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重庆卷模拟调研测试( 语文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是 A.更叠 恻隐之心 谙熟(an) 前倨后恭 (j) B.社稷 没精打彩 繁芜(w) 戛然而止 (jia) C.端详 察言观色 荫庇(yin) 踽踽独行(j) D.焦躁 坐收鱼利 桎梏(k山) 平仄相间(ze)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A.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明白:考试不是学校的唯一追求,学校不是学 习的唯一场合,课堂不是学习的唯一渠道,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传授者。 B.在黄岩岛问题上,菲律宾本想拉大旗作虎皮,使南海问题复杂化。但近日美 国“保持中立”的表态,无异于给菲律宾泼了一盆冷水 C.我国能源供应前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就应该 从长计议,开发能源新技术,使用清洁新能源,走良性发展的路子。 D.这些法语中的熟语在西欧语言之间尚且可以实现字对字的直译,但由于法语 和汉语缺少共通的文化背景,一条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便横在了译者面前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 是 A.近日,“毒胶囊”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媒 体不曝光,“问题企业”是否还将继续心安理得地生产 B.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告诉人们:“核的事,安全是第一的”,各国在追求核 电站的经济效益时,应“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让核电站更安全”。 C.“三文鱼即使腐坏了颜色也不变,闻不出异味,食用时要非常小心。”美食 家蔡澜提醒,“我们食用的三文鱼究竟有没有寄生虫?”普通百姓却很关心这个 问题 D.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份爱必须“清静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 接受者不贪婪;施者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A.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 生、放任学生,教育部明确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的权利 B.坚守山村31年,正是这简单却持之以恒的坚守与热爱,刘效忠在小山村里创 造了全国的“奇迹” C.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在土耳其境内登记的叙 利亚难民人数为78431人,这些难民主要被安置在哈塔伊省、基利斯省等地的难 民营中
2013 年高考重庆卷模拟调研测试(一) 语 文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是 ( ) A.更叠 恻隐之心 谙熟(ān) 前倨后恭 (jù) B.社稷 没精打彩 繁芜(wú) 戛然而止 (jiá) C.端详 察言观色 荫庇(yìn) 踽踽独行(jǔ) D.焦躁 坐收鱼利 桎梏(kù) 平仄相间(zè)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 ) A.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明白:考试不是学校的唯一追求,学校不是学 习的唯一场合,课堂不是学习的唯一渠道,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传授者。 B.在黄岩岛问题上,菲律宾本想拉大旗作虎皮,使南海问题复杂化。但近日美 国“保持中立”的表态,无异于给菲律宾泼了一盆冷水。 C.我国能源供应前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就应该 从长计议,开发能源新技术,使用清洁新能源,走良性发展的路子。 D.这些法语中的熟语在西欧语言之间尚且可以实现字对字的直译,但由于法语 和汉语缺少共通的文化背景,一条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便横在了译者面前。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 是 ( ) A.近日,“毒胶囊”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媒 体不曝光,“问题企业”是否还将继续心安理得地生产。 B.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告诉人们:“核的事,安全是第一的”,各国在追求核 电站的经济效益时,应“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让核电站更安全”。 C.“三文鱼即使腐坏了颜色也不变,闻不出异味,食用时要非常小心。”美食 家蔡澜提醒,“我们食用的三文鱼究竟有没有寄生虫?”普通百姓却很关心这个 问题。 D.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份爱必须“清静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 接受者不贪婪;施者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 A.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 生、放任学生,教育部明确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的权利”。 B.坚守山村 31 年,正是这简单却持之以恒的坚守与热爱,刘效忠在小山村里创 造了全国的“奇迹”。 C.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0 日,在土耳其境内登记的叙 利亚难民人数为 78431 人,这些难民主要被安置在哈塔伊省、基利斯省等地的难 民营中
D.掀翻的汽车、暴戾的表情一一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抗日”将给中国社 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 “下怀”。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一方面在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 快消失,另一方面是由于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富贵之家以一些菜蔬为配料,贫贱者以野蔬充饥。蔬菜在副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 这不但反映着菜圃技术的提高,而且也与烹饪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相适应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最为重要 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王制》上规定:“诸 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郑玄注 故’谓祭 享。”但是这只是书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被历代统治者遵守。《左传·僖公 三十三年》载,秦师袭郑,郑国商人弦髙路遇秦师,于是“以牛十二犒师”。几 万人的军队只送去十二头牛,未免太少了,但由于牛的珍贵,因此这份犒劳也不 算轻。而军队吃牛肉,这就透露出《王制》所说并非实际情况。又如《史记·冯 唐列传》:“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击杀)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 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这一方面说明杀牛是任意的,另一方面军吏等人五 天吃一顿牛肉就为魏尚效命,边塞得以保全,也足见牛的“力量”之大了 羊是较普通的肉食。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劳动)苦,岁时伏腊,烹、 羊氲羔,斗酒自劳。”杨恽虽然曾被封侯,广有产业,但此时已被废为庶人,自 称“戮力耕桑”,他这里说的大体是一般有产者的生活。《汉书·卢绾传》:“绾 亲(指父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 家。”以羊、酒相贺,既是“里中”的习惯,也符合刘、卢两家当时的身份地位, 猪也较普遍。《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豕又称彘,豚是小猪,又写作純。孟子列数家畜时,一句话中两次说到 猪,足见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当葬母,蒸一肥 豚,饮酒二斗。”肥豚与酒,即所谓美食,都是丧葬之礼所不容,阮籍葬母而大 吃,此其所以为放诞。又:“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 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 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破 格提拔),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 无可复用相报。’”刘宝一顿就吃了一只半豚,可见豚之小,其肥嫩可知;豚乃 美味,足见老妪之情,所以他做官后设法相报;老妪之子进以牛、酒,是因为刘 宝地位变了,礼需与人相称,又可见牛高于豚。《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 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豚。”权势显赫的阳货送给著名学者豚,并想借对 方回拜的机会见面,这说明按当时的标准看,一只豚已经不是很轻的礼了 一一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5.下列关于“古人肉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入农业社会后残留有游牧生活的习惯,是古人以肉食为主食的原因之 B.古人最重要的肉食是牛、羊、猪,其中羊、猪的饲养相对牛而言更加迅速。 C.羊不如牛贵重,羊肉在古代是一般有产者在年节时都能享用的较普通的肉食
D.掀翻的汽车、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抗日”将给中国社 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 “下怀”。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一方面在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 快消失,另一方面是由于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富贵之家以一些菜蔬为配料,贫贱者以野蔬充饥。蔬菜在副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 这不但反映着菜圃技术的提高,而且也与烹饪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相适应。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最为重要。 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王制》上规定:“诸 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郑玄注:“‘故’谓祭 享。”但是这只是书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被历代统治者遵守。《左传·僖公 三十三年》载,秦师袭郑,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师,于是“以牛十二犒师”。几 万人的军队只送去十二头牛,未免太少了,但由于牛的珍贵,因此这份犒劳也不 算轻。而军队吃牛肉,这就透露出《王制》所说并非实际情况。又如《史记·冯 唐列传》:“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击杀)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 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这一方面说明杀牛是任意的,另一方面军吏等人五 天吃一顿牛肉就为魏尚效命,边塞得以保全,也足见牛的“力量”之大了。 羊是较普通的肉食。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劳动)苦,岁时伏腊,烹 羊炰羔,斗酒自劳。”杨恽虽然曾被封侯,广有产业,但此时已被废为庶人,自 称“戮力耕桑”,他这里说的大体是一般有产者的生活。《汉书·卢绾传》:“绾 亲(指父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 家。”以羊、酒相贺,既是“里中”的习惯,也符合刘、卢两家当时的身份地位。 猪也较普遍。《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豕又称彘,豚是小猪,又写作豘。孟子列数家畜时,一句话中两次说到 猪,足见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当葬母,蒸一肥 豚,饮酒二斗。”肥豚与酒,即所谓美食,都是丧葬之礼所不容,阮籍葬母而大 吃,此其所以为放诞。又:“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 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 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破 格提拔),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 无可复用相报。’”刘宝一顿就吃了一只半豚,可见豚之小,其肥嫩可知;豚乃 美味,足见老妪之情,所以他做官后设法相报;老妪之子进以牛、酒,是因为刘 宝地位变了,礼需与人相称,又可见牛高于豚。《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 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豚。”权势显赫的阳货送给著名学者豚,并想借对 方回拜的机会见面,这说明按当时的标准看,一只豚已经不是很轻的礼了。 ——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5.下列关于“古人肉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进入农业社会后残留有游牧生活的习惯,是古人以肉食为主食的原因之一。 B.古人最重要的肉食是牛、羊、猪,其中羊、猪的饲养相对牛而言更加迅速。 C.羊不如牛贵重,羊肉在古代是一般有产者在年节时都能享用的较普通的肉食
D.猪在古人生活中地位较重要,但即使像小猪这样肥嫩的美食,仍不如牛珍贵。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野生者多,家种者少”反映岀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此时蔬菜 通常只作为配料或充饥之物,并没有广泛、大量地被食用。 B.《王制》中规定,只有在祭祀时,统治者才能宰杀、享用相应品级的肉食。 但这项规定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实际上并没有被严格遵守。 C.无论是郑国商人弦高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还是老妪用一只半豚招待刘道真 都可谓礼轻情意重。 D.卢绾与汉髙祖刘邦同日出生,当时乡亲们捉羊提酒来祝贺两家添丁。这样的 风俗表明,即便在寻常百姓眼里不同种类的肉食也有不同的礼仪价值 7.猪是“较为普遍”的肉食来源,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哪些特点?请作探究。 (5分) 答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剑侠 [明]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吏赍金三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鐍甚固。晨起, 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告中丞。中丞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 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 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三千。”叟曰:“我稍知 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疃。至三日,逾 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 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 以故,与俱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大宅,如王公之居。历 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 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舒。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 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问 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 将息了却去!”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日予三餐,皆极丰腴 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 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 “金不可得矣。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 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变色而入。移时,传令吏 归舍,并释妻子,豁其赔偿。吏大喜过望。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 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若干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 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D.猪在古人生活中地位较重要,但即使像小猪这样肥嫩的美食,仍不如牛珍贵。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野生者多,家种者少”反映出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此时蔬菜 通常只作为配料或充饥之物,并没有广泛、大量地被食用。 B.《王制》中规定,只有在祭祀时,统治者才能宰杀、享用相应品级的肉食。 但这项规定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实际上并没有被严格遵守。 C.无论是郑国商人弦高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还是老妪用一只半豚招待刘道真, 都可谓礼轻情意重。 D.卢绾与汉高祖刘邦同日出生,当时乡亲们捉羊提酒来祝贺两家添丁。这样的 风俗表明,即便在寻常百姓眼里不同种类的肉食也有不同的礼仪价值。 7.猪是“较为普遍”的肉食来源,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哪些特点?请作探究。 (5 分) 答: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剑 侠 [明]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吏赍金三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鐍甚固。晨起, 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告中丞。中丞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 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 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三千。”叟曰:“我稍知 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疃。至三日,逾 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 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 以故,与俱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大宅,如王公之居。历 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 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骭。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 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问 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 将息了却去!”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日予三餐,皆极丰腴。 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 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 “金不可得矣。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 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变色而入。移时,传令吏 归舍,并释妻子,豁其赔偿。吏大喜过望。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 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若干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 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遣使赍金三千赴京师 赍:送 B.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 迹:寻迹 C.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 漫:随意 D.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 审:审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剑侠技艺高超且传奇神秘的一组 是 ①途宿古庙中,扃鐍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告以故,与俱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 ④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 ⑤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⑥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若干寸,宁忘之乎?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官差丢失了金子遭到责罚,自觉事情怪异,甘愿以妻儿为人质,请求中丞予 假一月,自行查找金子下落 B.瞎子把官差领到一大市镇后,就悄然离去,官差发现找不到他后,只好在他 人的引领下来到剑侠居所 C.剑侠在信件中斥责巡抚贪婪,并警告他不要责罚送金子的官差赔偿金子,否 则将断其夫人之发若干 D.文章通过离奇的情节刻画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侠盗形象,在展示其高超技艺之 外也表现了其“侠义”精神。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4分) 文 ②问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3分) 文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 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胜馥,沾丐后人多矣。 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 (《新唐书·杜甫传》)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遣使赍金三千赴京师 赍:送 B.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 迹:寻迹 C.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 漫:随意 D.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 审:审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剑侠技艺高超且传奇神秘的一组 是 ( ) ①途宿古庙中,扃鐍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告以故,与俱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 ④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 ⑤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⑥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若干寸,宁忘之乎?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官差丢失了金子遭到责罚,自觉事情怪异,甘愿以妻儿为人质,请求中丞予 假一月,自行查找金子下落。 B.瞎子把官差领到一大市镇后,就悄然离去,官差发现找不到他后,只好在他 人的引领下来到剑侠居所。 C.剑侠在信件中斥责巡抚贪婪,并警告他不要责罚送金子的官差赔偿金子,否 则将断其夫人之发若干寸。 D.文章通过离奇的情节刻画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侠盗形象,在展示其高超技艺之 外也表现了其“侠义”精神。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4 分) 译 文: ②问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3 分) 译 文: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 恃 华 者 质 反 好 丽 者 壮 违 至甫浑 涵 汪茫 千汇 万 状 兼古 今 而 有 之 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胜馥,沾丐后人多矣。 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 史”。 (《新唐书·杜甫传》)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本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又称“梅岭”)时所作 ②南朝梁时诗人陆凯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春 (1)指出诗中“南飞雁”这一意象的作用。(3分) 答 (2)前人评价这首诗“处处言愁,却不着一愁字”,请你结合三、四两联具体 分析。(4分) 答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挟飞仙以遨 游 (苏轼《赤壁赋》) (3) 秋水共长天一 (王勃《滕王阁序》) 千金散尽还复 来 (李白《将进酒》) (5)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 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6) ,临清流而赋 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我是“外地来京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 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一大堆金发外国人,一会儿又留意遥遥的过山车, 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 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 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 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 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 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 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刍。人和马,都很安静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本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又称“梅岭”)时所作。 ②南朝梁时诗人陆凯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春。” (1)指出诗中“南飞雁”这一意象的作用。(3 分) 答: (2)前人评价这首诗“处处言愁,却不着一愁字”,请你结合三、四两联具体 分析。(4 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 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挟飞仙以遨 游, 。 (苏轼《赤壁赋》) (3) ,秋水共长天一 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千金散尽还复 来。 (李白《将进酒》) (5)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 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6) ,临清流而赋 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我是“外地来京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 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一大堆金发外国人,一会儿又留意遥遥的过山车, 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 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 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 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 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 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 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刍。人和马,都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