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 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 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 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 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7.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 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 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 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 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 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
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 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 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 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 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7.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 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 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 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 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 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
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 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 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 业票据、外汇等 8.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 作用?为什么?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 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 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 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 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9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 比价。 (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 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
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 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 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 业票据、外汇等。 8.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 作用?为什么?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 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 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 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 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9.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 比价。 (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 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 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
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 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 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 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0.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 解决的状况如何? (1)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 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 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2)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具 体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 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3)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 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4)目前,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 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以主 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 变的状况。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 相互补充,而不是单单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从而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 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 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 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0.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 解决的状况如何? (1)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 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 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2)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具 体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 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3)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 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4)目前,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 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以主 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 变的状况。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 相互补充,而不是单单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从而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 但是,当前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清偿力 的增长既没有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又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对其全面 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外汇市场动荡混乱,汇率剧烈波动,加上国际收支 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11.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1958年欧共体诞生起至1979 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 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 至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 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1989年《德洛尔报告》的 提出起延续至2001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年4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 获准实施。《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 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 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2)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 约》),决定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州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
作用。 但是,当前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清偿力 的增长既没有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又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对其全面 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外汇市场动荡混乱,汇率剧烈波动,加上国际收支 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11.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 1958 年欧共体诞生起至 1979 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 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 1979 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 至 1989 年《德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 年 3 月 13 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 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 1989 年《德洛尔报告》的 提出起延续至 2001 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 年 4 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 获准实施。《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 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 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2)1991 年 12 月,欧共体 12 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 约》),决定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
的目标。此外,《马约》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 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 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 4)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洛 项既定任务之后自行撤销。 5)1999年1月1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 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 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 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区11国将把总共700亿的现金欧元投入 流通领域,在至当年6月30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 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11 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 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 机构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 货币舞台上。 五、论述题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的目标。此外,《马约》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 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 年 12 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 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 1999 年 1 月 1 日准时启动。 4)1998 年 6 月 1 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 项既定任务之后自行撤销。 5)1999 年 1 月 1 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 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 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 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区 11 国将把总共 700 亿的现金欧元投入 流通领域,在至当年 6 月 30 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 到 2002 年 7 月 1 日欧元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 11 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 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 机构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 货币舞台上。 五、论述题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