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学习目标】 1.知道欧共体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及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3.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概况和作用及其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力量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3.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影响 2、学习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原因 【学习任务】 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3)政治原因:出于抗衡美苏和自身安全以及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需要 (4)思想原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5)直接原因: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P122导入框) 2.进程 (1)1950年,舒曼计划(煤钢联营计划) (2)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和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使政治宿敌法 德的矛盾化解。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_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位 3.影响 对欧洲 (1)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 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到_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其原因是 (1)日本政府进行了民主改革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2)美国的大力扶植:一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二是原已拆 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三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3)_朝鲜战争使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同时也为日本商品 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4)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_经济发展战略_。一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_教育 另一方面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影响:(1)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2)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 26 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1 / 4 第 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学习目标】 1.知道欧共体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及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3.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概况和作用及其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力量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3.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影响 2、学习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原因 【学习任务】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 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3)政治原因:出于抗衡美苏和自身安全以及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需要。 (4)思想原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5)直接原因: 法德 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P122 导入框) 2.进程: (1)1950 年,舒曼计划(煤钢联营计划) (2)1951 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和约》,决定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使政治宿敌 法 德 的矛盾化解。 (3)1957 年,签订《罗马条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随后成立。 (3)1967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 。 3.影响: 对欧洲: (1)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 用一个声 音说话 ”。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到 20 世纪 80 年代 ,日本成为仅次于 美国 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其原因是: (1)日本政府进行了 民主改革 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2) 美国 的大力扶植:一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二是原已拆 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三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3) 朝鲜战争 使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同时也为日本商品 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4)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 经济发展战略 。一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 教育; 另一方面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影响:(1)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2)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后_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2)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_召开有25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不结盟国 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内容:(1)奉行政策:韭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2)重要任务:反对_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3)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着两极格局 5.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合作探究】 1.战后欧洲为什么会走向联合?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 答:原因:(1)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3)政治原因:出于抗衡美苏和自身安全以及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需要。 (4)思想原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5)直接原因: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进程:(1)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合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2.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示? 答:原因:(1)日本政府进行了民主改革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2)美国的大力扶植:一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二是原已拆迁 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三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3)朝鲜战争使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同时也为日本商 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4)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另 方面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启示:制定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 与国际竞争 【基础过关】 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B)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2、“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B)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 3、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B)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2/4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 26 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2 / 4 (1)原因: 经济 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表现: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后 民族解放 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2)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 美苏 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 持。 2.标志: 1961 年,在南斯拉夫首都 贝尔格莱德 召开有 25 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不结盟国 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内容:(1)奉行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2)重要任务:反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 (3)行动纲领: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 。 4.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 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着 两极格局 5.中国的振兴:中国的 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合作探究】 1.战后欧洲为什么会走向联合?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 答:原因:(1)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3)政治原因:出于抗衡美苏和自身安全以及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需要。 (4)思想原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5)直接原因: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进程:(1)1951 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合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 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2.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示? 答:原因:(1)日本政府进行了民主改革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2)美国的大力扶植:一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二是原已拆迁 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三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3)朝鲜战争使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同时也为日本商 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4)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另 一方面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启示:制定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 与国际竞争。 【基础过关】 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B ) A. 联合抗衡美苏 B. 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 摆脱美国的控制 D. 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2、“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 B )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 3、1967 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 B )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4、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C) A.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5、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C)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6、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B) A.接受国外大量军事订货 B.政府推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的封建落后因素 C.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D.确立贸易立国思想,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7、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①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②大力发展科技③美国 扶植④大力发展教育D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B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欧共体的形成 B.中国成为经济大国 C.不结盟运动的出现 D.日本经济的崛起 1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 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种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B)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B.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的振兴 l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 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 合作领域。这表明(A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在这 次改革中,日本开始重新认识战前统制经济时期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战后日本政 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此外,这次改革还使国家行政官僚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战 后日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立法的实施,大都是由这些经济官僚起主导作用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 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 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 养人才。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 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 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 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根据材料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答: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重视教育 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④美国的大力扶植 3/4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 26 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3 / 4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4、2005 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C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 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5、70 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C )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6、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B ) A. 接受国外大量军事订货 B. 政府推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的封建落后因素 C.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 D. 确立贸易立国思想,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7、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②大力发展科技 ③美国 扶植 ④大力发展教育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 B ) A.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 中国加入联合国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 ) A. 欧共体的形成 B. 中国成为经济大国 C. 不结盟运动的出现 D. 日本经济的崛起 10、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 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种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B ) 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B.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中国的振兴 11、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 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 合作领域。这表明( A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在这 次改革中,日本开始重新认识战前统制经济时期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战后日本政 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此外,这次改革还使国家行政官僚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战 后日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立法的实施,大都是由这些经济官僚起主导作用。......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 9 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 1957 年提出《科 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 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 程。60 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 养人才。1965~1970 年培养出 19 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 1972 年共 买进专利 1.7 万项,耗资 31 亿美元。1981 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 技方面,50 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 45%左右,60 年代降至 24%,70 年代再降至 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答: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重视教育; 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④美国的大力扶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⑤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四:表(1-1)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1952195519581960196319661968197019721974 产值17323932043168210261438196929424545 〓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改革的成效 答: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在20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谈谈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发展中学习、借鉴哪些 经验 答:第一,稳定社会(尊重差异,和谐发展) 第二,发展经济(抓住机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第三,重视科技教育(重视人才,提高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战略尤为关键 4/4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 26 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学案 4 / 4 ⑤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四: 表(1-1)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改革的成效。 答: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谈谈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发展中学习、借鉴哪些 经验。 答:第一,稳定社会(尊重差异,和谐发展); 第二,发展经济(抓住机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第三,重视科技教育(重视人才,提高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战略尤为关键