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式主要有两个: (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1.2..n) i=1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 量之和 L-2L,0=1,2m)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 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式主要有两个: ◼ (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 量之和 ( 1,2,... ) 1 X xi j Yi i n n j i = + = = ( 1,2,... ) 1 L Lj j n n j = = =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最常用的是用统一货币计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其 简化的一般形式如表13-2所示 ■这三部分的经济含义是: ■(I)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 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 存和交易关系,是各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表象 ■(2)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 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 (3)毛附加价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这部分 包括两块:一块是各产业部门提留的折旧;另一块是 各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实现的净产值(附 加价值),亦即新创造的价值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 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 最常用的是用统一货币计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其 简化的一般形式如表13-2所示 ◼ 这三部分的经济含义是: ◼ (Ⅰ)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 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 存和交易关系,是各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表象 ◼ (2)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 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 ◼ (3)毛附加价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这部分 包括两块:一块是各产业部门提留的折旧;另一块是 各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实现的净产值(附 加价值),亦即新创造的价值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3-2 图表13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 总产出 产 … 产 积消 …对出 业 业 业 累费e □e le 20 Ro 产业1 K 产业2 各产出的中间投入: 以 Ie Ie 产业n 折旧 毛附加价值。 劳动报酬,社会 Ile 纯收入 合计: K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3-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a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 立起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主要有: ■ 各产业的总需求=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社会总需求(总产品)=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最终需 求合计 ·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附加值 ay 社会总供给=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各产业附加值合计 ■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自 各产业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毛附加值合计 各产业的总需求=各产业的总投入,即投入等于产出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平衡式只有在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中才有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 立起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主要有: ◼ 各产业的总需求=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 社会总需求(总产品)=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最终需 求合计 ◼ 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附加值 ◼ 社会总供给=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各产业附加值合计 ◼ 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 各产业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毛附加值合计 ◼ 各产业的总需求=各产业的总投入,即投入等于产出 ◼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平衡式只有在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中才有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 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 ■其模型建立一般分两步,一是先依据投 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二是在此基础 上,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 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 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 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 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 ◼ 其模型建立一般分两步,一是先依据投 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二是在此基础 上,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 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 入产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