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限时检测(A)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 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江西金溪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经典力学只适用于高速运动和宏观世界 C.海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D.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给出了引力常量的值 答案:C 2.(四川绵阳南山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我们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需要 做一些假设.例如:(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2)卫星的运转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3)卫 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4)卫星需要的向心力等于它在地面上的重力.上面的四种假 设正确的是() A.(1)(2)(3) B.(2)(3)(4) C.(1)(2)(4) D.(1)(3)(4) 答案:D 3.“和平号”飞船(如图所示)历经15年的太空非凡表演,终于在2001年3月23日北 京时间14时2分谢幕.为使“和平号”退出舞台,科学家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进行了三次“点火”,终于使其准确地坠落在南太平洋的预定区域,关于“点火”的作用
第六章限时检测(A)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 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江西金溪一中 08~0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经典力学只适用于高速运动和宏观世界 C.海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D.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给出了引力常量的值 答案:C 2.(四川绵阳南山中学 08~0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我们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需要 做一些假设.例如:(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2)卫星的运转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3)卫 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4)卫星需要的向心力等于它在地面上的重力.上面的四种假 设正确的是( ) A.(1)(2)(3) B.(2)(3)(4) C.(1)(2)(4) D.(1)(3)(4) 答案:D 3.“和平号”飞船(如图所示)历经 15 年的太空非凡表演,终于在 2001 年 3 月 23 日北 京时间 14 时 2 分谢幕.为使“和平号”退出舞台,科学家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进行了三次“点火”,终于使其准确地坠落在南太平洋的预定区域,关于“点火”的作用 ( )
A.由GMr=v2可知,卫星在近地轨道的速度大,为使“和平号”高度下降,就使其 速度增加,故点火时喷“火”方向应与“和平号”运动方向相反 B.“点火”时喷火方向应沿背离地心方向,这样才能由于反冲,迫使“和平号”降低 高度 C.“点火”时喷火方向应与“和平号”运动方向相同,使“和平号”减速,由GMr =72知,当速度减小时,由于万有引力大于“和平号”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故“和平号” 将降低高度 D.“和平号”早已失去控制,“点火”只不过是按先前编制的程序而动作.喷火的方 向无关紧要,其作用是使“和平号”运动不稳定,从而增大与空气的阻力 答案:C 解析:只有使速度减小能使其落回地面,减小速度的方法是向原速度的方向喷火 4.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探 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 “大对撞”,如图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 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发射(200512) 探测器 轨道 彗星 軌道、 相撞刑地球的位置 撞击(200574) A.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B.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C.近日点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
A.由 GM/r=v 2 可知,卫星在近地轨道的速度大,为使“和平号”高度下降,就使其 速度增加,故点火时喷“火”方向应与“和平号”运动方向相反 B.“点火”时喷火方向应沿背离地心方向,这样才能由于反冲,迫使“和平号”降低 高度 C.“点火”时喷火方向应与“和平号”运动方向相同,使“和平号”减速,由 GM/r =v 2 知,当速度减小时,由于万有引力大于“和平号”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故“和平号” 将降低高度 D.“和平号”早已失去控制,“点火”只不过是按先前编制的程序而动作.喷火的方 向无关紧要,其作用是使“和平号”运动不稳定,从而增大与空气的阻力 答案:C 解析:只有使速度减小能使其落回地面,减小速度的方法是向原速度的方向喷火. 4.北京时间 2005 年 7 月 4 日下午 1 时 52 分(美国东部时间 7 月 4 日凌晨 1 时 52 分)探 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 “大对撞”,如图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 期为 5.74 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B.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C.近日点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
D.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答案:BCD 解析: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B正确,由开普勒第 三定律可知D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C正确 5.2005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历史上的第二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六号.飞船于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 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成功着陆.飞船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飞 行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飞船由火箭承载升空过程中,飞船中的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飞船返回舱打开减速伞下降的过程中,飞船中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C.“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速度要小 D.“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周期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要大 答案:A 解析:飞船由火箭承载升空过程处于加速上升是超重,A正确.减速下降加速度冋上也 是超重,B错.飞船的运行轨道比月球的轨道低,故运行速度大,周期短,C、D错 6.下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 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答案:C 解析:“嫦娥号”卫星没有摆脱太阳引力束缚,不需达到第三宇宙速度,A错.在绕 Gim月m卫 月轨道上有: 可见两侧卫星质量m卫抵消,T与m卫无关,B错.由万 m月m 有引力定律知F=G=,F与户成反比,C对卫星统月球旋转,被月球捕获,受月球 引力大些,D错
D.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答案:BCD 解析: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B 正确,由开普勒第 三定律可知 D 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C 正确. 5.2005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历史上的第二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六号.飞船于 2005 年 10 月 12 日 9 时 0 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长征 2 号 F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 返回舱于 2005 年 10 月 17 日 4 时 33 分成功着陆.飞船共飞行 115 小时 32 分钟,绕地球飞 行 77 圈,行程约 325 万公里.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飞船由火箭承载升空过程中,飞船中的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飞船返回舱打开减速伞下降的过程中,飞船中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C.“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速度要小 D.“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周期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要大 答案:A 解析:飞船由火箭承载升空过程处于加速上升是超重,A 正确.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也 是超重,B 错.飞船的运行轨道比月球的轨道低,故运行速度大,周期短,C、D 错. 6.下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 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答案:C 解析:“嫦娥一号”卫星没有摆脱太阳引力束缚,不需达到第三宇宙速度,A 错.在绕 月轨道上有: Gm月m卫 r 2 =m 卫 r 4π2 T 2 ,可见两侧卫星质量 m 卫抵消,T 与 m 卫无关,B 错.由万 有引力定律知 F=G m月m卫 r 2 ,F 与 r 2 成反比,C 对.卫星绕月球旋转,被月球捕获,受月球 引力大些,D 错.
7.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卫星,相对自 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两颗卫星均为地球同步卫星,因此必位于赤道上空,且与地心距 离相等,因此C正确 8.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m4=mB<mc, 则三颗卫星的() A.线速度关系U4>DB=c B.周期关系T4<TB=Tc ●B 地球 C.向心力关系FA=FB<FC ● D.半径与周期关系R⊥R 答案:ABD 解析:由=可知A正确,又T 2B正 由万有引力定律知C错 由开普勒三定律知D正确 9.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 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答案:C 解析: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c=m2P,由此求出星球的质量M=C(r为飞船 的轨道半径)星球密度、MR为星球的半径),因为飞船在该星球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 7R3
7.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卫星,相对自 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 A.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两颗卫星均为地球同步卫星,因此必位于赤道上空,且与地心距 离相等,因此 C 正确. 8.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A、B、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 mA=mB<mC, 则三颗卫星的( ) A.线速度关系 vA>vB=vC B.周期关系 TA<TB=TC C.向心力关系 FA=FB<FC D.半径与周期关系R 3 A T 2 A = R 3 B T 2 B = R 3 C T 2 C 答案:ABD 解析:由 v= GM r 可知 A 正确.又 T= 2πr v ∴B 正确 由万有引力定律知 C 错 由开普勒三定律知 D 正确. 9.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 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答案:C 解析: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G Mm r 2 =m( 2π T ) 2 r,由此求出星球的质量 M= 4π 2 r 3 GT2 (r 为飞船 的轨道半径).星球密度 ρ= M 4 3 πR 3 (R 为星球的半径).因为飞船在该星球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
该行星飞行,飞船的轨道半径等于星球的半径R,八R=GF 7R3 10.(东北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的A点发射一枚 远程弹道导弹,在引力作用下沿着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上的目标B点,C点为轨道 的远地点,C点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设 离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的卫星运动的周期为T1,沿着椭圆轨道运动的导弹的周期为 T2,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C R 地球 A.导弹在C点的速度小于+方 GM B.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等于(R+h) C.地球球心为导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D.它们的周期大小关系为T1>72 答案:ABCD 第Ⅱ卷(非选择題共60分) 、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l1.请将图中三位科学家的姓名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任选其中两位科学家,简要写出他们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各一项: A 爱因斯坦 伽利略 答案: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伽利略:望远镜的早期发明,将实验方法引进物理学等 牛顿:发现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该行星飞行,飞船的轨道半径 r 等于星球的半径 R,ρ= 4π2 r 3 GT2 4 3 πR 3 = 3πr 3 GT2R 3= 3π GT2 . 10.(东北师大附中 08~0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的 A 点发射一枚 远程弹道导弹,在引力作用下沿着 ACB 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上的目标 B 点,C 点为轨道 的远地点,C 点距地面高度为 h.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质量为 M,万有引力常量为 G.设 离地面高度为 h 的圆形轨道上的卫星运动的周期为 T1,沿着椭圆轨道运动的导弹的周期为 T2,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导弹在 C 点的速度小于 GM R+h B.导弹在 C 点的加速度等于 GM (R+h) 2 C.地球球心为导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D.它们的周期大小关系为 T1>T2 答案: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请将图中三位科学家的姓名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任选其中两位科学家,简要写出他们在物理学上 的主要贡献各一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坦 伽利略:望远镜的早期发明,将实验方法引进物理学等. 牛顿:发现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