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基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2. 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PCV) 3.网织红细胞i计数(reticulocyte count,Ret) 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 5.白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 ial 1 count,DC) (target cell 8.球形红细跑(spherocyte) 9.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10.高色素性红细胞(hypochromic erythrocyte) 染色质小体(omel1-Jol1ly) l3.卡波氏环(Cabot rings) 1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l5.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l6.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 17.杜勒小体(Dohle bodies) nucleus 19.棒状小体(auer bodies) 20.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 21.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 22.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 23.分裂池(mitotic pool 24.贮备池(storage pool】 25.边缘池(vessel wa11) 26.类自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27.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填空思 1.传统血常规检查采血顺序是 _四项。 2.手工法红细胞计数时,应在 倍镜下计数,计数区域是 方格的红细 胞,红细胞计算公式 其中N表辰 3.白细胞计数时,应在 倍镜下,计数区域是 方格的白细胞,白细胞计 算公式 其中N表示 4.血小板计数则是在 倍镜下,计数区域是 方格的细胞,计算血小板 公式 其中N表示 5.血细胞计数为避免遗漏及重复,应遵循 的原则。 6.制备血涂片时,推片与载玻片夹角应为」 7.白细胞分类计数常洗田 染色。白细胞分类计数应在] 下计数」 个白细胞,计数区域一般应选在 处 8.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的标准是 9.手工法红细胞计数应先加 ml,再加 液 μ1:白细胞计数应 先加 液 ml,再加 液 μ1:SDS血红蛋白测定应先加 液
1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 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2. 红细胞比容 (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 3.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 4.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 5. 白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WBC) 6.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 7. 靶型红细胞(target cell) 8.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 9. 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10. 高色素性红细胞(hypochromic erythrocyte) 11.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12.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13. 卡波氏环(Cabot rings) 14. 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15.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16. 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 ) 17. 杜勒小体(Dohle bodies) 18. 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 19. 棒状小体(auer bodies) 20. 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 21. 核左移 (nuclear shift to left) 22. 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 23. 分裂池(mitotic pool) 24. 贮备池(storage pool) 25. 边缘池(vessel wall) 26.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27.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二、填空题 1. 传统血常规检查采血顺序是_、_、_、_四项。 2.手工法红细胞计数时,应在_倍镜下计数,计数区域是_方格的红细 胞, 红细胞计算公式 ,其中 N 表示 。 3.白细胞计数时,应在_倍镜下,计数区域是_方格的白细胞,白细胞计 算公式 ,其中 N 表示 。 4.血小板计数则是在_倍镜下,计数区域是_方格的细胞,计算血小板 公式 ,其中 N 表示 。 5.血细胞计数为避免遗漏及重复,应遵循_,_的原则。 6.制备血涂片时,推片与载玻片夹角应为_ 。 7.白细胞分类计数常选用 染色。白细胞分类计数应在 镜 下计数 个白细胞,计数区域一般应选在 处。 8.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的标准是_。 9.手工法红细胞计数应先加 液 ml,再加 液 μl;白细胞计数应 先加 液 ml,再加 液 μl;SDS 血红蛋白测定应先加 液
l,再加液 u I 10.血沉测定,常用的抗凝剂是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是 测定时在血沉架上应垂直放置 h,读取 血沉单位是 11.品测定0推荐的方法是 临床常用的方法是 。无论哪种方 法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所用波长均为 nm,常以 为空白调零,测 12.观察血涂片应从 几方面观察。 13.使ESR加快的血浆物质主要有 :使ESR减慢的物质有 14.红细胞检测的参考范用,成年男性红细胞 ,血红蛋白 :正常成年女 性红细胞 血红蛋白 正常新生儿红细胞 血红省 15.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分为 类 16.红细胞平均指数是用 计算而来的,一般包 括 17.生理性贫血常见于 18.血涂片中缺铁贫的特点是 缺铁贫早期 增高 9.Reti增高常见于 其中增高最明显的是 20.临床上最常用 来观察结核、风湿热有无活动性及其动态变化。 2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主要包括】 22.核变性包括 23.CBC中红细胞的指标主要有」 24.CBC白细胞的指标主要有 血小板的指标主要 25,粒细胞功能池分 ,白细胞计数时仅反映 池中的粒细 胞。 26.外周血中出现杆状及幼稚粒细胞 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 ,分 度左移 27.临床上常根据中性粒细胞的 来判断患者 抵抗力及 三、单选题 1.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 EDTA-K2 B.DTA-Na2的其他盐类 C.双草酸抗凝剂 D.肝素 E.枸橼酸钠 2.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A.1:2 2
2 ml,再加 液 μl。 10.血沉测定,常用的抗凝剂是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是 ,测定时在血沉架上应垂直放置 h,读取 , 血沉单位是 。 11.Hb 测定 WHO 推荐的方法是 ,临床常用的方法是_。无论哪种方 法用 721 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所用波长均为_nm,常以_为空白调零,测 _ 。 12.观察血涂片应从 , , , 几方面观察。 13. 使 ESR 加 快 的 血 浆 物 质 主 要 有 _ , _ ,_ , _;使 ESR 减慢的物质有_,_。 14.红细胞检测的参考范围,成年男性红细胞 ,血红蛋白 ;正常成年女 性红细胞 ,血红蛋白 ;正常新生儿红细胞 ,血红蛋 白 。 15.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分为_ ,_ ,_ 三类。 16.红细胞平均指数是用 , , 计算而来的,一般包 括 , , 。 17.生理性贫血常见于_,_,_。 18.血涂片中缺铁贫的特点是_,_。缺铁贫早期 增高。 19.Reti 增高常见于 , , , ,其中增高最明显的是 。 20.临床上最常用_ 来观察结核、风湿热有无活动性及其动态变化。 21.中性 粒细胞 的中毒 性改 变主要 包括_ 、_ 、 _ 、 _ 、 。 22.核变性包括_ ,_ _,_ 。 23.CBC 中红细胞的指标主要有 、 、 、 、 、 、 、 。 24.CBC 白细胞的指标主要有 、 ;血小板的指标主要 有 、 。 25.粒细胞功能池分_ ,_ ,白细胞计数时仅反映_池中的粒细 胞。 26.外周血中出现杆状及幼稚粒细胞 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 ,分 为 , , 度左移。 27.临床上常根据中性粒细胞的 , , 来判断患者 的 、抵抗力及 。 三、单选题 1.ICSH 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EDTA-K2 B.EDTA-Na2 的其他盐类 C.双草酸抗凝剂 D.肝素 E.枸橼酸钠 2.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A.1:2
B.1:4 C.1:6 D.1:8 上。1 3.正常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 A.3-10)×109/1 B.(3.5-10)×109/1 (4-10)×109/ (4.5-10)×109/1 E.(5-10)×109/1 4.白细胞计数仅反映的白细胞数量是 A.分裂池 B.成熟油 C.边缘 D.循环泄 E.心存池 5.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细胞核 A.染色致密程度 B.是香处于分裂状态 C.分叶情况 D.位置 E.与胞质比例 6.SDS-b测定法的最大优点是 A.操作简便 B.呈色稳月 C.准确性高 D.没有公害 E.灵敏度高 7.关于MCHC的概念,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参考区间是0.32^0.36 B.大细胞性贫血大于参考区间 C.正常细胞性贫血在正常范围内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于参考区间 E.单纯小细胞性盆血小在正常范围内 8. 下面组合中哪项是不相关的 A巨红细胞增彩 -VitB12缺乏 B.网织红细胞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 C.有核红细胞增多 溶血性贫血 D.缺铁贫 一b合成障碍 E.地中海性贫 珠蛋白生成异常 9. 有核红细 的出现最常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肾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B . 1 : 4 C . 1 : 6 D . 1 : 8 E . 1 : 9 3 .正常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 A . ( 3 -1O) ×109/L B . (3.5 -1O) ×109/L C . ( 4 -1O) ×109/L D. (4.5 -1O) ×109/L E. ( 5 -1O) ×109/L 4 .白细胞计数仅反映的白细胞数量是 A .分裂池 B .成熟池 C .边缘池 D .循环池 E .贮存池 5 .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 细胞核 A .染色致密程度 B .是否处于分裂状态 C .分叶情况 D .位置 E .与胞质比例 6 .SDS -Hb 测定法的最大优点是 A.操作简便 B.呈色稳定 C.准确性高 D.没有公害 E.灵敏度高 7. 关于 MCHC 的概念,错误的 是 A.正常人的参考区间 是 0.32~0.36 B.大细胞性贫血大于参考区间 C.正常细胞性贫血在正常范围内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于参考区间 E.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在正常范围内 8. 下面组合中哪项是不相关的 A.巨红细胞增多——Vit B12 缺乏 B.网织红细胞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 C.有核红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 D. 缺铁贫——Hb 合成障碍 E.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生成异常 9. 有核红细胞的出现最常见于 A. 溶血性贫血 B. 肾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 E.失血性贫血 有关有核红细胞的叙述, 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 B.正常成人外周血偶见 C出牛1-2周下常新牛川血涂出可可见少昂 D.出生12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可见到较多 出生 1-2周正常彩 生 儿血涂片中不能见 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正确的是: A.红细胞升高在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前 B网织红细跑升高之后红细胞立即上升 C.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升高 网织红细胞先升高再逐渐降 时红细胞升高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恢复正常 1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多的原因 A.反复腹泻 B.大面积烧份 C排过多 D.尿崩症 E慢性肺心病 13.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浓度间的关系为 A.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诚少 B.红细胞减少出血红蛋白减少更明豆显 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 D. 红细胞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E。红细胞数量正常而血红蛋白减少 14.下列血清中哪种物质可使血沉减慢 A白蛋自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胆固醇 E.a1騁蛋白酯 15.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什么部位有秩序地检查 A.头部染色较好处 B.尾部处染色良好区 C.体部染色较好区 D。体尾交界部染色较好区 E.头体交界部染色较好区 16.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胞的大小 B. 核分叶的多少 C.核染色质颗粒相细不同 D.胞浆染色的不同 E.胞浆的预粒的不后
4 D. 缺铁性贫血 E. 失血性贫血 10. 有关有核红细胞的叙述,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 B. 正常成人外周血偶见 C. 出生 1-2 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可见到少量 D. 出生 1-2 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可见到较多 E. 出生 1-2 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中不能见到 11. 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正确的是: A.红细胞升高在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前 B 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后红细胞立即上升 C.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升高 D. 网织红细胞先升高再逐渐降低时红细胞升高 E.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恢复正常 1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多的原因 A.反复腹泻 B.大面积烧伤 C.排汗过多 D.尿崩症 E.慢性肺心病 13. 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浓度间的关系为 A.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减少 B.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C.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D. 红细胞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E. 红细胞数量正常而血红蛋白减少 14.下列血清中哪种物质可使血沉减慢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胆固醇 E.α1 胰蛋白酶 15.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什么部位有秩序地检查. A.头部染色较好处 B. 尾部处染色良好区 C. 体部染色较好区 D. 体尾交界部染色较好区 E. 头体交界部染色较好区 16.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 细胞的大小 B. 核分叶的多少 C. 核染色质颗粒粗细不同 D. 胞浆染色的不同 E. 胞浆的颗粒的不同
17.下列哪种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多 A百日咳 B流感 C. 伤寒 D.急性大出血 E.X光照射 18.在疾病讲展时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右移常表示 A预后不佳 B.预后良 C.机体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感 E.炎症严重时 19.某化脓性感染病人,检查白细胞总数为22.5×109/L,中性粒细胞为0.88×109/L,伴有中 毒颗粒空治 ,下列哪 个解释是确切的 A.感染轻,抵抗力强,预后好 B.感染轻,抵抗力差,预后不良 C.感染严重,抵抗力强,预后好 D.感染严重.抵抗力养预后兼 E.感染严重,抵抗力较强,预后差 20.Wright染色血涂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常见于 A.失血性贫而 B.地中海贫血 C.牌功能六讲 D.百幼细响性盆广 E再生障碍性贫 21.铅中毒时血片中易见 A.小红细泡 B.球形红细胞 C.碱性点影红细附 D.有核红细胞 E.Howell-Jolly 22.起绝对性红细跑增多的原因是 A.严重腹泻 B.严重的心肺疾忠 C.严重烧伤 D严重呕 E.尿崩崩 23.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增多 A.急性心肌梗塞 B梅性肾炎尿毒行 C.急性溶血 D.伤寒 E.胡豆黄 24.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5 17. 下列哪种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多 A.百日咳 B. 流感 C. 伤寒 D.急性大出血 E. X 光照射 18.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右移常表示 A.预后不佳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炎症严重时 19.某化脓性感染病人,检查白细胞总数为 22.5×109/L,中性粒细胞为 0.88×109/L,伴有中 毒颗粒空泡,下列哪个解释是确切的 A.感染轻,抵抗力强,预后好 B.感染轻,抵抗力差,预后不良 C.感染严重,抵抗力强,预后好 D.感染严重,抵抗力差,预后差. E. 感染严重,抵抗力较强,预后差 20.Wright 染色血涂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常见于 A.失血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1.铅中毒时血片中易见 A. 小红细胞 B. 球形红细胞 C. 碱性点彩红细胞 D. 有核红细胞 E. Howell-Jolly 22.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A. 严重腹泻 B. 严重的心肺疾患 C. 严重烧伤 D 严重呕吐 E. 尿崩症 23.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增多 A.急性心肌梗塞 B.慢性肾炎尿毒症 C.急性溶血 D.伤寒 E. 胡豆黄 24. 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