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国中小学教 材审定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04年初审通过 历史 必修 历史课程数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 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成为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成为加速美苏“冷战”瓦解的根本原因 D.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 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 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同步练习 1.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 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 A. 不结盟运动成为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成为加速美苏“冷战”瓦解的根本原因 D. 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 1956 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 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 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 选择题
3.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 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 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这段材料能反映出欧洲走向联合是因为 ①消除内部战争威胁②抗衡美国③世界多极化④提高国际影响力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 来对其加以控制,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这一认识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使联合国的作用得以发挥 C.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成 D.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5.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一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 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 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 6.在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对外推行所谓的“经济外交”,使日本成为经济强国 日本学者福武直说:“日本越是在这条道路上迅跑,就越会被世人看做是‘经济动物’而唾 弃。”这一言论实质上反映了日本() A.想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B.想在科技实力方面超越美国 C.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D.对美国保护的不满 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 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 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3.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 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 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这段材料能反映出欧洲走向联合是因为 ( ) ①消除内部战争威胁 ②抗衡美国 ③世界多极化 ④提高国际影响力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 来对其加以控制,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这一认识( ) 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使联合国的作用得以发挥 C.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 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5.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一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 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 ) A. 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B. 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C. 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 D. 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 6.在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对外推行所谓的“经济外交”,使日本成为经济强国。 日本学者福武直说:“日本越是在这条道路上迅跑,就越会被世人看做是‘经济动物’而唾 弃。”这一言论实质上反映了日本( ) A. 想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 B. 想在科技实力方面超越美国 C. 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D. 对美国保护的不满 7.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 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 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 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 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 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8.2014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内阁召开临时会议,决定修改宪法解释,突破战后 和平宪法束缚,解禁集体自卫权。集体自卫权解禁后,即便自身未受攻击,日本也可以为协 防“关系密切”的国家而使用武力。日本政府的行为反映其() A.利用军事促使经济进一步发展B.努力发展军事以摆脱美国制约 C.意图取代美国在亚太区的地位D.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9.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 战争,平均每五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 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10.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 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 映了()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11.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 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 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970年9月,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布了《卢萨卡宣言》.该宣言强调: 从这次会议起不结盟国家把斗争的矛头从针对老牌的帝国主义转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特别 是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出现该宣言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A.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第三世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
8.2014 年 7 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内阁召开临时会议,决定修改宪法解释,突破战后 和平宪法束缚,解禁集体自卫权。集体自卫权解禁后,即便自身未受攻击,日本也可以为协 防“关系密切”的国家而使用武力。日本政府的行为反映其( ) A. 利用军事促使经济进一步发展 B. 努力发展军事以摆脱美国制约 C. 意图取代美国在亚太区的地位 D. 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9.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 1100 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 200 多场 战争,平均每五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 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 A. 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 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10.1969 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 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 映了( ) A.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 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 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11.1971 年 7 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 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 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 1961 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1970 年 9 月,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布了《卢萨卡宣言》.该宣言强调: 从这次会议起不结盟国家把斗争的矛头从针对老牌的帝国主义转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特别 是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出现该宣言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 A. 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第三世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 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
13.布热津斯基巛大棋局》称"二战后近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 还十分兴盛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如果此观点成立,那么下列史实 可以提供依据的是() A.北约的建立及发展B.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壮大 C.欧盟的成立及扩大D.经济区域组织的纷纷建立 14.1954年10月23日,德法缔结双边文化协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协定缔结国可能 利用的方法,所有教育机构关于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 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反映了() A.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已完全一致 B.政府官员有权审定教材的最终内容 C.历史教科书完全变为政府宣传工具 D.政治互信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 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 观”政策。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 重建。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 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 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 情。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材料二后来的事态发展却迫使英国把注意力转身欧洲。首先,英国在60年代患上“英国 病”,经济情况十分不好,相比之下,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使英国的劣 势日趋显著,英国事实上已经被排除在欧洲一体化以外,照此发展,英国将越来越处于不利 的地位,其经济将承受更大的损失。其次,二战后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 作用,站在帝国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只会是一个幻影,对英国的经济无济于事。第三,战 后的两极格局将英国与西方拴在一起,英国不得不重视它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更多的卷入欧 洲事务。最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
13.布热津斯基巜大棋局》称"二战后近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 还十分兴盛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如果此观点成立,那么下列史实 可以提供依据的是( ) A. 北约的建立及发展 B.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壮大 C. 欧盟的成立及扩大 D. 经济区域组织的纷纷建立 14.1954 年 10 月 23 日,德法缔结双边文化协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协定缔结国可能 利用的方法,所有教育机构关于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 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反映了( ) A. 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已完全一致 B. 政府官员有权审定教材的最终内容 C. 历史教科书完全变为政府宣传工具 D. 政治互信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 观”政策。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 重建。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 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 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 情。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材料二 后来的事态发展却迫使英国把注意力转身欧洲。首先,英国在 60 年代患上“英国 病”,经济情况十分不好,相比之下,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使英国的劣 势日趋显著,英国事实上已经被排除在欧洲一体化以外,照此发展,英国将越来越处于不利 的地位,其经济将承受更大的损失。其次,二战后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 作用,站在帝国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只会是一个幻影,对英国的经济无济于事。第三,战 后的两极格局将英国与西方拴在一起,英国不得不重视它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更多的卷入欧 洲事务。最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 ◆ 综合题
欧洲起引导作用。英国要维持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就必须满足美国的愿望。为此,英国于 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很快受挫,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但时至今日,英国 仍是欧盟中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 意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使人们常常想起:英国是一个 岛国,又曾是一个帝国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态度转变的影响 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崛起,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西欧的一些 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以防止走下坡路,沦为美国附庸。此外,西欧在 美苏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十分担心苏联的扩张,希望各国联合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西欧 的国际地位。 《世界通史》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 (2)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3)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的贸易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 材料三 1951年,联邦德国、法、意、比、荷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上述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87年,欧共体签订了在1992年底前成立单一市场的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02年1月,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2003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材料四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
欧洲起引导作用。英国要维持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就必须满足美国的愿望。为此,英国于 1961 年和 1967 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很快受挫,直到 1973 年最终加入。但时至今日,英国 仍是欧盟中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 意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使人们常常想起:英国是一个 岛国,又曾是一个帝国。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态度转变的影响。 16.(13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崛起,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西欧的一些 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以防止走下坡路,沦为美国附庸。此外,西欧在 美苏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十分担心苏联的扩张,希望各国联合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西欧 的国际地位。 ——《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⑴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 ⑵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⑶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的贸易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57 年 3 月 25 日) 材料三 1951 年,联邦德国、法、意、比、荷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 年,上述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87 年,欧共体签订了在 1992 年底前成立单一市场的条约。 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02 年 1 月,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在欧盟 12 国流通。 2003 年 5 月 1 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 25 个。 ——《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材料四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 年至 2000 年间经济增速达 3%,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由 1997 年的 1.9 万美元上升到 1999 年的 2.06 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 1993 年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