述各化合物中两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酸性,C项错误。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Y<HX,D 种元素的电负性的差值与1.7比较,得出结论。 项正确。 随堂训练 1.具有下列核外电子排布式的原子,其半径最大的 解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是()。 但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 A.1s22s22p B.1s22s22p 一电离能,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D项>C项>A C.1s22s22p3s23p D.1s22s22p3s23p 项>B项。 答案C 3.某主族元素的第一、二、三、四电离能依次为899 解析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为氨原 kJ·mol-、1757kJ·mol-1、14840kJ·mol-1、18025 子,B项中为硼原子,C项中为铝原子,D项中为硫原子。 k·mol-1,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r(B)>r(N)、r(Al) A.第IA族 B.第ⅡA族 r(S)r(Al)>r(B),故Al原子半径最大。 C.第ⅢA族 D.第NA族 2.基态原子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同周期元素原子中,第一 答案B 电离能最小的是()。 解析分析该主族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知,第一、二电离 A.ns'np B.ns'np' 能较小,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该主族元素原子易失去2 C.ns2np D.ns2np 个电子,则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元素 答案B 位于第ⅡA族。 27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制得。Li、B、H 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怎 样的? 提示 Li、B、H 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H>B>Li。 (3)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某储 氢材料是短周期金属元素 M 的氢化物。M 的部分电离能 (单位:kJ·mol-1)如下表所示。 I1 738 I2 1451 I3 7733 I4 10540 I5 13630 推测 M 是哪种元素? 提示 M 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剧增,可判断 M 元素属于 第ⅡA族元素,为 Mg元素。 典例剖析 一般认为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 们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 1.7,它们通常形成共价键。已知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 性 1.52.01.52.53.04.01.01.23.00.93.52.12.51.8 判断下列化合物:①NaF;②AlCl3;③NO; ④MgO; ⑤BeCl2;⑥CO2。 (1)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2)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答案 (1)②③⑤⑥ (2)①④ 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分析题述各化合物中两 种元素的电负性的差值与1.7比较,得出结论。 根据电负性差值判断化合物类型只是一般 规律,并不是所有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都形成离子化 合物,如 H 的电负性为2.1,F的电负性为4.0,两者的电 负性差值为1.9,而 HF为共价化合物。 学以致用 1.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F>N>O B.O>Cl>F C.As>P>N D.Cl>S>As 答案 D 解析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一般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 逐渐变小。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F>O>N、F>O>Cl、N> P>As、Cl>S>As。 2.已知X、Y元素位于同周期,且电负性 X>Y,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X与 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X的第一电离能可能小于 Y的第一电离能 C.X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Y对应的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HnX 答案 C 解析 根据X、Y元素位于同周期,且电负性 X>Y 可 知,X的非金属性强于 Y 的非金属性,X与 Y 形成化合物 时,X显负价,Y显正价,A 项正确。一般来说,同周期主族 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ⅤA族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比第Ⅵ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所以 X的第 一电离能可能小于 Y 的第一电离能,B项正确。根据上述 推断,X的非金属性比 Y的非金属性强,则 X对应的最高价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 Y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酸性,C项错误。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HnX,D 项正确。 随堂训练 1.具 有 下 列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的 原 子,其 半 径 最 大 的 是( )。 A.1s22s22p 3 B.1s22s22p 1 C.1s22s22p 63s23p 1 D.1s22s22p 63s23p 4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A 项中为氮原 子,B项中为硼原子,C项中为铝原子,D项中为硫原子。 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r(B)>r(N)、r(Al)> r(S)、r(Al)>r(B),故 Al原子半径最大。 2.基态原子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同周期元素原子中,第一 电离能最小的是( )。 A.ns2np 3 B.ns2np 4 C.ns2np 5 D.ns2np 6 答案 B 解析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但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 D 项>C项>A 项>B项。 3.某 主 族 元 素 的 第 一、二、三、四 电 离 能 依 次 为 899 kJ·mol-1、1757kJ·mol-1、14840 kJ·mol-1、18025 kJ·mol-1,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A.第ⅠA族 B.第ⅡA族 C.第ⅢA族 D.第ⅣA族 答案 B 解析 分析该主族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知,第一、二电离 能较小,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该主族元素原子易失去2 个电子,则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元素 位于第ⅡA族。 27
化学 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配人教版 4.下列是几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对应元素的电负 是 ,D是 ,E是 性最大的是( )。 (2)由电负性判断,以上五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1s22s22p B.1s22s22p3s23p3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C.1s22s22p3s23p2 D.1s22s22p3s23p4s2 (3)当B与A、C、D分别形成化合物时,B显 价,其 答案A 他元素显 价。 解析根据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 (4)当B与A、C、D、E(与E形成E2B)分别形成化合物时, 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 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有共价键的是 最容易得到电子,A项中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0 5.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 答案(1)H O AI S K(2)KO A.原子半径:K>Ga>Se>S (3)负正 B.第一电离能:Si>AI>Mg>Na (4)Al2O3、K2OH2O、H2O2、S02、SOg C.电负性:O>N>P>As 解析由题意可知A、E均为第IA族元素且E为金属元 D.非金属性:P>Si>Ge>Ga 素,A为H;由于B、D为同族元素且它们基态原子的最外 答案B 层的p能级电子数为s能级电子数的2倍,则B、D元素原 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反常,第一电离 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为第MA族元素,则B为 能:Na<Al<Mg,B项错误。 O,D为S,E为K;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6.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 3s23p,C为Al。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l、K, 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位于同一族,它 且活泼性K>Al,则K的电负性为0.8,A1的电负性为 们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s。B和D也属于 1.5;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H、S、O,非金属性O>S>H, 同一族,它们基态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 则电负性:0为3.5,S为2.5,H为2.1。当0与H,S、Al 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电子 形成化合物时,由于O的电负性大,所以O为负价,其他 数的一半。A、B、C、D、E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2.1、 元素为正价。一般来说,当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差值大 3.5、1.5、2.5、0.8,请回答下列问题。 于1.7时形成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 (1)A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B是 价镀。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3.下列四种粒子中,半径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下列关于粒子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 ①基态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 元素的原子半径 ②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s23p5: 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 ③基态Z的轨道表示式: 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s 2s 2p 3s 3p D.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抑t00t0t0t4t0 答案C 解析由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第 ④基态W原子有2个能层,电子式为·:。 M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第IA族元素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的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I):核外电子层结构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相同的单核粒子的半径不同: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 答案C 子,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同周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2、W分别为SCl、S2-、F。S、 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 CL,S-、F的粒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S)>r(S)>r(C)> 2.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r(F),故C项正确。 A.1s22s22p B.1s22s22p3s23p 4.在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元素种 C.1s22s22p D.1s22s22p3s23p 类数为( )。 答案B A.1 B.2 解析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A、B、CD项中的四种原 C.3 D.4 子分别是O、S、F、C,结合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可知,S原 答案C 子半径最大。 解析一般来说,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 28
化 学 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配人教版 4.下列是几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对应元素的电负 性最大的是( )。 A.1s22s22p 4 B.1s22s22p 63s23p 3 C.1s22s22p 63s23p 2 D.1s22s22p 63s23p 64s2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 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 最容易得到电子,A项中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5.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K>Ga>Se>S B.第一电离能:Si>Al>Mg>Na C.电负性:O>N>P>As D.非金属性:P>Si>Ge>Ga 答案 B 解析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反常,第一电离 能:Na<Al<Mg,B项错误。 6.有 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 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位于同一族,它 们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和 D也属于 同一族,它们基态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 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的一半。A、B、C、D、E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2.1、 3.5、1.5、2.5、0.8,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B是 ,C 是 ,D是 ,E是 。 (2)由电负性判断,以上五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3)当B与 A、C、D分别形成化合物时,B显 价,其 他元素显 价。 (4)当B与A、C、D、E(与E形成E2B)分别形成化合物时, 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有共价键的是 。 答案 (1)H O Al S K (2)K O (3)负 正 (4)Al2O3、K2O H2O、H2O2、SO2、SO3 解析 由题意可知 A、E均为第ⅠA族元素且E为金属元 素,A为 H;由于B、D为同族元素且它们基态原子的最外 层的p能级电子数为s能级电子数的2倍,则B、D元素原 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 4,为第ⅥA族元素,则B为 O,D 为 S,E 为 K;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3s23p 1,C为 Al。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l、K, 且活泼性 K>Al,则 K 的电负性为0.8,Al的电负性为 1.5;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H、S、O,非金属性 O>S>H, 则电负性:O为3.5,S为2.5,H 为2.1。当 O与 H、S、Al 形成化合物时,由于 O的电负性大,所以 O 为负价,其他 元素为正价。一般来说,当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差值大 于1.7时形成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 价键。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1.下列关于粒子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 元素的原子半径 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 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D.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答案 C 解析 由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第 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 的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l);核外电子层结构 相同的单核粒子的半径不同;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 子,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同周 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 2.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1s22s22p 4 B.1s22s22p 63s23p 4 C.1s22s22p 5 D.1s22s22p 63s23p 5 答案 B 解析 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A、B、C、D项中的四种原 子分别是 O、S、F、Cl,结合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可知,S原 子半径最大。 3.下列四种粒子中,半径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基态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6 ◝ 2 ◞ ◝ 8 ◞ ◝ 6 ◞ ; ②基态 Y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s23p 5; ③基态Z2- 的轨道表示式: ; ④基态 W 原子有2个能层,电子式为·W ·· ·· ·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X、Y、Z2- 、W 分别为S、Cl、S2- 、F。S、 Cl、S2- 、F的粒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S2- )>r(S)>r(Cl)> r(F),故C项正确。 4.在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N 之间的元素种 类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 C 解析 一般来说,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 28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能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 C.原子半径 D.元素的金属性 能介于B、N之间的元素有Be、C,O,共3种元素。 答案B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趋势。 A通常,同周期元素中第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但Mg、P反常,A项错误。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逐 B.在同一主族中,自上而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B项正确,C、 C.第I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大,第一电离 D项错误。 能越大 D.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核离子时的最高化合价数值都 9.(1)在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的反应中,带状纳米 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的电负 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答案B 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0 (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 解析通常,同周期元素中第I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 B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C、D为同周期元素,C元素 小,0族元素的(稀有气体元素)最大,故A项错误。同主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 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四种元素中 渐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B项正确,C项错误。主族 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元素的原子形成单核离子时的最高化合价数值不一定和 (3)CH,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 它的族序数相等,如F、O,D项错误。 序为 0 6.对A、B两种主族元素(除第IA族外)来说,下列叙述中 (4)N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8号元素,第二周期元素基态 正确的是()。 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原子相同且电负性最小 A.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B 的元素是 B.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失电子能力大于B 0 C.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得电子能力大于B 答案(1)O>Ge>Zn(2)O(3)HC<O(4)C D.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B 解析(1)Zn和Ge为同周期元素,Ge在Zn的右边,因此 答案C Ge的电负性比Zn的大:O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电负性 解析电负性是用来描述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 强于Ge和Zn,因此三者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 力大小的,C项正确,B项错误。元素的电负性大对应元 Ge、Zn。 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不一定大,如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C、D Al的第一电离能,而Mg的电负性小于Al的电负性,A 为同周期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 项错误。元素的电负性大,其原子半径不一定就小,D项 电子数的3倍,则C为P元素,D为CI元素:A2-和B*具 错误。 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则A为O元素,B为Na元素。一般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四种元 A.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元素。 B.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 (3)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电负性越大, C.S2-,CI、K+的半径逐渐减小 故H、C、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D.O、F、Ne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4)基态N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4s2,3d能级 答案C 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未成对 解析Al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3即能级的,该能级 电子数为2的有C、O,其中C的电负性小。 的能量比Mg的3s能级的能量高,故A1的第一电离能比 10.现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A,其电离能数据如下表所 Mg的小,A项错误。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示[I1表示失去第1个电子的电离能,I.(n=2,3,4,5, 2、1、2,B项错误。S2-、C1、K+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 6,7,8,9,10,11)表示失去第n个电子的电离能,单位为 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C项正确。O、F位于同一周期,一 ev]。 般来说,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 符号 Ia I 15 大,Ne为稀有气体元素,Ne的电负性小于F的,D项 电离能 7.64 15.03 80.12 109.3 141.2 186.5 错误。 8.如图所示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种性质变化趋势的 符号 18 In 柱形图,y轴表示的可能是( 电离能224.9226.0327.9367.41761 )。 (1)外层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越 (填 “大”或“小”):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在失去电子 时,电离能越(填“大”或“小”)。 (2)上述11个电子分属个能层。 (3)失去11个电子后,该元素还有 个电子。 原子序数 (4)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0 29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 能介于B、N之间的元素有Be、C、O,共3种元素。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常,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B.在同一主族中,自上而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C.第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大,第一电离 能越大 D.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核离子时的最高化合价数值都 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答案 B 解析 通常,同周期元素中第Ⅰ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 小,0族元素的(稀有气体元素)最大,故 A 项错误。同主 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 渐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B项正确,C项错误。主族 元素的原子形成单核离子时的最高化合价数值不一定和 它的族序数相等,如F、O,D项错误。 6.对 A、B两种主族元素(除第ⅠA 族外)来说,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A的电负性大于B,则 A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B B.A的电负性大于B,则 A的失电子能力大于B C.A的电负性大于B,则 A的得电子能力大于B D.A的电负性大于B,则 A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B 答案 C 解析 电负性是用来描述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 力大小的,C项正确,B项错误。元素的电负性大对应元 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不一定大,如 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Al的第一电离能,而 Mg的电负性小于 Al的电负性,A 项错误。元素的电负性大,其原子半径不一定就小,D项 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 C.S2- 、Cl- 、K+ 的半径逐渐减小 D.O、F、Ne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答案 C 解析 Al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3p能级的,该能级 的能量比 Mg的3s能级的能量高,故 Al的第一电离能比 Mg的小,A项错误。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2、1、2,B项错误。S2- 、Cl- 、K+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 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C项正确。O、F位于同一周期,一 般来说,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 大,Ne为稀有气体元素,Ne的电负性小于 F 的,D 项 错误。 8.如图所示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种性质变化趋势的 柱形图,y轴表示的可能是( )。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C.原子半径 D.元素的金属性 答案 B 解析 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趋势, 但 Mg、P反常,A 项错误。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逐 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B项正确,C、 D项错误。 9.(1)在光催化还原 CO2 制备 CH4 的反应中,带状纳米 Zn2GeO4 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 的电负 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 (2)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 和 B+ 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C、D为同周期元素,C元素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四种元素中 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CH4 和CO2 所含的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 序为 。 (4)N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8号元素,第二周期元素基态 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 Ni原子相同且电负性最小 的元素是 。 答案 (1)O>Ge>Zn (2)O (3)H<C<O (4)C 解析 (1)Zn和Ge为同周期元素,Ge在Zn的右边,因此 Ge的电负性比Zn的大;O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电负性 强于Ge和Zn,因此三者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O、 Ge、Zn。 (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C、D 为同周期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 电子数的3倍,则C为P元素,D为Cl元素;A2- 和B+ 具 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则 A为 O元素,B为 Na元素。一般 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四种元 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O元素。 (3)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电负性越大, 故 H、C、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4)基态 N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84s2,3d能级 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未成对 电子数为2的有C、O,其中C的电负性小。 10.现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 A,其电离能数据如下表所 示[I1 表示失去第1个电子的电离能,In(n=2,3,4,5, 6,7,8,9,10,11)表示失去第n 个电子的电离能,单位为 eV]。 符号 I1 I2 I3 I4 I5 I6 电离能 7.64 15.03 80.12 109.3 141.2 186.5 符号 I7 I8 I9 I10 I11 — 电离能 224.9 226.0 327.9 367.4 1761 — (1)外层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越 (填 “大”或“小”);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在失去电子 时,电离能越 (填“大”或“小”)。 (2)上述11个电子分属 个能层。 (3)失去11个电子后,该元素还有 个电子。 (4)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29
化学 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配人教版 答案(1)小大(2)3(3)1(4)Mg(OH)2 电离能/(kJ·mo-1) 解析(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受原子核的吸引作 元素 I 个 用越小,失去电子越容易,则电离能越小:阳离子所带电 X 738 14517733 1054013630… 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作用 Y578 181727451157514830… 越大,失电子越难,则电离能越大。 A.电负性:X<Y (2)根据题目数据知,I1、I2较小,1。突然增大,说明 B.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X<Y 最外层有2个电子,1a到Io变化较小,但I1突然增大, C.X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说明次外层有8个电子,又由于核电荷数小于18,所以 D.Y的最高化合价为十2价 A为Mg,核外有3个能层。 答案A (3)Mg元素的原子失去11个电子后,还有1个 电子。 解析根据元素的逐级电离能数据可以看出,X元素的第 (4)Mg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三电离能数据明显增大,说明X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Mg(OH)2。 两个电子,X属于第ⅡA族元素:Y元素的第四电离能数 据明显增大,说明Y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Y 拓展·提高 属于第ⅢA族元素,又因为两者属于同周期元素,故Y在 1.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X的右边。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电负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 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X<Y,A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 的活泼性强于钠 左向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 B.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 烈程度逐渐减弱,故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X>Y,B项错 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误。X属于第ⅡA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C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 项错误。Y属于第ⅢA族元素,故Y的最高化合价为十3 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价,D项错误。 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4.A、B均为主族元素,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 答案B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种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 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 解析A项正确,钾元素与钠元素位于同主族,元素的第 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的正化合价与B的负化合价 一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B项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中, 的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 第Ⅱ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的,第VA族的第一 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其中正确的是 电离能大于第ⅥA族的。C项正确,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 )。 ns2np°和1s2的原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本身已达稳 A.①②⑦ B.③④⑥ 定结构,第一电离能较大。D项正确,因为原子失电子后 c.③⑤ D.③④⑤⑥⑦ 带正电荷,电子越来越难失去,尤其是达到稳定结构以后。 答案B 2.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基态原子,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 解析“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 排列正确的是()。 ①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②价层电子 子层结构”,则A元素在B元素的下一周期。①错误,因 排布为3s23p°的基态原子:③其3p轨道为半满的基态原 A原子半径大于同一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半径, 子: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基态原子。 该原子的半径又大于同一周期的B原子的半径,所以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子半径A>B:②错误,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时,核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⑦错误,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 答案C B的第一电离能。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 解析①3印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为S: 学元素 ②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的基态原子为Ar:③3p轨道半 (1)下表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1)最大的是 充满的基态原子为P: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 (填字母,下同),c和f的I1大小关系是 基态原子为AI。已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呈增大趋势,第ⅢA族和第ⅥA族反常,同周期稀有气 h 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 m 为A>P>S>Al,即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为②③ ①④。 3.同周期两种主族元素X、Y的逐级电离能(I)数据如下表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上述元素中,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写出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0
化 学 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配人教版 答案 (1)小 大 (2)3 (3)1 (4)Mg(OH)2 解析 (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受原子核的吸引作 用越小,失去电子越容易,则电离能越小;阳离子所带电 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作用 越大,失电子越难,则电离能越大。 (2)根据题目数据知,I1、I2 较小,I3 突然增大,说明 最外层有2个电子,I3 到I10 变化较小,但I11 突然增大, 说明次外层有8个电子,又由于核电荷数小于18,所以 A为 Mg,核外有3个能层。 (3)Mg元素的原子失去11个电子后,还有1个 电子。 (4)Mg 元 素 的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的 水 化 物 为 Mg(OH)2。 拓展 提高 1.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 的活泼性强于钠 B.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 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 6(若只有 K层时为1s2)的原 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答案 B 解析 A项正确,钾元素与钠元素位于同主族,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B项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中, 第Ⅱ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的,第ⅤA族的第一 电离能大于第ⅥA 族的。C项正确,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np 6 和1s2 的原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本身已达稳 定结构,第一电离能较大。D项正确,因为原子失电子后 带正电荷,电子越来越难失去,尤其是达到稳定结构以后。 2.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基态原子,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 排列正确的是( )。 ①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②价层电子 排布为3s23p 6 的基态原子;③其3p轨道为半满的基态原 子;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基态原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答案 C 解析 ①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为S; ②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 6 的基态原子为 Ar;③3p轨道半 充满的基态原子为P;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 基态原子为 Al。已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呈增大趋势,第ⅢA族和第ⅥA族反常,同周期稀有气 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 为 Ar>P>S>Al,即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为②③ ①④。 3.同周期两种主族元素 X、Y的逐级电离能(I)数据如下表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电离能/(kJ·mol -1) I1 I2 I3 I4 I5 …… X 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 Y 578 1817 2745 11575 14830 …… A.电负性:X<Y B.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X<Y C.X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D.Y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元素的逐级电离能数据可以看出,X元素的第 三电离能数据明显增大,说明 X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两个电子,X属于第ⅡA 族元素;Y 元素的第四电离能数 据明显增大,说明 Y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Y 属于第ⅢA族元素,又因为两者属于同周期元素,故 Y在 X的右边。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电负 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X<Y,A 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 左向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 烈程度逐渐减弱,故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X>Y,B项错 误。X属于第ⅡA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C 项错误。Y属于第ⅢA族元素,故 Y的最高化合价为+3 价,D项错误。 4.A、B均为主族元素,A 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种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 子半径 A<B;②离子半径 A>B;③原子序数 A>B;④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 A<B;⑤A的正化合价与B的负化合价 的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 的电负性小于 B 的电负性; 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⑦ B.③④⑥ C.③⑤ D.③④⑤⑥⑦ 答案 B 解析 “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 子层结构”,则 A 元素在B元素的下一周期。①错误,因 A原子半径大于同一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半径, 该原子的半径又大于同一周期的 B原子的半径,所以原 子半径 A>B;②错误,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时,核 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⑦错误,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 B的第一电离能。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 学元素。 (1)下表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I1)最大的是 (填字母,下同),c和f的I1 大小关系是 > 。 (2)上述元素中,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写出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