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闻耋所孕院《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教学教案第6页总25页 存真的工作,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用法律条款加以衡量,在此基础上形成 主旨,而后在制作文书时,则应以主旨为指导,选用足以说明主旨的材料。 孙志刚案起诉书中写道 “2003年3月18日晚10时许,被害人孙志刚被收容后因自报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 市收容人员救治站201室治疗。3月19日晚,被害人孙志刚因向其他收容救治人员的 亲属喊叫求助,遭致被告人乔燕琴的忌恨,被告人乔燕琴遂与被告人乔志军商量,决定 将被害人孙志刚调至该站206室,让室内的收容救治人员对其进行殴打,之后被告人乔 燕琴到206室窗边向室内的被告人李海婴等人直接授意。 至翌日0时30分左右,被告人乔燕琴再次向被告人乔志军及接班的被告人吕二鹏、 胡金艳提出将被害人孙志刚从201室调至206室殴打,并得到被告人乔志军、吕二鹏、 胡金艳的认同。随后,被告人乔燕琴、乔志军、吕二鹏、胡金艳共同将被害人孙志刚从 201室调至206室,被告人乔燕琴、吕二鹏又分别向室内的被告人李海婴等人授意对被 害人孙志刚进行殴打。当日1时许,206房的收容救治人员由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 周利伟、张明君、李龙生、李文星、韦延良等人以拳打、肘击、脚踩、脚跟砸等方法对 被害人孙志刚的背部等处进行殴打,被告人何家红则在旁望风。 被告人胡金艳发现后进行了口头制止。但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 等人后在被告人乔燕琴的唆使下,不顾被害人孙志刚跪地求饶,继续用肘击、膝顶、跳 到背上跺等方法反复殴打,被告人何家红亦参与对其拳打脚踢。当值护士曾伟林(另 案处理)发现后遂与被告人胡金艳将被害人孙志刚调至205室,后被害人孙志刚向被告 人吕二鹏反映情况,被告人吕二鹏使用塑胶警棍向其胸腹部连捅数下。当天上午10时 许,被害人孙志刚被发现伤重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孙志刚因背部遭 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事实叙述结束后,还要加上这样的结语:"上述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证据确实 充分,足以认定。 在制作有关民事诉讼的文书时,亦应选择那些能够说明纠纷性质的材料,如当事 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法律关系的时间、地点,法律关系的内容,产生纠纷的原因、 经过、情节和后果等。 2、注重事实材料的客观性与法律条款的针对性 我们前面讲到,法律文书的材料主要是由案情的事实材料和用来论证案件性质
《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 教学教案 第6页 总25页 存真的工作,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用法律条款加以衡量,在此基础上形成 主旨,而后在制作文书时,则应以主旨为指导,选用足以说明主旨的材料。 孙志刚案起诉书中写道: “2003 年 3 月 18 日晚 10 时许,被害人孙志刚被收容后因自报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 市收容人员救治站 201 室治疗。3 月 19 日晚,被害人孙志刚因向其他收容救治人员的 亲属喊叫求助,遭致被告人乔燕琴的忌恨,被告人乔燕琴遂与被告人乔志军商量,决定 将被害人孙志刚调至该站 206 室,让室内的收容救治人员对其进行殴打,之后被告人乔 燕琴到 206 室窗边向室内的被告人李海婴等人直接授意。 至翌日 0 时 30 分左右,被告人乔燕琴再次向被告人乔志军及接班的被告人吕二鹏、 胡金艳提出将被害人孙志刚从 201 室调至 206 室殴打,并得到被告人乔志军、吕二鹏、 胡金艳的认同。随后,被告人乔燕琴、乔志军、吕二鹏、胡金艳共同将被害人孙志刚从 201 室调至 206 室,被告人乔燕琴、吕二鹏又分别向室内的被告人李海婴等人授意对被 害人孙志刚进行殴打。当日 1 时许, 206 房的收容救治人员由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 周利伟、张明君、李龙生、李文星、韦延良等人以拳打、肘击、脚踩、脚跟砸等方法对 被害人孙志刚的背部等处进行殴打,被告人何家红则在旁望风。 被告人胡金艳发现后进行了口头制止。但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 等人后在被告人乔燕琴的唆使下,不顾被害人孙志刚跪地求饶,继续用肘击、膝顶、跳 到背上跺等方法反复殴打,被告人何家红亦参与对其拳打脚踢。当值护士曾伟林 (另 案处理)发现后遂与被告人胡金艳将被害人孙志刚调至 205 室,后被害人孙志刚向被告 人吕二鹏反映情况,被告人吕二鹏使用塑胶警棍向其胸腹部连捅数下。当天上午 10 时 许,被害人孙志刚被发现伤重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孙志刚因背部遭 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事实叙述结束后,还要加上这样的结语:“上述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证据确实 充分,足以认定。” 在制作有关民事诉讼的文书时,亦应选择那些能够说明纠纷性质的材料,如当事 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法律关系的时间、地点,法律关系的内容,产生纠纷的原因、 经过、情节和后果等。 2、注重事实材料的客观性与法律条款的针对性 我们前面讲到,法律文书的材料主要是由案情的事实材料和用来论证案件性质
到闻耋所孕院《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教学教案第页总25页 分辨是非正误的法律条款材料。那么,在使用这两个方面材料时就要注意事实材料的客 观性和法律条款的针对性,这是法律文书对选用材料的根本要求 在使用法律条款时,则应该加强针对性,这主要是为了说明文书制作者对案件性质的 认定。对是非正误的分辨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只有有针对性的引证法律条款材料时, 才能更充分地论证清楚案件的性质,更有说服力地分辨清是非正误。 仍然以孙志刚案件为例,起诉书中写道:"本院认为,被告人乔燕琴、李海婴、钟 辽国、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李龙生、李文星、韦延良、何家红、乔志军、胡金艳 无视国家法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共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均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被告人乔燕琴、李海婴 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被告人李龙生 李文星、韦延良、何家红、乔志军、胡金艳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是从犯。 上述十二名被告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在社会上造成极 坏影响,危害结果极为严重,为严肃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维护社 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特提起公诉,请依法从严判处。 3、使用材料要避免两个极端 法律文书制作中,有两种情况要避免。 是过于简单。 如有的作者写到事实材料时,仅仅将事实的结果一一列举,缺乏过程、情节和手段 等必要内容。这样就不能反映被告人的犯罪恶性及罪行的严重程度。 例如:某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写道 “被告人王某某,于XXX年以来,先后在本市东城区、南城区盗窃作案30余起, 共窃得人民币3500余元,收录机3台,其它衣物30余件。” 二是照搬原始材料,不经处理加工,过于详细或者拉杂 例如:被告在答辩状中辩称,"他说我对他老人不好,我不爱说话,叫妈少些,今 后多叫几句妈就是。我对他有感情,每天做好了饭菜等着他,晚上也等着他,他的衣服 都是我洗,孩子都是我管。3个孩子吃穿都一样… 结构
《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 教学教案 第7页 总25页 分辨是非正误的法律条款材料。那么,在使用这两个方面材料时就要注意事实材料的客 观性和法律条款的针对性,这是法律文书对选用材料的根本要求。 在使用法律条款时,则应该加强针对性,这主要是为了说明文书制作者对案件性质的 认定。对是非正误的分辨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只有有针对性的引证法律条款材料时, 才能更充分地论证清楚案件的性质,更有说服力地分辨清是非正误。 仍然以孙志刚案件为例,起诉书中写道:“本院认为,被告人乔燕琴、李海婴、钟 辽国、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李龙生、李文星、韦延良、何家红、乔志军、胡金艳 无视国家法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共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均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被告人乔燕琴、李海婴、 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被告人李龙生、 李文星、韦延良、何家红、乔志军、胡金艳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是从犯。 上述十二名被告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在社会上造成极 坏影响,危害结果极为严重,为严肃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维护社 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特提起公诉,请依法从严判处。” 3、使用材料要避免两个极端 法律文书制作中,有两种情况要避免。 一是过于简单。 如有的作者写到事实材料时,仅仅将事实的结果一一列举,缺乏过程、情节和手段 等必要内容。这样就不能反映被告人的犯罪恶性及罪行的严重程度。 例如:某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写道: “被告人王某某,于 XXXX 年以来,先后在本市东城区、南城区盗窃作案 30 余起, 共窃得人民币 3500 余元,收录机 3 台,其它衣物 30 余件。” 二是照搬原始材料,不经处理加工,过于详细或者拉杂。 例如:被告在答辩状中辩称,“他说我对他老人不好,我不爱说话,叫妈少些,今 后多叫几句妈就是。我对他有感情,每天做好了饭菜等着他,晚上也等着他,他的衣服 都是我洗,孩子都是我管。3 个孩子吃穿都一样……” 二、结 构
到闻耋所孕院《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教学教案第8页总25页 结构,即谋篇布局。它的任务是把各个部分、各种因素连结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 内容的表现达到真实而鲜明的效果。为了保证法律文书的权威性、严肃性、完整性和实 用性,司法机关对文书的结构形态做了明确规定,因而法律文书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特 点一一程式化。法律文书的谋篇布局绝不能象文学创作那样追求灵活多变、异彩纷呈的 表现形式。但这并非说法律文书千篇一律、万古不变。我国古代的法律文书就有了一定 的结构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文书格式,而古今相 较差异迥然。所谓程式化,是指法律文书结构形态的类型化,同一种文书可以适应不同 案件。比如同是起诉书,它可以针对张三的抢劫案,也可以适用李四的盗窃案,案情不 同,但起诉书的结构布局没有变。但是同为法律文书,起诉书和判决书等其他文书又有 着明显不同,结构方式也有变化,因而结构的程式化并不等于僵化、脸谱化,随着司法 实践的深入,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髙,结构程式将日趋科学。除了程式化这一基本特点, 进一步地对现行法律文书的结构形态从整体上考察,还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严谨性 即结构布局精细严密,堪称无懈可击。这里以拟制式文书为例,这类文书在脉络、 层次和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成分上都强调了严谨性 脉络,即文书中事理发展、推进所显现出来的轨迹。脉络把构成文书的材料有机地 连接起来,使人们清晰地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拟制式文书在固定的结构形 态下流动着显豁而突出的脉络一一法律的箝制力,即以具体案件所适用的法律为轨迹, 再现诉讼过程的是与非。这一脉络从首至尾贯穿全文,反映了制作主体的观点和看法, 没有了它,所有的案情都不过一盘散沙 层次和段落。法律文书的层次、段落的划分都是非常明确的。层次是针对文书内容 的切割、划分,段落是根据文字表达上的停顿而形成的。从整体上看,法律文书的层次 大都呈并列式,即各个层次之间呈现为并列关系。但是,具体到每一大的层次其包含的 小层次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可能是并列关系,也可能是递进关系,或者是总分关系 等等,这里就体现了拟制式文书因案情不同制作方法上的差异。 例如,判决书的主体部分由事实、理由、结果三大层次组成,在结构上三者表现为 平列关系,其中理由这一部分又有事实论证和法律论证两个下属层次,这两个小层次之 间亦属并列关系,即从事实、法律两方面论证判决结果的正确性。然而,主体中第一大 层次即事实叙述,在划分下属层次时可能出现不同关系,如有依时序安排层次的,也有 依空间变换顺序安排的,还有以罪责性质的不同安排层次的,等等,应根据案情安排事
《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 教学教案 第8页 总25页 结构,即谋篇布局。它的任务是把各个部分、各种因素连结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 内容的表现达到真实而鲜明的效果。为了保证法律文书的权威性、严肃性、完整性和实 用性,司法机关对文书的结构形态做了明确规定,因而法律文书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特 点——程式化。法律文书的谋篇布局绝不能象文学创作那样追求灵活多变、异彩纷呈的 表现形式。但这并非说法律文书千篇一律、万古不变。我国古代的法律文书就有了一定 的结构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文书格式,而古今相 较差异迥然。所谓程式化,是指法律文书结构形态的类型化,同一种文书可以适应不同 案件。比如同是起诉书,它可以针对张三的抢劫案,也可以适用李四的盗窃案,案情不 同,但起诉书的结构布局没有变。但是同为法律文书,起诉书和判决书等其他文书又有 着明显不同,结构方式也有变化,因而结构的程式化并不等于僵化、脸谱化,随着司法 实践的深入,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结构程式将日趋科学。除了程式化这一基本特点, 进一步地对现行法律文书的结构形态从整体上考察,还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严谨性 即结构布局精细严密,堪称无懈可击。这里以拟制式文书为例,这类文书在脉络、 层次和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成分上都强调了严谨性。 脉络,即文书中事理发展、推进所显现出来的轨迹。脉络把构成文书的材料有机地 连接起来,使人们清晰地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拟制式文书在固定的结构形 态下流动着显豁而突出的脉络——法律的箝制力,即以具体案件所适用的法律为轨迹, 再现诉讼过程的是与非。这一脉络从首至尾贯穿全文,反映了制作主体的观点和看法, 没有了它,所有的案情都不过一盘散沙。 层次和段落。法律文书的层次、段落的划分都是非常明确的。层次是针对文书内容 的切割、划分,段落是根据文字表达上的停顿而形成的。从整体上看,法律文书的层次 大都呈并列式,即各个层次之间呈现为并列关系。但是,具体到每一大的层次其包含的 小层次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可能是并列关系,也可能是递进关系,或者是总分关系 等等,这里就体现了拟制式文书因案情不同制作方法上的差异。 例如,判决书的主体部分由事实、理由、结果三大层次组成,在结构上三者表现为 平列关系,其中理由这一部分又有事实论证和法律论证两个下属层次,这两个小层次之 间亦属并列关系,即从事实、法律两方面论证判决结果的正确性。然而,主体中第一大 层次即事实叙述,在划分下属层次时可能出现不同关系,如有依时序安排层次的,也有 依空间变换顺序安排的,还有以罪责性质的不同安排层次的,等等,应根据案情安排事
到闻耋所孕院《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教学教案第9页总25页 实的层次。 层次,是内容表现的顺序,体现着制作主体对全局和局部、总体与部分之间内在逻 辑关系的把握,只有使每个层次之间契合有序、贯联严密,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法律的威 慑力。 段落,在文章的结构布局中也是很重要的,它能逻辑地表现思维进程中的每一转折、 间歇,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节奏。法律文书的段落在格式中基本固定,和层次 之间保持大体一致的关系。它强调表意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即一个段落集中讲完一个意 思。另外法律文书的段落呈现为板块形状,而非条块形,这样从整体外观上给人一种严 谨、整齐、庄重感,而没有零散琐细的印象,这也是与文书的司法特性保持一致的体现 因而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如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件,叙事说理一定要注意认真思考、充分 把握,以免出现段落过于繁复、杂乱的情况,力求以板块的形式布局 过渡与照应,指上下文之间衔接、转换,前后内容上关照、呼应的结构手段,有了 这些手段才能让文章的脉络气势充分贯通。法律文书的段落层次虽然强调板块性,但每 个段落层次间的意思表达都非常注意内在联系。 文章写作中常见的过渡手段有两种:语接和意接。语接,是上下文之间借助一定的 文字搭桥接榫,又可分为“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语”三种情况。意接,上下文 之间没有具体的过渡文字,而是依逻辑轨迹衔接照应。为了明确表意,便于人们理解, 法律文书多采用语接的过渡方式,这些在文书格式中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刑事判决书中在诉讼参与人、公诉机关和事实之间有一段文字“××××人 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指控以被告人×××犯××罪,于××××年× 月Ⅹ×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Ⅹ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Ⅹ×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Ⅹ×及其法定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Ⅹ×,被告人Ⅹ××…….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这便是 个过渡段落,介绍了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使公 诉机关、诉讼参与人和案情紧密联系为一体。其中最后一句“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又是 个简洁的过渡语句,将案件由来、审判经过与下文的事实、理由等紧密贯通。在事实 和理由之间起过渡作用的又是“本院认为”这样的过渡词语。仅从上列实例我们便可以 发现法律文书的结构布局是非常注意衔接过渡的,它以精当的过渡文字由一层意思转换 为另一起意思,交接斗折,轻妙得体,使整个文书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逻辑体系。 至于内容上的呼应,在法律文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实和理由相呼应,结论
《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 教学教案 第9页 总25页 实的层次。 层次,是内容表现的顺序,体现着制作主体对全局和局部、总体与部分之间内在逻 辑关系的把握,只有使每个层次之间契合有序、贯联严密,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法律的威 慑力。 段落,在文章的结构布局中也是很重要的,它能逻辑地表现思维进程中的每一转折、 间歇,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节奏。法律文书的段落在格式中基本固定,和层次 之间保持大体一致的关系。它强调表意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即一个段落集中讲完一个意 思。另外法律文书的段落呈现为板块形状,而非条块形,这样从整体外观上给人一种严 谨、整齐、庄重感,而没有零散琐细的印象,这也是与文书的司法特性保持一致的体现。 因而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如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件,叙事说理一定要注意认真思考、充分 把握,以免出现段落过于繁复、杂乱的情况,力求以板块的形式布局。 过渡与照应,指上下文之间衔接、转换,前后内容上关照、呼应的结构手段,有了 这些手段才能让文章的脉络气势充分贯通。法律文书的段落层次虽然强调板块性,但每 个段落层次间的意思表达都非常注意内在联系。 文章写作中常见的过渡手段有两种:语接和意接。语接,是上下文之间借助一定的 文字搭桥接榫,又可分为“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语”三种情况。意接,上下文 之间没有具体的过渡文字,而是依逻辑轨迹衔接照应。为了明确表意,便于人们理解, 法律文书多采用语接的过渡方式,这些在文书格式中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刑事判决书中在诉讼参与人、公诉机关和事实之间有一段文字“××××人 民检察院以×检×诉[ ]××号起诉书指控以被告人×××犯××罪,于××××年× ×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被告人×××……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这便是 一个过渡段落,介绍了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使公 诉机关、诉讼参与人和案情紧密联系为一体。其中最后一句“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又是 一个简洁的过渡语句,将案件由来、审判经过与下文的事实、理由等紧密贯通。在事实 和理由之间起过渡作用的又是“本院认为”这样的过渡词语。仅从上列实例我们便可以 发现法律文书的结构布局是非常注意衔接过渡的,它以精当的过渡文字由一层意思转换 为另一起意思,交接斗折,轻妙得体,使整个文书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逻辑体系。 至于内容上的呼应,在法律文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实和理由相呼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