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 与方案就层出不穷,而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 选择这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又是最基本的, (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 理想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 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 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 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 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 美元为中心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 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浣全自由浮 动汇率制度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 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 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 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自 20 世纪 60 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 与方案就层出不穷,而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 选择这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又是最基本的。 (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 理想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 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 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 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 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 美元为中心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 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 动汇率制度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 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 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 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A5、D 6、B7、A8、D9、D10.B 11、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3.ABC 4.AC 5.BCE 6.ABDE 7.BCDE 8.AD 三、名词解释 1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 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 的合约性安排。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 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 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3.国际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它 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 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4,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5.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中介组织间接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即资金供给者与金 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需求者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 关系构成了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间接债权债务关系。 6.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B 7、A 8、D 9、D 10、B 11、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3.ABC 4.AC 5.BCE 6.ABDE 7.BCDE 8.AD 三、名词解释 1.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 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 的合约性安排。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 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 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3.国际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它 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 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4.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5.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中介组织间接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即资金供给者与金 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需求者与金融中介组织的直接债权债务 关系构成了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间接债权债务关系。 6.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
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7.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 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 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 约。 8.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 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9银行票据是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 据。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10.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是转让票 据权利的重要方式。背书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 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 背书。 11.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 12.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 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13.利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 酬。 14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 息/本金。 15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 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7.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 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 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 约。 8.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 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9.银行票据是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 据。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10.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是转让票 据权利的重要方式。背书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 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 背书。 11.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 12.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 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13.利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 酬。 14.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 息/本金。 15.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 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6.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如当预期 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价格(利 率)上升。 17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 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 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18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 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 货币政策目标。 19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 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 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20.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 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它的含义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 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 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
16.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如当预期 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价格(利 率)上升。 17.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 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 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18.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 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 货币政策目标。 19.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 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 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20.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 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它的含义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 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 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
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3)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 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4)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 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 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通过信用, 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 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 而增加。 2试述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它的所有权掌握在 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 条件的。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 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是借贷双方追求 收益(利润)最大化成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债权人将闲置资金借出,都是为了获 取闲置资金的最大收益,避免资本闲置所造成的浪费;债务人借入所需资金或实 物同样为了追求最大收益(效用),避免资金不足所带来的生产中断。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贷资金总是以产业资金运动和商业资金运动
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3)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 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4)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 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 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通过信用, 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 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 而增加。 2.试述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它的所有权掌握在 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 条件的。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 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是借贷双方追求 收益(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债权人将闲置资金借出,都是为了获 取闲置资金的最大收益,避免资本闲置所造成的浪费;债务人借入所需资金或实 物同样为了追求最大收益(效用),避免资金不足所带来的生产中断。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贷资金总是以产业资金运动和商业资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